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155 并州人心 文 / 傅戍己
第155并州人心
河東,安邑,衛氏大宅。
衛凱翻了翻劉杲送來的征辟文書,面現猶豫,單手托著下巴沉思。
良久,衛凱拎起征辟文書,找到他父親。
衛凱父親接過文書,仔細翻讀一番,抬頭望向衛凱:「你怎麼想?」
「自年初弟弟病亡後,我們衛家在安邑一帶聲望大落。按理說,弟弟病亡後,我這個不成器的哥哥,應該接過衛家重擔……」
「可是……九門侯少年銳氣太盛。征伐西羌、設教邯鄲,如此針芒畢露,怕是自取禍端。自古少年成才者,類如甘羅,也不免壯年隕落。九門侯年二十三,而為匈奴中郎將,傳聞前些日,他又只手招降十數萬白波賊……如此人物,只怕天子也要顧忌幾分。」衛凱把心中顧慮,向他父親和盤托出。
衛凱父親點點頭:「你所思不錯。九門侯看似聲望高著,其實根基薄弱,又是趙王一系近親。可以說,九門侯一旦入雒陽,必將受到朝廷諸公刻意打壓。」
「不過,我觀九門侯此人,頗知進退。身攜征伐西羌大功,果斷辭官;拒四府征辟,又自薦為匈奴中郎將,這非凡夫俗子所能並為。貪功者,不辭官;貪名者,不自薦。孔子曰:『壁立千仞,無慾則剛』,九門侯不貪功、不貪名,朝廷諸公又豈能相害?」
「我衛氏志向,雖與九門侯不同,但你卻可借助九門侯,踏入朝廷。外界雖盛讚你弟弟之才,但我卻知你之才幹,不下於你弟弟……不管怎麼說,你弟弟死後,這衛氏門戶就要轉移到你身上。」
「自你曾祖遷居河東以來,我們衛氏雖善於經商,然才學這塊卻丟下數十年。財、官,三代之福,家學,數代之福。九門侯邯鄲設學,講過《大學》《格物》,這都是可以造福後代數百年的學問。為父雖然希望你走進朝廷,發揚衛氏,但更希望你鑽研九門侯學問,成為一方大儒,為衛氏立下數百年傳承的根基。」
衛凱被他父親說動:「以父親之意,我這就去西河郡應辟?」
衛凱父親道:「越早越好。另,匈奴貪戀財貨,九門侯若想梳理匈奴內外事務,定會以財貨誘惑。你去應辟時,把家中的財貨寶物,以贈送軍資名義,送給九門侯。」
衛凱施禮道:「孩兒謹記。」
----------------------
太原,陽曲。
郭淮母親扯著郭淮,一臉擔憂:「你平素舞刀弄棒,我不攔你,可是軍旅之間,刀箭無眼,死傷無數,娘親怎能由得你胡鬧?你再這般胡鬧,我就將你送到雁門,讓你父親好好管教管教你!」
年少的郭淮試圖安慰他母親:「我幼年時,母親你,不是常給我講衛大將軍、霍票騎縱橫絕漠故事麼?不論是霍票騎,還是九門侯,他們年歲,並不比我大上許多!」
郭淮母親一怔,繼而又惱道:「他們是他們,你是你。你再調皮,我就真把你送到雁門去。」
「母親,雁門郡和南匈奴單于府近在咫尺,你將我送到父親那裡,與我隨九門侯去南匈奴單于府,有區別麼?」郭淮裝著傻傻的樣子,眨著眼睛,反問母親。
「你……」一時之間,郭淮的母親,被郭淮三言兩語轉暈。
郭淮趁機逃脫母親掌控,舉起木刀,一聲高嘯:「家兵們,隨我去美稷殺匈奴去啦!」
郭淮一邊大喊,一邊向門外小跑。
郭淮母親正欲追回郭淮,家中一位老僕勸道:「有二十來位家兵保護,小公子應該無恙。九門侯既然征辟小公子,怎會讓小公子有所損傷!」
聽老僕所言,郭淮母親頹然長歎一聲:「兒大不由娘……郭家時代官宦,莫非到了淮兒這一帶,要出個武將不成?罷了!你也隨著淮兒去離石,好生照料他!」
「老僕定然護得小公子安穩,夫人請放心!」。老僕躬身應道。
--------------------
亦是太原。
當郭淮母親為兒子憂心忡忡時,孫資一家正歡欣鼓舞。
孫資大哥,拎起一壇清酒,倒滿一碗,道:「大兄無能,以致小弟跟隨我受苦多年。不過,小弟能被九門侯相中,也算是苦盡甘來。」
孫資連忙道:「父母早亡,大兄十數年含辛茹苦,撫養我長大,又為我求學,百般奔跑,此等情誼,我深記在心。雖被九門侯征辟,不知未來前途如何,然大兄大嫂之恩惠,銘記在心,沒齒不忘。」
孫資大嫂端上來,幾盤好不容易拼湊起來的菜碟,輕聲道:「都是一家人,說什麼恩啊惠的!」
「不錯。這恩惠什麼的,都是外人言論。自家兄弟,同出血脈,什麼辛苦都是應該!」孫資大哥接過妻子話頭。
孫資大嫂又道:「年初王豫州{王允[1]}才說小叔有才幹,今日便有九門侯征辟,說不定這是王豫州從中周旋。聞聽王豫州如今辭官在鄉,小叔還是走上一趟,謝過王豫州舉薦。」
「嗯。」孫資沉聲應道。
……
諸如此類,各色景象,在并州、河東不斷上演。
不論結果如何,劉杲所辟十人,各自的命運,已經開始從既有歷史軌道上偏轉。
卻說劉杲。
張遼武將出身,沒有華歆心思深。只幾個交鋒,張遼便敵不過華歆慎密言辭,敗下陣來。
因為同屬大漢官員,不便軍爭,張遼只好忍住氣,放行劉杲部伍。
但是令張遼想不到的是,大軍過後,華歆依舊揪住張遼此次攔截軍伍行為,不依不撓,一封書信遞給丁原,言張遼跋扈。
得到華歆上告書信後,丁原在百忙之餘,連忙推辭一切事務,快馬匆匆趕來。已經投靠何進的丁原,知道何進非常看重劉杲,而且曾經試圖征辟劉杲為南郡太守。
何進雖不至於為了劉杲而打壓他丁原,但肯定不願意見到,丁原把劉杲推向自己對立面。這也是丁原重視劉杲的原因。
再說,如今劉杲為匈奴中郎將,官秩比丁原這個并州刺史大;至於手中實權,兩人也是相等,丁原無論如何,也得注重劉杲態度。
匆匆瞭解事情起因後,丁原二話沒說,直接調張遼駐防上黨郡,又改令張揚駐防太原邊界。不為張遼辯解,直接改調張遼駐防上黨郡,這也是丁原也保護張遼這員猛將。真若是丁原為張遼辯解,與劉杲起了紛爭,才是真正害張遼。
退步,是為自保。
不過,華歆目標可不是張遼:「如今中郎將收編白波賊,并州境內賊寇也只餘黑山賊、南匈奴叛逆。不過,南匈奴叛逆銳氣已失,中郎將不消數月便能平定。」
「為避免張遼之事再發生,刺史不如與中郎將劃定防區。由中郎將駐守五原、朔方、西河三郡,防範匈奴、鮮卑,刺史治理其他郡,防範北地胡、西山賊?」
丁原考慮一下,道:「上郡楨{zhen}林、白土諸縣,臨近匈奴單于庭,且上郡又跨西河郡,來往不便,中郎將不如多費點心力,將上郡也劃去,如何?」與劉杲一門心思,玩基地建軍隊不同,丁原考慮更多的是雒陽朝局。上郡對於丁原來說,是個難以處置的包袱。
華歆緊皺眉頭,道:「上郡幅員遼闊,軍糧難運。單控制朔方、五原,怕已是中郎將極限。」
「中郎將可以取食雲中郡,雲中郡是漠南第一糧倉,有雲中糧草供應,我再從太原調送一些軍糧,中郎將應該能維持起一萬左右兵力。」丁原趕緊說道。如今黑山賊,已經令他頭疼萬分,有劉杲替他分擔外胡壓力,丁原自然樂得其所。丁原雖是猛將,卻不是好戰份子。
華歆面現猶豫:「這個……我不能做主,需要由中郎將親自裁決。」
「時事艱難,正是需要中郎將這樣大才,維持朝綱。子魚還要多勸勸中郎將,請他多擔當些職責。」丁原又囑咐道。
注[1]:平黃巾時,王允為豫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