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九十二章 大賽前奏(加更,求支持) 文 / 火熱人生

    第九十二章大賽前奏(加更,求支持)

    「這是第幾次了?」

    「第三次」

    「很好,也讓他們嘗嘗抗議無效的難過」說著,周秦將順手就把一份文件給簽了。然後把筆蓋上,端起茶杯狠飲一口,提了提神後,這才說道:「外交部用不著擔負壓力,這是我們既定的政策,不能夠因為一點點抗議聲就退縮了」

    「明白了」

    依舊身居國務院總理的張雨生,此次傍晚來到元首府,和周秦一家共進晚餐後,隨即便進入書房和周秦商議大事,兩人著重討論的事情便是亞洲民族解放組織,近些日子來屢遭外國政府非議,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紛紛向中國發來照會,強烈抗議中國政府讓這樣一個恐怖性質的組織存在於中國,當然並沒有直接指出中國支持該組織的種種不是。

    「俄國方面已經和我們達成協議,哈薩克的全民選舉安排在明年三月,我國擴展邊界的事宜也安排妥當,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為基洛科夫斯基提供穩定、持續、足量的戰爭物資……」

    「對這個問題,我有不同意見」張雨生打斷了周秦的話,直言不諱的指出:「按照我們的設想,如果基洛科夫斯基無法完成俄國的再次統一,將斯大林為首的紅色布爾什維克黨徹底碾碎,那麼我們身後將有一個巨大的北極熊威脅。根據總參謀部最新的軍事推演結果來看,基洛科夫斯基是無法戰勝斯大林的,這也是你我所能預見的共識。」

    「既然如此,為何我們還要傾盡全力幫助基洛科夫斯基復國呢?持續分裂、內亂不斷的北極熊,豈不是更好?」張雨生說著,將一支廢棄的毛筆折成兩截,在周秦眼前比劃著,說道:「保持分裂,是我們的備用計劃,但現在的情形看來,備用計劃比原計劃更好,而且更容易實施。」

    紅色蘇維埃的再次燎原,讓不少國家紛紛意識到這個布爾什維克黨真的是有妖孽般的頑強生命,和資本主義水火難容之下,當代表著俄國傳統勢力的最後代表,也就是基洛科夫斯基正面臨斯大林的巨大威脅之下,資本主義國家再次團結了起來,在短短十多天裡,不能直接出兵的各國籌集到了三千多萬美元的首批無償援助,直接用於支持基洛科夫斯基的偉大戰略,而規模更大的第二批低償援助,則要看他是否爭氣了。

    倘若真的是馬到成功,那麼規模最大、資金最雄的第三批計劃,則可以以低息借貸方式提供了。甚至各國表示,如果基洛科夫斯基能夠完成對紅色蘇維埃的徹底絞殺,那麼他們甚至可以為俄國提供重建援助和大批量的貸款……可言歸正傳,此時的各資本主義國家再沒有當初直接出兵幫助的氣勢,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不走上軍國主義化的國家自然大量削減軍事開支,走上軍國主義化的國家則大興軍備建設,都沒有實際力量可供行動。

    中國這麼一個特殊的國家,在各國看來,中國有著資本主義國家幾乎相同的市場經濟,但卻有著國家一樣的一黨執政(可以說是復興黨的專政),所以在他們眼中中國是一個「藍色」的國家,不是的紅,也並非資本主義的綠,非常實際的中國,是絕不可能出兵幫助基洛科夫斯基的,即便中俄兩國世代為鄰,中國也只是選擇盡最大化努力支持基洛科夫斯基的「正義事業」。

    「我們與基洛科夫斯基之間的交易是平等的,這與我國收回原本就屬於我國的領土毫無關係,我們之間的交易都是正常的軍售關係,至少在各國承認唯一代表俄國的中央政府是蘇維埃之前,我們是在和沙皇俄國交易,兩國之間正當的貿易關係,俄國得到軍火物資,而我國得到貨款,或者是相應的抵押物質。」

    「非常正確」

    張雨生知道自己成功說服雄心勃勃的周秦了,之前中俄之間的大額軍事貿易,直接讓斯大林得了實惠,幸好出售的軍火不是太多,而且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工業生產的蘇維埃,拿到了那些武器,過了有效使用期之後,沒有中國的後續服務,還不是等同於廢鐵一堆。

    而如今,對基洛科夫斯基的貿易則不同了,賣得再多也都會讓這大毛子用來打內戰。可唯一的遺憾就是,基洛科夫斯基可以為中國帶來的軍火效益太少,為了和他之間的承諾,共和國中央政府還得為之墊付不少軍事物資費用。很明顯,在這一方面作為國家大掌櫃的張雨生,則有了更多的考慮。

    他算了一筆賬,各國給了基洛科夫斯基三千多萬美金,之前的談判中中國向他承諾了只要滿足中國的一系列條件,那麼中國讓他的部隊無需擔憂物資補給,可滿足中國恢復清朝時候的疆土範圍,這倒是挺簡單,一個公告出去,讓世界各國知道的同時,中國的邊防部隊和政府直接接管了那些地區便可,當地人都被他以戰爭理由給往俄國內地遷走,免費為之充當勞力去了。

    然而,基洛科夫斯基卻難以答應秋明油田開採權是否能歸屬於中國,戰爭隨時可能都會失敗,況且俄國內亂時候,中國完全有能力收回自己固有的疆土,根本用不著他來費什麼事兒。但他做了,也就讓中國欠他一個人情,讓哈薩克獨立,再欠下一個。兩個人情的價值,不能以無限制的軍事物資供應為代價,誰都知道戰爭就是個無底洞。

    因此,在張雨生看來,中國充當基洛科夫斯基的後勤生產基地可以,甚至可以為之免費提供一兩億甚至是五億左右的軍事物資,但更多的東西,那就得靠他自己掏錢購買了,但中國也保證一個事情,那就是只要他願意買、有能力買,中國就絕不亂漲價、絕不亂增添附屬條件,以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為保證,滿足他的戰爭需求。

    「想當初,列寧所率領的蘇維埃政府,為何會敗在各國聯軍的復辟之戰?不僅僅是因為蘇維埃政府統治力缺乏,俄國本身工業實力就差,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一方是剛從農民變成士兵的雜牌部隊,而另一方則是久經歐洲大戰考驗的老兵部隊。追究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雙方的武器裝備、後勤供養等相差太大,鐮刀鋤頭能和通用機關鎗相比較嗎?」

    「咱們當初或許就是因為太支持尼古拉二世,讓復辟軍實力大增,結果復辟戰愣是成功了。而如今,咱們也不能太支持基洛科夫斯基,否則等他大權在握的時候,指不定比斯大林更加邪惡。保持內陸和分裂,這是最好的選擇」

    張雨生闡述自己的理由,要是當初張宇擔任國家領袖的時候,點撥一二早就明白了,畢竟倆人都是穿越者,大局觀和歷史觀都非常強,而周秦可不是張宇,更不是穿越者,所以還需耗費張雨生不少口舌才是。

    「我完全贊成你的意見,但實際情況卻讓我們即便想大力支持基洛科夫斯基,也很有難度啊」周秦將書桌上高高壘起的一沓文件中,找出了很普通外裝的一份文件,遞給張雨生後說道:「這是由總後勤部擬定的物資運輸計劃,我們和俄遠東軍約定的物資交付計劃是,我們負責物資的生產、運輸,他們只需要在鄂木斯克和外興安嶺外的遠東鐵路哈尼火車站,等候我們的物資抵達。」

    「我們第一條運輸線,是出哈爾濱過黑龍江,進入我國新回歸的外興安嶺南側領土,借用俄國遺留下來的遠東鐵路,在海蘭泡火車站裝車出發,然後經遠東鐵路運抵斯塔諾夫山脈北側的哈尼火車站,接下來經遠東鐵路運抵鄂木斯克的路,就由他們來負責完成,或許他們不只在鄂木斯克建立大型倉儲基地。」

    「第二條運輸線,是依靠我國的蘭新鐵路幹線,將內地製造出來的軍事物資運抵烏魯木齊之後,全部改用汽車運輸,往北走至阿勒泰後,在轉向西北方向一路橫穿哈薩克境內,沿著額爾齊斯河,直抵鄂木斯克。」

    張雨生簡略的看了看計劃案,略略思索後說道:「第一條線路主要限制條件是俄國遠東鐵路在冬季的通行能力較差,大量的軍事物資運輸任務,和俄遠東地區俄國人民回遷很有衝突,至明年戰爭爆發之前,估計走這條線路能運去兩百萬噸物資,已經算是很了不起」

    「而第二條線路最大的問題,就是公路運輸的運載量和冬季運輸的安全性難以保證,雖說路途最短時間最快,但一輛汽車往返三千多公里,油耗、磨損、運費等先不說,這條公路本是我國和俄國之前比較繁忙的貿易公路,部分路段只有雙向兩車道的碎石公路,整個冬季下來能運去一百萬噸左右的物資,那絕對成為一個偉大的奇跡,因為我們還得考慮到重要軍事物資必須要蘭新鐵路大幹線的火車運輸。」

    「滿打滿算,主要是以作戰物資為主的物資,有三百萬噸。那麼,足夠基洛科夫斯基用上很長一段時間了。而,俄遠東軍本身就是在遠東地區駐防的,他們整個冬天不缺乏生活物資。所以,冬季運輸中,都是以武器裝備和彈藥為主,因為俄軍方早在復辟戰爭中就已經習慣了我國的武器,但對於一些新的裝備,他們需要時間磨合練習,這必然會消耗掉不少物資,但這與龐大的物資儲備量而言,還是不用憂慮的。」

    「三百萬噸的作戰物資,不少東西是會被無償援助給遠東軍的,另外的自然需要收費。但是戰事爆發之後,我們將著力運輸生活物資和作戰物資,兩者各佔一半,而究竟運輸任務持續到何時結束,這首先得看基洛科夫斯基是否有持續的訂貨,因為戰爭爆發後,一切都需要他付錢購買。或許,他甚至用不著再購買什麼。」

    張雨生說話的時候,周秦的腦海中便飛快計算著,如果真能夠在一個冬季之內為俄遠東軍送去三百萬噸物資,先不說中國可以因此拉動多少工業經濟,就論基洛科夫斯基有了這麼多的物資,他可以做些什麼而思索。周秦的計算非常簡單,基洛科夫斯基如果和斯大林掐架起來,起碼會有十餘萬人參與到大戰中去,以中國武器武裝起來的遠東軍,十萬人的部隊按照每天經歷中等級規模的戰爭計算,不計算生活物資在內,單日就要消耗掉近萬噸物資,但真要是爆發空前大戰,估計雙方投入的兵力和戰爭慘烈度,都將進一步加大物資的消耗量。

    三百萬噸物資,如果保持高消耗的戰爭模式,估計只夠基洛科夫斯基三個多月使用。一旦三個月之內不能分出戰鬥勝負,保持僵持狀態則為最好。而,如果是斯大林佔據優勢,那麼共和國肯定要加大對遠東軍的支持力度,反之則必須找理由降低支持力度。

    「不用多說,現在肯定最重要的是,趕緊讓國內軍工企業們都活動起來,無論如何也先把這三百萬噸物資生產運輸過去,這才是最大的事情」

    周秦心裡迴盪著這句話,再次斟酌一下之後,向張雨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而後者當即表示同意,自從中俄開始接觸以來,中國的軍工企業就已經開始提速生產、加大物資儲備,政府發去更為確切的消息後,他們將進一步提高生產力。

    但所有的軍工企業包括張雨生等人,都未意識到,中國之所以在後來的世界大戰中搶得了先機,就是因為中國的軍工企業們,有長期的訂單生產刺激,其生產能力之強大,讓各國紛紛驚歎於中國不用進入戰爭狀態便可打贏中等規模戰爭的雄厚根基。追根溯源,軍工企業們走向蓬勃成長,也正是源自於這一次經歷太久和平之後,迎來的超級刺激。

    1940年,可不是通訊靠吼的年代,中央商議決定事情很快讓國防科工委傳達開來,以中國北方工業和南方工業,共和國兩大常規武器裝備生產集團公司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準確消息,隨後國防科工委就把詳細的生產任務書發送到了兩大集團公司。

    和平時期裡,極其罕見的龐大生產任務本應是難以完成的重任,但好在這兩家大型企業本身實力就很強大,而且提前做好了準備,啟動了一部分戰備生產線、擴大了重要軍工企業的產能,簡化了生產物資採購和軍工生產繁複監管的一系列可省略的步驟,生產任務下達之後,兩大企業就很快飛速運轉起來了。

    在雲南昆明,有一家隸屬於中北集團公司的規模很大的彈藥生產企業,張宇還曾到該企業裡參觀走訪過,作為中北集團公司下屬企業中,十六家大型彈藥生產企業中排行第三的它,自然接到了總部分來的生產任務。

    基洛科夫斯基為他自己的四十萬部隊,準備了二十億發各型子彈,這樣的一個彈藥儲備,放在另一個時空裡都足夠蘇聯打一場為期半年衛國戰爭了,衛國戰爭的究竟是何等慘烈?基洛科夫斯基為自己準備如此之多的彈藥,從另一個層面講,他自己也意識到武器彈藥的重要性。

    二十億發子彈平均分給四十萬人,假設四十萬人一個不死,持續不斷的消耗子彈,那麼每個人都得消耗五千發子彈,可事實上一個士兵怎麼可能在一場還未確定究竟會有什麼樣規模、何等慘烈程度的戰爭中,單人平均消耗五千發子彈?當然,如果基洛科夫斯基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那就另當別論。

    而事實上,這樣一種考慮的確是非常周到的。畢竟基洛科夫斯基的部隊,不可能大量裝備中國的大宗先進武器,短時間內根本沒法成熟掌握坦克、裝甲車、飛機、自行火炮之類的,倒是普通的自動步槍、機槍、手榴彈、各種口徑大炮等,這些武器裝備倒是遠東軍所需要的,只要子彈足夠多,紅軍部隊的戰鬥熱情再高,也得被鋪天蓋地的彈雨給滅了。

    不管怎麼說,遠東軍向中國企業下發的生產訂單之各型槍支所用彈藥,的的確確是二十億發子彈,其中自動步槍子彈、輕機槍子彈、重機槍子彈,比例由高到低,由於中方並未對遠東軍出售狙擊槍,所以生產訂單上沒有專用狙擊子彈,更沒有槍榴彈,即便如此,對於昆明彈藥廠而言,一億多發子彈的生產任務,已經是一個很巨大的挑戰。

    一家中等規模的彈藥企業,正常情況下,其年生產能力一般在150萬左右,更大的則具備250萬甚至是300萬左右的年產能力,也就是說中北集團公司下屬的大大小小十六家各種彈藥企業,即便全部是生產子彈的,那和平時期的年產能力也就不到三千萬發,如果將共和國的戰略儲備計劃之常規軍事武器裝備中的儲備彈藥加上,那麼中北集團公司在三個月不到的時間裡,用16家企業生產20億發子彈即便其中四億發子彈由戰略儲備提供,那麼每家企業也將生產整整一億發子彈才堪堪完成任務。

    對於一個彈藥企業而言,理想情況下,一億發子彈在九十天裡製造完成,平均一天就要生產生產一百多萬發子彈,企業除了早早啟動備用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之外別無他法,即便如此,不少中型企業所有生產線二十四小時連軸轉,也難以完成生產任務。

    所以提前得知消息的中北集團,早早就和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溝通妥當,兩大企業臨時對部分下屬企業進行了生產改造,將原有的彈藥生產企業數目擴大了三倍,而為遠東軍生產槍支、火炮等的企業,同樣是忙得不可開交。

    所以,為了滿足基洛科夫斯基和斯大林大打內戰的需求,龐大的軍火需求量幾乎讓共和國的軍工企業,感受到了大規模戰爭時期的緊張生產狀態,千金難買的難得緊張感。可事實上呢,最牛的卻不是中國,走向軍國主義化的意大利、德國和日本,這三個國家在軍事領域裡,正創造著比中國更驚世駭俗的成績。

    軍工生產,隨時都有,有大有小,有緩有急。

    但難得一現的軍備競賽,卻依然離世界始終不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