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思古 (一) 文 / 面人兒
第二十九章思古(一)
從孫府出來,陳海平和石頭騎在馬上,在大街上緩轡而行。
陳海平的心情很輕鬆,他輕鬆不是因為對婚事有了把握,而是因為他喜歡孫國清。這老頭兒人不錯,相信今後他們翁婿一定會相處愉快,這對他很重要。
「我們去哪兒,少爺?」石頭問道。
「你不餓嗎?」
「餓。」
「那就去吃飯。」
吃過午飯,時間還早,才晌午剛過,陳海平決定四下逛逛。記憶所及,代州城內他最感興趣的去處是紀念大將軍李牧的武安君廟。
代州城不大,武安君廟在城西,從飯館出來,不到片刻,他們就到了。
廟不大,但香火鼎盛,這兒應該是代州這會兒最熱鬧的地方,與其他地方冷冷清清的樣子成鮮明的對比。
大堂正中,武安君按劍端坐,容顏剛毅肅穆。
陳海平默默佇立,默默凝視。
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智謀出眾,英勇善戰,於雁門關外大破匈奴十萬騎,是戰國末期最著名的軍事家。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
王翦是秦國排名第一的名將,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秦滅六國,五國為王翦王賁父子所滅。但王翦一生最光彩的橋段並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戰場之外。滅楚之戰,始皇屬意少壯派大將李信,問李信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說只需二十萬,始皇又問王翦需要多少兵力,王翦說需要六十萬。
始皇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於是派李信、蒙武將兵二十萬伐楚,而王翦則托病辭官,歸頻陽養老。
結果,秦軍先勝後敗,被楚將項燕所敗,始皇聞報,大怒,親自去頻陽向王翦謝罪,請王翦領軍出征。
王翦領六十萬大軍出征,兩年平定楚地,但就是這樣的絕世名將也不敢與李牧爭鋒於戰地。王翦行離間計,趙王中計,自毀國門,屈殺棟樑。李牧死後三個月,趙國即被秦國滅亡。
那一幕幕波詭雲譎、可歌可泣又可悲可歎的景像在心頭掠過,陳海平感慨不已,他想到了十年之後的袁崇煥……
代州自古就是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經過的名將無數,但武安君李牧最受後人敬仰,這可以從紀念李牧的祠堂中看出一斑。
僅僅代州,紀念李牧的祠堂就有三處,除了城內的武安君廟,還有雁門關上的靖邊寺和城東聶營鎮的李牧祠,而且這些一直都保持到了後世。
出了武安君廟,心頭堵得慌,陳海平縱馬疾馳。
立馬北城城頭,朔風凜冽,放眼望去,但見白雪皚皚,山川壁立,連綿起伏。這一刻,雖無兵馬之威,但隱隱的殺氣似乎瀰漫在每一寸的空間裡。
極目遠望,陳海平的目光穿越了白雪和山川,他似乎看到了一片纍纍的墳塋。忽然,陳海平勒轉馬頭,向城下馳去。
街上行人稀少,還好,一下城頭就看到一個中年人,陳海平翻身下馬,攔住了中年人。
中年人嚇了一跳,警惕地問道:「你幹嗎?」
陳海平從懷中掏出一小錠銀子,對中年人道:「大叔,我是外地來的,想祭奠一位先人,但來得匆忙,沒有準備香燭祭物。不知能否麻煩一下大叔,用這點銀兩替我跑一趟,買些香燭祭物?」
嚥了口吐沫,中年人問道:「都買?」
陳海平道:「不,一份就可以,剩下的就當是我謝大叔的。」
接過銀子,中年人有些遲疑地問道:「你們不去?」
陳海平道:「我們就在這兒等著,大叔你騎我的馬去。」
中年人沒說什麼,從陳海平手裡接過韁繩翻身上馬,跑走了。
這人還真麻利,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提著一個大包袱回來了。到了近前,中年人翻身下馬,把韁繩交給了陳海平,包袱則叫石頭接了過去。
陳海平道:「謝謝大叔。」
中年人笑道:「是我該謝你,讓我一開年就發了筆小財。」
陳海平也笑了,他問道:「大叔,去漢墓群怎麼走?」
中年人一愣,然後道:「不遠,出西城一直走三十里就看得到。」
翻身上馬,陳海平又道了聲謝,便和石頭飛馬而去。
所謂漢墓群是漢代駐守雁門陣亡將士的埋骨之所,剛才在武安君廟,後又立馬城頭,陳海平心潮激盪,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那些為戍邊而死的將士,而憑弔他們的最好之地就是漢墓群。
漢墓群在勾注山腳下。
路還是不太好走,陳海平和石頭疾馳了小半個時辰,驀地,平原之上忽然出現了一片起伏的丘陵。
陳海平知道,這就是漢墓群了,他不由勒住了馬頭。
放眼望去,山腳之下,數百座漢墓封土堆狀若丘陵一般,透透迄迄,散落在曠野荒郊之上。整個墓群南依群山,北連朔州平川,從南向北,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羅棋布。最高的封土十四五米,最低的也有三四米。
這一刻,大雪覆蓋之下,肅殺之氣淡了,但蒼涼之氣卻濃了。陳海平鼻子一酸,淚水湧了上來,潤濕了眼眶。
石頭發現了小主人的異常,他不安地問道:「少爺,你怎麼了?」
「沒什麼!」陳海平手一揮,指著前方的墓群,沉聲道:「石頭,前面的這些土堆都是墳墓,裡面埋的都是陣亡沙場的漢家將士。」
「少爺就是要弔祭他們?」石頭問道。
「是的,就是他們,就是這些戍衛我漢家疆土的勇士!」陳海平朗聲說道,聲音裡充滿了鐵血豪情。
點上香燭,陳海平沒有跪拜這些勇士,他和石頭盤膝坐在雪地上,開始給石頭講述那一個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