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八卷 南下 第五百一十一章 心繫災民 文 / 天翔

    第五百一十一章心繫災民

    聽到老劉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後,陳溫急忙起身,恭恭敬敬的向老劉行跪拜大禮。畢竟老劉的身份是耽羅王,又是靈帝的同宗兄弟,官位比起他這個刺史來自然要高一些。看到陳溫給老劉行禮,在座的其他幾位揚州的文武官員也都跟在陳溫之後跪倒在地,向老劉叩首。

    老劉急忙對陳溫等人道:「諸位大人不必客氣,快快請起。我此次來揚州,並沒有向朝廷請示,因此還要請各位大人多多包涵才是。」老劉一邊說,一邊把為首的陳溫拉了起來。

    陳溫起來之後對老劉道:「王爺為我大漢開疆闢土,內平戰亂,使得北方的百姓如今都能過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實乃我大漢的棟樑之才。我等對王爺仰慕已久,今日有幸見到王爺,實是我等的福分。」

    陳溫說完,朱治、秦松和全柔幾人也都連聲附和,看來如今老劉的名聲早已傳遍了大漢的各地,便是在遠離幽州的江南,大家也都知道老劉為大漢天下百姓所做的一切。

    既然知道了老劉的身份,陳溫當然不會自己再坐主位了,而是請老劉坐在了上首。然後自己坐在老劉剛才的位置相陪。

    對於陳溫,老劉與郭嘉均不是特別瞭解,因此老劉便向陳溫打聽了一下,於是陳溫便將自己的經歷簡單向他們介紹了一下。

    陳溫乃是豫州汝南人,家中也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因此陳溫從小就被送到臨近的穎川書院求學。由於陳溫天資聰慧,頗得書院中幾位老師的賞識。而後來陳溫也果然沒有辜負家族和老師的期望,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先後做過縣令、郡太守等職,到了去年,還不到五十歲的陳溫便坐上了揚州刺史的位置。

    原來也是從穎川書院出來的學子,這樣說來他與郭嘉倒是同門。因此兩人也相談甚歡。於是眾人邊吃邊聊,而老劉也藉著這個機會瞭解了一下朱治等人的情況。

    在座的三位從事之中,朱治出身於丹陽郡故彰縣,自幼便喜好習文練武,不過兩方面都不是很出眾。他也算是從基層做起。最初只是當地的縣吏,由於朱治做事認真,從不出錯,因此倒也很得上司賞識,一步步陞遷到了今天的揚州薄曹從事。

    至於全柔,年幼時倒是與朱治有幾分相似。不過長大之後,便被舉為孝廉而得以入朝為官。後來因得罪上峰而辭官回家。陳溫擔任揚州刺史後,知道全柔的才能,便請其擔任了揚州刺史府的別駕從事。

    至於三人中官位最高的治中從事秦松,老劉則一點兒印象都沒有。不過他能在全柔與朱治二人之上,足以證明其才學應當不錯,因此老劉倒是與秦松談的更多一些。

    秦松乃是徐州廣陵人氏,曾經與同鄉張紘一道前往都城洛陽求學。雖然對秦松不熟,但是張紘老劉可是知道,後來與張昭被人稱為江東二張。看來能與張紘相提並論,這秦松的學識也應該不錯,至少應該在朱治、全柔之上。而老劉與秦松長談之下,才發覺此人果然有些才學,至少在學識上,便不在陳宮幾人之下。

    而與老劉的一番長談,更是令三人將老劉驚為天人。許多以前他們不懂的東西,在老劉解說起來舉重若輕,令三人大為歎服。

    這頓飯吃的時間很長,主要是幾人談的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不過當陳溫知道老劉還帶著家眷在船上時,便急忙派人陪著文丑去港口將她們接到了自己的府中,並且同樣是好酒好菜的招待她們。而陳溫等人則一直陪著老劉在大廳中喝酒聊天。

    最後,老劉也聊到了這次自己來揚州,除了為了開闢一條連接兩地的海上航道之外,還想去救治那些飽受瘟疫折磨的百姓。按照自己之前得到的情報,去年在豫州、徐州、揚州等地都曾發生過一場非常大的疫情,至今尚未完全消除。而老劉清楚這次的瘟疫便是傷寒,他也基本知道如何防治傷寒,再加上有芷清相助,老劉相信自己肯定會將這場瘟疫徹底控制並消除。

    得知老劉來揚州還有這個目的,令陳溫等人對老劉更是欽佩不已。如今的漢室已經是滿目瘡痍,唯有老劉的出現,才令搖搖欲墜的劉家天下在這幾年得到了穩固。可是對於黎民百姓的生死,朝廷並沒有過問,更不要說向這些發生瘟疫的地方撥錢撥物進行扶持了。而耽羅王竟然在這個時候,親自趕來救治那些被瘟疫困擾的百姓,陳溫幾人自問應該算是好官,但是與老劉相比,幾人不免有些自慚形穢,因此對於老劉的問題,他們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發生在去年的那場瘟疫,光是在揚州疫情最重的九江、廬江兩郡,死亡的百姓便有幾十萬人。如今那裡的許多地方仍舊是荒無人煙,一片死寂。外地有親戚可投的百姓都已經背井離鄉離開了自己的家園,如今剩下還在那裡的,除了病人之外大多是年老體弱或是病後痊癒之人,而當地的官府也大都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疫情自生自滅。

    這次的瘟疫,也令一向富庶的揚州遭受了很大的打擊。去年揚州府庫的收入在向朝廷上繳完貢賦之後,幾乎就沒有什麼結餘。因此如今陳溫想救助那些遭受瘟疫之苦的百姓也是有心無力。沒想到在這個時候,耽羅王竟然來到了揚州,而且還要親自前去救助百姓,這如何能不讓陳溫等人感動呢。

    不過陳溫還是提醒老劉道:「王爺,去年的這場瘟疫來勢兇猛,雖然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但是據下邊傳來的消息,荊州、揚州和豫州三州交界的地方仍有疫情出現。王爺乃千金之體,怎麼能親自前去這等危險之地。王爺有這份心,我代揚州的百姓謝過王爺了。王爺如今乃是我大漢不可缺少之人,若是王爺有什麼不測,這個罪過我們可是擔待不起呀。」

    陳溫說完之後,郭嘉也望著老劉,那個時候對於瘟疫,由於還不知道如何防治,因此人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郭嘉也確實不想讓老劉以身犯險。按他的意思,不如支援揚州官府一筆錢財,讓他們自己多找一些郎中前去為染病的百姓治病便是,這樣老劉也算是盡到了自己的義務。

    不過老劉考慮了一下之後,便對陳溫道:「陳大人,其實這瘟疫並不可怕,關鍵是要知道這次發生的究竟是何種疫情,然後再對症下藥進行診治。還有就是瘟疫之所以爆發之後便很難遏制,主要是沒有對染病的病人及時進行隔離。從而才會使更多的人因為與他們接觸而繼續染病。若是開始的時候便將病人與其他人隔開,即便是無法救治,染病的人數也不會太多,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聽了老劉的話,郭嘉與陳溫等人仔細一想,果然是這個道理。那時候人們並沒有隔離病人這個概念,因此染病之後仍然與其他人一道居住生活,才使得疫情不斷擴大。若是真的按照老劉所說的去辦,的確是一條對付瘟疫的有效方法。郭嘉是早已知道主公的無所不能,因此並沒有太過吃驚。陳溫等人只聽說耽羅王文武雙全,沒想到對於瘟疫也如此瞭解。看來有耽羅王出面,這些地方的疫情便有希望得到控制了。

    看到陳溫等人沒有繼續反對自己前往疫區,老劉接著又道:「陳大人你們有所不知,奉孝可是知道我的夫人芷清可是醫術高超。有她陪著我前去,肯定會手到病除,為百姓解除痛苦。陳大人需要做的,就是給我派一些士兵,到時候也好維持當地的秩序,免得隔離病人時,有不明真相的百姓鬧事。陳大人你看這樣可好?」

    原來耽羅王還有位精通醫術的夫人,這樣陳溫等人也就放心了。聽老劉說起讓自己給他派些士兵,陳溫忙對老劉道:「王爺心繫百姓,我等敬服。我看為王爺派兵之事,就讓全大人帶領兩千士兵與王爺通行。全大人熟悉我揚州的情況,知道哪裡的疫情最重,有他陪著王爺,也算是給王爺找了個嚮導,王爺您看我這樣安排行嗎?」

    「多謝陳大人的支持,請陳大人放心,我此次前去疫區,一定要幫助那裡的百姓控制住疫情。一旦確定了是何種疫情之後,我便從豫州的甄家商號中調集藥材,那裡距離揚州的九江和廬江都不算遠,不出十日便可以將藥材運到。所需費用也由我來承擔。便是全大人所帶士兵的一應開銷也由我來支付,還望陳大人不要推托才好。」

    聽完老劉的話,陳溫苦笑一聲道:「多謝王爺了。如今我揚州府庫空虛,也只好讓王爺破費了。不過請王爺放心,等將來你們選好了建造碼頭的港口之後,我們可以免你們三年的租金,以作為對王爺今日救助我揚州百姓的補償。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自己救助百姓絕不是為了想讓陳溫免幾年港口的租金,因此老劉當然不願接受。不過陳溫等人知道一旦港口建好之後,南來北往的客商肯定不少,到那時揚州的稅收自然會水漲船高,所以幾人也要老劉一定答應他們的這個條件,否則便是看不起他們幾人。

    老劉無奈,最後只好答應了陳溫等人的條件,待將來選好港口的位置之後,揚州刺史府免去三年的港口租金。其餘的條件則不變。

    這頓飯吃完之後,老劉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也就確定了,明天在歷陽休息一天後,他們便從陸路先趕往疫情比較嚴重的九江郡。等那裡的情況穩定之後,便繼續轉向九江郡西邊的廬江郡。

    吃過晚飯之後,陳溫親自將老劉送到了客房中休息。如今老劉的身邊有甄姜等五位夫人,晚上自然不會寂寞。只是在享受著眾女溫柔的同時,老劉也在想著前去疫區救治病人,自己只能帶著芷清。其她女眷和露西拉母女是斷然不能帶她們去的。雖然老劉不怕自己一行人會被傳染,但是那種淒慘荒涼的疫區景象無異會讓她們心中不忍。因此老劉也打定了主意,明天便將自己的隊伍分開。自己帶著郭嘉、芷清和烏雲前往九江郡。外加文丑和十名親衛隊員。而其她人則繼續在歷陽周圍逗留,並且四處欣賞一下揚州的如畫美景。等自己處理完那些地區的疫情之後,再返回歷陽與她們會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