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誘敵大計先定奪 文 / 克己馬

    「不知又是怎麼個取代法?」繚子心想趙括先前才說過,邊市走私遍及北地三個邊郡,根本無從取締,更不要說開新市取代舊市--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依你所見呢?」趙括明知繚子不知,還是有意問他,一來是指望繚子靈光一閃,想出什麼好點子,二來是想聽聽別人的意見,以彌補自家思慮的疏漏。

    「不好說啊!」繚子耷拉著自己用來虛張聲勢的兩片八字小胡,做出為難的樣子。他這下也知道什麼叫明主面前,多說就是多錯了;於是繚子只好支支吾吾,大有學著朝堂大臣明哲保身、不敢多言分毫的架勢。

    趙括看了看繚子那古怪的表情,大約猜出繚子的心思。於是他重新擺出平日不拘小節、平易近人的樣子,全身稍稍放鬆,然後全身向後一仰,用雙手支軀體,改用休閒時的恬靜安逸的語調又說上了一句:「這事急不得,慢慢來吧--反正是摸著石頭過河……」

    見他的大公子師兄鬆懈了下來,繚子也就不在擔心會被那機案上的竹簡敲打腦袋了,於是戲言道:「我們把邊市源頭給堵上!」

    「怎麼個堵法?」趙括用手理了下先前匆忙趕路而弄得有些零亂的衣裳,裝做無心之問。

    「這個……我想,那兩家大商,還有別的商家,我們都不要直接驅趕他們,斷了他們的營生。我是想,我們讓邊軍加強對邊牆那些子關隘的管理,不讓胡人輕意入我中原便成。」繚子還是按他先前所想的,不要冒犯了趙廷權貴的思路,只拿胡人作文章。

    「然後呢?邊境貿易一旦斷絕,這邊民們的生活可就……」趙括半是補充,半是詢問道。

    「正如師兄你所說,開新市--讓軍隊來管理新市,便杜絕了地方官員們先前那種對邊市放任不管的情況,所以此新市就叫軍市--對不對?」繚子反問一句。

    而趙括的回答,也只是點頭與微笑。

    「果然是如此!」繚子回應著點了一下頭,眼角微微一彎,似乎意識到自己多半是說對了。

    「那軍市怎麼可開法?」還容不得繚子心中自我鑒賞一番,趙括就又相問道。

    「為不引起太大的波動,影響邊民生活,我看還是延用原有城中集市的法子,再參考一下那邊市的所謂『行規』定是出個新的章法來--我說大公子師兄啊,這事兒,難不成又要我來做!」繚子明知趙括定會對他委以重任,還是得了便宜又賣乖得來上了一句。

    「你還真別得意--我再問你,這軍市開在何處?」趙括這回是真的被繚子逗樂了,他略帶笑腔地又一次發問道。

    「按理說,軍市開在邊牆之內為好,好歹有個保護--可是那樣便不好限制胡人出入,只好開在邊牆外邊兒。然後再讓所有中原商人們,到軍市中做生意。這樣一來,便沒有全然斷了他們的財路。他們所販回的貨品又可以拿到城中集市出賣,百姓們也就不會因為邊市被軍市所取代而生出什麼不便了」繚子想了一想,馬上回道。

    「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看現在的情勢,我們還要再加上一條:把原來守衛各大小關隘的邊軍暫時全換成我們從中原帶來的人--我對現在的邊軍,不放心啊……保不齊他們從那些商人和胡人手中收了什麼好處……」趙括聽完繚子這說,發現竟然與自己的在邯鄲時的思考相近,便更是放心了一些。

    「由頭便是整訓原來的邊軍,把他們全換下來,好好整頓一下。」繚子把手指指向地面,輕輕一揮,狡然一笑道。

    「你啊,正經計謀想不出兩個來,鬼子點子倒是多……」趙括輕意譴責了繚子兩句。

    「大公子師兄要的就是小人我的這點鬼點子!」說著,繚子學著那驛丞的樣子,一面自稱小人,一面向趙括作揖,做多謝嘉許的樣子。

    看到繚子上了鉤,趙括猛得起身,便是一句:「此事要抓緊了去做,務必要在今年下第一場雪前,把胡人,特別是匈奴人的糧食來源給我斷了--這事情……就向你先前所說的那樣,交給你去做。你繚子辦事,我趙括放心啊!」

    「是……」繚子自知已被趙括誆進了圈兒,只好認了。

    「你可知,我這個師兄為何如此看中這新開軍市之事?」放鬆完了心情,趙括又把話題轉到了一個嚴肅的戰略性問題。

    其實安趙括到達代郡之前,便在思量如何與匈奴決戰之事--而其核心便是誘使地胡人,特別是匈奴與他的北方大軍成決戰之勢……

    要知道在趙括所在的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相對於戰亂平繁的中原,北地邊郡,反動是一塊相對安寧的地方。中原之地,每隔上個三五年時間,便會有一次大戰;而在北地,最了不起的,便是上年遭了雪災的匈奴人為了彌補損失,在他們強盜式的邏輯的驅使之下,劫掠邊了財物而發動的小規模衝突--這些比起中原那種動輒堅壁清野,焦土滿目的情形,已經算是要好出那麼分毫了。

    正因為北地邊郡的相對安定,才吸引了趙國近三成的百姓在此安居--而人口一多,財富自然變多了起來,由此便引發了生產效率低下的北方遊牧民族更多的覬覦。而更要命的是,當時北方的主要遊牧者們,除了以各自的民族劃分領地之外,各民族其內部還都不統一。這樣,很多時候,邊境衝突都是因為一兩個部落自發的,毫無組織對中原農人的劫掠。

    往往是邊軍還未來得急驅逐敵寇,那些入侵者便已經離去--你想要討伐,還找不到人……

    可是趙國要是不分兵守衛北方,也是說不過去,更是不可能。久而久之,北地三郡的防禦邊寇胡虜入侵所徵用的軍力也就越來越多,最後甚至無力奉王命出兵支援趙國在中原的爭霸戰爭。

    「不打,不能平邊患,想打又找不到對手--這便是趙國北方的現狀。所以大公子師兄是想找個逼迫匈奴人決戰的法子。而我想,現在正是秋末冬初,如果匈奴有糧,就不會冒著風險南向劫掠,師兄是想一面用糧食卡匈奴人的脖子,一面誘他們南向劫掠,然後再想方設法,一舉殲滅之。」繚子思索了小半會兒,然後才回話道。

    「只說對了一半,對匈奴人,只有主動出擊才能徹底解決問題--我現在想的是,能先消滅多少是多少。再說今年冬天都熬不下去的匈奴部落,不過是些沒有多少能耐的小部落--你能指望消滅多少?」趙括在到代郡之前,就在思考如何消耗匈奴諸部的實力;他也沒有想到,邯鄲商人們所從事的邊市走私,反而讓他的原本模糊的疲敵之策逐漸清晰了起來。

    「難怪大公子不著急了,原了是有了新點子了!」李同看到趙括又恢復了從容自信的樣子,便大著嘴,說了兩句--他還是為趙括、繚子的計謀都是不經深思熟慮,全靠一時靈光閃現一般。

    「是啊……新點子……」趙括回著看了看李同,也不知說什麼是好,只是羨慕他李同不在其位,不謀其事的輕鬆。

    回過頭來,他又對繚子說:「這事是大計,我看還要和你的太師侄--我的龐伯父商榷一二。你先把軍事的事情搞起了,限制邊地人員往來才是當下要緊的。我可不想我北伐大軍的一舉一動,都被匈奴人看在眼中,記在心頭。」

    「嗯……」繚子正要點頭,卻被傳令親兵的稟報之聲打斷:「將軍,邯鄲來人,說要求見將軍,還有馬服丞李斯大人的引見冊子!」

    「李斯要薦人了?」趙括有幾分吃驚地問道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