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八十二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上) 文 / 克己馬

    (換了個書殼試試才說了可能要耽誤兩天時間,結果今天就耽誤一個下午,只好把一章的東東分兩章發了)

    李斯意料在人之中的出現和他那份出人意料之外的「賀禮」,讓沉浸於出征前的忙碌與新婚的幸福中的趙括想起了猛然想起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北伐之後,擴大了的紫山封,還有趙國朝廷上的一些人事按排。

    不論是按自己定下的北伐計策,還是依李斯為自己設定的「挾敵自重、靜觀天變」的大略;總之,今後數年時間內,自己必定是不在邯鄲。

    而趙括非常清楚邯鄲之亂,現在不過是才剛剛開始;如果沒有可靠的人手來經營紫山,處理朝中諸事,那麼這些事情必然會成為他經略邊郡之季,最大的顧及和拖累。

    雖是新婚燕爾,趙括顧不得脫下華貴的禮袍,便在禮節性的問安之後,先與母親商量起了家中之事。

    「母親,孩兒本想讓荀子先生繼續出任擴大了封地的馬服令,然後正式任命精通刑法,又能謀善斷的李斯為縣丞,由輔助咱們這位有點眼高手低的荀子先生為我領民多作實事。最後再讓足智多謀,兵家出身的繚子在我紫山為縣尉,管理地方治安,同時助我鑄造一些前方作戰用得著的物件。

    只是如此,對高智博學卻才幹平平,會說而不能做的荀子先生來說,算是高就了--畢竟人家名聲在外,又是孩兒師父--我們不好委屈了他老人家;可是,這對李斯和繚子來說,卻都有屈才之嫌。」趙括在向母親問安後,便面帶憂鬱地問道。

    「於是你想…….」母親看著兒子才新婚不過兩日,便又要為家事國事而憂,心中不忍,於是關切地問道。

    「對於李斯……他是個通才,無論放他在什麼位置上、命他做何種事情,他皆能小有所成,於是我想讓他到我的將軍幕府中,再兼做北伐之軍的後勤軍需主官,以使他一展才華--這是明裡的認任;而在暗處,他便可以用後勤軍需主官和馬服丞之便,來往邊郡和邯鄲,傳遞消息,充當孩兒在邯鄲城和朝廷的耳目。」趙括看母親微微點頭,便說出了對李斯的按排。

    「這李斯的能耐,為娘的這數十日來,是看出來了--真是個能人啊。只因為他出身不好,之間又無名人高官舉薦,要不然,他可能比那『完璧歸趙』的藺相還要本事……」母親回想起對李斯的印象,連連稱讚道;顯然,政治經驗可算是老道的母親也被李斯的表象所蒙蔽,認為他只是一個能人,卻不知他李斯也是一個如趙穆之流一般的野心家--當然,這兩個人的野心是不盡相同的。

    當然,好在趙括仗著那點子「通天之夢」,大概瞭解李斯其人是那種權有多大膽就有多大的主,自然知道要小心用他之才,避他之害。

    「只是李斯的才能是不是太過了……」趙括冷不得問母親道。

    「說到他的才能…….唉,就像當年你父親擔心你一樣: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母親看出李斯現在已是兒子趙括的得利助手,自然就愛屋及烏地膽心起他來。

    「是啊,我也是這樣擔憂的。他今後可能回在邊郡與邯鄲間行走聯絡,以他的才能和那不比藺相好得了多少的出身--只怕是又要惹來嫉賢妒能者的紅眼和詆毀……」趙括明裡是在說怕李斯做事太過,得罪了人,其實是想要母親出面,對他多加看管,時不時的壓制一下,去他的一些妄念。

    「括兒啊,你放一百個心,這個李斯做事情,還是謹慎的--你要是怕他做得太好了,引來旁人嫉妒,想要為娘的回護他一下?

    其實還不如讓為娘的當當壞人,不給他好臉,不時的找點事情敲打他一下,讓他知道進退收斂--他是個響鼓,自然是不用我重捶的。」母親就是母親,雖然不會威太后的御臣之術,卻倒把婆婆管教兒媳婦的法子,用到了李斯這個趙括的「政治媳婦」上。

    「那就只有勞煩母親大人了!」趙括匍匐身體,莊重地向母親行了個頓首禮。

    「這李斯,我這個當媽的人是可以像長輩管束晚輩一般幫你管束了。可是那個繚子,性子野、淘氣,又是一臉的張狂,跟猴精似的。為娘的可是不想管,管著頭痛……你還要他當縣尉,這不是給我找事做嗎?」母親說起繚子,雖然語言間全是譴責之詞,可是面帶微笑,比說起李斯來可要開心得多。在母親的心中,早就把繚子看成了一個多出的孩子--繚子的野性與張狂就像是數年前的趙括,難怪她看了繚子,倍感親切。

    「是啊,這正是我又一處為難的地方:繚子之材,就如他那鬼谷學派的師兄孫臏--為將不成,但卻是為軍師幕僚的好料。孩兒有心讓繚子成為我的軍師……

    可是軍師之人,除了博古通今、機智善謀,還有膽大心細和足夠的戰爭經驗。這前三樣繚子都已經具備,只是沒有多少經驗--所以上回他大著膽子來找荀子先生的茬,才會反被我制住。」趙括話說大半,又看了看母親,希望她明白自己的意思。

    「你想讓繚子在你身邊……細細想想,你們兩人都是學的雜學,又是以兵家為重,而且都是嘴上功夫厲害如鬥雞般的人物……

    呵呵呵……你們這些大好男兒,是該在年青的時候,多出去歷練、歷練。

    只是此去北地邊郡,不同於以往最多半年的用兵--對付胡地狄戎,少說也要一年以上時間。封地上的令、丞、尉三官還是要任命的。你先說讓繚子當縣尉,又說要帶他去歷練--他繚子是有點精力過盛,可是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啊……」母親口頭上對繚子怨言多多,可真要是讓她「喜歡」的繚子去遭罪,她還是不那麼樂意的。

    「所以我想……是不是讓牧兒出來,為我馬服家做點事了!」趙括再次試探道。其實趙括因為擔心可能會有將來的長平之敗,早就在潛移默化間,對弟弟趙牧多有關照和培養--也算是給他的家族上了兩保險;只是真正讓趙牧走上前台為官做將,卻還沒有過--趙括還是擔心母親心疼幼子,不肯放手。

    一說到讓自己的小兒子出來做官,母親有點猶豫了……

    戰國,這個身為男子幾乎免不了要從軍打仗、出生入死、以命相博的時代,人們的觀念大約就是這樣:長子、次子之類的兒子是家族建立功業、光宗耀祖而生的;唯有幼子,才是為了自己將來老有所靠而養育的--所以民間便有了「父母愛ど兒」的傳統和說法。

    雖然馬服家貴為封君,雖然母親是個頗有主見和謀略的老太太,卻還是逃不出這個世俗小民觀念的左右。

    「讓牧兒為馬服尉……便是要他出仕為將……」母親念叨著看了看門外,幼子趙牧少時時常玩耍的院落,一時之間,呆住了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