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安樂公子的逍遙計 文 / 克己馬

    「平原君?」聽了僕人的稟報平原君的突然來訪,趙括有點吃驚,更有一絲不知所措的感覺。

    這位不速之客平原君趙勝,雖然被後人稱為戰國四大公子中最豪爽的一位,卻是個愛慕虛榮、沽名釣譽的主。他多年把持著趙國相位,收養食客、培植黨羽,其勢力不光是在趙國,就連全天下都是可以用樹大根深,枝繁葉茂之類的詞藻來加以形容。

    他的哥哥,也就是先王趙惠文王為了平衡以平原君為代表的宗族成員在朝中的勢力,有意栽培了藺相如和廉頗這樣的平民和下級武官出身的一相一將與之對抗;趙惠文王還刻意扶持起馬服君一家,在趙氏宗族內平易平原君的影響。看到藺相如和廉頗的「將相和」,還有趙奢因為與齊結盟之事,當著眾朝臣大罵平原君「不智」,趙惠文王放心了;他不用為自己死後,長子趙丹是否能降得住平原君而擔憂了。

    可是趙惠文王千算萬算自己的身後事,沒有算到馬服君趙奢會死得這麼早,而新的馬服君趙括卻在當了才一年封君,就發生了墜馬昏迷的事--這樣一來,制衡平原君的兩大支柱之一暫時失效;而另一支柱中的藺相如又病生長期不能上朝,廉頗是個武將出身,行事直爽且莽撞,有關朝堂上的文鬥智斗當然不是平原君的對手……

    如此多的變故,才讓平原君放心大膽的挑唆廬陵君和長安君與趙王丹爭奪王位,而沒有絲毫顧及和肘制。

    「這個老而不死便成賊的趙勝啊!」趙括搖了搖頭,如他父親趙奢罵平原君「不智」一樣,稱他的堂兄平原君為「賊」!

    「這個平原君真是的,去年大公子墜馬受傷,連當時還是太子的王上都來看望過,可就他一人未來;今兒是怎麼了,他這位安樂公子怎麼想起咱們家大公子了。」小珠嘟囔著抱怨平原君的出現,打破了她的白日夢時間,更負著怨氣代趙括向僕人傳了一句:「叫他這個老小子等著,大公子更衣後就去見他!」

    趙括看著有人幫他出氣,不禁笑了起來:「我說小珠啊,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還是孔老夫子說得好啊: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看樣子,千萬不可得罪我們的小珠啊……對了,我這位老堂兄是什麼地方開罪你了?」

    「誰讓他肥耷耷的樣子,招人厭煩!」小珠斜頭腦袋,俏皮地答道。

    「呵呵呵,肥耷耷……」

    「趙勝這傢伙想要做什麼嗎?難道是為了長安君的事?長安君在數天前,已經哭天抹淚地被太后送去齊國為質了……他現在還再提此時,是不是太晚了?

    莫不是來興師問罪的?好嘛,自己為了一己私利,挑起諸公子之間的王位之爭、進而引發國禍,還好意思向我問罪?看來是要收拾一下他了!」左右思考,趙括還是認為平原君來者不善;可能是受父親趙奢一慣看不起平庸不智的平原君的影響,趙括也對這位名聲在外的趙國公子頗為輕視。

    雖然看不上平原君趙勝,不過趙括還是知道他這位堂兄雖然心胸狹窄、假仁假義,有時還相當愚蠢;不過趙括更知道這平原君也不是什麼酒囊飯袋,他知人識人用人的本事,可比只知任人唯親的趙王丹,還有長安、廬陵兩個被他利用的封君高出許多--要不然,他趙勝怎麼可能在趙國政壇上屹立近20年時間而不倒呢?

    後世所謂「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便是趙括在直面不速之客平原君時,其心態的最好的描述。

    「我說馬服君啊!不是我這個當哥哥的說你,你這個叔父是怎麼當的啊?人家長安君好好的一個人,在自己新開的幕府中住著,又沒有招你惹你,你幹什麼就把人家一個半大小子推到齊國,去過那種成天被刀架脖子的生活啊……

    我這小侄子,真是命苦啊!」平原君倒是個直腸子,才與趙括相見,還未互施禮儀,開口就數落起趙括的不是了。

    趙括只是注意到了平原君惡人先告狀,當頭倒打一耙,卻沒有留心道他趙勝一口一個「哥哥、弟弟、叔父、侄兒」這樣的稱謂,顯然是在和他套近乎。

    他立刻由著自己的性子,爭鋒相對回敬道:「身為王上的相國,卻處心積慮想要讓坐在王台上的人換新,您這個相國又是怎麼當的?」

    「這個,這個……說笑了,說笑了……」平原君這回是領教了傳說中「誇誇其談」的馬服君的口舌之利。他立刻沒法說下句,只得訕笑了事。

    「平原君不會就為了給長安君討公道而來的吧?」這回,換趙括出動主擊了。

    「是,是啊……」平原君一邊稱是,一邊還裝哭了起來。

    看著一個不比自己父親年輕多少的人,當著自己扭捏作態,趙括可算是對小珠那句「看著招人厭煩」有了切實的體會。要不是看在對方是一國之相,又是自己的「兄長」的份上,他可能已經去取劍砍人了……沒有法子,趙括只好大喝一聲:「趙勝,你是武靈王趙雍之子,惠文王趙何之弟,怎能如此如婦人一樣哭泣!」

    平原君眼看趙括不怒自威的樣子,知道自己的表演太過火,這才把他的來意說明。

    原來長安君被送去齊國後,趙王丹算是緩過了勁來,不出幾日便開是開始秋後算帳,尋找機會收拾「陰謀顛覆趙國現政權」的人來--身為幕後主使的平原君趙勝,自然就成了第一個要打擊報復的對象。

    就在去年,秦王嬴稷(秦襄昭王)學秦宣太后的故伎,使出了當年騙孟嘗君田文入秦為相,之後將其幽禁的伎倆,向趙王丹要來平原君為秦相--因為有了孟嘗君日前車之鑒,這件事也就被威太后壓了下來。

    可是平原君自己不檢點,終於把趙王丹得罪了。這一次,趙王丹便以秦趙本是同姓同氏,當萬年永好為借口,真的要把平原君送去秦國這個大火坑--這回,連威太后也感到平原君先前做得太過火,裝聾作啞,不再干涉平原君入秦之事。

    「『欲治人罪,何患無詞』這本來就是君王才有的特權,更何況平原君的確是有「罪」。現在趙王丹沒有直接砍下你平原君的頭,已是給足了你面子了。惹了這種殺生之禍,還不是你當初自找的……現在還厚著臉皮來求我?」看著平原君老淚縱橫的樣子,趙括真不知道說什麼好。可又想正是他在不久前壞了平原君的陰謀,這才給老哥平原君招來了禍事,心中又有一點不忍起來。

    趙括又思前想後,正要答應為平原君出個主意保他平安,卻有聽到平原君多了幾句話:「這個范雎,甚是可惡啊!」

    平原君看趙括低頭不允,心中一急,又扯出了另一件往事。

    此事一說,才使趙括想明白平原君又不是如孟嘗君田文那樣的大才,可為什麼秦人還要想盡法子來整治這位「安樂公子」。

    原來秦人之所以要他平原君入秦,還真是牽扯得太遠了:

    如今在秦國掌控大權的是秦王嬴稷和他的相國范雎。而這位范雎和一個名叫魏齊的人有仇。當范雎小人得志後,便開出國際追殺令,欲治魏齊於死地而後快。

    平原君聽說這事,以為撈取名聲的時候又到了,便把藏匿魏齊在了自己府中。於是,便惹來了秦國(范雎)的嫉恨,這才有了范雎誆他入秦幽禁的計策。

    聽到這裡,趙括已經坐不住,還不是被送上糕點的小珠的眼色壓住,他已經衝上前去給平原君兩個耳光了--「你安於享樂也就好了,在國內國外到處去惹事生非,先父說你不智,看來一點也沒有罵錯。」

    「事到如今,老弟,你說說怎麼辦吧……」平原君央求著,還向趙括行起了稽首禮--雖然他那大腹胼胼的樣子,行起禮來更像夏日裡,趴在河邊溪中的蛤蟆,在對著趙括呱呱大叫。

    聽平原君這麼一說,趙括猛得想起,這在今年將發生秦趙之間的一次小磨擦,似乎起因就是因為趙國與齊國的結盟而引的;而現在的秦國正找不到出氣的地方,於是便將倒霉的平原君當成了發洩的對象。

    「事關國體,這次不幫他也說不過去了……」趙括只好應下平原君,然後思考起來。

    就他所知,這回平原君最後還是被送去了秦國,可是後來秦國拿平原君沒有辦法,加上趙齊合縱成功,只好又將平原君放回趙國。

    「也就是說,這次平原君本該安然無事……好吧,這回就讓我來整他一下,給他一個教訓好了。」趙括心計一定,馬上,滿面春風地笑對平原君道:「兄長,這回是王上想出出上次的惡氣,你要是不從了他,他還會給你找麻煩,不如就去秦國,當是避禍吧。」

    「避禍?你沒有看孟嘗君不是被秦國太后那個騷娘們,給生生整死的!」平原君一聽立刻反彈,抗議起趙括的餿主意來。

    「兄長自比孟嘗君如何?」趙括還是一張笑臉。

    「這個……不如啊,我正是在學人家孟嘗君的德行啊。可是這麼多年來,為兄的也就學了個表皮……不如,太不如啊!」平原君也有他的優點,便是對自己有多少斤兩還是心知肚明的。

    「那麼,就請兄長入秦後做回正真的自己!」趙括將頭埋下,向平原君行了鼐頓首禮。

    「做回正真的自己……做回正真的自己……」平原君反覆念了兩遍:「對啊,原來是這樣……只要我表現出我本來的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都表露出來,秦王也就不會對我有什麼忌憚,我也就安全了!」

    「記得,要『樂不思趙』……」趙括又多說了一句,顯然又是篡改了不知是幾百年後的成語。

    「對對,樂不思趙、樂不思趙!還是我兄弟馬服君的逍遙計厲害啊!哈哈哈……」經趙括這麼提醒,平原君馬上明瞭其中奧妙,立馬開懷而笑--他哪裡是什麼不智之人,不過是和這個時代很多人一樣,是一個被一些蠅頭小利蒙蔽了兩目的聰明人。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