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154 征辟人傑,以及張遼…… 文 / 傅戍己
[[[cp||com|bsp;嗯。弄了一張漢世時,并州南端以及冀州西端地形圖,以及漢世城池的地理位置。{注意:地形圖,是現在的,非漢世間。}
另:圖片只能打開單章時查看。
----------------------以下為正文---------------------
破擊兩千匈奴一戰,有價值的收穫,也就是那千匹戰馬以及少量財貨。
被匈奴擄獲婦人,劉杲全部交付給臨汾縣令安置,至於財貨、戰馬,劉杲在臨汾縣令前,提都不提,直接充作軍用。
這讓臨汾縣令暗自悱惻:「得,這麻煩的事,都推給我了!」不過官低權小,劉杲手中又有河東太守的函信,臨汾縣令也沒有選擇餘地。
劉杲腳步前腳剛離,臉上強擠出虛假笑臉的臨汾縣令,頓時拉長著臉,喚來所有屬吏,把劉杲分配的任務,一一分配。
由於劉杲曾經征伐過西羌,與匈奴一戰後,劉杲在軍中的威望迅速提高。不僅郡國兵覺得跟著劉杲有前途,那些流民出身的白波黃巾,也因擊殺匈奴,成功復仇,對劉杲甚為感激。
稍稍休整一二日,劉杲率萬餘大軍,開向西河郡離石城。
因為呂梁山一帶黃巾,已經有韓暹、郭聞兩人前去收編,劉杲為加快行軍,直接繞過呂梁山脈,沿著後世臨汾盆地與太原盆地相接的平原地帶,過茲氏城{今孝義、汾陽之間}再入呂梁山脈之中的離石城。
大軍開動前,劉杲又以匈奴中郎將名義,連辟幾位歷史名人為彖屬。
王昶{chang},字文舒。太原晉陽人。歷史記載:此人能文能武,是曹丕篡位後,比較倚重的老臣之一。當然,今日之時,王昶還是一位翩翩少年郎,了無聲名。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歷史記載:此人堪稱一代猛將,鎮守河西四十餘年。其守陳倉時,曾與諸葛亮熬斗多日,最終郝昭借助地勢,讓諸葛亮不得不黯然敗退。因為此事,郝昭也曾被羅貫中花費不少筆墨描寫。只可惜,羅貫中在書中,玩弄主角光環,生生改變歷史,竟然讓郝昭窩囊到被嚇死。
郭淮,字伯濟。太原陽曲人。歷史記載:此人可謂說是蜀漢的剋星。諸葛亮、姜維北伐時,郭准一直鎮守西部地區。劉備斬夏侯淵,正欲乘勝大舉進攻,不料郭准頑強的收攏散卒,扶起張頜為主將,成功擊退劉備。馬謖街亭之戰,亦有郭准身影……等等。凡是與蜀漢交戰之地,百分之八十,都有郭淮的參與。當然,此時郭准和王昶一樣,也是少年郎,名聲尚未顯露分毫。
孫資,字彥龍。太原人。歷史記載:此人與劉放,兩人並掌曹魏機密要事。而後曹丕死時,孫資、劉放,皆為托孤之臣。
令狐邵,字孔叔。太原人。因袁紹所累,其雖有才幹,卻始終難為曹魏重用。但即便如此,他也是橫行官場而不倒。
賈逵,字梁道。河東襄陵人。歷史記載:此人雖為文臣,而有武略。當然,比起他兒子賈充來,賈逵的名聲稍顯不足。今日之時,賈逵亦是少年。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歷史記載:此人為「五子良將」之一。徐晃後世聲名遠揚,不必多說。
裴潛,字文行,河東聞喜人。歷史記載:此人為典型文官,能力不俗。
衛凱,字伯儒,河東安邑人。此人雖然也是官場豪傑,但是比起他弟弟及他兒子的赫赫聲望,衛凱基本上屬於路人甲。衛凱兒子衛?{guan},捕捉鄧艾,斬首鍾會、姜維,讓人唏噓不已。至於衛凱弟弟,更是傳說中「牡丹花下死」的蔡琰首任丈夫衛仲道。
?{guan}丘儉,字仲恭,河東聞喜人。司馬家開始控制曹魏時,作為曹魏親信的?丘儉,面臨危機,與諸葛誕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叛亂。在滾滾歷史長河中,成功刻下自己名號。今日之時,?丘儉亦是少年。
征辟十人,非是太原郡便是河東郡。從此小節,也可以看出,漢末時,并州一帶除太原郡略具文官氣息外,其荒涼甚於涼州。
劉杲知道再過數月,靈帝一死,朝綱立即混亂。所以,在這之前,劉杲便打算籠絡一批并州豪強,安穩并州根基,從而爭霸天下。
連續簽下十人征辟文書後,劉杲興致並不高:「也不知這些豪傑,有幾人肯來我帳下效力。」
不過不管被征諸人應於不應,總要試探試探一番。
此話暫且不提。
卻說,劉杲帥大軍沿著呂梁山週遭平原,向茲氏城開進,前方哨兵突然來報:「將軍。前方有一路官軍,自稱并州刺史帳下武猛從事張遼,率軍阻隔要道,不許我軍通行。」
「嗯?他怎麼說?」劉杲勒住戰馬韁繩。
張遼,五子良將之一,亦是後世聲名赫赫之輩,劉杲怎會不知。
只是,先前,劉杲沒有聲望以及合適理由聯繫張遼,而如今,張遼又歸屬於丁原,未來前途光明,何必再改投劉杲,從頭做起。
劉杲萬萬沒有想到,在靈帝未死之時,能在這種情況下,與張遼相見。
哨兵回稟道:「武猛從事張遼,言:將軍身為匈奴中郎將,在河東招募近萬餘步卒,又繞道過太原郡,不合朝廷法度。」
「嘿。我去美稷{ji}城平叛,不率大軍,難道還要單馬入匈奴單于庭?你回去告訴張遼,讓他立即避開,否則我上書朝廷,告他一個勾結匈奴,阻礙漢軍的罪名。」劉杲冷笑道。
哨兵秉令,又飛奔向大軍前列。
「怕是韓都尉{韓暹}、郭從事{郭聞}收攏白波餘部時,與張遼起了衝突。不然,將軍率數萬白波降卒征伐匈奴,雖非調用郡國兵,與國家法典不同,但緊迫之時,豈能拘於庸俗法典。若非有其他心思,張遼不至於率軍相逆。」一旁的華歆說道。
劉杲扭頭望向華歆,道:「我也是如此猜想。不過衝突已起,這緣由又難以瞭解,只能考慮如何讓張遼退兵。子魚可有良策?若是他一心糾纏我們,耽誤我們行程,卻是麻煩。」
華歆略略沉吟一會道:「他若糾纏我軍,我軍也可以裝出一副和他糾纏樣子,越過張遼,向丁原發難,甚至就如將軍適才所言,把話題引向朝廷。張遼畢竟只是個小小從事,一旦上訴到朝廷,不論他有理沒理,總要定一個忤逆上司罪名。」
「張遼只要稍通一點人情世故,必定撤兵。將軍與張遼之間,丁原肯定會捨棄張遼。不過,將軍直接與張遼這個武猛從事紛爭,卻是有**份。不如讓我走一趟,與他交涉。」
劉杲沒有拒絕華歆的提議:「那就多勞子魚!」
望著華歆的背影,劉杲暗中悱惻張遼:「歷史上:跟隨呂布時,張遼與陳宮、高順不和;跟隨曹操時,張遼又與李典、樂進等人不和。也不知張遼是太過傲氣,獨立特性,還是此人不通人情世故。若是後者,華歆不見得能說動他。這卻是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