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207 廢立(上) 文 / 傅戍己
第207廢立(上)
昭寧元年八月二十九日。
午後,董卓先是舉宋泓為執金吾,又以蔡邕代宋泓為侍中。
兩道任命文書發出,董卓又邀請袁紹過府,商議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之事,並請袁紹主持廢立天子禮儀:「君斬殺閹豎,掃除大漢餘毒,功勞甚也。可主持新舊帝相替之事。」
袁紹心思明透,聽出這是董卓欲敗壞他袁氏聲望,遂堅決不答允董卓。藉口少帝劉辯雖無善政,但亦無不善之舉,袁紹駁斥董卓,言今日無廢帝之由。
然而,董卓卻早打探出:袁紹正在聯繫何太后,準備以何太后、少帝劉辯之名,收攏何進、何苗帳下部曲,意欲借後宮援助,驅逐董卓。
董卓若想擺脫何進、何苗帳下部曲叛變的隱患,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廢立之舉,貶禁何太后,使外戚不能干擾大事。
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摻雜著董卓的無數謀劃。
類如,一可以使袁氏牽連廢立之謀,名望受損;二可以輕易處置何太后這個隱患;三,借助立帝輔助新王之功勳,董卓可以任意提拔諸公大臣,打壓袁氏等反對派……等等。
董卓早已計劃,利用廢立之事,折損袁氏聲望,怎會令袁紹輕易抽身事外?
董卓當即手按劍柄威脅袁紹,翻臉喝罵道:「豎子,以為我董卓之刀不快否!前日你殘暴兩宮,逼迫天子出逃,如此悖逆之舉,可曾敬重一點天子?今日,你之所以不贊成廢立大事,實非敬重天子無過失,而是欲借助天子性格闇弱,敗壞朝政也!我所言,是也不是?如此逆臣,必殺之而後快!」
董卓按劍怒斥袁紹之時,周圍親信團團圍住袁紹,殺機森然。袁紹當即勃然變色,拔出佩刀,反駁董卓:「議論大事,豈有刀兵相迫哉?告辭!」袁紹說完,便拎著佩刀,避開董卓親信,萬分謹慎的匆匆告別董卓。
如今雒陽才從大亂中走出,人心不安。類如董卓、袁紹等,都是刀劍時刻在身,不敢有一點疏忽。
見袁紹欲走,李儒向董卓建議道:「袁紹有虎狼之心,不可縱之。今日縱之,必有大患。父親當令親卒,圍殺其人,以驚懼袁氏。」
董卓搖搖頭,輕聲反駁李儒道:「便如袁紹所言,國家大事若是有回緩之地,便不能以刀兵脅迫行事。袁紹為袁氏後嗣人傑之一,為袁氏未來中流砥柱,殺之必惹怒袁氏,致使袁氏與我,不能相容於朝廷。大臣相害,非國家之福,我董卓豈能為之?」
「今日恐嚇袁紹,乃是欲令袁氏屈服,共建朝綱制度而已,非是真心殺人。」
且說袁紹走出董卓府上,一身冷汗,心有餘悸。唯恐董卓又派人來追殺,袁紹抄小路,匆匆奔回袁氏府邸,回報叔父袁隗他今日所遇。
袁隗與袁紹商議一通後,有些猶豫:「董卓勢大兵多,其又出自西涼,性如虎豺,專權敢殺,不似大將軍優柔寡斷,枝節主幹不辨;又非閹豎不熟兵事,可引兵誅殺。」
「昔日馬融窮困,不得不接受大將軍鄧騭之辟,曾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意說,生貴於天下。如今之勢,我當委曲求全,以庇護家族。」
「我已老矣!家族未來在於你與公路之身;我聲名可敗壞,你聲名不可損傷。為防止董卓心狠,你且尋個時機,逃出雒陽,遠避災禍。我則立刻入董卓府上,委屈侍奉其人,答應廢立天子之事。」
================
雒陽,北邙阪。
知雒陽事情緊迫,不能耽擱時間,劉杲大軍渡河後,稍作休整,便向雒陽進軍。然而,大軍行至北邙阪,卻被呂布引軍阻攔道路,不得不停止步伐。
劉杲令斥候匆匆查探,呂布大軍竟然有兩三萬人。劉杲心中當時就大罵後世歷史書籍:「記得《三國誌》還是裴松之所引註解,言董卓入雒才三千人。然而,今日我剛至雒陽,就道逢呂布兩三萬人逆擊,這歷史果然不能盡信。」
這卻是劉杲因為記憶有點模糊,誤解歷史書籍記載。
歷史書籍所載董卓入雒時,不過兵馬三千。這三千兵馬,僅僅是說董卓大軍前驅,非但不包括丁原、呂布帳下并州、河內兵卒;何進、何苗投降部曲;連董卓屯在城西夕陽亭的大軍,也不曾包括在內。
八月戊辰{二十五},張讓殺何進。
八月庚午{二十七},張讓敗亡,出逃。
八月辛末{二十八},董卓入雒。
至今日,方才八月二十九日,距離張讓誅殺何進,才四天而已。
雒陽大亂時,事情變化極其迅速、猛烈,一日而數變。董卓雖在夕陽亭屯兵,但是屯兵卻不能瞬移至雒陽,援助董卓震懾雒陽。
董卓屯駐雒陽的兵卒,此刻委實只有三千騎兵。
劉杲自以為史書記載錯誤,心中略略遺憾:「本欲以蒼鷹搏兔之勢,以大兵逆擊董卓。孰料時事陡變,還須按照既定穩妥籌劃,慢慢謀取雒陽。」
劉杲雖然自以為,至大亂時,雒京應該空虛,但劉杲的行軍計劃,依然按照穩妥方略,一一進取,不敢懷有絲毫饒幸心理,把大事寄托在那些歷史記載上。
如與歷史一般,那劉杲自然可以投機得利;如與歷史記載相逆,也可繼續行事,不至於全盤皆輸。
呂布率兩三萬兵卒攔道於北邙阪。劉杲直線進軍雒陽的計劃,也就隨之破產,轉為另一種穩紮穩打軍勢策略。
站在北邙阪的高坡,劉杲觀察呂布軍陣佈局時,偶然發現自雒陽南北兩宮被袁紹血洗後,雒陽已經開始陷入破敗的趨向。
「步登北邙阪,遙望雒陽山。雒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pi},荊棘上參天。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劉杲不自覺的念出一段詩句。
華歆微笑的讚歎劉杲:「伯興當真好文采。只是雒陽雖然稍有破敗,伯興這詩句描述,卻也太過誇張,何至於『千里無人煙』?」
劉杲長歎一聲,不知為何,雙眼突然有點濕潤:「自從雒陽兵戈忽起,夢中屢見雒陽破敗如此。觸目今日之繁華,思及夢中之破敗,遂多有感慨,以致令子魚見笑!」
劉杲所盜用詩句,改竄於曹植所作。
若是歷史進程不被打斷,二十年後,曹植再至雒陽時,這詩句已經恰如其分。
曹魏之後,又有兩晉八王之亂、元嘉之亂,乃至於五胡亂華,北地盡喪於胡種。雒陽的數百年劫數,此時,才剛剛開始!
思及雒陽繁華,又觸目今日兵災**,又想到而後的天下大亂,劉杲心中越發悲痛:「務必好自努力,不使大亂延續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