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320 長安風雲(四) 文 / 傅戍己

    零零碎碎的散雲,遮住那半輪明月。

    隨著月光淡去,繁星開始在雲朵之間穿梭。

    蟬鳴聲、蛙叫聲,不絕於耳。

    墨綠色的樹葉,隨著夏具涼風,輕輕蕩流。

    長安夏日夜色,卻是不比於後世大城市光景。

    比。,一正

    司隸,京兆尹,長安。

    司徒府,密室內,王允一臉平靜,口氣卻又步步緊逼,欲畢其功於一役,今夜便策反呂布。

    不知不覺間,三更墨凌更夫報時抑子聲,隱隱約約傳來。

    王允抿一口茶水,道:「不知不覺,已經三更時分,奉先當決敝」

    呂布面色依然猶豫,不過語氣卻有所鬆動:「今日聽司徒一席話,方知董卓之惡有多深!唉,也是我呂布莽夫一個,不通朝政之議、治國之策。以往雖覺董卓所為有點過分,但是從軍事角度來看,未嘗不能容忍一二。直至今日司徒所言,我才真正曉得董卓種種所為,無一不是將大漢推向深淵!無論為國為民,我卻是該毫不猶豫的擊殺董卓。但是自三代言夏、商、周,謂三代!以來,未聞殺父之賊子,能有善終者。我

    其實,昔日,呂布詢問李肅態度時,心中已有背叛董卓之心。

    無奈董卓畢竟是他義父,呂布一時之間,卻是難以決斷!

    漢世,繼承三代以來的重孝觀念。兒子縱有千般理由,漢世社會風俗觀念,也不容許兒子誅殺父親。一代有一代的社會風俗。就好比後世和諧年間,兒子縱然再孝順「也不可能逆轉法律,使國家法院允許,令他入牢獄,以代替他父親之罪孽!

    一個時代的社會風俗,不是你看著不順。就能輕易扭轉的!

    身為漢世人,呂布豈能不知殺父之惡名?縱然僅僅是義父,呂布也將面臨漢世無數人的唾液!父親有天地不容之罪孽,他人皆可殺,唯有其兒子不可殺!

    自呂布斬殺丁原投靠董卓,至如今,甚至還不到兩年時間。兩年時間,因為軍權之事,董卓與呂布之間齷齪鬥爭不少。磕磕絆絆的兩年時間內,呂布對董卓的忠誠又能有幾分?

    若不是掛著義父義子名分。呂布反叛董卓,可以說毫無心理障礙!

    難就難在。呂布當時看錯董卓,輕易認下這個義父!

    本欲圖謀富妾,誰知卻被套牢。

    感覺呂布語氣鬆動,王允不由的舒口氣。

    心靈只要有一絲裂縫,似王允這個級數的人物,便能利用這一絲裂縫,瞬間令對方所有防禦崩潰!

    掐準時機,王允打斷呂布的訴苦:「孔丘有言曰,父不慈,則子不孝,!類如董卓,昨日收你兵權,今日又幾欲殺你,可有半點慈父模樣?父欲殺子,雖孝如舜,亦要遠逃他方!」

    「且,孔丘有言曰,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董卓與奉先,真有父子之情也?董卓與奉先,真有父子之恩也?董卓不以子待奉先,奉先何必以父待董卓?假子之情」這不過是董卓欺奉先年幼,故意設下圈套。欲令奉先從此不得翱翔也!」

    「又,忠孝忠孝,忠在孝前!譬如曾參曾子,孝則孝也,或可作為表率,勸導民風,然紛亂之際,曾參之輩,則於國家無所益。董卓狡詐,善於畫地為牢。奉先若是如凡夫俗子,受制於小忠小孝。則正是中董卓之歹計!」」奉先,乃天下少有之豪傑、猛士也,焉能迂腐如曾參曾子?」

    「其實,奉先亦不必擔憂為小人辱罵。若能誅殺董卓,我可將功勳全推於奉先之身。傳達天下。到那時,天下明智之人,將無不讚歎奉先之忠義!奉先若能誅殺董卓,撥亂反正,則於大漢有救世之功!今日之奉先,即是昨日之修侯周勃也」。

    「修侯周勃救漢,食邑萬戶;今雖時事艱難,然只須奉先誅殺董卓,我便立刻讓溫侯於奉先。溫侯只有五千戶食邑,不過待長安初定,車駕東歸之後,我必將上奏天子,添封奉先為萬戶侯

    「至於并州牧劉最」你也母需擔心。劉皋昔日雖然大罵奉先盜掘園陵,甚至揚言與奉先不共存於世!但是奉先卻應知,劉呆所恨者,為盜掘園陵,而非奉先本人」。」盜掘園陵者,誰也?董卓!誅殺董卓者,誰也?奉先!若是奉先誅殺董卓,揭露董卓盜墓園陵之細節,縱然是劉暴,也將褒揚奉先誅惡之功,絕不會糾結舊時怒言」。

    「奉先,莫要再猶豫吶」。

    卻是王允瞧出,呂布不僅僅是憂心殺父惡名,更懼怕劉最不容他。自從劉皋大破董卓之後,聲威遠遠盛於真實歷史上的孫堅!

    畢竟,劉皋足足消減董卓十萬精銳步騎!

    單此一戰,劉呆足以名載史書典冊。

    縱然呂布不曉得并州如今正在改編涼州兵,大肆擴軍。但是,單憑并州本部七萬步騎,外加徐榮部近三萬步騎,這已經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劉最攜軍入維時,曾以盜掘園陵為緣由,向世人宣佈:他劉皋與呂布此生不兩立於世間!

    而後,劉暴雖然將盜掘園陵的罪名,。移辜董卓身,但是也未曾放過呂……

    如今離長安最近的軍事力量。便是劉皋!王允身為并州人,一旦掌權長安。必將請劉呆入長安。借助并州軍軍威,震懾失去董卓的涼州兵!

    一旦劉暴入長安,他呂布又將如何處之?此亦是呂布一直猶豫的原因之一!

    王允適才所言,正是保證呂布誅殺董卓後的利益,保證呂布誅殺董卓後,不被劉暴排摔!

    由於王允的保證,呂布面色急閃妾數次,終於選定抉擇。

    呂布右手握拳,捶在案犢上,道:「司徒大人,何時動手?。

    王允面露喜容:「得奉先相助,董卓死期至也!」

    「我明日便入宮,串謀太醫令、天子。按照舊時計劃。天子先故意大病一場,數日後瘙愈。董卓知道他不得人心,防備甚嚴,非是縮在太師府,便是留在軍營。但是天子大病初癒。按照禮節。董卓不得不入宮賀喜。」

    「等董卓行至北掖門時,我們再裡應外合,一舉刺殺董卓!大致規劃如此。具體細節,明日我自宮中回來時,再與奉先好好商議」。

    初平二年六月十八日。

    一場大病之後,獻帝劉協次開啟朝會。令群臣聚集於未央殿,身為太師的董卓,亦是不得不前去拜賀。

    適逢董卓在長安城外軍營。距離偏遠。所以朝臣聚集皇宮時,董卓尚未抵達。不過,董卓身為太師,秉持朝政,他若不來,這朝會卻是算不得正式開啟。

    本來。若是董卓不至,作為朝政二把手的王允。也可勉強組織朝臣入內參見獻帝劉協。

    但是,王允會麼?王允好不容易挑個董卓身在城外機會,便是試圖製造時間差,打董卓一個措手不備。

    王允怎會故意破壞自己佈置?

    王允走上階級,向眾個朝臣道:「太師路遠,怕是尚需大半時辰,才能入宮。太師不入宮,朝會亦無法正常進行。不如大家先入別殿聚坐,等待太師入宮?」

    王允雖然結好董卓,但是譬如皇甫嵩、蓋勳、楊賜、士孫端,等等朝政大臣,皆與王允相善,甚至他們之間數人,還直接參與王允刺殺董卓之謀!王允建議,雖然不合朝臣制度,但是因為有這些朝臣支柱的支持,諸大臣不曾辯駁一句,便齊齊應諾王允建議。

    步入他殿後,王允又隨即尋些事會議論,消磨眾人等待董卓時間。但是某些人卻是沒有注意到,王允抽空間,已經對皇宮內侍衛小聲吩咐道:「看見蔡邑沒,他周圍十數人,皆是董卓親信黨羽。待事之後,你們控制住這十數人,千萬不能令其中一人逃脫!」

    原來,王允之所以尋找一個時間差,便是想將董卓勢力一網打盡。

    外殺董卓,內禁其黨羽。

    董卓被誅殺,董卓的親信黨羽又盡數被王允捕捉。這麼一來群龍無的董卓勢力,還能有甚作為!

    長安,北掖門。

    這次入宮朝會,董卓一如既往的嚴加注意安全。

    董卓乘馬車,外圍數百步騎,列為三圈,團團護衛著他。

    當中一圈,數十精銳步卒,左手持盾,右手持劍,身著甲衣,將董卓馬車圍的密不透風。

    第二圈,百數精銳步卒,身著甲衣,手持長矛、長戟等長兵器,遮蔽遠處可能襲來的弓矢!

    第三圈,為百數精銳騎兵,人披重甲,腰胯長刀,背帶兩箭筒,馬備雙馬鐙、馬鞍、馬蹄鐵,遊走四方,負責為董卓開路,排除刺客。

    三圈步騎之外,董卓馬車前後,又分別置有親衛若干!

    單是上朝,便足足有數百精銳步騎保護董卓!這等情況下,縱然是荊輛、聶政這等劍客。也絕難刺殺董卓!

    正是因為董卓特別注意安全。所以王允才不得不定下策反董卓親信之計。不如此,再勇武的刺客,也無法應對董卓帳下數百精銳步騎。

    自古以來,家賊難防。

    任憑董卓小心防備,卻怎知,刺客已藏於左右親衛之中。

    儘管董卓秉持朝政,可是漢世國家體系制度,董卓也不能完全不遵守。一旦入宮門,董卓這批龐大的護衛隊伍,便要立刻消減大半,等候在宮門外。也是因為如此,王允才把刺殺董卓的地點,選在北掖門。

    北掖門前,騎都尉李肅、王允親衛秦誼等十餘人,通過王允暗中佈置,統一換上守衛服飾,偽裝成北掖門門衛。

    這十餘人士卒,皆是呂布、王允挑選來的死士。之所以王允親衛秦誼等人,也列入其中。卻是呂布害怕事敗之後,王允隨手捨棄他。

    一旦有秦誼等人列入刺殺隊伍,王允就不能脫身事外,這也是呂布綁架王允的自保之策!

    至於騎都尉李肅,處於如此危險之地,卻是李肅他親自選擇的。

    董卓車駕行至北掖門,將精銳騎兵、以及長兵器精銳步卒,留於宮外,自己則總率十數余步卒以及數十親衛,繼續向未央宮前進。

    ,正

    董卓秉持朝政以來。輕視宮門禮儀,效仿梁翼,入宮門而不下車駕。肚小二數百人入內凡是董卓對漢室尊重的極……

    李肅瞧見董卓不下車駕,而且他左右尚有十數步卒護衛,眉頭不禁皺起。緊隨李肅的秦誼,亦小聲與李肅說道:「大人,局勢不好啊?」

    有十數步卒護衛,刺殺之事,還真不易行。

    李肅低聲回復秦誼:「無慮,一切聽我號令。」

    說罷,李肅拎起手中長戟向董卓靠近。隨著李肅靠近,董卓身邊步卒一個個緊盯著李肅,警戒李肅手中長武。

    距離董卓親衛數步。李肅停下腳步,向董卓高呼:「司徒大人於尖宮等候太師,還請太師移步至北宮。」

    自北掖門入皇宮。不遠處便是北宮。

    董卓不疑有他,遂吩咐車駕轉向北宮方向。便是這時,董卓突然覺得李肅有點面熟,不禁開口道:「嗯?你這北掖門衛,向前走幾步。」

    卻是,李肅畢竟待在董卓帳下數年光景。雖然因為種種因素,李肅在董卓眾親信、屬吏中。混的很差,但是今日好歹也被董卓晉封為騎都尉,董卓自然對李肅面孔有點印象。

    忽然見到北掖門更換一個面相熟悉的門衛,董卓不禁犯起其他心思,這車駕一時之間,卻是停在門口。

    李肅面色一如尋常門衛,向董卓慢步靠近。

    離董卓車駕兩三步時,董卓似乎想起李肅這個人,正欲問時,李肅卻已經開始難!

    最後幾步距離,李肅突然啟動,大跨步上前,手中長戟如白虹貫日一般。直刺董卓心肺。

    霎那間,董卓寒毛炸起,身軀本能的向後退去。

    董卓雖然出身於軍將,勇武非凡,但畢竟身軀老邁,反應比不過正當壯年的李肅。

    「吱啦」!

    李肅手中長戟刺穿董卓朝服,抵在董卓甲鎧上。卻是董卓朝服之內,另穿有甲鎧,時時刻刻防備非常事。

    借助刺來長戟上的力道,董卓向右一翻,跳下馬車。卻是匆忙間,董卓選擇依借馬車,攔住殺來的李肅。

    董卓應對危機的能力,卻是不差!

    李肅一招刺殺不成,立即高呼道:「殺!」

    其實,不等李肅喊出這聲「殺」來,類如秦誼等十餘位死士,已經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向董卓殺來。

    「有刺客,護衛!」早已經設想過眼前場景許多次的呂布。知機喊出口號。

    呂布一邊喊著護衛董卓,一邊手持長矛,向董卓方向撤去,彷彿是欲保護董卓模樣。

    瞧見聲布撤向自己身邊,董卓心中不禁有點感動:「雖是情分淡薄的義子,卻恁的忠心。以後我當好好重用仙

    心中剛泛起感激呂布心思。董卓卻忽然感覺到一股濃重殺機裡面撲來。

    董卓本能向後退去,但是已經晚了!」咯!」董卓雙手條件反射的摀住頸部。

    卻是,呂布趁著董卓愣間,手中長矛猛的刺穿董卓咽喉!

    這一矛,快若驚雷,迅若閃電,董卓根本沒有半點反應時間!

    「哧」

    刺中董卓咽喉後,呂布雙尋一抖,用力將長矛向前遞去。長矛從董卓雙手中劃過,直待穿透董卓咽喉近一米,方堪堪停住。

    可憐董卓,就這般離開世間!

    遞出長矛後,呂布一手拔出腰間長劍,一手取出一封詔:「奉天子詔書,誅殺董卓。只問惡,脅從不罰。」

    隨著呂布這一聲大喝,漢末屬於董卓的時代,輕輕掩上它最後一頁。

    長安,太師府。

    ,王

    由於董卓外出,太師府正門緊逼,只有側門半開。

    門吏仰著頭,懶散的靠在牆邊,昏昏焉入睡。

    「踏踏踏」

    傳來一人疾步行走聲音。

    門吏微睜右眼,向外瞄去。也不知他望見什麼,整個人突然精神煥,猛地站起來,絲毫不復剛才懶散模樣。

    門吏剛剛站起,側門便趕一位軍卒模樣打扮的人。這人雙掃視一下周圍,立即靠近門吏,用僅能兩人能聽見的聲音,小聲道:「督察使,大事不妙。剛才,皇宮外兄弟傳來緊急密報,呂布在北掖門前,突然襲殺董卓!」

    門吏一怔,不禁罵道:「該死!州牧說讓我們全力監視呂布、王允、董卓,說是三人或許可能在兩年內劇烈內鬥。如今不到兩月,呂布怎就誅殺董卓?許多關鍵地方,我根本還未佈置好!」

    門吏一邊恨聲嘀咕,一邊褪去門吏外衣。

    換掉門吏外衣,門吏立即跨門走出太師府:「快走。半刻鐘後。呂布怕就會派來步卒,圍剿太師府。嗯,你去組織組織,蓋勳府上不是有兩三位兄弟麼,你去吩咐他們盅惑一批士卒,隨我營救執金吾蘭宋泓

    董卓府上這名門吏,卻是劉呆安置在長安城中的職方司密探。

    比:董卓終於掛了。裡,非穿董卓的,能在董卓身上無聊的花費諸多筆墨的,怕是唯有俺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