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一個人的抗日Ⅱ

第二卷 平津狼煙 第三百一十一章 美退蘇進 文 / 樣樣稀鬆

    窗外陽光明媚,室內氣氛卻有些沉悶。黃歷面無表情地聽著美國駐坤甸大使喬治在講述著要求南洋聯邦放棄支持巴基斯坦的各種理由,這樣的會見已經是第三次了。

    根據黃歷目前瞭解的情況,巴基斯坦在戰場上還佔有一定的優勢,這種優勢能夠保持三個星期,但三個星期後,印軍的力量就會顯現出來,印人員裝備均為巴的三倍以上。而如果戰爭持續到九個星期的話,印度將扭轉局勢,佔得上風。當然,持續時間的長短,還取決於南洋聯邦軍援的速度和力度。

    顯然,戰爭如果繼續下去,將進入巴方最不願看到的持久戰的局面。而美國捨巴取印的傾向是明顯的,印度以其大得多的人口、工業基礎、初步的民主制度及其它潛力,令美國做出這樣的選擇也不算意外。從根本上來講,國家實力還是決定其外交地位的重要因素。

    「……即使貴國將全部援助都用於巴基斯坦,恐怕也不能使克什米爾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即使目前看似解決了,也會埋下爆發更大戰爭的禍根。」喬治巧舌如簧地勸說道:「而戰爭會耗乾一個或兩個國家的精力,南亞的大動盪肯定不利於美國和貴國的利益。當然,如果僅僅是克什米爾問題,美國無疑能袖手旁觀,但伊朗和土耳其都在看著,看著美國在關鍵時候是如何兌現承諾的。」

    南亞的大動盪將使整個西方在亞洲的地位都將岌岌可危才是真的吧,如果印度被耗乾,美國將面對一個同一九四九年失去中國一樣嚴重的形勢。黃歷心裡想著,嘴上卻說道:「達成停火協議,恢復南亞和平是我們共同的願望。但停火協定並不能阻止印軍借停火之機進行動員,重啟戰爭的行動。印方不是聲明『採取的補救措施不能被視為對停火協定的違反』嗎?此時斷絕巴基斯坦的援助,從道義上講是說不過去的,從對印度的擔憂來看,也不是合適的手段。這樣做等於將巴基斯坦置於印度的侵略之下,而巴基斯坦卻毫無還手能力。我要提醒貴國的是,一九四八年巴基斯坦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並認為克什米爾問題會按聯合國的協議用全民公決的方式得到解決,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什麼也沒發生。」

    「停火是通向問題解決的首要步驟。」喬治強調道:「在雙方正在緊張交火時,很難達成什麼會談結果,當務之急還是停火。」

    「戰爭的爆發是印度政府的不當言論挑起的,而且是蓄謀已久的,這證明印度人是狡詐陰險的,巴基斯坦怎麼可能重複過去的錯誤接受停火呢?」黃歷反問道:「停火必須成為克什米爾問題最後解決的一部分,這樣才能保證巴基斯坦的安全和利益。我與巴總統阿尤布已經進行了電話溝通,認為在目前情形下,要巴方接受停火,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或者雙方在實際控制線實現停火,並派聯合國官員進行監督,防止印度再次進行侵略;或者雙方都撤出克什米爾,聯合國部隊在約六個月的時間內負責治安,在限定時間舉行公決。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喬治輕輕搖了搖頭,說道:「這是任何一個印度政府都不能接受的條件……」

    「那就是向印度施加壓力的問題了。」黃歷迅即回答道:「貴國不能只考慮印度政府面臨的國內壓力,難道巴方政府在勝利時停火,就不是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嗎?」

    「美國必須通過聯合國尋求問題的解決,這是原則。」喬治堅持道。

    「但美國對巴基斯坦是負有雙邊義務的,而且巴基斯坦作為亞共體的成員國,我國以及其他國家有幫助他們的責任。」黃歷並不放鬆地說道:「美國不出現躲避責任,否則衝突只會無休止地繼續下去。」

    「事實上,這個問題很難搞清楚,當然不是黑白分明那麼簡單。」喬治推脫道:「按照對巴方的保證,美國已經展開緊包活動,全力支持聯合國結束戰爭的行動。但現在當務之急是停火。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戰爭是由巴方武裝人員越境造成的,巴基斯坦應對此負責。」

    「事實上是印度政府首先使用了挑釁的言語,激起了巴方部落武裝的義憤。」黃歷反駁道:「當然,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停火,但如何停火,停火之後預防戰爭的措施又是怎樣的,總要有個令人放心的保證吧!對了,貴國不是擔心印度政府不肯接受巴方的條件嗎,我看讓巴方打打中國牌是個不錯的選擇。」

    「打中國牌,這可能使印巴之間的戰爭變成自由世界與*之間的對抗。」喬治連連搖頭,「這是不可能接受的。」

    「如果大使先生是這樣認為的,那就大錯特錯了。」黃歷不以為意地說道:「只要巴基斯坦總統去一趟北京,難道就會引發世界大戰?對於印度來說,中國才是最切實的威脅。只要巴方做出聯合中國打擊印度的姿態,印度勢必做出讓步,這對於貴國的調停是有益無害的。」

    喬治陷入了沉思,黃歷的這個想法也未嘗沒有道理,虛晃一槍,借中國施壓印度。但巴基斯坦總統必須做出明確表示,在目前的緊要關頭不會倒向中國。

    「我希望總統先生能夠擔保,巴總統訪問北京,將不會使目前的南亞局勢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喬治說道:「也就是說,中國的介入只是一種假象,不會成為現實。」

    黃歷點了點頭,說道:「這點你們可以放心,巴基斯坦現在很依賴我們的援巴部隊,也知道倒向中國將失去所有的西方國家的支持,所以,他們會明智處理此事的。」

    ………………

    美國人在某些方面聽從了黃歷的建議,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和總理布托從白沙瓦基地起飛,至北京與中國領導人展開了蹉商。

    鑒於一九六二年中印戰爭的慘痛經歷,印度對阿尤布的中國之行表示出極大的憂慮,對停火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印駐美大使拜會了國務卿臘斯克,提出以下要求:美國正式警告中國,如中國進攻印度,美國將出兵干預;如中國進攻印度,美要向印度提供援助;如有外力介入,美國要改變中立態度。

    美國國務卿臘斯克的答覆是:「只有總統才能那樣的決定,將盡可能就此事與總統進行蹉商。最重要的是使戰爭能夠停下來。印度的立場是不是說克什米爾問題甚至是不能討論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雙方交戰的目的不正是為了克什米爾問題的解決嗎?」

    印駐美大使表示印度戰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克什米爾問題的解決,印度不同意以討論克什米爾為結束戰場的條件。克什米爾必須回復原狀,巴必須撤出其軍隊,在印度,沒有任何人會同意討論克什米爾問題。總之一句話:戰爭的結束不能與克什米爾的解決相聯繫。

    但巴基斯坦從中國得到了武器裝備的支援,而且隨著中國介入的危險不斷增加,印度的態度有了轉變。印度總理夏斯特裡表示,如果巴軍停止進攻的話,印度同意立即停火,為了借助蘇聯壓制中國,也作為對美國不滿的一種表示,印度傾向於接受蘇聯的調停。

    美國向來竭力避免蘇聯對南亞的滲透,但在蘇聯提出願意調停印巴爭端時,出人意料地表示同意,把這個可能大大增加在南亞影響的大好機會拱手相讓。乍看起來似乎令人費解,但這是美國從現實出發所做出的無奈決定。

    美國國務卿臘斯克說道:「這樣做,我們並沒有什麼損失,如果會談成功,則南亞將變得更加和平,我們也可從中受益。如果不成功,最起碼蘇聯人也會體味一下我們十二年來在消弭印巴分歧中所經受的挫折。」

    蘇聯接過了調解的任務,美國人感到一身輕鬆,臘斯克就曾對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說道:「十七年來,美國既要考慮這邊,又要考慮那邊,左右為難,如果蘇聯人想知道那是什麼感覺,那就參與印巴爭端的調停吧!美國不能以雙方所希望的方式介入,而蘇聯也不能,而且蘇聯繼美國之後,來到了這個進去就出不來的地方。」

    經過了美蘇的外交努力,印巴雙方的立場都有所鬆動,而黃歷也認為留著克什米爾這個巴印兩國交惡,甚至不惜刀兵相見的是非之地,能夠使巴基斯坦在日後更加依賴南洋聯邦。十七年來妨礙印巴兩國關係的克什米爾,按照現在的形勢來看,並不是討論長期解決的最好時機。

    而且,美國在調停過程中對印巴不原捐棄前嫌,配合美國的戰略佈署,共同對付*極為失望,開始疏離南亞,放鬆在此地區與蘇聯的爭奪。無疑,美國的南亞政策的調整,為南洋聯邦的大踏步進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