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弄臣

第一卷 第496章 多管齊下 文 / 鱸州魚

    「請明仲直言。」謝遷聞言大驚,當即起身相詢。

    老謝在謝宏手上接連吃虧,如今已經不復去年的勁頭,很有些意態蕭索的意思。

    這一次江南士人的聚會,本也不是他召集的,而是眾人惶huo之下,自發前來,他也沒法拒絕,只能強打精神主持大局。要知道,聲望這東西,樹立時艱辛,耗時良久,可去時卻快,只要稍有不甚,就會轟然而倒,實在由不得謝遷不努力。

    他今日若是拂了眾人之意,士林中很快就會傳出他年邁怕事,不復當年之勇的風聲,到那時,就悔之晚矣了。

    勉強出來終究是勉強的,謝遷心中實是彷徨無計。

    這兩年來,以江南士人為主,士大夫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為的就是一個鋤jiān,可不論文的武的,急的緩的,如今都已經沉沙折戟,他謝遷不就是最好的明證嗎?

    正因有了雷火之夜帶來的心理陰影,當李熙提議要動武時,謝遷才斷然否決。

    表面上看來,謝宏在海上的實力似乎不值一提,可誰又知道他真正的王牌是什麼呢?勢力對比再懸殊,難道還能比四千對十萬更誇張麼?

    若是輕舉妄動,說不定又要中了奸計,等到江南菁華毀之一旦的時候,那就悔之晚矣了,薊鎮的兩個吳姓參將,就是鮮明的例子。

    可不用武力又能如何呢?抵制珍寶齋,對遼東限運,這些對策得到了徹底的執行,在以往也是無往不利,無論是跋扈軍將,還是天子近臣,都過不得這一關。

    當日英宗皇帝的五十萬大軍厲害吧?可被斷了糧餉,然後再加上點謠言,還不是一下就崩潰了?有了這樣刻骨銘心的教訓…就算日後成功復辟,那位皇帝還不是服服帖帖的?

    但是,同樣的手段,用在如今的這對君臣身上,卻是一點反應都沒有。除了漕運斷絕的威脅曾奏了效,將謝宏逼出京城之外…其他的策略完全沒有收到相應的效用,謝遷這個運籌帷幄的人又豈能不煩憂?

    限運和抵制的效果當然也是有的,至少皇上的行為得到了一定收斂,京城那些亂七八糟的機構也停止了擴張。

    不過,當謝宏突出奇兵的跑去倭國之後,這些招數也徹底失敗了。

    有了劫掠而來的金銀,那些機構也就有了經費;而有了足夠的海船,再加上實力強勁的戰船,謝宏就有可能壟斷對倭國的海貿;再加上那些財富的示範效果…也許開海禁的一天都不遠了,還談什麼限制?

    到如今,斷絕漕運大殺招也是昨日黃花了。謝宏的遼東新政保密級別並不高,就算沒有陳世良那個眼線,謝遷也一樣很早就收到了消息。

    新政中的稅收政策倒也罷了…亢論謝宏收多少稅賦,都是他自己的事。想要在全天下推廣,那就不是江南士人一家的事情了,是在跟天下間所有的士紳作對,就算以太祖太宗的氣魄…也不敢行此逆天之事。

    不過,那墾荒令實在讓人心憂,只是頭一年…就已經開墾了百萬畝田地…就算只是粗耕,遼東氣候也不甚好…可一年總也會多出百十萬石的收成!

    若是換在從前,有人對謝遷說,遼東的糧食可以供應京城,他是斷然不信的,八成會喝令左右,把說話的人叉出去。

    可現在他卻不會那麼想了,遼東已經成了他心裡的一根刺,誰能想到那個沒人在意的蠻荒之地,突然有了這等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茫然中,謝遷甚至壓抑不住心底的恐懼了。

    妖孽,那個謝宏的確是妖孽!不然怎麼可能做出來這麼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老頭連聖人的教誨都忘了,沒有鬼神之助,那個少年又怎麼可能如此逆天?

    所以,當謝遷聽到王鑒之充滿自信的話時,他著實吃了一驚,之所以如此,與王鑒之的風評有關。

    王鑒之是紹興人,成化年間的進士,雖然一直未入中樞,不迨名聲還是很大的。弘治十三年冬,他奉諭撫鄖,先是率軍平定了何淮的叛亂,然後督建府學宮、在保康縣建成,地方風評他為;修廢舉墜,具有成績,屬於士人中的實幹派,作風頗為踏實。

    謝遷很難想像,這樣,一個人會為了邀名而出大言。既不是邀名之舉,又須得何等經天緯地之策,才能對付得了謝宏那個妖孽?由不得他不驚駭,以至於長身而起,以示敬重。

    謝遷這個閣老尚如此,更遑論他人,數百道訝異中帶點期盼的目光聚集在了王鑒』之身上,後者卻是一派從容模樣,更是給眾人平添了不少信心。

    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力,王鑒之向謝遷從容一禮,先行告罪道;「閣老,下官評述之時,可能會有些冒犯,還望閣老恕罪。」

    眾皆所知,謝宏一系列的成功中,謝遷夢次扮演了失敗者的角色,避也正是謝府禁忌的由來。需王鑒之多說,眾人也都心知肚明,不少人還偷眼打量著謝遷,想從他神色中看出端詳來。

    「無妨。」謝遷淡然一笑,一副全不掛懷的模樣。對下人的態度當然不能拿到士林中來,宰相肚子裡能撐船,謝閣老可是心胸豁達的長者,怎麼可能計較這些小事呢?

    「下官冒犯了。」王鑒之又是一禮,這才朗聲說道;「謝宏所以難制,概因朝中對其估計不足,也不夠重視。」

    「王大人,這還不夠重視?今年種種且不去提,單說去年八月………………」

    王鑒之曬然笑道;「那夜的變亂,實際上也是由於朝中不夠重視,這才讓謝宏僥倖得手,否則,縱是謝宏有千般手段,可朝中只要將各部兵馬統一指揮,全力遏制西苑,又豈有不成功之理?」

    他也不等旁人思考,繼續說道;「實則從謝宏入京的第一天開始,我等士人的預計就已經出現了偏差。雖是一個弄臣,可他卻全然不同於以往的那些權jiān,林林種種…也不須下官多說,各位心中自明。除了謝宏之外皇上的心性也已經悄然轉變,只是我等並未察覺………………」

    王鑒之敢言的名聲果不其然,比起罵皇上,他這種直指朝中重臣謬誤的做法,風險要大得多。所幸此時縈繞在眾人心頭的,是謝宏帶來的重大危機,眾人也沒有心思計較許多。

    就連首當其衝受到指責的謝遷也是頻頻頷首,面上不見一絲溫se,當然各人心中如何作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王鑒之既然已經開了頭,當然不會因為顧忌而停下,他長歎一聲,道;「其實回頭再看若是早早加以重視,將八月以後的諸般策略提前施行,又豈有今日之禍?」

    「王大人,這道理大家都知道,可世上又沒有後悔藥賣,如今說這些又有何用?」李熙聽的有些不耐煩,當即起身質疑道。

    「李大人,本官並非賣弄言辭想說明的無非是對皇上和謝宏,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擬策應對的時候,也不應該單單拘泥於一兩種手段。」

    謝遷聽出了一些苗頭,他撚鬚沉吟道;「明仲的意思是……………」

    王鑒之肅容道;「多管齊下!」

    「何謂多管齊下?」謝遷追問。

    「文武兩道兼施,疾緩之策並行,此外,目標也不能僅僅放在一個人身上。」王鑒之眼中精光一閃,將謎底掀了開來。

    「限運、抵制之策不能就此荒廢。雖然京中得了幾百萬兩的補充,不過,以京城那些機構的消耗速度,那補充也只能緩解一時,何況,皇上早先就提過軍事學院等等構想,以皇上的脾性,得了補充之後,想必又是新一輪的擴張………………」

    王鑒之油然一笑,道;「試想,這一輪擴張之後,皇上的攤子也就鋪得更大了,可進項卻未必會跟著增加,到時候還不如重複到了老路上?」

    「可謝宏已經控制了倭國的海陸,又得了船隻,只要他組織起海貿商隊………………」有人提出了異議。

    「呵呵。」王鑒之一拂長鬚,呵呵笑道;「敢問洪翁,您可知道在倭國行銷,以何類商品為止?」洪家老爺微微一愣,下意識的回答道;「呃,當然是絲綢、茶葉、瓷器………………啊!原束如此。」

    「不錯,這些都是我江南所出,只要我等齊心合力,嚴格控制,那謝宏縱是能從私下裡得之一二,又豈能足京城之用?」王鑒之沉吟道;「當然,倭國金鋃遍地,以那人性子,很可能直接動手搶……………」

    「若真是如此,正是國家大幸了。」謝遷哈哈一笑,接過話頭道;「想那meng元當年何等威風,結果遠征倭國,也免不了損兵折將,若是謝宏真的調集兵馬前去,呵呵,料他也難以輕易取勝,縱是能勝,也勢必耗日良久,正是中原取事之時。」

    「閣老所見極是。」王鑒之頷首笑道;「至於江南的商品,只要換個航路,去呂宋以及南洋便是,那謝宏如果來,那就是我等以逸待勞了。

    「王大人的意思,難不成是要重建水師?」在王、謝二人的帶動下,眾人有的獻策,有的拾缺補漏,氣氛開始熱烈起來。

    「非也,非也,何必那麼麻煩,各家的船隊只要集結起來,就是一支龐大的力量,屆時徵召些水師的軍戶又有何難?」王鑒之擺了擺手,笑道;「何況,海上的力量又不止這些,據下官所知,還有一些人縱橫於南海和東海,實戰經驗非常豐富………………」

    「王大人說的,難不成是……………

    王鑒之緩緩點頭,一字一句的說道;「不錯,就是他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