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208 廢立(下) 文 / 傅戍己

    第208廢立(下)

    八月癸酉(八月三十),董卓入雒第三日。

    董卓召集群臣,言少帝劉辯闇弱,難以肩負起中興大漢之重任,並提議,稱陳留王劉協,年紀雖幼,但有明主之相,可嗣位為皇帝。

    董卓此言一出,群臣大震。唯有朝中重臣,袁隗大多已經與之有過溝通,是以大庭之上,無人敢反駁董卓,提出異議。蓋重臣早已知之,小官則不見風聲,不敢妄動。

    真實歷史此時,尚書盧植不畏袁隗、董卓兩方勢力壓迫,跨步出列,大義秉然的批駁董卓,之後因蔡邕等人援助,盧植得已無罪。自此之後,盧植不被董卓所喜,且盧植又鄙視袁隗等屈節,感歎大漢朝堂上已經再無堂堂正正之君子,遂逃亡至幽州,隱居於上谷,從此不涉及朝堂政治。

    至於這時空。

    小平津岸邊,盧植本欲說退劉杲,反而被劉杲禁錮圍困。也是因為盧植被禁錮在劉杲軍中,不能返回雒陽,董卓提議廢棄少帝劉辯時,近百人的大庭之上,竟無一人開口反對董卓提議。

    董卓提議,無人敢言。董卓繼而又詢問太傅袁隗,袁隗則順從董卓意願,言少帝劉辯當廢。於是乎,廢立大事,半日而定。

    台下,宋泓向崔烈小聲頹然歎道:「朝堂已無君子矣!」

    崔烈連忙小聲回應道:「慎言!慎言!此地非說話處。」

    董卓入雒後,聽從李儒建議,以宋泓替補丁原為執金吾,又舉崔烈替補許相為少府。因袁隗曾想誅殺兩人,宋泓、崔烈皆爽快接受董卓任命,借董卓之威勢,對抗袁隗。

    如今宋泓行走在外,亦是刀不離身,隨從亦帶十數人。他與崔烈,雖然對朝政不滿,但是亦不敢開口反駁廢立大事,唯恐惹禍上身。

    九月甲戌(九月初一)[1],董卓入雒第四天,大雨如瓢潑,黃河水漲。

    便在大雨中,董卓集聚群臣,會於南宮崇德前殿。

    大殿之上,董卓與袁隗兩人,一武一文,率領群臣,齊聲責令少帝劉辯應宣佈退位,讓予其弟陳留王劉協。

    群臣威迫,眾口一詞,大概瞭解廢立之事的何太后,頓時曉得,她已被朝廷諸公拋棄。

    沒有大將軍何進為之撐腰,沒有張讓、趙忠等人為之攔道,何太后如今雖有太后之名,卻著實是個孤單寡人,無誰看在眼裡。

    事已至此,何太后方才知道,大禍臨頭。不過如今大勢已定,非她一婦人所能更改。

    無可奈何的何太后,只能無聲待在一側,徒勞的無助哽噎流涕,感歎世事變幻如斯。才三四日光景,她就從從高位重重摔下至谷底。少帝劉辯遭遇連日兵災,心中恐懼不安,見到這些群臣逼迫,立即不知所措,唯恐再有人舉兵前來殺他。

    雨水擊打青瓦聲、何太后嗚咽哭聲中,袁隗上前,收取少帝劉辯所有天子專用飾佩、符章、玉璽、金綬,遞交給陳留王劉協。而後袁隗又引少帝劉辯走下高台,向陳留王劉協北面稱臣。

    太傅,位高於三公。漢世制度,帝王初登基時,轍設置太傅,兼錄尚書事。一位帝王,只能有一位太傅,該太傅死,則太傅之職位也隨之虛空不設。

    太傅,主要負責引導新帝,熟悉朝政運轉;並輔助帝王,通曉尚書檯等國家各種事務,以及向帝王指導國家政治秘訣:何事雖惡,可為;何事雖善,不可為。

    便在這個大雨如注的今日,本該輔導少帝劉辯茁壯成長的太傅袁隗,卻親手將少帝引至台下,改奉陳留王劉協為帝。當真是無比諷刺。

    因為外面大雨如注,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便在崇德前殿草草完結。寥寥十數步儀式之後,群臣開始恭賀新帝即位。

    是日,陳留王劉協,於崇德前殿,即位為天子,改年號為永漢。

    少帝劉辯,自三月登基,至今未嘗半年,便被群臣廢棄。

    昭寧這年號,也僅僅存在三天,便又被匆匆廢棄。

    自此以後,新漢帝劉協開始走入歷史,劉協艱難的一生,也緩緩拉開序幕。

    也是命運定數。

    創建東漢的光武帝劉秀,至雒陽卻非殿,決定定都為雒陽。卻非殿,亦在南宮。崇德殿之前,緊挨著的,便是卻非殿。

    光武定都雒陽於卻非殿,劉協即位於卻非殿之後的崇德殿。兩位帝王,一興大漢,一亡大漢,兩相對比,常令後人嗟歎。

    新帝劉協剛剛即位,董卓又立刻攻擊何太后,斥責何太后不念親情,逼迫董太后至死,遂遷何太后居於永安宮。這是董卓不欲何太后再干預朝政,以致再起事端。

    新舊帝交接後,群臣散朝,各自為以後安排。

    堂前。

    董卓鬥志昂揚,一臉興奮,宣佈廢除靈帝時諸弊政,同時詔書廢除宦官之權職,改以公卿以下子弟為宮中諸侍郎。當此時,董卓亦是銳意進取,自以為能引導大漢中興,且死後百年,他董卓能與伊尹、霍光等名臣並列史冊。

    堂後。

    何太后心中苦悶,與身邊侍婢言道:「悔不聽車騎{何苗}言,任憑大兄交接袁隗之輩,乃至有今日大禍。兩兄剛死,袁隗老賊便脅迫群臣,逼迫我們孤兒寡母,當真如張常侍、趙常侍所言。」

    ===============

    雒陽城北,北邙阪。

    一場瓢潑大雨,使雒陽地區本來泥濘的道路,變成條條水道。

    前有呂布率兩三萬大軍攔道,又逢澇雨壞道。劉杲雖然急於入雒,趁機謀取利益,但苦於天時、地利,皆不在劉杲之側,乃至大軍雖然渡河,卻不能飛速入雒陽城。

    劉杲手擎一柄紙傘,站在一處土坡,遠望雒陽方向,喃喃自語道:「大雨、大軍……莫非上天不欲我入雒陽?」

    劉杲感歎間,卻見土坡下,幾位士卒護衛著的盧植,手舉紙傘,不顧道路泥濘,向劉杲所在,快步走來:「劉并州百般躲避,今日仍然不肯相見否?」

    盧植畢竟是大漢尚書,且有名望。劉杲至南岸後,雖然囚禁盧植,但是亦給盧植很大自由,只是為避免盧植嘮叨,劉杲一直不曾與盧植好好交流過。

    今日雨中,盧植偶然望見高坡上劉杲,所以頑固的冒雨前來,試圖說服劉杲。

    注[1]:漢世至今,曆法多變,月份屢改,難以一統。有些時日,此曆法劃為九月,另曆法劃為八月。本文所用曆法日期,皆是今日裁決的標準農曆,與漢世稍有不同。若是甲子紀年法,則準確無誤。九月初一,八月三十,其實盡在癸酉月。惟干支紀年,今世人多不熟悉,故多言一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