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漢賊

第四卷 天下大亂 第一百二十八章 甕中之鱉 文 / 風再起時

    第一百二十八章甕中之鱉

    波才彭脫率領五萬餘人往北狂奔,因少帶輜重,每日皆行百里以上,士卒疲餓難耐便在荒蕪的小村莊休整。陳國像這樣的破敗村莊極多,不僅陳國,豫州、中原也是這般,百姓或逃向司隸,或躲進深山,或入豪族塢堡,逃散一空。

    波才有時感到茫然,太平道是為救天下百姓而起事,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這日大軍在陳縣一帶會合陳國太平道五萬餘眾,翻越穎水分支蒗蕩渠。回眺茫茫渠水,波才眼皮直跳,心中惶惶,令人將橋樑砸斷才稍稍安心。

    陽夏縣,固陵聚。

    皇甫嵩部接到蓋俊的消息後掉頭向東,不分日夜終於趕到固陵聚。

    「固陵聚、固陵聚……」皇甫嵩漫步原野,對身邊一位甲冑加身的青年道:「可是當年項羽伏擊高祖之地?」

    青年正是騎都尉曹操,他將步騎五千入穎川,恰好遇到皇甫嵩大軍開拔,兩軍合併一處。

    曹操道:「中郎博聞強記,曹某佩服。五年冬十月,高祖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會擊楚。至固陵,韓信、彭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即此聚也。」

    皇甫嵩朗聲笑道:「孟德才是博聞強記吧?」

    「曹某是豫州人,此處距我家鄉僅數百里,如何能夠不知。」

    皇甫嵩雖知地理,到底不是中原人,面容一肅道:「孟德認為蛾賊當真會從這裡經過?」

    曹操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是。且此處四面皆有河水,蛾賊一旦進來,就是甕中之鱉。」

    「甕中之鱉?」

    望著對面陣勢嚴整,鴉雀無聲的漢軍,波才一直擔心之事終於變成現實。

    「波帥……」

    波才歎了一口氣道:「是皇甫匹夫,他腿腳倒快。硬衝吧,沒有其他選擇了。」

    「嗚嗚……嗚嗚……」

    兩支大軍的西南方,傳來低沉而悲涼的牛角號聲。

    蓋俊孫堅聯軍五千騎抵達戰場。波才毀橋之舉很絕,讓背後的漢軍多走上百里冤枉路,騎兵速度快,不惜馬力一路飛馳,總算在開戰前抵達戰場,步卒還要數個時辰才能趕到。

    太平道一方超過十萬眾,看似兵多將廣,其實遠遠不及巔峰時期的波才軍,僅有甲冑萬餘,弩數千,其餘多是烏合之眾。反觀漢軍,戰士雖不滿三萬,卻有近萬騎兵,兼且連戰連捷,士氣極高。

    皇甫嵩高呼:「今蛾賊窮途末路,惶惶有如喪家之犬,豈耐大戰?我軍必勝,努力共功名!」

    「萬歲!萬歲!萬歲!……」數萬漢軍舉兵狂吼。

    皇甫嵩令麴義、傅燮涼州騎兵為左翼,曹操三河騎兵為右翼,步卒排成方陣,踩著震耳欲聾的鼓點層層向前推進。

    曹操遙望騷動不安的黃巾軍,心胸豁然開朗,情不自禁地張臂大呼:「漢軍……威武……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這聲音中似乎有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每一次響起,黃巾軍皆是一陣騷動,越發混亂。

    波才歇力嚎叫:「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黃巾軍怔住,而後呼應著波才,十萬人的吶喊聲動四野。

    「漢軍……威武……」

    漢軍不為所動,一聲聲激昂的口號向遠方蕩去,消失在天邊。

    「漢軍……威武……」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黃巾軍聲音越來越小,一臉迷茫,蒼天,或者說大漢國,我們當真能殺死它嗎?大賢良師說能、波才將軍說能、彭脫將軍說能,但是為何至今沒有大賢良師的消息?為何波才將軍、彭脫將軍一敗再敗?甚至要逃離豫州……

    那天與漢軍作戰,漢軍說大賢良師已經被殺死,太平道教徒根本不信,卻忍不住胡思亂想。

    大漢國是這樣的強大,太平之國……真的能建起嗎?

    「降者不殺……降者免死……」

    「降者不殺……降者免死……」

    黃巾軍士氣迅速滑落低谷,手中兵器幾乎拿捏不住。或許,投降也是一條出路……

    皇甫嵩謂左右道:「大局定矣。」

    長史梁衍笑道:「能夠兵不血刃自然是好。」

    面對此時此景,波才滿臉悲憤,心中絕望,手握刀柄幾次欲拔出自裁皆被彭脫攔下。

    「波帥……萬萬不可啊!」

    「大勢已去,何能受辱於漢軍?」

    「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一個形容蒼老的黃巾軍士喃喃自語道。這名老人的話語很輕,確如一抹燦爛的驕陽,掃清黃巾軍內心的迷霧。投降、得生,又能如何?還像以前那般,戰戰兢兢,養家餬口,忍受官吏豪族百般剝削欺壓,直至再次無計可施、無路可退……

    「發如韭……剪復生……」

    「頭如雞……割復鳴……」

    「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

    與其受盡苦累折磨而死,不如就死在這裡。

    眼見士氣復振,波才抽出黑刀,高高舉起,奮力喊道:「衝破漢軍,必得活命!殺啊……」

    「殺啊……」

    黃巾軍一擁而上,直如山崩海嘯,沒有陣型,沒有預備隊,不成功,便成仁。

    皇甫嵩慨然歎道:「徒取死耳!傳令吧。」

    「諾。」

    「咚咚咚……嗚嗚……」

    鼓聲與號角聲連成一片。漢軍步卒站定,前立大盾,長矛三重,挾以強弓勁弩,嚴陣以待。左右翼騎兵橫向排開,彷彿鷹之羽翼,又如蟹之巨鉗。

    因漢軍輕裝而來,未攜巨弩,黃巾軍順利奔至兩百步。

    「箭……」上官宏大聲叫道。

    數千張長弓整齊劃一指向天空,拉弦扣箭。

    「射……」

    呼的一聲,一時間天空掛滿黑色箭矢,仿若烏雲壓頂,淒厲的箭嘯聲刺痛人耳。

    黃巾軍大多沒有甲冑,僅單衣一件,卻無懼滿天箭雨,同伴的死亡只會讓他們更加瘋狂的前衝。短短兩百步路途,黃巾軍死傷足有上萬人。

    「三十步……二十步……弩退……刀上……」

    弩士聞言退後,刀盾手接替而上。

    「豎矛……殺……」

    長矛重重,向前探出。

    「轟!」

    雙方相觸,衝在最前面的黃巾軍盡被長矛戳死,無一倖免,後來者撥開同伴的屍體,不想後面仍是密密麻麻的矛林,反覆糾纏無數次,漢軍長兵盡矣,黃巾軍揚刀殺入軍陣,與漢軍刀盾手短兵相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