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十九章 貌如美人心如蠍(下) 文 / 克己馬

    「叔父果然事先知道這盞中之物混有人血,卻還是喝下了?」趙穆一手持盞,一手遮面,用女子飲酒的姿勢緩緩將摻有人血的葡萄酒吸入口中,然後又示意侍者斟酒,不要讓二人的玉盞成了擺設。

    「當然,建信君怎麼忘了我是雖是宗室,但更是武人兵家的出身。我怎麼會嗅不出這盞中散發出的淡淡的血腥味……不對,是清甜的血味。再看城上新懸的人頭,怕是那名甲士先前入城時,與我爭路,所以耽誤了時間,才被你重罰,要了項上人頭,還有他的血為這美酒佳釀調味吧。」趙括當然知道後世的葡萄酒中要放入牛的血粉調味,只是沒有想到趙穆居然也會瞭解這一點,更沒有想到那個柔弱的美少年竟然會狠毒到以新鮮的人血代替血粉。

    他雖然對自己記憶中善良的趙穆會變得的如此暴虐殘忍而震驚,卻又想到這些年來從旁人口中所出的對趙穆的「詆毀之詞」--於是他在趙穆面前的表現,也就顯得是鎮定自若了。

    「叔父說對了大半,可有一點,您卻是猜錯了。」趙穆如女子一般以袖遮嘴盈盈一笑,然後說道:「您也知道,穆兒不是武將,護院私兵、手下門客也沒有個好章法來管束。於是我就想了一個法子:按軍中的法子,把私兵門客編成5人為伍,設伍長;10人為什,設什長;50人為屬,設卒長;100人為閭,設伯長……如此上推,最後算下了,還得了三千甲兵。然後又以秦國的連坐之法,一伍之中一人有過,一伍、甚至是一什一閭之人都要受罰!」

    說到這裡,趙穆的目中已是凶光畢露!突然,他的眼色一變,又柔和了下來:「您也是封君,知道養點了私兵門客也是不易之事。對他們罰輕了,他們就會怠慢你;罰重了,他們又要離棄你--我當然不能照搬秦國的那套充沒有半點意思的『商君法』。於是我改了改,一伍之中一人有過,我不會單罰那有過之人,也不對一伍一什之人受罰;而是讓一什的人出來抽生死簽,抽到死簽的人就與有過之人同罪。」

    聽趙穆這麼一說,趙括不知如何以對:說趙穆殘忍,他卻比很多封君都要寬大;說他仁慈,可這盞中的血酒又在提醒自己--正如自己夢中所見,趙穆絕對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將成為為禍趙國的奸佞之臣!

    「所以這名甲士就因為自己延誤了時間,才被砍了腦袋?」趙括感到與趙穆無話可說,便隨口問了一句,算作禮節性地找了個打發時間的話題。

    「不,他們沒有耽擱時間,是按時到的。」趙穆保持著他迷人卻又讓趙括倍感不適的微笑做答道「因為他們冒犯了我家的叔父,竟然於叔父您爭路,所以該死--頂撞貴胄的鄙賤小人,自然是死不足惜。穆兒先是處置了這為首的甲士,再用他的血為叔父消氣。現在,手下人可能正在斬殺抽到死簽的人吧。」

    說著,趙穆輕輕地把手一抬,向身後的扈從暗示一二。扈從會意得點了一頭,便走到窗邊,揮了揮手--隨後。幾聲淒唳的慘叫就傳入了趙括的耳中。

    「血紅之酒配上這鬼泣之聲,建信君真是會享受啊……」趙括面不改色,作出一付不在乎的樣子,心中卻是歎道: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爭強好勝,又害得無辜之人丟了性命;要是有琬兒在身邊時時溫柔地提醒自己,注意行為檢點,那有多好。

    「呵呵,這也是小侄從叔父那兒學來的本事。」趙穆還是以笑面對應趙括的挖苦,反倒是一付久經沙場的大將風範。

    「從我這裡學來的?在我在軍中為兵尉之時,是以治軍嚴肅出名,可是也不曾做出殺人戮屍,笑飲人血的事來……這個傢伙怎麼說是學我--就算是學,他也是學得太過了吧……」趙括有些疑惑了,他愣愣的瞪了眼前那個更像是女子的男人一眼。

    「還記得當年先王與眾宗親臣下行射禮之時,叔父曾對穆兒說過『我當為大惡之人,卻行大善之道。』嗎?」趙牧提醒道。

    「當為大惡之人,卻行大善之道……」趙括終於想起那次射禮中發生的事性,雖然他更多的是記得的,是在射禮結束之後的下午,那個命運中的女孩,琬兒被送到了馬服君府;他和她第一次尷尬的四目相對……

    ***

    所謂射禮,有四種。一是大射,是天子、諸侯祭祀前選擇參加祭祀人而舉行的射祀;二是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三是燕射,是平時燕息之日舉行的射禮;四是鄉射,是地方官為薦賢舉士而舉行的射禮;射禮前後,常有燕飲,鄉射禮也常與鄉飲酒禮同時舉行。隨著春秋時代有禮崩樂壞,到了戰國時代,射禮這種儀式行的過場已經成為活古董。

    可是趙惠文王卻出於鞏固自己的王位考慮,在倡導「貴族、武士應當剛毅、優雅、仁德、禮讓」的名下,舉行了一次十分正規,甚至可以用古板而沉悶來加以形容的賓射之禮。

    射禮儀式上,趙國的君臣穿著華麗而不實用的衣裳,按部就班地「表演」了上古代時代就傳下的五種射技: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趙惠文王似乎用心要讓眾臣百姓明白,他的先父趙武靈王所開創的「胡服騎射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是他趙何的時代了……

    這種充滿著像征和儀式性質的射術比賽,自然不能讓包括趙括在內的少年們振奮精神;幾個小子在匆匆完成被叫做「井儀」的四矢連續快射之後,便悄悄退場,並聚在一起,開始了真正的比試。

    因為是射死靶子,眾少年平時對射術的練習也算是勤勉,這樣比試的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的不分勝負。可是好勝的少年趙括卻提出找尋活靶比試的提議--於是射禮儀式周圍的如雀鳥之類的小動物可就因為孩子們的淘氣丟了性命。

    雀鳥不是傻子,有人獵殺它們,它們自然是要逃命,眾少年當然也就要追殺;這一逃一追,加上射下的鳥兒多半落到草中,又沒有人帶來獵狗--最後的戰果,也就不能統計,大家本領高下,也還是沒有分出來。

    正當眾人在為誰打得鳥多而爭執不下的時候,天邊反常得飛過一隻孤雁,正好被趙括看到了。於是他立刻挽弓搭箭,瞄向了那只孤雁:「看我把這大的東西給它射下來!」

    「不要啊!」一個柔弱如絲的聲音輕輕喊到。

    說話的人正是一直在一邊靜靜觀戰的趙穆:「括叔,想來這只孤雁定是離群的大雁,更有可能是跟不上雁群的將死之雁,正所謂哀鴻。它已是極為可憐的了,您怎麼好再加害於它呢!」

    「沒有想到,我們的小穆是這樣一個心慈手軟、悲天憫人之士,現在的他還會為一隻落單的大雁向我們求情…真是婦人這仁啊,不對,你的樣子就像是個婦人!」當時琿是太子的趙丹在一邊挑唆,言外之音便是:你趙括要是射不下這隻大雁,你就不要當男人了。

    此時,聽了趙穆所言,本已動了惻隱之心的趙括已是滿弓在手不得不發;又經趙丹這麼一激,於是大聲說道:「哼!穆兒說得對,這是一隻將死的老雁!可正是因為這只雁兒是將死老雁,我才想把它從天上射下來,助它了結了性命,幫他結束了孤苦伶仃之痛!這就叫做『我當為大惡之人,卻行大善之道。』」

    說著,趙括手指一鬆,一箭沖天而去,直入雲間。

    眾小子只聽見一聲悲鳴,大雁落了下來。

    「好射術啊!」太子趙丹看到大雁墜落在地上,興奮地叫道,彷彿他的射術比不過趙括也沒有什麼--的確,身為將來的趙王,他的身邊只要有趙括這樣的神射手,就根本用不著他再去拉弓,更何況趙括將來也是要做他的將軍。

    當時所有的少年都或是真心誠意或是盱眙委蛇地在向獲勝的趙括祝賀之時,卻只有趙穆一人用白錦裹住了那大雁的屍體。

    ***

    「我當時還說什麼幫別人結束孤苦伶仃的悲慘,沒有想到現在的我……」趙括回想起那件事來,首先想到的,不是趙穆當時的表現,卻是那天比試之後與琬兒的第一次相見,還有那只哀鴻孤雁的行單影支的悲涼,恰如如今的自己。

    「現在想想,叔父當年,不,馬服君當年說得沒有錯。我們嬴姓一門,本是獄神皋陶的後代,我們生來就是要消滅世間的惡,可是要消滅世間的惡,只有你比他更惡才行!」說著趙穆又喝下了半盞血酒。

    「不知那隻大雁的滋味如何?我聽說烤雁的味道倒是絕好啊;只可惜我這個獵人只顧著享受狩獵所帶來的精神上的刺激,卻望記了品嚐獵物的美味了……呵呵,實在是暴殄天物啊!」趙括擺了擺手,以言詞善意暗示趙穆:獵人打獵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溫飽,而不是得到殺戮的快感;正如身處高位的人不可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濫殺一氣來充實自己的威信一樣。

    已經中了權柄之毒太深的趙穆,似乎沒有完全領會他的心意,進入口中的半盞酒,被他生生地吐回了盞中。等到口中再無它物,趙穆略略紅著臉,解釋道:「那隻大雁……大雁最後被我埋了……就埋在獵場裡常有大雁出沒的水塘邊。」

    「哦,是嗎?原來暴殄天物的人不只我一個啊,哈哈哈……」趙括這次真的笑了:原來你趙穆之惡,不過是裝給別人看的,正如你身上的華貴衣裳,還有遮住你本來面目的脂粉俗物。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