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284 二進雒陽 文 / 傅戍己

    「若是令劉最逃竄他地,再演「轉戰誼中,兵出金城」卻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壞我大計。」

    吩咐部下將帥十餘萬兵卒,兵太原郡後,董卓卻又疑心道:「維陽如今已是四戰之地,得之無益!以劉皋性情,他若是欲除滅我等,何不兵出河東,圍殲張濟,繼而截斷我大軍退路?」

    「箱陽是孫堅必過之城,劉皋萬不可能好心替我阻擊孫堅。然不入鑲陽,劉呆何必奪取小*平津?莫非劉皋見我兵敗,遂欲連勢山東,安保并州無事?他今日舉袁紹之旗。攻克小*平津,難道是僅僅是想以此交好孫堅?」

    「如此行事,卻不是我認識的劉呆。」

    李儒也有點遲疑:「眼下雖可以斷定,奪取小*平津的非是袁紹,而是劉皋!只是劉呆為甚要奪小*平津,我卻猜不透其真實心意。誠如相國所言,劉呆若欲置相國於死地,應該兵出河東郡才是!」

    「若說不明時事之人,莽撞進擊維陽,無甚奇怪。可是劉皋見心明性,眼光銳利,足不出戶,卻能盡知天下變局,與「決勝於千里之件。留侯張良方佛。似這等人,怎會捨棄進擊河東,反而專注於小*平津?著實令人不解!」

    「劉皋所行,看似尋常,但是待數年或數月之後,才愕然現他之佈局,竟是如此奇妙

    「劉皋轉戰涅水,眾人皆以為其必潰敗,武將身死異地,誰知他卻早已求得夏育為副將,借助段太尉段頰威名,竟然得以收編涅中義從」。

    「劉皋忽然棄邯鄲大學,求封并州,令無數人惋惜。誰知不過一年,先帝突然駕崩,致使雛陽大亂,四方流離。眾人茫然不知所措時,劉最卻可以籍借并州,壯大勢力。更恐怖的是,他才單身去并州數日,便成功招降白波黃巾蟻賊,收編為己軍。若是說劉呆沒有提前佈局并州,在白波黃巾插下無數暗樁,誰信?」

    「箱陽坊間傳聞,言之所以朝廷屢屢征辟,劉呆卻始終不肯入維,乃是因為劉呆精通讖言,早在數年前就預測出維陽有九十日霉雨之禍。讖言之事,可信可不信,但劉皋把握大局能力,卻是不言自明

    「劉皋初入并州,不惜一切代價,全力靖掃并州盜寇以及五分匈奴。時人或以為,劉最行事太過激進,急於求成,忽視根本,必鑄就大患!然事過兩年,回頭再看,劉呆若是當時未曾全力靖掃并州禍亂,他今日卻是一如益州劉焉處境,既須防外,又要防內!」

    「至於其他種種,類如劉呆巧買幽州糧等等小計小謀,不可勝計」。

    「今劉呆忽然奪取小*平津,也不得不令人深思。我之推測,劉皋之心意,怕是有三。」山。另外他卻把重心西移,等待相國再次潰敗,他再遣大軍,自河東郡進軍長安,從而得據關中汰野。得關中,得天下,此乃秦漢興盛之大勢!這劉最既然精通讖言,面對紛紛時局,豈不心懷饒幸,效仿光武皇帝?劉皋之所以兵出小*平津,怕是打算。待相國大敗後,他可以籍借小*平津,截斷孫堅西行之路,獨霸關中!」

    劉皋兵出小*平津,不過是牆頭草之策略。誰勢大,他便站在誰那邊!出兵小*平津,然後以此功,劉皋東可說是協助孫堅破擊相國,西可說是為相國攔截山東兵!這或是劉呆自感準備不足,勢力不足以吞併關中,故不得不出此下策!但是劉皋怕是不知,相國對他早已防之又防,視之為大患,前時縱容,不過是為今日鐵拳重擊!」

    「三,劉呆兵出小*平津,意在維陽!我雖不明白維陽這個四戰之地,有甚魅力吸引劉呆。

    但從一年前劉皋率兵入睢之事來看,維陽得失,似乎是劉呆佈局的必然步驟。這或是劉最早已在睢陽謀劃許久,卻始終不曾為外人所知之事。」

    「不過,不管劉呆他千百妙計,卻又怎敵相國十餘萬步騎!一旦步騎攻破太原,佔據雁門,劉皋又有何懼哉!」

    初平二年三月初六,董卓軍撤新安,著令呂布戍衛維陽,為大軍殿後。

    呂布戍衛維陽時,又奉董卓之命,開始挖掘東漢諸帝陵園。上至光武帝的原陵,下至靈帝的文陵,無一不被呂布挖掘。借助遷徙諸帝陵園旗號,陵墓中無數葬品,被呂布一一打包,運往新安,又自新安,輸送至長安。

    這便是後世赫赫有名的「董卓盜墓」!

    當呂布挖掘東漢諸帝園陵時,董卓四方勢力,也逐漸後撤。類如孟津戍兵,蒙陽徐榮等,亦放棄關隘,摧毀器械,緩慢退軍!

    與此同時,劉最現身於上黨郡。

    上黨郡、高都縣,天井關。

    劉最全身細鱗軟甲,左腰繫手弩,右腰配短刃陌刀,跪坐位。此刻,劉呆頭戴武冠。劉最這頂武冠,白玉為擋,文以蟬附,後插貉尾。所謂宮中曹司招蟬,便是專業裁剪、製作這種高等級帽子的部門。

    不配諸侯之冠禮,卻頭戴武冠,

    劉呆以下,跪坐著儘是并州中心人物:

    楊奉、韓邃、李樂,白波四將來三人。

    劉石、程普、顏良,久鎮金城郡的三人。

    衛凱、裴潛、賈逸,三文臣謀士!

    郭淮、郝昭、王托,三個前途光明的少年!

    孫資,這位錦衣衛大頭領,亦在此處!

    大堂之上,每人前面攤開一張寫滿文字的大紙,氣氛壓抑。

    劉皋整理整理語言,緩聲說道:「山東兵、董卓兵,屢戰睢陽,我避之不及,蓋是我私心以為,人臣不可將兵入京師!」

    「董卓雖治國殘暴,無故屠典維京豪強,人人畏之如虎蛇,然吾卻理解董卓難處。并州一地,供給三萬步騎,已是勉強,而後我為遠擊鮮卑,擴軍至六萬,致使錢財谷糧不足,乃至并州陷入重重危機,不得不加徵稅種,才能勉強維持。董卓孤守維陽,後雖兼併關中但是涼州不靖,關中去年又是多災,董卓奉養起二十餘萬步騎,自是極為艱難。故,年前雖有無數維京豪強,勸我聯合山東兵,巡視維陽,我皆一一拒絕。」

    「山東兵也罷,董卓兵也罷,總歸是大漢兵。

    誰勝誰敗,苦的都是大漢十三州一司京億兆百姓!國非因天下兆民混亂,而天下兆民因之獲罪,此誠令人心中泣血!」

    「是以吾常執兩端之辭,不偏山東兵,亦不偏董卓兵。蓋吾之心意,乃是欲求袁紹、董卓和解,共扶漢室!不過事不如心願,先是董卓殺袁院、袁基等五十餘口,而後袁紹袁術殺胡母班、陰修、王瑰等人,彼此猶如水火,互不退讓。」

    「董卓、袁紹和解,求而不得,我心雖失望,卻也知萬事不可勉強。蓋人心無限,人力有窮。并州荒蕪,戶口短缺,為護估并州不被鮮卑胡、北地胡內侵,我已是耗盡心力,哪能奢望護佑天下安穩。因此,雖然不滿董卓、袁紹所為,然吾亦沉默應對。」

    「不過我雖沉默,卻不能容忍戰火燒至并州。我劉皋護不得大漢萬里江山,若再護不得并州八郡。尚有面目存世!董卓、袁紹欲借上黨郡做文章,在并州引起血雨腥風,我豈能再退讓?故,袁紹七千人出兵上黨郡,我不惜交惡山東兵,也將他們驅趕走。蓋此時我若不強硬,并州將不復安寧!」

    「今日之時,亦如袁紹兵上黨郡也!」

    「這是今日睢陽飛鴿傳來密信。你們瞧瞧」呂布在做什麼?原陵,世祖闔眼所在,文陵,先帝才葬兩年,他呂布竟敢挖掘皇陵,盜取祭品,玷污先皇屍身!或說董卓不過是遷徙園陵,但是瞧瞧這舉動,呂布不先整治先皇石棺,卻將一車車財寶送往長安!呂賊之心,眾人皆知也!」

    「漢庭重孝,上尊三老,下養老民,崇尚禮儀,褒揚道德,凡歷代帝王溢號,無不冠孝字。大漢,以孝治天下也!呂賊蔑視皇恩,白日盜墓,毀壞漢家祖廟,但凡心念漢室者,誰能容忍之?但凡尊崇孝道者,誰能容忍之?但凡漢室後裔,誰能容忍之?」

    「吾家出趙王之後,趙王者,光武帝之叔父。原陵所在,亦是我祖廟祭祀之所,豈能容忍呂賊盜取!」

    「秦害天下,萬民怨憤。項籍殘暴,坑殺秦人二十萬,火燒阿房宮,壞秦數代祖廟,終不曾挖掘諸秦王墳墓!今萬民心念大漢,呂賊卻敢壞我園陵。呂賊之惡,遠甚於項籍也!人間有惡,豪傑必斬殺之。以敬上蒼!」

    「祖墳盜取,甚若殺父之仇,豈可不報!祖陵被掘,孰可忍,孰不可忍?吾今日誓言:此生不與呂賊兩立於世間!」

    「漢庭祖陵盜取,此乃欺我大漢無人,欺我劉氏無人!」

    「今日聚集諸個,訴說心意,還請諸位漢家兒郎,共渡黃河,誅殺呂賊,安保園陵!」

    或真或假的出兵宣誓,從劉皋口中6續道出,矛頭刺向呂布挖掘園陵之事。

    長篇大話絮叨半日後,劉皋向前俯身叩,武冠接地,表示心中誠意。

    左右部將連忙還禮,紛紛應道:「三皇五帝以來,未聞罪大於呂賊者,不殺此人,黃泉之下,何以面對漢家列祖列宗!」

    「呂賊大逆不道,盜取園陵,州牧若不伐之,則天下無可伐之人!」

    輿論造勢妥當後,劉呆長身而起,拔出陌刀,斜指前方:「不滅呂賊,不還并州!願諸君與我同志!」

    「晚一日,則園陵殘破一日。三萬步騎,立時兵維陽!」

    一聲令下,屋內楊奉、韓暹、劉石、程普、顏良等人,趨步返回軍營,向維陽前進。

    片刻之後,行軍軍號已經響起:「誅殺呂賊,護我園陵!」

    「四百年大漢,豈容宵小玷污!」

    無數口號背景音樂中,劉最扶了扶頭上武冠,轉身向孫資道:「雖然戰陣勝負,取決於士卒,然并州民心不可忽視。一定要宣傳到位,令并州萬民知道,我此次出兵維陽,與山東兵屢戰董卓不同,我這是庇護園陵,這是維護孝道。」

    孫資道:「件牧放心。錦衣衛

    …一備妥當。今日早晨起。遠在河朔亦能得知呂布盜取漢家用以怎行!」

    劉呆點點頭,又吩咐道:「這次攻打維陽,你不用隨行。處理完上黨郡諸事後,你便迅返回太原郡,協助華歆行事。這次出兵維陽,肩頭壓力最重的卻是留守後方的華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華歆乃是我之蕭何,你以後不要再派遣人員,監視他。」

    孫資應諾。

    劉呆又欲說話,忽聽外人傳報,賈逸、裴潛去而復歸。

    賈逸、裴潛卻是來勸劉皋:「此時攻取雅陽,危險至極,東有孫堅,西有董卓,還要防範袁紹偷襲後方!州牧身擔重則,莫要白龍魚服,置身於險地。還是令劉石或者韓暹主持兵事,州牧則自鎮太原的好!」

    「且州牧今日兵維陽,稍有不慎,董卓或將頃全軍之力,奪取太原。州牧雖在紛水設立障礙,然而一旦董卓奔來七八萬步騎,卻該如何是好?太原郡之危機,不弱於維陽。維陽若敗,尚可退守并州;太原若敗,則再無緩和餘地。」

    「州牧請慎重抉擇,這太原郡才是根基所在吶!」

    劉皋止住賈逸、裴潛勸諫話語,道:「并州荒蕪苦寒,不得河東郡則不能自給,若是只守太原郡,終將自敗。前年自幽州購買無數糧食,尚能供給今年所需,然此時山東漸亂,幽州也必將不能獨安。幽州不安,并州亦不能再購買糧食補給。所謂大軍作戰,糧草先行,若是并州不作為,一年之後,便陷入糧草短缺困窘,如何提及與敵作戰?」

    「今自幽州購買糧食已經消耗扛半,若不裁軍,明年春上并州便要缺糧。此時不出擊,并州再無出擊之日。」

    「我并州與董卓相鄰,早晚必有一戰,不是他吞併我,便是我囊括關中。董卓入關中逐漸修養生息,能養出秦漢之勢,我若不取河東郡,大夏之夢難期,大晉之事難為,而韓、魏、趙三晉之敗可以見!」

    「既然終究有一戰,那便不如趁著我并州糧草尚多,早早與董卓打上一陣。早打比晚打好、大打比小打好!」

    早打、大打!

    後世中蘇交惡,太祖東方面對美國包圍圈,西面、北面面對蘇聯包圍圈。面對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在新疆、東北、外蒙古日日增多駐軍威脅中國北部、西部;南方則支持各種勢力對中國的壓搾。困窘之時,太祖祭起「大練兵,「深挖洞,兩大戰略,國內打壓「連蘇抗美,派,外部則尋求美、法等國援助,不惜荒廢經濟建設、勞碌邊民,亦堅決對持蘇聯逆襲,甚至直接對蘇聯的威壓,吩咐道早打、大打!

    鑒於太祖的全民作戰綁架戰術,蘇聯與中國交惡僅僅限於幾場死傷有限的衝突中,而未演變成蘇聯內侵、五分中國、將中國納入蘇聯體系。

    這時空,董卓軍威強盛。諸侯恐懼,孫堅未曾大敗董卓於大谷關前,董卓對并州的威壓,不亞於後世蘇聯對中國威壓!那時,董卓一旦抽調十萬步騎奔襲太原郡,劉皋不會立即灰飛煙滅,也將導致并州殘破。

    不同於山東聯軍,董卓帳下這二十萬餘兵卒,內含征伐韓遂的涼州軍、皇甫嵩的征西軍,而且維陽城內的羽林軍、北軍五校、南軍衛尉,都歸屬於董卓帳下。這二十餘萬兵卒,可是實實在在的大漢最後一批精兵。

    袁紹等山東聯軍,縱然有三十萬,但都不過些郡國兵,對抗董卓失敗,也在情理之中。董卓坐擁二十餘萬精兵,劉皋怎敢輕易對抗,這也是劉皋選擇賈逸所獻「退避三舍,重心北遷」計策的根本原因。

    劉皋自劉虞購買來大量糧草後,成建制的兵卒才多少?精銳四萬五千,一線兵三萬,總計七萬五千能戰之兵,另外錦衣衛、屯田兵、徵稅兵,亂七八糟合計也近有三萬人,但這三萬人根本不能與董卓正面作戰。

    劉皋四萬五千精銳對抗近在鄰邊的董卓二十餘萬精銳,壓力何其沉重?

    劉皋雖知歷史上董卓必敗,但是并州人卻沒有那個信心。并州人沒有信心,士氣必然沮喪,士氣沮喪又如何擊退董卓?因此,劉皋不得不選擇對董卓容忍。

    劉皋苦等近一年,便是等待今日。

    孫堅奪取大谷關,將董卓二十萬精銳不可戰勝神話打落凡塵,甚至歷史上,孫堅曾一路破擊董卓,追至澠池。

    這便是并州的一次機遇。

    趁著孫堅大敗董卓時,劉梟再給董卓一個當頭棒喝,喚起并州人信心,讓無數并州人相信他劉皋,能夠戰勝董卓。

    讓并州人相信,并州有自強的根本!

    軍陣之上,唯有勝敗能夠說話。

    這就好比,後世時雖然無數人覺得國家遠遠比不上美國強盛,但卻無一例外認為:若打6地戰,必是中國勝之

    這便是一場戰爭帶來的信心:縱然你是世界第一,或並不能攻佔你本土,但是你也打不贏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