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軍魂

第三卷 兵鋒 第六十一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 文 / 黃昏前面

    第六十一章青海都護府大都護

    天氣又變壞了,再次飄起了鵝毛般的大雪。

    整個府裡看去都是灰濛濛的一片,李業詡昨日帶著弟妹妻兒一起堆的幾個雪人兒,也被飄落的雪花遮蓋上了一層,腦袋胳膊都分不出來了。

    府裡大群的人都圍在前廳的幾個大火爐邊,說著事兒。張氏和王氏都在,鄭燕和雲兒帶著兩個小孩也在一旁,大家談論最多的還是李靖這個老爺子什麼時候回來,還有小月是年前還是年後生產。

    離過年已經沒多少日子了,小月的產期也差不多在這幾日,但肚子卻一點動靜也沒有,大家都在說著,會不挺過年去才生產。

    鄭燕大度,第二個晚上讓李業詡好好地陪陪雲兒,只是身子有些弱的雲兒,吃不消李業詡生猛的進攻,一個回合就敗下陣了,末了還是把李業詡勸回到他自己的屋裡。正有些發悶的鄭燕欣喜若狂,用血肉之軀再次頂住了李業詡的狂轟亂炸。

    受到滋潤的兩女氣色多了些紅潤,只是當了媽媽的雲兒臉皮還是有些薄,當著府上的人看到李業詡不懷好意的目光,還是臉上發燒。

    正嘮叨間,李靖的親衛來報,處理好軍務的老爺子即將回府,一家人更是喜出望外。

    傍晚時分,在府上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中,李靖頂著大風雪回到了府上。

    李靖看似有些疲憊,但心情卻不錯。

    接下來自又是一番熱鬧的家宴。

    席間,李靖講了一些征戰中的有趣事兒,李業詡在一旁補充著,府上的人聽著更是津津有味,李靖還有從前線帶回來的一些小禮物送給諸人。

    李業詡有些汗顏,他都沒想著給家人妻兒們帶點什麼紀念品之類的回來,還是李靖想得周到。

    李靖許是累了,和家人們一起說了會話,也就早早的就去休息了,還沒聽過癮的李業嗣和李櫟有些洩氣。

    一整天後李靖才找李業詡說話,講一些與李世民交談的事兒。

    李靖告訴李業詡,他已經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態度,以足疾越加嚴重,無法行走為,不能處理由,待出征大軍所有事宜都交割了,軍隊安置好後,將辭去一切職務,在家休養。

    只是李世民聽了卻沒有當場表態。

    李靖叮囑了李業詡一些事兒,也沒再吩咐什麼,就讓李業詡這幾天在家好好陪著妻兒。

    同一天,蘇定芳和鄭仁泰也上門來報告情況過。

    這哥倆比李業詡辛苦,到京後,帶著特衛回到軍營,安排好特衛及特戰隊的軍務,陪著他們一起喝了慶功宴,然後把一切事兒交給李恪處理,這已經過去了兩天的時間,先上門向李業詡匯報後,才各自回府。

    鄭仁泰匯報事情結束後,又到後園看望了小孫甥,還給小李征帶來了禮物。

    餘下的兩天休整日子,李業詡都在府裡陪著家人,和弟妹妻妾們一們堆雪人,打雪仗玩樂。

    這麼長時間沒呆在家裡,李業詡像是要彌補遺憾一樣,也好好地享受這種天倫之樂。

    五天的休整時間轉眼就過去…

    朝廷封賞將士的當日一早,李業詡就和李靖一起出門往皇城而去,參加朝會。

    大雪已經停了,皇城門外,地上的積雪都已經清掃完畢,皇城內各通道上,積雪也被清理乾淨了。

    上朝的人絡繹不絕,李業詡攙扶著李靖走入太極殿,今日的李靖看起來一臉的痛苦,一隻腳都不能著地,只能由李業詡扶著進殿。

    「大帥早,」剛剛先一步走入太極殿的李道宗看到李靖祖孫倆過來,忙上來打招呼,向李靖行了禮,也來幫忙扶著李靖,「大帥,您這是怎麼了?」

    「腿疾又犯,」李靖自嘲地笑道,「幸好不是在征戰時候,不然要誤了大事。」

    「李副帥,祖父自從鄯州出發後,腿就不太好使了,行走都不太方便,」李業詡也跟著說道。

    「想必是在青海邊高寒之地受了風寒,才如此的,」李道宗也跟著哈哈,只是想著凱旋當日,從明德門外進城,上了城樓,李靖腿腳還是挺好使的,怎麼過了兩日,行走都要人攙扶了?雖有疑惑,卻也沒問出口,轉頭和李業詡說道,「賢侄此番立下功勞不小,皇上此次定是有不小的封賞!」

    李業詡正不知如何回答間,李靖呵呵笑道,「此戰我們所有出征的將士立下的功勞都不小,皇上不會厚此薄彼的。」

    三人一起走入太極殿內,殿內已經有許多的朝臣在裡面。

    看到靖祖孫倆進殿,已經在殿內的所有人都上來打招呼。

    早在裡面的候君集也過來,向李靖行了禮問好,再嘻嘻笑著拍拍李業詡的肩膀,似有什麼話說,但看到邊上這麼多人,也沒說什麼,就走了過去。

    一會,薛萬均和薛萬徹兄弟也進來了,走過來和李靖打了招呼,看到李業詡有些尷尬,也只是略略施禮,就走到一邊去。

    接著契苾何力也和執失思力一道進來了,看到李業詡站著,過來親熱地打招呼。

    契苾何力自上次在鄯州因和薛萬均衝突而被打了軍棍,李業詡曾去看望,又聽了契苾何力的訴說,李業詡給以一些安慰後,契苾何力對李業詡的好感更是與日俱增,同為突厥系歸將的執失思力,對李業詡更是刮目相看了

    接著房玄齡也來了,走過來與李靖和李業詡大聲地招呼著,還有長孫無忌、溫彥博、戴胄等重臣,李業詡在一旁陪著笑打拱作禮,手都覺得有些酸了。

    因為這是在太極殿內,大多人也只是略略地打招呼,並沒有細談,而作為特衛大將軍的李恪進來時,卻拉著李業詡說了好一會話,讓所有人都側目。

    時辰已到,文武官員分兩列站定。

    文官之首,還是房玄齡,而武將之首,李靖卻是無論如何都不願站,李靖不願站,其他武將更是不敢站首位去,李道宗、侯君集等推推搡搡的都站在李靖後面。鬧騰了一會,李靖沒法,還是站在了首位,但比房玄齡所處的位置卻往後了一些。

    「皇上駕到,」隨著宦官尖利的聲音喊著,李世民從太極殿側進來,有些鬧哄哄的大殿內頓時靜了下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們齊聲唱道,行禮。

    「眾卿平身吧,」李世民哈哈笑著。

    「謝陛下!」

    李世民心情看似不錯,想必除了吐谷渾的戰事,今年的收成也應該不差的。

    李業詡正想著,只聽著上首的李世民已經拉開話題了。

    「吐谷渾人常年寇邊,朕是忍無可忍,才遣大軍進行反擊,如今得勝歸來,所有有功之將士,將有封賞!」李世民臉的滿是笑容,此戰的勝利,為大唐貢獻了一塊絕佳的養馬場,眼下馬匹還是比較緊缺,全國大部分的馬匹都是由朝廷控制著,只是因沒有太多養馬的場地,產出量不多。

    「陛下,此次出征,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吐谷渾最終內附,並成為我大唐的青海都護府,這是陛下之英明決策,還有眾將士齊心協力,拚命殺敵,才取得如此成果!」房玄齡先出來恭維了李世民一番。

    接著長孫無忌、溫彥博等人也跳出來,頌揚了皇帝的豐功偉績,還有李靖所率大軍的艱苦作戰,所有人都表達一個意思,此功甚偉,所有將士都得有封賞,整個朝堂上一片群情激昂的景象。

    待眾臣們吹噓的話兒說完,李世民示意大家安靜,先宣內附的慕容諾曷缽進殿。

    年少的慕容諾曷缽走進殿內,看到如此多的朝臣們都注視著他,有些緊張,一張臉繃得緊緊的,不敢看邊上的眾臣,只是進殿時看到站在殿外側的李業詡,微微地點了一下頭,即目不斜視地走到殿前。

    「臣河源郡王慕容諾曷缽叩見陛下…」慕容諾曷缽跪拜在地。

    「愛卿快快請起,」李世民從御座上站起身,走到殿下,親自扶起慕容諾曷缽。

    「謝陛下,」慕容諾曷缽站起了身,看了一眼李世民,又低下了頭。

    一個少年郎,雖然貴為吐谷渾的王子,卻並沒有經歷過如此大的陣仗,不免心中緊張。

    「河源郡王率吐谷渾舉國內附,使青海之地不再有兵戈相見,這實在是天下百姓之福啊,」李世民一又眼睛盯著慕容諾曷缽的臉說道說道。

    慕容諾曷缽氣勢上完全被壓倒,但也倔強地抬起頭說道:「陛下,吐谷渾既已內附,願世代都成為大唐的子民,以後也不再有吐谷渾這個稱呼了,只是先吐谷渾可汗所犯之罪責,望陛下不要再計較!」

    「說得好,以後都是大唐子民,無分彼此,河源郡王如此大義之舉,功在千秋,天下人都會銘記在心,」李世民哈哈大笑道,「至於慕容伏允所犯之錯,朕當不會再計較。」

    「多謝陛下,」慕容諾曷缽恭敬地再行一禮。

    李世民走回御座上,重新坐下,這才說道:「河源郡王如此大義之舉,朕定有封賞,慕容諾曷缽聽封…」

    慕容諾曷缽再次跪拜在地。

    「以河源郡王慕容諾曷缽為青海都護府大都護,授冠軍大將軍銜,正三品上,食邑四千戶,鎮守原吐谷渾所轄之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