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青蓮

第一卷:獨上謫仙山 第一章:李家有男初放聲 文 / 李八百

    蜀洲地處南部瞻洲西面,位於大野國和桃花王朝的交界處,是西南地區的交通要道。蜀中多山,且高又陡,道路十分險要,人常在山間懸崖邊行走,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比喻。由於地形易守難攻,所以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大野國和桃花王朝為了爭奪此地,年年大戰,弄得蜀洲是哀嚎遍野、良田荒蕪、十室九空,百姓一片唉聲載道。雖說最後大野國奪得了蜀洲,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不小,而且當地的百姓經此過後,對大野國一直抱有著一種怨恨之心。

    年年的戰亂,使蜀地從原本豐碩肥沃的「天府之洲」,變成了如今的流寇肆行、種不保收的饑荒之地。加之後來又來了一些貪婪之輩的官員,強征徭役賦稅,當地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在蜀洲常常可見一些因飢餓而死的人,有時甚至當你在路上行走時,就會遇見一些突然倒在地上就再也沒起來的人。

    田間的莊稼收成不好,百姓只好把目光轉向了山裡。蜀洲多山,山林茂密,飛鳥走獸競相奔走,是一個天然的捕獵之地。儘管深山茂林裡猛虎野獸成群,但為了生存下去,人們不得不鋌而走險。因而在那個年代裡,獵人是一個非常吃香的行當。

    李青蓮就是這樣的一個獵人,不對,他只算得上一個小獵人而已。要說厲害,還得說他的爹,李客。

    李客本是益州人士,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帶著一家大小來到了蜀洲東北部的一個小村子裡。因為體魄強健、身材高大,後來更是成為了方圓十里內一等一的打獵高手。

    小村子叫做蓮村。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蓮村的東邊有一個非常大的池塘,裡面長滿了蓮花,所以村子的人就習慣稱這裡為「蓮村』。這裡說大不大,僅有幾十戶人家而已;說小不小,從池塘這邊走到那邊也得半個時辰。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池蓮花似乎給蓮村人帶來了一些不同的氣息。一位曾經路過這裡的文人,望著滿池盛開的荷花感歎道「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結修根於重壤,泛清流而灈莖。」而後又對著蓮村人說,「汝等之人,雖居鄉野,但不可墮其高潔根骨」。雖然這些話,蓮村人聽得是雲裡霧裡。但說這話的人乃是一位極其出名的文人,因而至今都是當地人向外來者吹噓的東西

    這一年是太始二十年。

    秋冬之季是山裡猛獸蟄伏的時期,因此這時段時間是獵人們進山打獵的最好時機。李客也不例外。但是這次他並沒有帶著自己的兒子李青蓮進山。因為李青蓮在三年前,便去了距蓮村幾里之外的書院學習。

    李客一個人在山裡邊轉悠了十幾天,收穫還不錯,打到了幾隻野雞和兔子。他見天氣越來越冷,就停止了打獵,趕回了蓮村。

    他回到家時,已是正午。

    李客推開院門,見妻子正在庭院中編織草鞋,笑呵呵地道:「這次收穫還不錯,能換到管到明年開春的米。」

    妻子放下手中的活計,起身從李客手中接過獵物,溫柔道:「趕緊去屋裡洗把臉,瞧你這一身,都髒成這樣了。」

    聽了這話,李客也不動,只是不住的傻笑著,直愣愣地看著這個已經和他一起,度過了快二十年時間的女人。

    妻子被這一盯,已經有些風霜的臉,立即紅了起來,羞怒道:「老不正經,還不快去洗臉!」

    李客「哎」了一聲,趕緊跑向了屋中。妻子看著他的背影,眼裡儘是溫柔。

    李客的妻子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雲瀾。他們的相識很偶然。

    那是二十年前,當時的李客,才剛及弱冠之齡。由於父母死的早,他很小便成了一個孤兒。村裡人見他可憐,便一起將他撫養大。等到他逐漸長大時,身體愈發的魁梧起來。於是村裡人教會了他如何打獵。他也樂得學一門手藝,來報答村民的養育之恩。

    那是一個晴天,李客打獵時經過一個山谷,發現了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雲瀾,便將其救回了家。待雲瀾醒來後,兩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日久可以生情,很快兩人便情愫互系,形影不離。

    直到有一天,兩人站在當初雲瀾掉下的那面懸崖時。雲瀾看著李客,道:「我們找個新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好麼?」

    李客點了點頭,道:「好!」

    後來,他們來到了蓮村。

    再後來,他們有了個孩子,姓李,名青蓮。

    蓮村東面有座山,叫做東臨山;山上有座書院,叫做東臨書院。這是十多年前,冬安城中一位韓姓學士捐助建造的。是十里九村間,唯一的一座書院。

    那位韓姓學士的初衷,本是為了先賢的那一句「不墮蓮花其根骨」。可他卻不曾想想,平常百姓家連飯都吃不飽,哪還有餘錢供孩子上學!因而就造成了書院之中,多是一些不堪大用膏粱子弟。若是那位學士看到,不知又會作何感想。

    李青蓮能來這,純粹是因為運氣好。三年前,東臨書院的院長來蓮池賞蓮的時候,發現了趴在池邊寫字的他,頓時覺著好奇,於是就問了他一個問題:讀書有什麼用?李青蓮回到道:「明悟己身,通曉世界。」院長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才,就將他帶回了書院學習。

    就這樣李青蓮便成為了村裡唯一的一個書院學生。

    李青蓮在書院裡沒有和那些膏粱子弟們玩在一塊,而是每天都窩在書院裡的藏書閣,縱覽浩瀚書海或者就是聽書院裡的老師經世之道。一學,便是三年。

    書院規定每一屆學生,只能在書院裡學習三年。三年過後,便要去參加朝廷組織的鄉試。李青蓮對之興趣缺缺。他嚮往的是做一個行走江湖,路見不平便拔刀相助的遊俠兒。

    三年時間,在李青蓮將書院的藏書讀了一大半後,就過去了。而今,已是到了他離開的時候。

    在書院裡有個慣例,每當有一屆學生要離開時,書院院長便會給他們講最後一堂課。

    這一天,學生們坐在課堂裡等待著院長的來臨。

    不一會兒,一個白髮蒼蒼卻精神矍鑠的老人走了進來。他站在堂前,直了直身子,望著堂下的學生,緩緩開口道:「如今三年已過去,又到了離別的時刻。」說完頓了頓,捋了捋下頜上花白的鬍子,道:「你們將要前往的,是個充滿了光怪陸離景象的世界,一個大到連眼睛都裝不下的世界,希望你們不要迷失在其中,能找到正確的路。」而後又道:「東臨書院,秉蓮花之骨,宣揚蓮花之神韻,望汝等不會墮其名!」

    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道:「不會!」

    最後,他看向眾人,道:「書院的院門還差一副對聯,不知你們誰有好的主意呢?」

    聽到這兒,學堂內頓時一陣騷動,唯有李青蓮等幾人靜坐在位置上,冥思苦想著。

    只聽其中一個身材十分肥胖的學員說道:「要是能我把我說的話刻在院門上,我一定讓我爹,捐二百兩銀子!」末了還不忘用手指在空中比劃出一個「二」的手勢。一聽到說「錢」字,場面的氣氛更加高漲起來。一位瘦猴似的膏粱子弟立馬接口說道:「我出五百兩,這可是一件漲臉面的事情啊,怎麼能少的了我!」很快,你一言我一語的,銀兩就漲到了一千兩。彷彿在這些膏粱子弟眼裡,替書院寫一副對聯只是一件漲面子的事情,而並不是一種有意義的傳承!

    望著學堂的景象,院長一陣搖頭,無奈的歎了一口氣,自語了一句,「金錢、名利,都是過往雲煙,皆為世上之濁氣也。」

    過了一會兒,李青蓮站了起來,大聲道:「院長,我想好了。」其他幾個人也不服輸似的,都立馬道,「我也想好了」!

    院長聞言一笑,說:「那你們誰先說說看?」

    那幾個人都把目光望向了李青蓮,眼神之中,都蘊含了幾多不同的意思,有期盼、有不屑,還有嫉妒!

    李青蓮也不做作,順手從桌中取出一張大宣紙平鋪在桌上,於筆架上抽出一支紫毫,蘸上濃墨,隨即揮手而寫並高聲念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身材勻淨,眉目無邪的李青蓮,此刻看起來,就像是那碧波清池裡的一朵絕世青蓮。

    聽到此句,院長大呼「妙哉,妙哉」。「好一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如此學生,是吾輩之幸耶!」

    很久很久以後,一位小女孩拉著中年人的手走上東臨山,指著書院院門兩邊刻著的對聯說:「父親,既然身在淤泥之中了,為何還能不染呢?」那個男子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已經風化些許的石壁,有些感慨道:「心淨,身如何能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