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似水元年 第144章 東巡(下) 文 / 注海
是日,萬仁天剛亮就帶隊打馬出了通州城。張百戶還連夜派人前行打探開道,當萬仁到順水村的時候,里長和鄉紳父老都集中在村口等候了,且個個一臉惶恐。
錦衣衛進村,誰不怕啊。
順水村位於通州城東北約三十里,是一個有二十多戶人家的小村子,這種偏僻的小地方,山長水遠的,七品縣令都不一定願來,可以用狗不理來形容。如今不但錦衣衛上門,還聽說有一位從四品的欽差要來村子裡辦差,這是百年難遇的大事件。這不,里長是這樣告訴村民的:從今天起,什麼都不用幹了,伺候著吧。
萬仁可沒有讓人伺候的打算,他只是佔了里長治所當指揮所,就讓那些熱情過度,說要設宴款待的里長和鄉紳回家去了。緊接著,他讓人把村子裡幾位耄耋老頭老太請到治所,向他們打聽黑井之事,很快,這些老頭老太就把他帶到村外一個荒涼的小土坡邊,從荒涼程度來看,村民們肯定是不願意靠近這塊「不吉利」的地方,平時路過都要繞道走。
「把村子裡的匠戶都叫來,挖。」萬仁下了一個簡單的命令,不過,這個命令可把那些老頭老太嚇壞了,忙勸說這裡是地脈所在,挖不得啊;甚至還有一個老太驚慌無比地述說著,村子裡有誰誰誰因為動了這口黑井而不得好死云云,總之,怎一個迷信了得。
封建迷信,是斷然要不得的,萬仁知道跟這些老頭老太普及科普知識是沒用的,只是告訴他們:「聖上已著高人查明,天下有數處為害天下之惡穴,為了大明江山永固,要早早挖斷這些惡穴,本官是奉令前來破此京東惡穴。不但要開挖,還要把惡水抽乾,方可得全功。」
老頭老太們聽了這個說法,自然是沒法再提反對意見了,因為在這些小百姓看來,皇上就是天子,天子說的話就是金口玉言,誰敢說是錯的?!只是賽仙兒見丈夫說謊都不用打草稿且騙人連眼皮都不眨,三言兩語就把別人忽悠住了,果然不負「萬人坑」之名。一想到這,她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很難受。
即然這些老封建都被忽悠住了,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民壯更是被騙沒商量,這不,吃過午飯之後,十幾個民壯就開始大干快上地「挖惡穴」了,他們之所以幹得這麼熱火朝天,也不是沒來由的,因為萬欽差許諾了:只要打出「惡水」,每人發十兩壓驚錢。
萬仁這邊忙得熱火朝天,內閣派來當「眼線」的王大人還在通州府衙門裡踱步,一副著急上火的樣子,因為他聽說萬仁一早就出城了,去向不明。把目標人物給跟丟了,這眼線當得,實在是失敗。請通州府派衙役出去打聽,直到下午才打聽到萬仁去了順水村。
要說王守仁是王狀元的兒子,也是公認的精似鬼,連他的狀元老爹都拿他沒辦法,就拿這次跟著出來當眼線一事來說,就是他出的好主意。不過很可惜,他遇到了一個行事如天馬行空的人,要跟蹤這種人,肯定不是一份好差事。啥也不用說了,馬上讓人備馬,趕去順水村看看吧。
當太陽下山之前,王眼線終於火急火燎地趕到順水村,卻意外地發現萬仁攜妻一起下廚,他們面前擺了幾大桌子飯菜,還有幾大罈酒。看這樣子,似乎是要開宴。
不錯,是要開宴,開慶功宴,因為就在傍晚時分,十多個壯漢合力挖通了一口寬三米深約十七米的大「黑井」,汩汩的「黑水」往上冒,萬仁打了一些與瓶子裡的一比對,確認是石油無疑,心中狂喜,馬上讓人殺牛宰豬,準備大開慶功宴,他自己更是親自下廚,那些小百姓見了,都暗暗覺得驚奇。
欽差攜夫人一道給小百姓下廚,這種事誰遇到過啊,相信用不了多久,這種爆炸性新聞就要傳遍通州府。王眼線見了此景,這才明白萬仁為什麼走到哪都要帶上夫人了,這種明目張膽的夫唱婦隨擺明了就是在收賣人心嘛,不但把男丁的心給收去了,連女人也不放過。
萬仁見王守仁披星戴月地出現在順水村,忙擦了擦手把身上的圍裙去掉,過來問道:「這麼晚過來找我,有事?」
「哦,是有要事。」王守仁頓了一下,腦子急轉就找到了一個理由:「過幾日就是開漕節,通州府備下大典慶祝運河解凍開運,望祭酒大人亦能親臨。」
「原來是這事,哪日?」萬仁皺眉問道。
「二月初二。」
「我還有很多事要忙,若是趕得上,盡量。」萬仁確實還有很多事,他還有幾個村子沒走訪呢,那些村子也有打出黑水的傳聞。
「你這也就叫忙?忙著給小百姓做飯?」王守仁心中一陣腹誹,他以為萬仁是在找借口推脫。當然,他所不知道的是,當自己跟同僚喝酒和詩的時候,人家萬大人可能又要打出幾口油井了。
跟順水村民一道吃過了晚飯,萬仁找來張百戶,把一份寫好的奏疏交給他,道:「派人星夜疾馳回京,將此捷報上報聖上。」
沾光這個詞,張百戶是明白的,他興高采烈地出去了,心中還暗道:怪不得自己接到給萬仁當護衛的命令時,錦衣衛的同仁都羨慕得不得了,原來萬大人這邊真有陞官捷徑。這不,才跟著出來沒幾天,就有功勞可記了。
「小仁哥,是不是該派人給小禮子送信,讓他趕緊打道回京。」賽仙兒提醒道。
「是該派人給小禮子送信,不過不是讓他回來,而是讓他別把瀝青打包運到京城了,運到南京去,江南富庶,很快也要廣修馬路,把四川產的瀝青順江調運到那去,也比較方便些。他還要等四川那邊的事情上了軌道,才能回京。」萬仁說完,賽仙兒就奮筆急書,一封簡明易懂的書信很快就出爐。
有此精通文墨的賢內助,萬仁也懶得練字了,而他寫的那手毛筆字,簡直可以用雞爪亂抓來形容,若不是逼不得已,他就不獻醜了。
忙完了文書工作,賽仙兒伸了一個懶腰,看樣子真是累壞了。而每每這個時候,萬仁總會非常體諒地繞到她的身後,幫她捏肩捶背,以此犒勞老婆大人。
+++000+++
萬仁沒有食言,在二月初一就回到通州城,準備按時參加開漕節大典。而早在兩日前,錦衣衛加派了一支百人隊過來,城內官民見到這麼多鮮衣怒馬的錦衣衛,緊張得不行,多方打聽之後才知道祭酒大人代皇上東巡到此,而且已經來了好幾天。
通州府上下官員聽到這個消息,都對王郎中一肚子埋怨:哥們你也太不地道了,怎麼就不早點給兄弟們通個氣。他們之所以這麼緊張,一是怕因為怠慢萬大人而影響前程,更怕微服東巡的萬大人是來查貪污受賄的,要不然行程怎麼會搞得如此隱秘?!他們一想到這層,更是越想越怕,因為他們的老底都不太乾淨,朝廷上真要搞反貪,他們當中沒幾個是經得起查的。
這不,從正四品知府到九品的糧庫大使,甚至於那些未入流的漕運官,幾乎人人自危,都派人到萬仁下塌的鵬程客棧外探頭探腦,若不是攝於圍守在四周的錦衣衛的威勢,他們肯定擠破這家小客棧。因為他們都清楚,裡面那個人只要在皇帝面前隨便說上幾句,很多人頂上的烏紗就要丟。
「張大人,您官居四品,品級比他高,按朝廷慣例,他要來拜見您的。要不您下一道請貼,請他到衙門議事。」通州府衙,一個通判向張知府提了如是建議。
「人家是欽差,見官大一級,請不動的。」張知府可不是傻子,他早就聽說萬仁是出了名的不近官情,針插不進水潑不入的那種,除了李首輔,還沒聽說他到那個官員的家串過門,從一品的次輔都不見得能請得動他,自己個小小的四品知府,他更是不放在眼裡。
「各位別多想,他此次出京是為尋油,沒空見各位,還特意叮囑本官莫將其行程透露出去,以免官場間繁文縟節耽誤了辦差。」見同僚有些風聲鶴唳了,王守仁只得出言勸他們放寬心。
聽了王守仁這話,那些官員心中還是忐忑不安,只能求神拜佛以保佑自己能過了這一關。
二月初二,龍抬頭,通州運河岸邊人山人海,多是商旅和通州城百姓,他們是來參加開漕節的。由於京杭運河北段已經大部分解凍,碼頭邊停著數百艘大小不一的船隻,大部分都是滿載貨物等著南下的貨船,當然也有很多是朝廷的漕運船,這些漕運船從江南運糧北上來京,南下自然也不能空著,漕軍多把船倉出租給商旅,收取船租補貼用度。
不過很可惜,北方物產算不上豐盛,江南所需的山貨也不太多,反倒是北京多靠江南給養,這就造成了貨船北上超載南下空載的局面,再加上航運緩慢,這就造成了運力的巨大浪費。
萬仁知道,要改變這種現狀,只有一個辦法,這就是改變運輸方式。如果不用費時費力的漕運,只有兩個辦法,要麼走海運,要麼走陸運。
走海運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在明朝要想實行起來難度很大,因為風險太大,一旦失事沉船,朝廷若是處罰運糧官,未免顯得太過苛嚴,沒人願意擔這份責任;如果不處罰,就是縱容,運糧官肯定謊稱沉船,暗中卻將糧和船一起轉手倒賣以中飽私囊。
走陸運的話,就得用馬車,修馬路。從北京到南京,地勢平坦,修路並不難,難就難在要過黃河淮河和長江三道大河。小河可以搭橋,大河修不了橋只得用船運。這種水陸聯運,要想方便快捷,除了要有好車和好船之外,還要有一種東西——集裝箱。當然,沒有大型起重機械,不可能做成幾十噸的大箱,但是做成五石一口的糧箱,這也不難。運船做成平板船,馬車做成平板車,糧箱下船就直接裝車起運,省時省力。
按照每年運四百萬石糧入京計算,五石一趟就要走八十萬趟。如果馬路修好了,按照保守估計,從揚州到北京十日可來回一趟,一輛車一年可以來回三十趟以上,最多需要三萬輛車六萬匹馬六萬運夫及輔助人員。
當然,這四百萬石並不是全部從江南起運,其中有近八十萬石是從山東和河南起運的,運程並不太長。總體折算起來,三萬輛車是上限了。
用三萬輛車日日不停地給朝廷運糧,萬仁初一看到這個結論,覺得很荒謬。但是當他翻開漕運記錄時,才發現什麼才叫小巫見大巫:漕軍有約一萬一千艘漕船,十二萬一千多兵力。每艘漕船可運糧四百石,一年只能來回於南北京一趟。一萬多艘船和十二萬人長年被困在這幾百公里長的運河上,這才叫荒謬絕倫。
當然,這還不包括維護大運河的輔助人員。由於運河水位高於長江,漕船從長江進入運河時,必須過水閘,位於長江口就有三處水閘,而位於黃河附近的河段,為了解決泥沙淤積河道淤塞等問題,更是水閘密佈。要管理這麼多水閘,人員不下萬人。另外,一些水流湍急的河段,要用牛馬來牽船,這又要用到數千人力畜力,更別說每年要清除淤泥所要征發的數以萬計的徭役了。
總而言之:大運河是大動脈這並不假,不過它是一條噴血的大動脈。
「不能再等了,要加快大修南北御道的步伐。」萬仁暗暗下定決心。
「萬大人,您可要發言?」坐在一旁的王守仁見萬仁安靜地坐在主位上,略有所思,就低聲提醒道。
「哦。」萬仁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站到台前,雙手抬起向下壓,示意下面的百姓安靜,這才開口宣講,口氣十足的聲音迴盪在會場上。
「天下,利在交通,路通則商通,商通九州則天下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