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四章 名將良相(上) 文 / 碧海情深
第四章名將良相(上)(本章免費)
一日春雨過後,碧空如洗,空氣清新宜人,鳥兒在枝頭歡快地蹦跳鳴叫。涼風輕拂,吹散縈繞心頭的鬱悶哀愁。
荀彧讓僕人在他的書房設了一桌酒席,邀請高勇對飲。高勇自從來到東漢還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一時間不知所措。
荀彧看到高勇進屋時尷尬的模樣微覺好笑,待二人落座,他親自為高勇斟酒,說道:「此酒是彧代師兄感謝高兄弟對嘉兒的救命之恩。實不相瞞,在兄弟小住期間,彧特意邀請了薊縣的名醫為嘉兒診脈,得出和高兄弟一樣的結論:嘉兒確實有中毒徵兆。但是他們不知為何毒引起以及解救之法。」
高勇的內心閃過一絲驚駭:這荀彧確是謹慎細密之人,思慮如此周到,雖然感覺對自己不是很信任,不過事關人命誰又能疏忽大意。
荀彧接著歉意道:「關於此點還請高兄弟諒解。」
高勇一口喝下酒,口中微辣綿香清醇並留,笑著說道:「這本是人之常情,試問又有誰能夠輕易相信一個相遇不久的陌生人。如此細心反倒顯出荀兄思密周全,不愧家師稱讚。」
荀彧也一口喝下,將酒再次斟滿之後說道:「幾天的相處,彧敢肯定高兄弟絕非出自普通人家,對尊師亦加倍敬重。天文地理、齊家治國無所不通,僅僅是那首詩詞便足以讓人肅然起敬。彧雖不才,卻也能夠感覺到兄弟智略不在荀某之下。因此彧有一問:高兄弟此次出行是否秉承師命要有所作為?」
高勇沒有正面回答,反而細聞酒香問道:「荀兄可否告知在下是否應該貨與帝王家?投效朝廷建立功績?」
「這個…」荀彧笑了笑,沒有做答,反而看著高勇期待他的答覆。
「勇雖不曾踏進中原,卻也知道現如今大漢朝廷奸臣當道、宦官弄權,忠君之臣被逼隱退慘遭迫害流亡的不在少數,而聖上確對此不聞不問,任由貪官污吏搜刮民才、賣官賣爵,弄得天下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各地異心之徒蠢蠢欲動」
說到這,高勇頓了頓,眼睛望窗外晴空,繼續言道:「現今,冀州鉅鹿的張氏兄弟借口傳道治病廣收門徒,在玄菟勇曾親眼得見。依此推斷不出兩年便會從者雲集,這些入道民眾極易被人蠱惑。但凡生起事端,後果不堪設想。然而,面對太平道日益壯大,朝廷始終不見整改跡象,反而加倍欺壓貧苦民眾,令其義無反顧投靠太平道的張氏兄弟。倘若哪日天災降臨造成糧食歉收以致饑民遍野……那時張氏振臂一呼,道民、饑民揭竿而起,天下又將陷入動亂紛爭之中……只是可憐我漢朝黎民又將遭受水深火熱之災。其後,朝廷或許會派兵剿滅這些亂民,可無論誰勝誰敗,都會使漢朝元氣盡傷!北方匈奴、烏桓、鮮卑但見朝廷內亂爆發必將趁機南下前景堪憂啊!」
對面的荀彧被高勇這一篇分析精闢、入木三分的推論深深地震撼。這幾年的四處遊學除拜師求教習治國安邦之策外,體察民情亦是必修功課,而高勇所說的一切恰恰都是荀彧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荀彧心中明白高勇所說不假,只是關於這北方夷族入侵卻是沒有過多思考,現在被高勇一語道破,頓時發覺到自己的稚嫩,同時也被高勇所描述的淒慘景象將內心攪動得翻江倒海,雙眼濕潤起來。自小憂國憂民、心存大漢安危、心繫天下蒼生的荀彧當然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
高勇看著眼睛濕潤面露哀傷的荀彧接著說道:「不瞞荀兄,師傅臨終前對在下言道:『這天下不久將陷入大亂,此乃天像所定,非人力所能更改。然而,人力尚有可為,那便是盡快結束這亂世!』勇此次出行便是奉師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拯救黎民,使他們少受顛沛流離、妻離子散的痛苦,還給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荀彧聽到此處,凝望高勇許久,他不明白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何以說話如此脈絡清晰、分析如此透徹,彷彿世間發生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最重要的是他並非那些只會泛泛空談不學無術之輩,沉默片刻方才言道:「賢弟一番高論確實如醍醐灌頂,讓荀某受益匪淺。但不知賢弟要如何做起?現如今,權臣當道,奸佞橫行,又如何能夠實現賢弟剛才所說的太平盛世呢?」荀彧邊說邊用灼熱的目光望向對面的高勇。
史書記載荀彧是一個相當固執的鐵桿保皇派,其思想恐怕自少年時代便已經確立,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輕易改變的,所以這個措詞不能夠體現出自己那些來自現代對抗皇權的主張,更不能有任何造反的企圖,否則被告發拿去砍頭豈不冤枉……只有表露自己的忠君之心方能讓荀彧真心結交,至於以後如何只好試著慢慢改變他吧。
想罷,高勇合上雙眼,平靜因剛才的一席話而激動起來的心情,整理思路選取符合這個時代的詞語,而後緩慢張開雙眼,起身離座,立於屋中,自信地說道:「立足幽州,鼓勵生產、穩固邊疆、整頓吏治、制備兵戈;萬事俱備後便要上奏朝廷出兵鏖戰,定東北、擴國境、驅除胡虜!待北方初定,再挑選時機提忠君之兵入京,清除宦官奸臣,輔助皇上懲治貪官、安頓黎民;幾十年後,國力充沛、百業興旺,再出兵四夷:向東跨海占新陸,向北直搗冰雪原,向南開闢新天地,向西擴疆至海邊!若此設想能夠實現,我大漢天朝必將成為東方千秋萬代的神話!」
荀彧聽過,聲聲入耳、字字刻心。這一刻,荀彧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彷彿眼前就是千軍萬馬平定東北、驅除匈奴、南下海疆這一切彷彿都因高勇的話而變成現實,自己竟似乎感覺到了歷史在自己手中書寫的那份驕傲與自豪!
但是,看著眼前只有15歲的高勇,荀彧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這樣的話竟然出自他的口中!心中不禁疑慮更重:「此人年紀輕輕便能出此壯語,為國為民、心志高遠,況且其學識豐富、博古通今,更知許多新奇事物,可見他定非泛泛之輩!但是,雖然剛才的一席話激動人心,卻不知他有沒有能力實踐……」
思索中的荀彧抬起頭,目光正巧與高勇相對……『自信』!這是荀彧從高勇眼中看到的最能代表他此刻心志的詞語!
這是一種通曉天機的自信,這是一種預知未來的自信,這是一種掌控世間萬物的自信!荀彧動搖的心被這種強大的自信所堅定,「即便為了這份強大的自信我也要試上一試!」
遂起身上前,激昂地說道:「如此真論,令彧驅散縈繞心頭許久的迷霧;兄弟之心,系天子臣民;兄弟之志,保國開疆;彧雖不才,願盡綿薄之力,與賢弟一起輔佐皇上造福黎民、威揚盛世大漢!」
看著雙眼含淚的荀彧,高勇緊握他的雙手,堅定地說道:「能與荀兄攜手並肩報效朝廷乃是上天所賜。勇雖力量有限,卻甘願與荀兄一同為天下蒼生謀得一個太平盛世!讓我漢朝成為歷史上永遠頌揚的神話!」
這一刻,二人倍感激動,雙手相握,熱淚滾落。突然,屋門打開,郭嘉領著蘇雪蓮走了進來。直到高勇近前,郭嘉伸出雙手抱住高、荀二人的手,顫聲說道:「嘉雖尚未成年,但也願助己力造就一番偉業!」說完雙眼含淚,堅毅的目光望向高勇。
高勇先是一驚,旋即明白過來,這郭嘉肯定是在門外偷聽!「怪不得後來郭嘉那麼厲害,看來是果然是天生的奇才啊!」高勇心贊。
三個人互相凝視,而後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蘇雪蓮用崇拜的目光望向高勇,她不懂這三人為何會哭,但有一件事她最為高興,那便是一直照顧自己的勇哥哥再次有了好兄弟!與此同時,蘇雪蓮想起了吳天,心中對著上蒼祈禱:「天哥哥,勇哥哥又有好兄弟了。你看到一定會高興的……」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三月,抵達陽樂的高勇巧遇荀、郭二人,並且由於高勇的一翻肺腑之言而傾心結交。雖然不知道高勇有沒有能力完成他的設想,荀彧還是決定先跟隨高勇一段時間仔細觀察,如其可輔則輔之,如其徒有其表那麼到時離開也不遲。
之後經過近半個月的相處,高勇越發的感覺到荀彧的大才和郭嘉的聰慧,並且從他們那裡瞭解許多的這個時代的情況。東漢末年,全國共有十三個州,分別是:幽州、青州、冀州、徐州、兗州、并州、司州、涼州、荊州、益州、豫州、揚州和交州。
軍事上,光武帝建立東漢政權不久,便下旨廢除了執掌地方兵權的郡國都尉,以後又罷輕車、騎士、材官及樓船士等,實際上取消了地方軍隊。在和平時期,少量維持地方治安的郡縣兵,由太守令長兼管,在某些沿邊地區則復設都尉或屬國都尉別領。總的來說,東漢時期地方軍隊的力量比較弱小。這也是為什麼黃巾起義能夠迅速的爆發而無法短時間內鎮壓的原因。除此之外高勇還知道了其他諸如經濟、水利、農業和文字等等各方面的知識,對於這個時代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荀彧也從高勇出知道了許多聞所未聞的事情。比如說農民爆發起義的根本原因在於土地兼併和人口過剩,工、商兩業對國家的重要貢獻,特別是高勇提到執法機構與行政機構分離的制度以及他的諸多優點,令荀彧大開眼界。
當然關於立法權、君主立憲、國會議會等事物高勇沒有提及,畢竟思想局限的荀彧即便是那個時代的皎皎者恐怕也無法接受這種太過先進的東西,因為社會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沒有完善發達的工商業以及基礎教育前包括立法、行政、執法有效分離都是瞎掰。而即便有了這些還需要民智開化,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如果強行實施更會引來反效果。
荀彧見到高勇但凡有時間便要往返於各個商舖之間,詢問價格、產地,當然還有基本不會有人回答的工藝。
作為士子,荀彧同樣受到士貴商賤的影響,把商人看作最下賤的人,從不與他們打交道,在他眼中士子只能夠與士子交談,雖然高勇不斷強調商業的重要性。故此他對高勇的行為很是不解,終於忍不住問道:「高兄弟為何頻繁往來於各個商舖之間?這些事情交給府內下人去辦即可。」
高勇聞言已知荀彧想法,解釋道:「瞭解行情,制訂自己的發展方略。」
荀彧大驚:「莫非你要放棄士子身份去經商?」
高勇微笑道:「荀兄,商有兩種:其一為經商,此商只為獲利,無涉其它;其二為政商,此商將獲利作為途徑與手段,入政才是其根本。」
荀彧眉頭深鎖,完全不理解高勇的這套『新奇理論』。
高勇繼續說道:「荀兄,請問由察舉入仕,多少年能夠升任一郡之長?」
荀彧回道:「少則三五載,多則十數載,不一而定。若遇清廉正直之士,其速如飛;如遇卑賤齷齪之徒……唉!」
高勇點頭道:「不錯,因我不比荀兄有家族支持,雖稍有艱難,卻仍可一帆風順直上九天。現今僅我一人,若論察舉,恐怕十個輪迴也察舉不到我頭上。」荀彧默然,他明白高勇說的卻是實情,沒有家族背景,沒有朋友相助,無論多有才幹也終將被埋沒。
高勇又道:「故此,我決定選擇一條捷徑——由商入仕!」
荀彧面色困惑:「這……賢弟何不隨我去穎川……」
高勇搖頭道:「穎川屬中原腹地,即便入仕也難有作為,反倒不如這邊疆郡縣更能發揮才智,少了制肘,多了面對烏桓、鮮卑的機會,他日勢起,饑飲烏桓血,笑餐鮮卑肉,豈不快哉!荀兄可明白其中之意?」
荀彧看到高勇眼神中的狡猾轉憂為喜道:「雖然將來容易為世人詬病,卻也是僅有的捷徑。」
看到荀彧領悟,高勇哈哈笑道:「捷徑還有一種說法: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宦官做夢也想不到買官者正是要其性命之人!」
荀彧搖頭苦笑,心中淒婉:如果不是皇帝放縱宦官,何來才能之士報國無門,只得寄身商賈之列!
相聚的時間永遠短暫,四月上旬,本打算在幽州與高勇一起度過春季的荀彧突然接到家書。大意是讓他趕快回家,以便趕上即將到來的夏季察舉,這樣才能夠讓家族擁有繼續興旺的環境。
父命難違,荀彧只好先趕回家向其家族的長輩進行說明。這一個月的熏陶讓荀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思想上已經開始靠近現代思考方式,最明顯的是荀彧跟高勇學來的口頭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終於離別的時刻還是來臨了。出發的那天,四個人顯得依依不捨。已經與郭嘉捻熟的蘇雪蓮哭得尤為傷心。一路上荀彧不斷向高勇介紹此番回家的路線和沿途的風光美景直到城外分別的地方,荀彧開口道:「賢弟留步,此去多則四五月,少則一二月我定能夠趕回來。」
高勇眼含熱淚緊握住荀彧的手說道:「敬候荀兄的佳音,相信荀兄回來的時候這裡已經是另一翻景象了。」
「哈哈,這個我絕對相信,以賢弟之才絕非難事。只是政商之道還需多加斟酌,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實行為好。」荀彧輕聲言道,滿含勸阻意味。
這時郭嘉突然開口道:「我倒是比較贊同高兄的辦法,既然直路不通,只好繞道而行,為官如作戰,既要全己滅敵,又要能守善攻。世間萬物殊途同歸,只要目的達到,手段嗎……嘿嘿!放心,就算那些人不讓,我也會想辦法回來。畢竟雪蓮妹妹還在這裡呢。」
蘇雪蓮被郭嘉的話逗得破涕為笑。高勇點點頭,感歎郭嘉確實不負鬼才之名!於是荀彧與郭嘉不得不在這春夏交替的時刻踏上歸家的路途。看著他們逐漸遠去的身影,高勇輕聲說道:「一路平安!」
荀彧二人的離去讓已經熟悉熱鬧的高勇和蘇雪蓮突然感覺不適應了。住在已經由荀彧付好房租的房子內,高勇開始思索自己將來要走的路,首先要考慮如何建立自己的基業,有了根基才能逐步實現自己的想法。
政商是最快的途徑,這種事古今常有。經商賺錢,買官撈名,也算是曲線救國吧。因為錢財是獨立的資本,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皇權弱化的年代,有了錢可以直接從皇帝手中買到官位和爵位,之後組建自己的部曲私兵,「呵呵!」高勇忍不住笑道:「又可以買官又可以招募私兵,這種事如果讓漢光武帝知道還不活活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