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214 雞肋般的戰局 文 / 傅戍己

    214雞肋般的時局

    荀爽九十餘日,自白身登位三公的傳奇,劉杲自然知道。

    只是劉杲沒有想到,身懷大名的荀爽,竟然為他這等少年,毀自己所刻竹簡,並放下身份,請劉杲指正他所著書籍。

    這種行為,代表著荀爽內心中,劉杲佔著很大份量。

    劉杲不理解。

    他與荀爽素不相識,又無結交,荀爽為何如此推崇他劉杲?

    昔日荀?、戲志才等人路過邯鄲,也不過停留數日而已,雖注意過劉杲,卻也不曾視劉杲為天下少有,無人能比之俊才。荀?如此,荀爽怎會注意?

    這亦是劉杲不知一篇《大學章句注》,份量究竟多重。

    荀?、戲志才不過是行走四方遊學時,偶然得知劉杲講學而已。劉杲所講《格物》等,雖然能產生影響,但是卻吸引不住荀?、荀攸、戲志才等。類如荀?、荀攸、戲志才,皆是傾心於國要,經營民生,振興朝政,一心大志唯在不枉費所學,成就一番大事業。

    譬如華歆,他雖然亦有功名之心,但是卻亦推崇管寧、邴原之清靜德操。對於華歆來說,官可為之,但亦不強求之,隨遇而安,時過竟遷,心如止水。

    事來,努力經營之;事不來,吾亦不理會之。

    吾之諫言,你聽之,我則詳說之;你不聽之,我便沉默不再言之。

    這亦是華歆獨特性格。

    是以歷史上,華歆能為曹操,率軍兵入皇宮,親自強行扯出伏皇后,且又不曾如荀?、荀攸那般深受曹操忌諱,但而後大魏初建,華歆對曹丕卻多有應付之心。幸虧華歆平時朋友多多,類如陳群等人,又多方照應,華歆才得以身處高位,無衰敗之憂。至曹睿時,華歆更是屢辭官職,請讓於管寧,不欲再任事。

    後世人評價言:不夷不惠,兩可之間,集荀文若{荀?}、管幼安{管寧}之才德者,非華子魚,孰能為之?

    因個人性格不同,所以華歆才能守在劉杲身邊,安然行事;而荀?等人則選擇入雒,參與仕途晉陞。

    至於荀爽看重劉杲,則純屬於學問上敬重,認為劉杲在經學成就遠超於他。

    《大學章句注》中義理,畢竟與漢世相隔千年。千年內,儒學廢棄過,褒獎過,變革過,融入過。又因千年時事變遷,以及理學就宇宙方面對儒學的補充,縱然是鄭玄、荀爽,數日之間,也只能窺視出這是一篇妙文,但是具體妙在哪裡,義理基礎在何點,還須長時間鑽研,進而一點點吃透。

    荀爽稍稍鑽研出一點《大學章句注》所含義理,準備就所有疑惑之處,向劉杲請教時,劉杲卻已經提馬并州,收編白波黃巾、降服匈奴。

    劉杲雖然不理解荀爽為何尊崇他,但是劉杲卻心懷竊喜。

    這是因為,比起老邁的荀爽,劉杲更關注的是荀?、荀悅以及荀攸等荀氏大才。

    荀文若,荀公達,後世可謂是雖鄉村婦孺,亦能偶爾提及。

    至於荀悅,雖然因為其為劉協近臣,而當時則朝政大權歸於曹操,荀悅之策劃謀略不曾使用,是以荀悅聲名比於荀?、荀攸低上許多。但是從荀悅存留後世的文典來看,荀悅之眼界,政治之見解,都是絕才級別,不讓於荀?、荀攸兩人。

    一門三人傑,劉杲豈會不關注?

    聞聽荀爽推崇自己,劉杲心中竊喜:「這卻是好消息。若能以荀爽為媒介,聯絡上荀?、荀攸、荀悅,再加上華歆,有這四位大能,我這班底才算真正建起雛形。不過正如華歆先前諫言,我首先需要展現出器量,折服荀氏。不然他們與我關係再好,也是私人之間,而非國事層次,與大事無益。」

    竊喜許久之後,劉杲偶然間望向南方的林立旌旗,心中的激動頓時被撲滅大半:眼前他還被困在北邙阪,難有作為呢!

    卻說數日前,劉杲雖然聽從華歆之諫言,絕情棄義,置宋都、甄姜兩女安慰之不顧,一路急行,催馬至黃河。但是因為劉杲當夜猶豫,耽擱半日,等劉杲趕至黃河岸邊時,事情已經發展到張讓投河,閔貢攜帶劉辯、劉協返回雒京。

    便是因為這半夜猶豫,劉杲生生被雒陽大變局一腳踢開。雖然劉杲強渡黃河,欲挽回劣勢,但是董卓卻已收攏呂布,並使呂布率兩三萬兵卒,將劉杲困在北邙阪。

    這麼一來,劉杲便好比棋局之上,敵方大營之孤子,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真如典故上,楊修的雞肋之說。

    若是進取,劉杲必須先擊破呂布,再衝破何進部曲衛尉群兵,最後還要逆擊董卓。

    強弓之末,矢不能穿魯縞。

    劉杲如今不過步騎六千,焉能接連破敵?

    若是退守,那也不成。

    士卒臨陣貴在士氣。好比後世共和建國時期,投降太祖的**,稍稍被改編,武器裝備皆不換,立刻能將以前的戰友打的找不到方向。便是抗美援朝期間,這些改編於**的部伍,也與聯合**打的有聲有色,絲毫不復千里潰敗時模樣。

    士氣,這東西看似玄乎,但是它卻是切切實實存在,且對軍伍的戰鬥力影響非常大。但凡軍將、國家權力元首,無不重視士氣。

    劉杲今日若是灰不溜秋,毫無建功,便回兵退守。那劉杲背後的朱?,南面的呂布,西面的屯在夕陽亭的董卓大軍,雒陽城內改編於何進部下的南軍衛尉、北軍五校,以及那些精銳虎繼、羽林郎,怕是將會在董卓領導下,群撲而來,將劉杲當作逆臣,圍殺在黃河。

    也是因為明白劉杲在天時地利人和,皆佔劣勢,董卓才不慌不忙的一方面整頓雒陽時局,一方面小心拉攏呂布,視劉杲六千步騎為小患。

    董卓心中,只要呂布這兩三萬兵卒被他收攏,雒陽八關可無憂矣。至於劉杲,因為強軍猛進,孤軍深入,背靠大河,則難有作為。

    雖然韓信背水一戰,立下不世之功,但是這更顯露出背水作戰是如何劣勢,難以成功。

    還好如今漢帝國局勢未曾崩潰,關東諸侯不反叛,則大漢威儀尚在。不是迫不得已,無人願意直接互相捉殺。

    這個時候,漢帝國制度尚在,政治鬥爭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單純軍事殺伐。

    劉杲若想有作為,便必須破局而出。

    而這盤棋局,便有一個關鍵點,這關鍵點在劉杲手中,則劉杲勝,在董卓手中,則董卓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