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亂明天下一根釘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五章 行動 文 / 面人兒

    第一百六十五章行動

    數十年來,西線無警。

    這麼太平是因為關外有哈喇慎三十六家為關門藩籬。

    實際上,哈喇慎三十六家的力量很弱,他們最大的部落也不會有超過三千的戰士,少的甚至只有數百人。

    正因為他們很弱,所以才不得不依附於明廷,而明廷也需要他們為關門之藩籬。

    雙方的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哈喇慎三十六家每年都可得到一些明廷的撫賞,還有明廷作為強大的後盾,使得其他的部落不敢侵擾他們。也正因為這樣,西線關門數十年無警,而明廷實際上付出的代價只是每年出些撫賞的錢物。

    這對雙方而言,都是付出的代價很小,但獲利卻極大的合作。可崇禎上台後,他始終沒有意識到這其中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從而一意孤行,革除了哈喇慎三十六家的撫賞。

    自東部的靠近女真人的十幾家群起投奔女真人後,崇禎雖有警覺,但依然沒能改弦更張,並且對袁崇煥拉攏束不的等部的行為給予了嚴重的警告。

    人都是有相當的惰性的,如果明廷一直維持著對哈喇慎三十六家的政策不變,那以現在的形勢,則不管許以什麼好處,皇太極想要順利借道都是不可能的。

    因為三十六家不是一家兩家,在這種時候,在女真人的整體勢力相對明廷還明顯不佔優勢的時候,要在三十六家取得較為一致的意見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明廷荒唐透頂的政策改變了這一切,讓原本不可能的事成為了可能。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範文程才信心十足地來拜訪束不的。

    九月初三,在歸順的原哈喇慎三十六家的三位部落首領的陪同下,範文程和皇太極的長子、鑲黃旗旗主豪格到了束不的的部落所在地。

    事情很順利,範文程一番話說完,雙方當下就一拍即合。

    這件事,對哈喇慎三十六家,從方方面面而言,那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首先,他們的死敵不是女真人,也不是明廷,而是察哈爾部的林丹汗。

    不論是女真人,還是明廷,對他們都只是利用,而林丹汗則不一樣,林丹汗讓他們不是失去生存的土地,就是成為察哈爾部的奴隸。

    林丹汗的死敵不是明廷,而是女真人。看這架勢,如果林丹汗來打他們,那明廷十有**會袖手旁觀,但女真人不同,女真人只要能夠騰出手來,就一定會把林丹汗打到死為止,所以女真人許諾他們,打垮林丹汗後將分給他們最肥沃的牧場的話是可信的。即時沒有這個許諾,僅僅為了他們自己的切身利益,幫助女真人也是應該的。

    其次,如果女真人進入長城後不順利,甚至是大敗而回,那他們也沒有損失。事後如果明廷追問,他們就說擋不住,明朝皇帝還能拿他們怎麼著?而且,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如果皇太極大敗而回,到時他們就可以對女真人迎頭痛擊,痛打落水狗。這樣一來,既可以向明廷請功邀賞,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趁機取得更大的利益。

    說到底,他們和女真人也是競爭的關係,而且是直接的競爭,只不過他們的力量太弱,但如果女真人的勢力大減,那就是兩回事了。

    如果明廷把女真人給滅了,那對他們就再好也不過了。關外的廣大土地,漢人一時半會是過不來的,那明廷能利用的除了他們還有誰?何況,到時林丹汗就會成為明廷的眼中釘,自然就更會倚重他們。

    最後,如果一切順利,他們還可以跟在女真人後面,也到關內逍遙一回。

    這是做夢都會笑出聲的好事,他們又怎會不同意?

    一開始,束不的還有些別的小心思,比如要不要通知袁崇煥一聲,但女真人顯然什麼都想到了,沒有給他留這個時間和機會。

    ----

    由於缺糧,所以打獵就成為了必須做的事。這對一個家如此,對一國也是如此。圍獵本就是八旗練兵的傳統,現在因力乘便,一舉兩得。因為這個緣故,在遼東大地上,幾乎處處都可見到八旗兵圍獵的場景。

    由是之故,這就為大軍的調動提供了極好的隱蔽。

    十月初九,當科爾沁大草原瑞雪初降的時候,在鐵嶺的崇山峻嶺間,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隱藏了三萬八旗精銳。

    科爾沁大草原瑞雪初降,那一頭,察哈爾部也已與順義王卜失兔和那些漢人交上了手。現在真是萬事具備,東風亦來,皇太極下令大軍開拔。

    這一次,出兵的人數不算多,只是三丁抽一,但和以往有很多的不同之處。比如這一次的披甲兵中,護軍的比重極大,八旗幾乎精銳盡出。八旗建軍以來,這種狀況從未有過。此外,這次還有一個極大的不同,就是輔兵的數量很少。

    八旗軍以牛錄為基本單位,一般而言,每牛錄一百甲士分為十名白甲護軍、四十名紅甲護軍、三十名行營兵和二十名步兵。但這一次,白甲護軍增加到了十五名,紅甲護軍增加到了五十五名,行營兵則減少到了二十名,步兵只剩十人。

    此外,以往征戰,都有大量輔兵隨行。輔兵由甲兵各自的漢人奴僕充任,負責後勤。一般而言,三成甲兵沒有輔兵,但其他七成甲兵很多則不只有一個輔兵隨行。像那些貝勒大將等,輔兵有的高達數百人。而這一次,輔兵不僅不與戰兵同行,而且還要視情況是否入關。

    這一次,要的就是一個快字,所以要最精銳的騎兵先行,餘者隨後跟進。

    隨著皇太極的一聲號令,三萬八旗精銳先後從鐵嶺山區出發,越過遼河,成品字形,奔馳在蒼莽無際的大草原上。

    除了少數高級將領外,其他將士都還以為是圍場射獵,只不過這次把範圍擴大到了科爾沁草原而已。因為出兵前大汗既沒有誓師,也沒讓他們告別妻兒老小,而且每人只隨身帶了二十天的乾糧,除此之外就再沒有任何輜重。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射獵,與山中圍場射獵又有不同,不僅可以毫無遮攔地縱情馳騁,而且天高地闊,會讓人的心情不由自主地也隨之開闊。初冬中的大草原,草色雖見枯黃,但依然蒼碧,隨風起伏,順著地勢高低,猶如海浪奔湧,別有一番情趣。

    將士們在草原上縱情馳騁,飛馬追逐,全無一絲遠征前的緊張氣氛。第二天,當大汗的命令傳來,不許射獵,全速向草原深處疾馳的時候,眾人這才知道,他們不是在練兵,而是在進行一場九死一生的冒險,但沒人稍敢猶豫,因為大汗最後的命令是「後退者斬」。

    在震動大地的萬馬奔騰聲中,三萬八旗鐵騎猶如疾風般捲過蒼茫無盡的大草原。

    這種三萬大軍在陌生的土地上奔襲千里的軍事行動,無論士卒還是戰馬,都必須始終保持一定的戰力。不論時間多麼緊迫,這是任何合格的統帥都絕不能違背的原則,否則一旦出現意外,三萬大軍就是三萬待宰的羔羊。

    皇太極當然不會,也不可能例外,所以雖然心急如火,但他依然壓下心中的焦躁,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率領大軍行進。

    穿過草原,接下來就是荒漠。

    對於長途行軍,八旗兵有著豐富的經驗,通常都是步行一天,騎馬一天,交替行軍。步行時馬吃料,騎馬時士卒歇腳吃乾糧,這樣人和馬都能得到休息,使之既能保持一定的行軍速度,又能保持必須的戰力,能夠隨時應付突如其來的戰鬥。

    十六日後,十月二十五,距長城二十里的地方,皇太極命大軍停止前進,就地埋鍋造飯,餵飽戰馬,然後換上嶄新的旗甲,就地歇息,等候命令。

    坐在馬鐙上,皇太極仔細詢問著兩名蒙人打扮的暗探,當確知西線一帶毫無異狀,而且截至最後的消息傳來,山海關方面並沒有大隊人馬入關時,他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此次千里奔襲,三萬八旗勁旅面臨的第一個生死險關就是明廷的大軍是否在前面等著他。如果明軍有備而來,在前面等著他,那這三萬八旗兒郎唯一的結局就是埋骨異鄉,沒人能再回去。

    其時,不要說明軍在前頭嚴陣以待,對他們迎頭痛擊,就是早幾日獲警,那此番突襲也必然以失敗告終,因為若要向關內突進,那不論是遵化,還是三屯營,他都必須攻克。遵化和三屯營雖不是非過不可的咽喉要地,但也不能繞城而過,因為一旦如此,不但歸途被阻,而且他更冒不起讓數萬大軍尾隨其後的險。

    他和範文程反覆推演過數次,但每一次的結果都一樣,他們只有在最順利的情況下才能成功突入關內,而要達成最順利的情況就必須假設西線守軍不堪一擊和山海關的援兵不能先他們抵達遵化和三屯營。

    對第一個假設,皇太極很有信心,但對第二個,他沒有絲毫信心,因為袁崇煥即便事先毫無覺察,但只要聞警即遣輕騎疾進,則也必可先他們抵達三屯營,而一旦援軍進駐,三屯營士氣必盛,若他們攻不下三屯營,則一切皆休。

    這是一場百死一生的豪賭,但他已不得不賭。

    一個時辰後,望著遠處沖天而起的滾滾狼煙,皇太極下達了有進無退的攻擊令。

    瞬間,號角長鳴,萬馬奔騰,黃沙蔽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