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235 京觀與烈士(中) 文 / 傅戍己
第235京觀與烈士(中)
卻說昔日,劉杲五分匈奴,匈奴權貴不服,遂有「圓月之叛」。當時劉杲心存不善,蓄意將反叛擴大化,凡是稍稍涉及反叛者,大都貶為奴工。而後,這批奴工越過呂梁山脈後,或入磚窯廠,或入石涅礦井,成為奴隸勞工。
因為離石城外礦區是石涅開採示範地,大量匈奴奴工也就被劉杲隨手劃在此地,而後這礦區雖又補充來其他諸如各地罪犯、鮮卑、北地胡等奴工,但終究是匈奴人居多數。
為防止奴工動亂,以及礦商浪費人力,劉杲與礦商簽訂承包條約時,特意剝離礦商對奴工所有權。也即是說,礦商只是從劉杲這裡聘用奴工,而非購買奴工。這也是劉杲心懷奢望,不欲令石涅開採產業從此陷入奴隸買賣陰影,進而影響產業變革。
至於奴工本身,劉杲則順手取來,多次實驗於西羌奴工身上,逐漸完善的工分制度。按照奴工罪名大小,換算為長短不一,最短半年最長十年的奴隸勞工期限懲罰,然後再以平均每日勞動量乘以勞工期限,得出的便是奴工所需要完成的工分。
隨著奴工完成工分的進度,奴工逐漸獲取與完成工分比例相當的金錢報酬以及地位。等至奴工完成工分後,他便不再是奴隸,而是自由人。而且這些奴工,自奴隸轉變為自由人時,其獲得的勞動報酬,勉強也算是一種「安家費」,不至於奴工剛脫離奴隸身份,又立即重新陷入新的困境,以致出現類似後世那種為進監獄故意犯罪諸事。
劉杲這種政策,算是一種有代價的「釋奴令」。
給奴工以希望,才能讓這些奴工有個目標去奮鬥,才能讓他們努力做工,提高生產效率。亦是因為此種制度實施,奴工群體屢經雖然磕磕絆絆,卻始終不曾出現過大亂。
本在安邑商議并州工商業錢莊的劉杲,忽聽匈奴奴工反叛,頓時大驚失色,連忙取來一騎,策馬直奔西河郡。
劉杲怕的不是一場反叛,而是他所定政策出現致命隱患。一場叛亂,還能鐵血鎮壓,若是十數次百數次千數次叛亂,那還能如何鎮壓?尤其是,若是劉杲正在前線與敵人鏖戰,背後突然爆發此起彼伏的反叛,那該如何是好?
常言道:內安方能攘外。若是并州尚不能安定,劉杲如何能兵出四方,虎視天下?
若是劉杲政策出現致命隱患,便說明劉杲糅合後世、漢世雜交出來的各等制度,並不適應漢世。若是劉杲還欲成就一番大事業,則必須從頭再來,再建根基。然而數月之後,便是山東諸侯齊討董,若是重頭再來,劉杲只怕就要錯失良機。
所幸,劉杲匆匆趕至離石城後,左政將此次叛亂的始末,一一道來,打消劉杲這些憂心。
原來,這次匈奴反叛,誘因竟是一場礦難。
劉杲身在陝縣與董卓商議和解條件時,離石城外礦區某石涅井,也不知是煤氣洩漏還是怎的,突然爆炸。三條相連礦井一時倒塌,粗粗估計,約將近四五百百人喪命於此次礦難。礦井爆炸時,山脈震動,聲波遠傳,連離石城居民都感到大地猛的晃了晃。
礦難現場,留守在井口的數人,被巨大氣浪沖擊至數十米外,血肉模糊,慘死於當場。因此次礦難,無數奴工恐懼,紛紛言:這是礦商肆意開採石涅,驚擾地脈,犯上天忌諱,個個不願再下井拖曳煤礦。漢世人,與後世普遍無神論不同,還信奉著天帝、后土、星辰等諸神靈,時常祭祀之;至於匈奴人,則更是敬信神鬼,迷信虛無崇拜。
本來辛苦勞作,一心為完成工分而奮鬥的奴工,因為這一出活生生慘象,紛紛不願再下礦井。畢竟與飄渺未來自由相比,還是眼前活著最重要。太原礦商與左政商議未果,遂一封書信飛鴿傳遞至陝縣。
然而當時劉杲正與董卓信使圍繞河東郡歸屬游鬥,對於這次礦難,並未太上心。畢竟後世和諧年間時,雖然多國實現「煤礦開採零死亡」,但是就後世中國來說,各色礦難事故,依然不絕於耳。後世條件尚且不能避免礦難,這漢世又如何實現所謂的「零死亡」?
劉杲見慣礦難,雖然心痛數百人生死,但也不會為一次礦難,便徹底停頓技術改革。劉杲所能做的,也僅僅是責令左政盡力救人,並嚴查各環節,找出爆炸緣由,瞧瞧是環節疏漏,還是偶然間事故。
劉杲看慣各色礦難,廣泛鼓勵石涅開採時,早知肯定會出現或大或小的礦難事故,心中已有準備。無他,漢世石涅開採條件受限而已。然而劉杲卻忽視了,這是漢世間,不是後世和諧年間。
太原礦商祖上世代經營石涅開採,三百年來,不曉得經歷多少次塌方事故。眼前這次礦難,雖然是大爆炸,遇難礦工又高達五六百,但也僅此而已。得到劉杲手書後,礦商覺得自己當在危困之中,好好展現手段,以此獲取劉杲青睞。於是礦商一邊封鎖礦難石涅井,仔細調查事情詳情;一邊請來左政部下千數精銳兵卒,以刀劍逼迫,強制奴工開工。
死於未來礦難,還是現在死於兵卒手中刀劍?
當兵卒當眾連續斬殺七八名奴工後,奴工們終於無奈選擇屈服,按照批次,該下礦井的還得去下礦井開工。後世工業革命前後,煤礦產業大發展時,何嘗不是監工們以生死脅迫,強制各種勞工冒險下礦?這等產業,發展之初,本就是充滿骯髒的鮮血。
不管如何,為活命,為那個模糊的光明未來,這些奴工也一如歷史上那些人等,再次冒險步入礦井,辛苦生活。
按理說,這次礦難便應如此了結。
但是也因緣巧合,無數屈服的奴工之中,卻有一匈奴人,不甘心從此冒著生命危險,卑微在潮濕的礦井內,數年如一日的挖礦、運礦。
便是這匈奴奴工,礦井內一聲高呼,掀起這次震驚劉杲的匈奴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