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088 護送糧草 文 / 傅戍己
一顆天外流星,導致與漢軍鏖戰的叛羌,在短短一天之內崩潰。這,劉杲在後世時讀史書時,對此可謂瞭解甚翔。
在十月初,劉杲發動佈置在安定郡的所有密探,開始瘋狂傳播一個謠言:「韓遂、邊章,協同諸種羌,燒殺州郡,罔顧百姓生死。此二人,必遭天降流火之譴。若避天譴,邊章、韓遂只能存一。」流火,即古之所謂流星的另一種稱呼。
初始這流言,傳播範圍只限安定郡以及周邊漢陽、右扶風、北地、武威諸郡內大城。十一月後,天降流火於叛羌軍中,繼而叛羌崩潰。隨著叛羌大潰,這已經存在一月的流言,突然間瘋一般向四周傳去。
當流言成真,它就不是謠言,而是預言。
尤其是那些逃亡的叛羌,更是對此一月前出現的謠言,佩服的五體投地,更加相信:這顆天外流火,就是上天給予種羌的天罰。
劉杲之所以傳播這個謠言,是為消減韓遂勢力。在真實歷史記載上,韓遂、邊章合力時,橫行涼州,無人能擋。而後,韓遂誅殺邊章後,許多種羌紛紛背叛韓遂,使其勢力大減,最終導致馬騰在西涼成功崛起。
劉杲花費心思傳播這個謠言,不是為準確預報流星天罰事件,而是利用這個謠言,離間韓遂、邊章,從而消弱兩人對叛羌的控制。叛羌若沒有能人控制,那就是一盤散沙,不足為患。
這且不提。
且說,張溫以蕩寇將軍周慎為一部,令孫堅為副,直線向西追擊潰羌。兩人一路勢如破竹,連下諸城之後,直接引軍插向勇士城。而後,周慎奔襲至勇士城,趁叛羌不備,一日攻克此城。攻佔勇士城後,周慎稍作休整,又率大軍直奔金城郡門戶--榆中城。
當此時,周慎志高意滿,以為破羌大功就在眼前,以為昔日破羌名將馬援、趙充國不過爾爾,涼州三明尚不若自己一分。
周慎兵至榆中城,孫堅建言,說叛羌無糧草,只要率兵截斷金城至榆中糧道,榆中不日即克。可惜,被勝利迷住雙眼的周慎,根本不願意費心費力,與韓遂、邊章等對峙、角逐,而是想以力破巧,直接強攻榆中。
自西羌在美陽潰敗後,七路大軍,連戰連勝,捷報紛紛傳來。
自以為形勢一片良好,張溫一面向朝廷發送捷報,一邊彙集駐防美陽各方將領,大宴酒席。酒席上,諸將都是齊聲讚美張溫英明神武,此次平羌之功,可比昔日趙充國、馬援。
在一片欣喜之中,卻有一人突然插聲道:「七路大軍,雖然捷報頻傳,其實卻如履薄冰。叛羌之所以潰敗,非戰不力,而是因為虛無的天罰之說。一旦七路大軍,有一路被叛羌擊潰,叛羌便能借此重振聲威。列座諸公,今日便輕言勝負,未免太小瞧叛羌戰力!難道數日前的鏖戰,這便忘卻?」此人正是軍司馬陶謙。
面對陶謙發難,張溫面露不喜,言道:「大軍外出,恭祖怎可隨意言敗?」恭祖,陶謙之字。
陶謙拱手道:「車騎,自古兵家作戰,未言己勝,先言己敗。非是欲降低大軍士氣,而是知自上古以來,這世上無有常勝之國,亦無有常勝之將。軍爭,國之重事,還望車騎深思。」
「嘻嘻。竹馬郎也知兵事乎?」席間一將譏諷道。「竹馬郎」這是言陶謙一段趣聞。陶謙年十四歲時,還依舊以布帛為旗旛,乘竹馬,在街頭當小孩王。不比後世,在漢世,年十四歲,已經快是成家立業年紀。在這歲數,還去當街頭孩子王,這在當時,就好似後世二十四五之青年,尚天天帥著一幫幼兒園同學,在街頭戲耍,很受人鄙視的。這位將領提起「竹馬郎」,便是以此諷刺陶謙。
陶謙原為皇甫嵩所辟,是軍中皇甫嵩一系將領,與張溫一系多有不合。如今皇甫嵩因為戰敗被免,權力大落,這些將領也就有點瞧不起皇甫嵩一系。是以此將,藉機發難,欲使陶謙難堪。
陶謙冷冷瞟了這將領一眼,不屑道:「蜉蝣{fu.you}焉知蟬蛻之形!」蜉蝣,生存期很短的一種小昆蟲。陶謙此話,言下之意是說:蜉蝣不知道蟬會蛻皮。以此比喻這將領,如今念及他陶謙幼年兒郎行為,說明其眼界如同蜉蝣一般,不知人之變化。
這將領當場被陶謙這句話噎住。張溫還想當老好人,起身勸解兩人。但是陶謙根本不理會張溫,離席而去,並且留下冷冰冰話語:「七軍不平西羌,謙,永不現身慶功宴。」
張溫雖不喜陶謙為人,但是一向很佩服陶謙才幹。尷尬進行的慶功宴散去之後,張溫也有點覺得,周慎、孫堅過於深入敵地,便是他們連戰連勝,恐軍械、糧草也將不足。
張溫考慮良久後,遂令劉杲率軍為周慎、孫堅押送糧草、軍械,務必使此次平羌完美結束。
劉杲接到張溫下發來的軍令後,沉默良久。
在後世,熟讀《後漢書》的劉杲知道,雖然眼前漢兵七路大軍,捷報紛飛,但是隨著不久以後周慎、孫堅折戟榆中城,眼前這所有的勝利,都將化為虛有。因為周慎、孫堅折戟榆中時,韓遂、邊章截獲到漢軍大量糧草,得以藉機整頓叛羌部伍。自此以後,叛羌在佔盡地利條件下,一一破敗七路漢軍。最終漢軍演繹出七軍齊出,六路皆敗的悲劇。唯有董卓因為謹慎,得以全軍而回。
雖然知道歷史即將在眼前重複上演,劉杲卻對此有心無力。即便他跑去告訴張溫,蕩寇將軍周慎要敗,你換個將領吧,張溫會聽他這年方二十的少年所言?而且,即便張溫被他主角光環照耀,唯劉杲之言是聽,從而改變這場戰役結果……但是,這有用麼?在歷史上,中平五年,重新復出的皇甫嵩、與董卓兩人大破西羌勢力,可結果呢?一場微不足道的戰役,是改變不了大漢衰世局面的。
手握兵符,劉杲任憑各種心思在腦海翻騰一夜。直至天明左右,劉杲才下定決心:路還是要靠自己走的!
第二日,劉杲盡發精銳三千五百人,又特意征發數百工匠,押送美陽城發來糧草、器械,浩浩蕩蕩的向榆中城前進。這一次護送糧草,劉杲把劉石、郭聞、左政、趙雲、顏良統統帶上,只餘文丑一人,掛名司馬,率兩千多二線兵以及一幫老弱,繼續鎮守安定郡。
大軍才行半日,後面追來一騎。
劉杲只望此人一眼,便大喜過望,拍馬迎上前去:「夏護羌,終於願意來幫助小生?「原來這人,不是他人,正是劉杲在畜官拜訪過的夏育。
劉杲前些日,把他當初在邯鄲時,利用手機上單機版谷歌地球大略描繪出的後世青海、藏邊一帶地形圖,複製一份,送予夏育,順便在信中寫道:「眼前漢兵雖勝,其內危機重重。小子欲效仿當年段太尉?,縱橫西海。此地形圖為小子所繪,因知大人久在西羌作戰,還請念在同為大漢之將,指點小子一番。」
夏育看到劉杲所繪地形圖,雖然有不少錯漏之處(因為2000年地形變化也),但是卻是瑕不掩瑜。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幅地圖包含範圍之廣,令夏育都有些驚訝。若不是夏育所經過地理山川,都能在地形圖找出影子,他還真懷疑這是劉杲信手亂劃的。也是因為這幅地形圖,夏育心中再起波瀾:「這少年究竟何人?看這幅地圖,當知他籌劃平羌,絕非一兩日……那他當日尋我,也不是心血來潮?」
夏育如今一掃當日頹廢,困乏面目卻掩飾不住一絲精悍。夏育呵呵笑道:「左思右想。我覺得大漢之天下,不缺我夏育這一罪人,唯缺能建功立業,守護大漢一方之將帥。我夏育雖然不才,但是卻願意以孟明起為志,不使段太尉自傷於地下!」
劉杲聞聽此言,大喜,連聲說道:「夏護羌能有此心,這是涼州之福,大漢之福!」有夏育這員熟絡西羌之大將加盟,劉杲真可謂如虎添翼。
「如今夏育兩字為朝廷罪人,我便改名夏繼,字孟育,以區區之殘身,托付給校尉。」夏育又道。他如今尚被朝廷因為戰敗之罪,發配畜官養馬,卻是不能隨意出走。
「夏繼?這是取自於古之勇士孟繼,夏育!」劉杲很快想起夏育所改名之意。夏育、孟繼,這是大周朝時最出名的猛士。
「我自幼父母雙亡,孤兒一個。後來投入軍中,因作戰兇猛,段太尉便以古之衛國猛士夏育,賜名給我。」夏育漫不經心的向劉杲解釋一番他名字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