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季 歐洲羅曼史 23章 心已經涼了 文 / 不笑生
的確,是出了事了。但沒有出在這裡,而是出在了臨安的大宋朝廷裡。
原本余玠與蒲金書在夔州的交換,是以那些「先進」的武器為前提的。同時,又派遣了人護送著那些進行武器到臨安去,目的是讓他們看看,因為這樣的武器,他需要更多的軍費。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當時宋慈在這兒審的第一案,就造成了轟動效應。宋慈作為余玠任何的夔州提刑,自然有權利來重審舊案。事實上當時那個小廂軍的家裡,原本是個相當殷實的農戶。家有田地十餘畝,雖然不富得流油,卻也可以照常度日。只是本村財主,與縣太老爺有著兒女親家的關係,輕易霸佔了家裡的良田。
當小廂軍的父親氣不過,告到縣官那裡的時候,自然就是刁民了。倘若按照流行的說法就是「不明真相的刁民」,縣官自然不敢管知府的事情,隨後報將上去把小廂軍的父親打了個誣告良民。重打80大板之後,又氣又傷的父親就一命嗚呼。孤兒寡婦,自然更加沒有了活路。
這樣的事情,在大宋這個時代裡那是常常會發生的,也根本不值得奇怪。然而,蒲金書離開家之後,就到了費萊凱島趙伏波的手下,他哪裡看得慣這樣的事情。而且按照《華夏律》來審,那結果就不必說了吧。
宋慈審罷之後,當知府吳大用與縣令被拉下去殺頭的時候,原本余玠還想講講情的。然而,當一槍被崩開腦殼的時候,紅的血,白的漿,立即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而令夔州百姓們最開心的莫過於,宋慈審得明白,而那位蒲大青天,也根本不會什麼官官相護的那一套。
無論多大的官,多富的戶,也無論有多少案犯。沒有什麼法不責眾,也不講什麼刑不上大夫。只要違反了《華夏律》,該殺頭一點也不含糊。令百姓們更加高興的是,原本一些小罪,但在《華夏律》裡規定的,官員犯法比照平民刑罰提高倍處罰。
這一來,夔州的官,居然就被殺完了,一個都沒留下來。原因很簡單,這裡大宋的狗官們,全都是蛇鼠一窩,沒有一個屁股下面是乾淨的。原本余玠還指望蒲金書能夠遵守「法不責眾」之說,還要激起所謂的「民變」。但當抄了官員們的家,引來官員的家屬們集合了家丁,到蒲金書所在的大宅前鬧事的時候,他們可就真的犯了法了。
因為蒲金書以及身邊的人,他們是「華夏人」,他們有不容任何人侵犯的「天授權利」。因此不等蒲金書下令,海軍陸戰隊立即出動,包圍之後分清哪些是看熱鬧的,哪些是狗官家屬之後。立即就讓所有人明白,法不責眾,已經是一個永遠不會再出現的事情。
「不管多少人,只要違了法,就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華夏軍」士兵的腦袋裡,就這一句,沒別的。「華夏人」的「天授權利」不受威脅與侵犯,他們既然糾集多人,那麼就怪不得「華夏軍」手黑了。當余玠聞訊趕到時,他驚訝的發現,蒲金書的手下當真就把這些人全部押到城牆邊上,進行了集體槍斃。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余玠驚訝的發現,「華夏軍海軍陸戰隊」手裡的武器,一次可以繼續射擊20發子彈。
面對幾百人的殺場,他知道大宋完了!尤其那些狗官的家屬以及他們的得力爪牙被槍斃的時候,夔州的百姓們報以的是如同海潮一般的喝彩之聲。面對這樣的情況,余玠只能搖頭歎息。別說趙伏波是大宋皇族的血脈,就算不是,這樣的人也不是朝廷擋得住的。
只看殺人現場,百姓們發自內心深處的歡呼,他就知道人家的手段根本是不屑於與朝廷爭什麼天下的。因為面對快槍與大炮的時候,天下不必爭,根本爭不過。人家的手段是奪取民心,只看這夔州百姓的反應就該知道民心所向了。
「其實余大人不必擔心,你不會以為我們華夏人只在您這裡做事吧。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您,像我手下這樣的規模,最少有20支隊伍,已經深入到整個南宋所有的地方。所以您不必擔心朝廷會如何對付您,我想他們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我們激怒了向華夏島動手。
其實那不會讓人擔心,甚至我現在就可以告訴您結局,因為只會是慘敗!」
余玠知道,正如蒲金書所說,朝廷裡王族之間的爭鬥,自己是沒有資格參與的。至於說人家奪民心的手段,只看殺了那些個狗官,以及狗仗人勢的東西之後,這海潮似的歡呼就該明白。
「蒲少,這麼說你家王爺與朝廷爭天下,不會在咱們大宋內部打仗?要知道,恐怕蒙古人要不了多久就要來了呢!」
面對余玠的疑問,蒲金書知道,他是在擔心面對蒙古人進攻的時候,南宋內部要發生戰爭會不會削弱了抵抗蠻族侵略的能力。他打開手中的扇子,扇了幾天之後搖了搖頭。
「余大人,說真的高層的想法我不大明白。具體如何去做我也不大清楚,但我可以告訴您的就是,內部的戰爭不大可能發生。不是說我們沒有足夠的武器彈藥,又或者說我們軍隊的數量不足。那都不是問題,而是此刻大宋的朝廷,根本沒有資格與我們對抗。還是那句話,余大人我來這兒爭的是民心,至於官員的看法,我想就我家王爺來說,根本不在乎!」
夔州的事情,蒲金書看了之後形成了給趙伏波的報告。在來之前,他以為下層的官員還是好的多。此刻把夔州的官全殺光了,居然沒有找到一個不違法的,對於大宋的官他的心已經涼了。而且他敢肯定,趙伏波將來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比他手段會更狠10倍不止。
說罷之後,又搖了搖扇子,再度向余玠提了個建議。
「余大人,我們大家相處不錯,您還是好好讀讀《華夏律》,將來我們王爺回來了,什麼事情都是它說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