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八十三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下) 文 / 克己馬

    (本來就是把一章內空分成兩章發了,還發晚了,對不住大家好--好吧,是我等12點更新,結果睡過頭了)

    「正是……思前想後,孩兒以為牧兒為馬服尉最好--紫山一地的軍事大權,還是掌在自家人手中最好!」趙括看母親猶豫不決,只好下了狠招,說了重話:「孩兒是擔心,自己此去北地邊郡……終不得還……還我馬服家是將門,可就只有指著牧兒了。」

    雖然趙括已是說得十分隱諱,卻還是讓母親難過起來:「當年在燕國上谷,我與你父親成婚不過數月,就遇那天殺的東胡越過邊牆(長城),入侵內地……當時他也說了和你現在一樣的話,要是他回不來,就讓我改嫁……你這孩子,你父親好的學不到,倒是把這些嚇唬家中女眷的話全學會了……你要不要現在就去勸琬兒改嫁?要不,還是讓為娘的先給琬兒務色個好人家?」

    顯然,閱歷豐富的母親完全不吃兒子趙括那套,更何況趙括一不小心用了他老子趙奢的舊招術--母親兩淚一抹淚,半是真情半是假裝地小泣起來--生活的經驗,早就讓年老的她學會了水來土掩,兵來將擋。

    「母親大人,孩兒這也是為弟弟著想啊。」說著,趙括又把數月之,左師觸龍用來說服威太后讓長安君入齊為人質的那個方子,照單抓來,希望以此說動母親。

    「可是這封君的縣尉,可是和那觸龍為他小兒子所求的黑甲衛大不一樣啊!」母親收起哭相,把臉一拉,以責難之聲道。

    「有什麼不一樣,還不是都在父母身邊伺候豐,用不著出征打仗--不過馬服尉是一個掛名武職的差使罷了!」趙括一臉輕鬆,毫不介意地回了母親一句。

    「那可是大不一樣啊。黑甲衛王城中的近衛兵士--王不動,黑甲衛不動;依我趙國的勢力,他們是一輩子都不太可以上戰場的。觸龍那老小子聰明啊,知道給兒子謀個好職業,又風光又安全,還是王上、太后的近身,有前程!

    那像是你,身為兄長的,就會害你自家兄弟!」母親把臉一側,又裝作為樂意的樣子。

    「我怎麼會害自家兄弟?」趙括聽後大驚,以為母親在說笑:「母親平日也看到了,自父親過世之後,我就光是要愛護牧兒了,還多了一份培養他成材的責任。

    說好聽了去,我是在為國家樹造棟樑之材,說難聽了,我就是為了一傢俬利,為我有朝一日出戰在外,好讓家中有個得力而信得過的守業!

    《佐傳》上說:國之大事,唯戎與祀。我馬服家人丁淡薄,就只有我們兄弟二人--只好是一人為光耀先人而戰,一人為祭祀先人而活。

    讓年不過十六的牧兒出來做事,也是我現在才想到的。想想我要是出外征戰,這家中重擔暫時還可以讓母親您擔當著,可是……說句不中聽的,您老人家百年之後,又有誰來?琬兒嗎?當然可以,可是牧兒身為堂堂男子,卻要躲在自家嫂子身後--這是我馬服家的家人風,一個身於戰亂的男子做為嗎?

    所以牧兒遲早是要擔負起家中大事的,晚擔不如早擔。趁著現母親還能多多教他,就讓他多學點--就像十多來前父親讓我從戎之事一般。」

    說到此處,趙括又的些動情了。他很想向母親說起長平之敗、自身之死,還有趙牧繼承君位之事--如果這些夢中之事成了真,那此時培養馬服家的新繼承人,還來得急。可是,他知道,如此之說,反而會讓母親以為是他在誆騙她,只好又把話嚥回了肚子。

    「可是,你就沒有別的職位給你弟弟做了?」母親把趙括的話聽在耳中,記在心裡,卻還是有所計較。

    「這個……縣中三官,只有這個他有勝任--畢竟,我趙國現在無大戰,縣尉不過是維持治安罷了!」趙括拱手回道。

    「可是……」母親把手抬起,一筆筆計算道:「這封君的縣尉雖然是封君自家的私幕之官,平時發生什麼戰爭,自然是不會上陣衝殺。可是一旦發生舉國之戰--這封君縣尉們便是首當其衝的成為被召之將,他們要帶著封邑上的壯丁,奔赴殺場,為國征戰。」

    「這……正是……」

    「牧兒是我馬服家的幼子,本不在徵召之列;如果他成了縣尉,便成了將要出生入死的徵召之兵……你這不是把你自家兄往死地裡推嗎?」母親雖是個年邁婦人,卻因為是馬服家的媳婦,對國家法度略知一二,自然不是那些好騙的鄉下老嫗所能比擬;她對趙國徵兵之策說得是頭頭是道,甚至連將要發生的舉國之戰--長平之役也有所預見。

    「母親,你知道我趙國是天下一等的強國,真要到我趙國發動舉國之戰時,只怕是敵國的兵鋒已直指向我趙都邯鄲。可能了那時,我紫山一帶便是殺戮的戰場了;我家牧兒,不想上陣出戰,也是不行了。

    再說現在天下情勢,正是我嬴姓趙氏兩國相爭天下大權之時;所謂舉國之戰,短不過三五年,長不過十年,必然發生。雖說秦趙之戰,說小了去是我嬴姓趙氏一族內鬥,說大了去這場家族『械鬥』是足以定立天下大事的之戰。戰端一天,想必是骨肉相殘,是你死我活之爭……

    而我馬服家不同於田單、樂毅這樣的異姓封君。雖然我們只是趙王室遠宗,可是畢竟和王家沾親帶故,趙國國事自然就是我家家事;趙國強大,可能福祿蔭蔽不到我家,可是趙國一旦有了危難,這禍事卻是必然波及到我家。」趙括知道母親不是個為了眼家小利而拋棄長遠之策的昏庸老者,於是對她說之以天下大事,說明其中厲害。

    看到母親默然無聲,趙括知道自己已經說得母親心動;然後,他又以他馬服家的小利為題目,再次說道:「父親當年對我管教嚴厲,天天教我兵學武功,甚至有幾分苛刻,是為了讓當兒子的我,有安生立命於亂世的本事,有保衛一家一族的能力。我是牧兒的兄長,父親不在了,自然是由我來做父親當年所做的事,充做惡人來教訓牧兒,為的也是讓他的一身自保於動亂的本領。

    現在邯鄲城中又是亂相叢生,如果牧兒有一武職在身,不光是可以鍛煉為將之道,還可求得保身護體的名頭--又有什麼不好的?」

    「如此說來……秦趙之戰的確是遲早會發生的,而我的牧兒也是武家將門子弟,即便他躲過了一役,也會被下一役撞上……如其安於歡樂,不如奮力一搏,不求個封君受爵,但得個荀全性命!」母親又一是向門外看出;這一回,她想到的是趙牧小時候,偷身穿趙括甲衣那可愛又威風樣子。

    也許從那一刻開始,身為人母的她便感到了自己又是為了這個國,為這個國家生了一個兒子,而不是為了自己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