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一百八十五章 生財大計 文 / 幸福來敲門

    第一百八十五章生財大計

    就在山縣昌景指揮飛驒征討軍大破姊小路,內島家的飛驒聯軍之後。

    李曉就向山縣昌景告辭,提出自己要率軍勢回到神岡城。

    李曉的請求令山縣昌景大為詫異,在昨日一戰中,李曉率領左翼軍勢擊敗飛驒豪族聯軍,為整個戰局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以戰功而論,李曉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一番功。

    眼下飛驒大局已定,只要攻破了櫻洞城,就可徹底剷平姊小路家,若姊小路家一滅,剩下的內島家也必然孤掌難鳴,等待他們的只有降伏的命運。

    可正是在這摘桃子,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李曉卻在這時,主動提出率兵返回神岡城,這就令人頗為費解了。

    山縣昌景是個厚道人,向李曉保證,這番決戰擊破飛驒聯軍的大功,他一定會上稟信玄主公,讓他獎賞李曉。

    李曉聽後卻不以為意,然後說了一番義正嚴詞的話,大意是我為我武田家制霸天下奮戰,不求封賞之類高風亮節的話。

    開始眾人還以為李曉是謙詞。

    結果當天,李曉就帶領自己的兩百常備返回神岡城,而江馬輝盛同樣告辭,帶著自己的三百軍勢,亦回到高原諏訪城。

    這下眾人才相信了,對此山縣昌景對李曉的做法是肅然起敬,而木曾義昌則是因為少了李曉分一杯羹,在那暗暗竊喜。

    李曉率軍返回神岡城的路上,島勝猛,師岡一羽等人也是大惑不解,對李曉這樣的舉動表示不解。

    李曉對此也沒有解釋,只是在肚子裡暗笑,他們不懂,這就是穿越者的實力所在啊。

    正是因為李曉知道,在歷史上武田家攻略飛驒的計劃,受到上杉謙信第五次出兵川中島的影響,所以才未能得以全功,導致之前苦戰的結果盡棄,所以李曉才提前撤兵的。

    儘管對於武田家而言,這次出征飛驒是半途而廢,但對李曉而言卻是大大的收穫。

    最大的收穫就是飛驒兩大豪族,姊小路家和內島家的勢力,經此一戰之後,遭到重創,實力大大的削弱。

    以李曉的預計,經過這一戰,姊小路家,內島家,將士折損不說,而且為了準備這生死一戰,他們領地內的農兵幾乎都被動員,無論是戰勝還是戰敗,今年的農業幾乎都是廢弛了,所以在今年之內,這兩家是不可能再出動軍勢出戰。

    並且如果要恢復戰前的元氣,兩家最少也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這就意味著,李曉今年之內出兵越中,就可以傾盡全力,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

    若是換種情況,若不是李曉預知了上杉謙信出兵川中島的消息,那麼姊小路家,內島家在這一戰之後,就要被武田家剷除。

    儘管到時,李曉可以憑著戰功,在飛驒獲得一大塊封地,但依據之前的約定,武田信玄也會讓木曾家分享這一成果,但是木曾家勢必也會插足入飛驒的勢力之間。

    這等於被李曉視為自己家一畝三分地的飛驒國,被人橫插了一槓子。

    況且憑著現在李曉與木曾家的惡劣關係,若對方勢力深入飛驒後,刺探出自己神岡銀山的情報,那就大大不妙了。

    現在神岡銀山對於李曉而言就相當於一座七八萬石高的知行地,若要他為了區區飛驒幾千石高的貧瘠之地,而付出洩露神岡銀山秘密的代價,那就太划不來了。

    畢竟現在神岡銀山,名義上還掌握在江馬家的手裡,而且石高多少對其他人而言也是一個秘密,所以縱然姊小路家,內島家對神岡銀山略有所知,但也不想將這秘密洩露出去,透露給武田信玄知道。

    這樣的後果,只是徒然增強武田家的實力罷了。

    而若讓木曾義昌知道,情況就大大不一樣了,木曾義昌這鳥人,要想給李曉保守秘密,簡直做夢。

    所以此番櫻洞城合戰,對李曉而言結果十分滿意。

    而現在李曉之所以急匆匆地趕回神岡城,就是準備對越中用兵一事。

    就在櫻洞城合戰的第二日,李曉率領自己的兩百常備,回到神岡城。

    李曉回城之後,首先聽取現在擔任神岡銀山奉行兼任町奉行的大藏長安,對近期城下町的發展瞭解個概況。

    在大藏長安的整治之下,商人匠人町,町人町的臨街店舖,住宅區已經修築個大概的規模,同時為新增加的三百常備所住宿的長屋也已經修葺完畢。

    在城下町最早修築用途,就是給城主行政,以及武士居住使用的,在一般城下町中,武士所佔的人口比例達到百分之五十。

    到了之後,特別兵農分離的進行,常備軍的建立,導致城下町的人口更多,規模更大。

    以豐臣秀吉為例,在天正二十年,即使一五九二年,其常備就達到兩萬人以上,而常備同樣都是駐紮在城下町中。

    像李曉神岡之町中的常備就有五百人,還包括他們的家人也有近千人也搬入了町中,與其一起居住。

    再加上駐在神岡銀山的五百人,神岡之町總人口達到兩千以上。

    二三千人口以***十六世紀中期城下町人口規模而論,也基本是這個平均數字,當時過萬的城下町,多半分佈在人口密集的近畿,不過其他地域也有,但卻不多。

    當時較大的城下町,比如一乘谷之町,酒田之町,小田原之町等,人口也都是過萬。

    即使後來織田信長的居城安土城,其城下町人口,武士約有兩千人、商人約七千人,人口勉強徘徊在萬這個數字。

    而日後被稱百萬***城的江戶之町,現在人口也只有百餘戶而已。

    目前在神岡之町中,每日所需兩千人份以上的吃穿住行,以及各樣的行業都必須進入,這無形就是一筆大的潛在商機。

    如米屋,油屋,鹽屋這類生活必需品的,早有如鹽屋秋貞這樣精明的商人,已經先一步在神岡町率先搶點登陸。

    李曉深信至於其他吳服屋,大工屋,鍛冶屋,紺屋,在之後條件成熟了,也會日益登陸在神岡之町了。

    而鹽屋秋貞之前承諾李曉重修從城生城到神岡城的街道,也已經修葺完畢。

    現在在這個渠道上,李曉從神岡銀山上開採出的灰吹銀,通過秘密的方式,兌換來大把大把永樂通寶,軍糧,鹽,還有指定物質,同時也陸續進入了神岡城中。

    除了一大部分錢投入常備的組建和使用之外,其餘的都被李曉投資入城下町發展中。

    眼見自己的城下町正蒸蒸日上的發展,李曉心底生出一股對未來期待感,因為城下町的人口的增加,就意味著商業的繁華。

    商業的繁華之下,也就意味著李曉從城下町徵收的賦稅增加,成為除農田稅收,礦山以外,第三個收入。

    在戰國末期,因為借鑒織田家重視商業,礦山的興起,很多大名家也效仿如此,不再視土地年貢為主要收入,轉而加大對商業開發。

    僅以陸奧國的安東家而論,在關原合戰那一年,土地年貢以外收入,就超過年貢的收入。

    而李曉眼前的神岡城城下町,雖未成形,但已可以預期到未來的發展,這裡將會成為武田家進入越中的重要通路。

    只要武田家繼續執行三路並進,攻打越後的計劃,那麼神岡之町就是一個重要的中轉站,以後的商機將源源不斷的增加。

    但是神岡之町的弊端,也十分明顯,一年只有七個月的貿易時間,道路通行不便等等都是進一步制約城下町繼續擴大的限制。

    不過在大藏長安給李曉的預期估算下,明年這個時候,神岡之町就會給李曉帶來不小的商業收益。

    在聽完大藏長安的匯報後,李曉對領內的發展感到十分滿意。

    除了現有情況以外,大藏長安還提出了兩個構想,一個是開墾新田,因為現在城下町的發展,人口不斷的增加,漸漸飛驒本地的糧食已經不夠供應了。

    而若從越中,信濃運輸糧食來飛驒。那麼因為路程消耗,糧價就會上升。

    這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現有經濟繁榮的發展。

    所以大藏長安提議在明年中,鼓勵農民整治水利,大幅開墾新田,以增加飛驒本地糧食的供應。

    同時新田的增加,也可以提升李曉領下的石高,算是一舉兩得。

    而對此李曉卻有另外的看法,因為考慮到飛驒的高地氣候,山地地形,所發展水稻,小麥等糧食開墾並非有太大的前途。

    相反若是土豆,玉米等糧食作物,不僅耐寒,並且適用土地貧瘠的山區種植。

    以李曉看過起點yy種田文的經驗,在明末時期,土豆,玉米已被西班牙人引入中國,而到了清朝時,這兩種作物,還有蕃薯,支撐起後來中國的人口膨脹。

    但現在對李曉現在而言,飛驒是個山區,因為消息閉塞,去找西班牙人,明國人去引進土豆,玉米兩種食品,還是個老大的難題。

    李曉下一步準備派忍者眾去接洽這方面事宜,看看能不能聯繫到西班牙人。

    接著大藏長安又給李曉提出了第二個構想,就是在神岡之町實行鹽買賣壟斷。

    大藏長安提議中的意思,就是關於從神岡之町進入飛驒國的所有過關鹽貨,只能在神岡之町進行買賣。

    這樣神岡之町,就會成為整個飛驒的鹽貨集散中心,飛驒國要買鹽的***多只能通過神岡城這個途徑,此舉不僅能增加稅收,還能進一步提高城下町的繁華度。

    鹽對于飛驒,這樣的山地內陸國而言,絕對是個壟斷性的戰略物資。

    所以在神岡城,這樣主要通路上,壟斷鹽業這其中絕對是一項很大的賺頭。

    這一點在歷史上,織田信長也做過。

    他建起安土城後,為了增加安土之町的商業收入,就曾硬性的規定,領內之內的有關於馬的買賣只能在安土之町進行。

    李曉聽了卻搖了搖頭,大藏長安的想法很好,但卻沒考慮到具體實際。

    眼下飛驒國鹽業,主要是由鹽屋秋貞,進行壟斷的。在這個沒實行樂座樂市的年代,如鹽屋秋貞這樣的座商權力很大,等於壟斷了飛驒整個鹽業。

    若是真按大藏長安所提議的,在神岡之町強制實行鹽業買賣,一定會觸及鹽屋秋貞的根本利益。

    到時候鹽屋秋貞,很可能會跟李曉翻臉,若是他一怒之下,對飛驒國實行鹽業禁運。

    那麼李曉領內鹽價飛漲,領民們很可能會起來暴動,到時候自己這個領主大人,就不好辦了。

    另外鹽屋秋貞還有一種選擇,就是不通過神岡城,改由現在姊小路家領地上,從越中運鹽到飛驒也是一樣。

    他唯一只需繞一點遠路就是,而李曉卻是一文錢都賺不到,還大大吃虧。

    大藏長安見自己兩個意見都沒在李曉那裡通過,顯得頗為沮喪。

    但李曉他的意見沒有在自己這裡通過,但他的這兩點構思,確實給了自己很好的啟發。

    特別是第二個構思,實行鹽業壟斷,現在可能不行,但若是李曉將來能攻下齋籐家的城生城,這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攻下城生城,等於李曉在越中獲得了一個據點,越中靠海,當地的鹽商肯定不止鹽屋秋貞一個。

    到時,李曉就可以不通過鹽屋秋貞,而聯繫到另外的越中鹽商,可以打破對方的壟斷,實行自由市場貿易。

    並且這時,李曉手頭上已經有城生城,神岡城兩個飛驒,越中進出路的據點。

    鹽屋秋貞那時候再想繞路運鹽,就往大山裡,再繞幾十里山路吧。

    如此,李曉推行大藏長安的強制食鹽交易的計劃,才有十足的把握。

    而這強制食鹽交易只是第一步,李曉想到更深遠的是,就是著名的武田家斷鹽事件。

    歷史上,因為武田義信的造反,提前洩露了武田信玄攻打今川家的意圖。

    所以今川家以武田信玄破壞了甲相駿三國同盟為由,聯合北條家對武田家實行食鹽禁運。

    這個舉動一時造成,位於山地內陸國的武田家內部鹽價的飛漲。

    李曉預知了歷史上這一情況,正好通過鹽業壟斷這一途徑,對食鹽實行囤積。

    待武田家內部食鹽危機一出現,他就可以立即運鹽往信濃,甲斐。

    如此一來,既可以成就李曉危難之時,心繫主家的名聲,又可以乘此機會賺他一筆,何樂而不為呢。

    唯一可惜的,就是歷史上上杉謙信『贈鹽予敵』的佳話,看來是要失傳了。

    想到這裡,李曉不知覺臉上露出了笑意,計劃是很不錯,但是這項計劃的前提,就是必須攻下越中的城生城,作為先決條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