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一百零十三章 官商勾結大手筆 文 / 克己馬

    (忙了兩天,終於找到出租的房子了--腿都跑斷了明天有一天時間,克己全力更新,多寫點--因為18號在搬家,還要重接網絡,要暫停更新兩天--克己只好用明日的時間多寫點來補償大家的支持了)

    「你當那財大氣粗的郭、卓兩家是邯鄲城中買賣葦席和高粱掃帚的小販?他們能這麼便宜的把糧食賣給你?他們要的是匈奴人的鐵礦,期待如果的運回邯鄲煉鐵鑄造刀劍,然後大發兵災之財!」趙括雖然認為精明狡黠的呂不韋要是心中沒有主張,定是不會說出「向郭、卓兩家低價購糧之事」;可是出於穩妥起見,他還是把呂不韋的信誓旦旦,當成了大言不慚。

    「是……那兩家是富可敵國--可是富可敵國之人,他既不是王公貴胄,也不是將軍相爺,這樣的人物,是不是更惹人嫉妒?現在郭、卓兩家的勢力多在邯鄲,在我代郡--眾官自然還是要為我大公子馬首是瞻!」呂不韋面帶嬉笑之色,說出了這個戰亂頻繁的時代從商者的心酸處。

    無權無勢的商人,特別是大商豪賈,很多時候都被為列國君王們視做自家養的肥羊--看好時季,便找個由頭,說宰就宰,然後君王貴胄們吃得個腦滿腸肥,又假仁假義地把「吃剩下的肉湯」分予百姓--居然還博得個明君賢達的美名。

    當然,這也雖不說高瞻遠矚卻是眼光高於眾商,聰明有為的呂不韋努力棄商從政的根本原因--他也想到分食「羊肉」的上位者。

    「呂先生,你現在不只是一個商人了,不要老是學著那些危害國家民從的奸商嘴臉,光說些阿諛奉承的話了!」趙括提醒呂不韋:快入正題!

    「這不是什麼阿諛奉承!大公子說開軍市,以控制邊境貿易,阻絕匈奴人糧食來源的法子,我以為可行。當繚先生大略說了一下軍市的設想,我突然想到了前兩年到秦國做寶玉生意時,看到的秦國新政!」呂不韋是個有心之人,他在商知商,自然會去記下各國有關商業的政策。

    「新政?說說!」趙括一聽新政,便提起了神來--他所力導的軍市也是一種新政,也許還可從秦國政策中借鑒一二。

    「設鹽鐵司,由國家專營鹽鐵生意!」呂不韋正聲而言。

    「鹽鐵專賣?」趙括的腦中突然崩出了後世百年流行的國策:對鹽這項有關民生的商品和鐵這種有管國計的商品,進行國家性制的壟斷經營,從而增加稅付,打擊不法商人。

    「鹽鐵專賣……對,正是這個意思!原來大公子已經想到了!」呂不韋又聽到了新名詞,於是拱了拱手,表示家佩服。

    「我們可是在軍市上設鹽鐵司,試行鹽鐵專賣之法--這是對王上、太后的說詞。而我們眼下的目的,讓那些衝著匈奴人的鐵礦石而來的商人們,賣不到鐵--那麼,他們手中的糧食自然就成了賤物。他們要想把糧賣給邊民吧,那個邊民們哪能收得了他們那麼多糧;要想運回邯鄲吧--大公子也知道,這回邯鄲的路不好走,他們的運糧隊的人、牲口,吃掉的糧自然不會少。

    這樣他們的損失可就大發了--怎麼辦?

    這時,便由我--『商人呂不韋』出面,站在高處,振臂一呼:收糧了!

    大公子,你說,他們會怎麼做?」說著說著,呂不韋便有幾分失態地露出了一張貪戀的商人面孔。

    「不用說,他們只好賣給你這個不怕吃得太多,最後給撐死的呂先生了……」趙括風趣地回答道。這回他算是領教了什麼叫官商勾結--這呂不韋的計策不是這麼一個活脫脫的範例嗎。

    「我呂不韋自然是吃不了什麼--這糧食到最後,會到了我北伐將士的口腹之中了去。不過這一來一去,匈奴人沒有得足夠的越冬之糧,而我們得到了多發起一戰的糧食!」呂不韋有幾得意地笑道。

    「只是這賣糧的錢?」趙括把問題說到了點子上--再好的商場計謀,沒有錢物,自然就像打仗沒有兵一樣,不過是誇誇其談的空話。

    「這份錢財!我呂不韋願傾囊相贈,助大公子戰勝匈奴胡虜,為我趙國永除邊患!」呂不韋又做出正人君子的樣兒,振振有詞起來。

    「他果然是想讓我歉他情大義--好在將來收回他身為商人的紅利。」趙括心中雖然這樣想了,可還是對呂不韋說起來謙讓推辭之詞。

    三言兩話之後,只聽呂不韋拍案而起,做出就要憤然走人的樣子,道:「大公子太見外了,居然說要用自家封邑做抵押!而且,其中還有尊夫人,我趙國大主公的嫁妝!我呂不韋不過是一介布衣商人,怎麼受得起啊!」

    「那麼將來……如你所想,我在三個邊郡之內,設鹽鐵司,傚法西秦,實施鹽鐵專賣專營的法度。而你呂先生就來做這司中主官,不是意下如何啊?」趙括裝做不經意地問道。

    「官……」呂不韋聽到這個「官」字,不禁怦然心動,他費了那麼大周折,使了那麼多錢財,不就是為了當多少有點權力的官嗎?何況這個官兒,幾乎就是專為他而設--這是何等的殊榮啊。再說自古以來,稅收之官就是肥職--這不是擺明了趙括在回報呂不韋的「慷慨相助」嗎?

    「官嗎?在下只是一介行商平民,怎麼能說出仕為官,便出仕為官呢?」呂不韋也學起了所謂君子謙詞;畢竟,他馬上就是有頭有臉的官了。

    「你如果當真為國平定邊患,而做到傾家蕩產,那便是大義之舉--我趙括沒有什麼別的可以回報呂先生您,便只為委任一個小小的鹽鐵稅付之官,供先生盡展算學上的才華了!」趙括輕談之間,把話說得很活絡。他想想把呂不韋的行商之才發揮到極致,使他無法在政務方面多用心思。

    「為國盡一點綿力,是我們這些為臣下之人的本份!」呂不韋雖然視國家為他投資的貨物,卻更看到做為鹽鐵監理官員的豐厚利潤;他身為商人顧有的貪婪與好圖利的心思,一下子就被趙括的利誘,給調動了起來。

    「對了,呂先生都認是王上的臣下了--這臣下是什麼?還不是我趙國朝野的文武百官!看來先生還是打心眼裡想為一新封之官的。」趙括又是一言道:「呂先生一身道家修行之人的打扮,怎麼卻向儒人一樣,玩起了三讓三辭的那套虛禮!」

    「儒家、道家,不過是修身治國的法門,只要能成一時之事,我這個商人便什麼家都是,什麼叫都不是--不瞞大公子說,我還真想為這一任長官,只是怕大公子嫌棄在下『吃相難看』這才……」呂不韋不失時機的說出了自家真言,一付推心置腹的忠心之人的樣兒,對應趙括的「豪爽任命」。

    「如此就好!」趙括笑了起來;呂不韋也笑了起來;繚子、李同也都尷尬的賠笑兩聲。

    趙括雖不知呂不韋把他當成了新有「奇貨」,還是只是當他的可以賺上一筆的「貴重貨品」;而呂不韋不知趙括當他是一般的可用之人,還是看他做合謀之人--不過他們兩人的心中都很清楚,他們兩人的合作,即使只是一場個懷鬼胎的暫時合作,都將會是一場震動邊疆、乃至趙廷的大手筆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