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自由誠可貴 第081章 督造皇陵(中) 文 / 注海
由於孝宗皇帝生前一直沒有營造陵寢,其梓宮還一直存放在萬歲山一座大殿中,需要盡快下土為安,所以建造皇陵成了朝廷當務之急。
皇帝身份高貴,大行皇帝也同樣身份高貴,自然不能隨便找一塊地挖一個坑埋了就算了的。早在永樂七年,永樂帝就選定了京城西北郊一百里外燕山山麓的天壽山南麓為祖墳所在地。從永樂帝到弘治帝,先後有七位皇帝在位,而天壽山上只有五座陵墓,分別是太宗的長陵、仁宗的獻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和憲宗的茂陵。
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但是有一位「計劃」外的皇帝沒有享受到歸葬祖墳的待遇,他就是明代宗——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明景泰八年奪門之變,被幽禁在南宮的英宗復位,廢景泰帝為王。不久景泰帝病死,英宗以王禮將其葬於京郊天山口。後憲宗即位,復景泰帝號,將原成王墓擴修為皇陵。[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在永樂帝前面還有兩位皇帝,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的明孝陵,而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不知所終,所以沒有造皇陵。
現如今,要給大行皇帝營造泰陵,選址成了重中之重。經兩個來月的實地考察,禮部左侍郎李傑和欽天監監副倪謙等人上書小皇帝,說茂陵西面有個叫施家台的地方,是個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寢可以在那營建。
小皇帝對文臣的建議是抱持懷疑態度的,所以另派太監扶安、李興、覃觀及禮部右侍郎王華和萬智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視。而萬智不願意領這份苦差,所以,這份差事就落到了萬仁的頭上。
三個太監,一個文官,一個近臣,這種組合就可以看出,小皇帝對文官完全不信任。那位受命前往的禮部右侍郎王華也了不得,成化十七年的狀元,曾兼任孝宗皇帝的日講官,才識是淵博的。而他的兒子不是別人,正是兵部主事王守仁,父子二人同朝為官,可謂是京中名門。
這一日,萬仁一早入宮進獻連夜趕製的三條胳膊一條腿的木人樁,並獻上新繪的木人樁功法一冊,小皇帝得到這兩物,喜不自勝,忙讓太監把木人樁支好,並且讓人在上面寫上「何景明」三個字,開始拳打腳踢,口中還唸唸有詞:「讓你多嘴胡言亂語,讓你多手胡亂上書。」
打了一通,氣出完了,小皇帝整了整冠帽,下令讓人給萬仁牽來一匹好馬,自然是打賞。萬仁起初還不想要,但小皇帝提及他呆會還要出城北上天壽山,此去山路崎嶇,坐不得轎子,只得騎馬。
人家皇帝如此體貼,萬仁再不收就是見外了。
上午十時左右,一行人於東安門外集結完畢,一起取道德勝門出京。欽差出行,自然有衛隊護送。由於萬仁在滅瘟一役中積累了很高的民望,京中百姓也不知怎麼得到的風聲,居然自發地夾道相送,搞得像是狀元遊街一般。要不是有衛隊開道,只怕耽擱到中午還出不了城,同行的三太監與王華都很是不爽,因為這種待遇不是給他們而設的,他們反倒是成了一個無品小民的陪襯。
好不容易出了德勝門,負責前導的衛士打馬來到萬仁面前,說是有一人求見,並且送上的拜帖。萬仁打開一看,方方正正的小楷,後面署名為祝允明。萬仁並不識得此人,既然人家專程來見,沿途花點時間見見他也不礙什麼事。
很快,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書生就被引到了萬仁的面前,只見他尖嘴猴腮,眼小眉粗,山羊鬍八字須,怎麼看都是一副師爺的面像,跟這紙好字不太相配。
「祝先生,找我有何事?」萬仁沒有以貌取人。
「在下聽說萬大人要出城視查吉穴,在下曾識得些少風水,不知可否隨行?」
「既然有興趣,那就一起吧。」多一個人多一份參考,萬仁自然不會拒絕他人的熱心幫助。不過,那幾位太監都一臉不以為然,王狀元更是冷哼了一聲,似乎是非常不屑。
且不管他人有如何不滿,多一人同行,萬仁才有了一個說話的對象。那些個太監大臣自以為是,自然不會跟萬仁說話。而這位祝老哥倒也健談,這一路上嘴上就沒停過,不是指點山河就是引經據典,讓萬仁長了不少見識。
「聽祝先生口音,不像是京中人氏。」
「在下蘇州人士,今年上京趕考不中,又留戀京中風月,所以於友家多住了幾月。」
「哦,敢問祝先生幾次上京?」
「唉,在下不才,五試禮部皆未入選。」一言及此,祝老哥臉上儘是滄桑。
五試禮部都未入選?這是什麼概念,就是接連十二年苦熬卻連會試關都過不了,更別提殿試了。這並不能說他讀書不開竅,關鍵還是因為朝中無人。跟人家二十三歲就高中探花的謝家公子一比,這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那祝先生有何打算?」
「兩年後再考一次,如再不中,就回家鄉當個老學究。」
「我這裡倒是有包中的妙丹,不知祝先生想不想要?」萬仁神秘地一笑,道。
「在下雖然不才,但也想憑胸中實學考取功名,旁門左道,不提也罷。」祝老哥倒是生氣了。
「不是旁門左道,更非科場舞弊,只是幾個開目凝神的小方而已,如果祝先生想要,幾時有空,都可以到我龍鳳店小坐。」
「哦,難不成萬神醫能包治萬病?」祝老哥倒是來了興致。
「呵呵,祝先生這可不是在誇我,而是在損我。」萬仁笑道。
「豈敢豈敢,如今京師誰不知萬神醫之名啊。」
「有沒有聽說過神醫扁鵲的故事?」萬仁擺擺手,反問道。
「諱疾忌醫的典故,在下還是看過的。」
「不是這個。」萬仁搖搖頭,道:「魏文王曾問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針放血、用藥教藥,都以為我醫術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萬仁苦笑一聲,接著說:「如今人人都說我是神醫,這不是說我醫術太不濟,只能治已病嗎?」
「謙虛了,萬大人實在是謙虛了。」
談笑間,一行人就來到了昌平縣城。欽差駕臨,昌平縣令自然要親來迎接,並且熱情接待。眼看著天時不早了,眾人也就先在驛站中歇息,明日一早再上天壽山。
昌平是京師北大門,有居庸關,龍虎台等險隘,西北連著八達嶺,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此處設有很多衛所,有重兵駐紮。
天壽山在昌平縣城正北面,皇家陵園所在,當然也有重兵駐守,還設置有很多堡壘。遙想當年土木堡之變,也先的數萬蒙古騎兵兵臨北京城下,也沒能拿天壽山怎麼樣,可見其防衛之固。
+++000+++
次日清晨,眾人皆早起起程,步行沿著山骨一路向北進發。太宗的長陵、仁宗的獻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和憲宗的茂陵分別由南向北排列在天壽山北山麓上,而新皇陵吉穴則選在了茂陵西北方的一個叫施家台的地方,座西北,面東南。
萬仁步上此地眺望了一會,只見左右各有一條溪流流經,背面有一山脊如劍劈來,而向南一望,又有群山相阻。後靠如劍劈,前視有高屏,活人站在這裡都覺得被逼得窒息,安能將皇帝葬於此處?也不知是誰選的址,這不是成心讓大行皇帝死也不安樂嗎?
那三太監倒是指指點點,滿臉喜色,甚是滿意的樣子。而王狀元一言不發,也不知他在想什麼。而祝允明則把萬仁拉到一邊,小聲地說道:「萬大人,此乃絕戶穴,大凶之穴啊。」
「何以見得?」雖然英雄所見略同,不過,萬仁也沒想到這地方會這麼差勁,饒有興致地問道。
「山顛巨石,土山戴之,後靠不牢。而靈域之脈處天壽山之外,淆然雜亂,地氣不正,穴結無情。況乎黑嶺南障,一無所見於前。賢莊,灰嶺之水出其左,錐石之水出發其右,二水雖合,環繞南流,直流只若干裡,制顯卑隘,識者皆知其地不吉也。」
「我也是這般看,此地地勢不高,旁又有溪流流經,只怕是水浸之地。」
「然也然也,水浸主靈,此乃大凶大險之地。」祝允明連連點頭。
太監李興見萬仁與祝允明在交頭接耳,已知他們在討論此地得失,就大聲問道:「各位,此地如何?」
王華點點頭,不置可否,萬仁卻是直搖頭。
「敢問萬大人,此地有何不妥?」
「此地並無不妥,只是不宜作大行皇帝之吉穴。」
「為何?難不成禮部那些飽學之士的眼光還不如萬大人?」李興不以為然地笑問道。
「風水我是不太懂的,不過,地質還是懂一點。敢問李公公,皇陵地下玄宮深幾許?」
「問這作甚?咱家又不是工部臣,如何得知?」李興一臉怒意。
「回萬大人,皇陵地下玄宮,淺則十餘丈,深著數十丈。」祝允明代為答道。
「咱們就按十幾丈來算,這裡兩邊皆有水流經過,此地並沒有高過水面十餘丈吧?萬一打造玄宮時有溪水滲入,這個責任誰來負?」
「你怎知一定會有水滲入?」李興不以為然的問道。
「那李公公又怎知一定沒水滲入?」萬仁反問道。
「你,你」李興無言以對了,他當然不敢保證這一開挖不會挖出水來。
「以我看,這裡不能作為大行皇帝的吉穴,我自然會上奏皇上。如果各位有不同意見,也可上奏,至於皇上如何裁決,我等聽旨就是。」萬仁說完,不再理會其他人,信步下山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