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六十四章 搶奪渡口 文 / 天翔

    第四百六十四章搶奪渡口

    就在關羽帶領隊伍與小澤丸親自領兵的六萬倭人鏖戰之時,在連湖河邊的渡口一帶,徐晃帶領的兩千名輕騎兵也受到了倭人無比猛烈的進攻,雙方的戰鬥持續了半天,現在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

    當最初渡河的那些倭兵被漢軍消滅了之後,竹下登看到自己想要過河著實不易,而且他也怕漢軍用那種投出去的長槍將自己手中僅有的這幾十條小船扎漏了,自己可就更沒有辦法過河了。因此他寄希望於小澤丸會派兵前來攻佔連湖河南岸的渡口,這樣自己便可以順利的渡過連湖河,與小澤丸帶領的隊伍會合到一處,共同殲滅對岸的漢軍。

    可是等了很長時間,竹下登也沒看到有倭兵從河邊防守漢軍的後方出現,反而是在距離河岸不遠處的軍營內喊聲震天,雙方一直在激烈的交戰。

    既然小澤丸一直沒有分兵過來,竹下登便知道小澤丸肯定是與漢軍糾纏在一起,根本騰不出手來解決渡口之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岸的倭兵前來為他們搶佔渡口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所以竹下登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冒險派兵強渡連湖河。

    不過竹下登並不是直接派兵從渡口處有漢軍把守的地方渡河,而是將岸邊的小船分成三部分,除了在渡口處留下十幾條小船外,其餘的船隻分別前往上游和下游幾里遠漢軍看不到的地方,然後從那裡運兵過河。待運送過去的倭兵數量足夠之後,他們再從兩側向漢軍發起攻擊。這時自己同時派人從正面渡口處強攻,依靠自己在兵力上的優勢,即便是付出大量的傷亡,竹下登也要把渡口搶過來,從而運送大量倭兵趕到對岸去支援小澤丸,免得小澤丸帶領的六萬大軍出了危險,自己便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於是竹下登馬上開始指揮手下倭兵分頭行動,分別在上下游五六里遠的地方找了幾處河水平緩的地方運兵過河。當徐晃看到倭人將對岸的船隻劃走之後,也擔心倭人是否會從其他地方渡河,因此他便派出了一些士兵分別跟著那些倭人的船隻進行監視,一旦有情況出現,便馬上回來通知自己。

    跟蹤倭人的士兵很快便派人回來報告,倭兵是在上下游不遠的地方渡河。徐晃手頭只有兩千名輕騎兵,而對岸的倭兵可是有七萬人之多,因此徐晃無奈,只能向兩側各分出五百人,前去阻截倭人渡河。

    如此一來,在渡口處的輕騎兵也就只剩下了一千人。不過徐晃早已經讓輕騎兵將剛才投出去的標槍收回來了,擦乾上邊的血跡,仍然可以繼續使用。因此雙方繼續隔河對峙,等著最後短兵相接的那一刻。

    竹下登源源不斷的將隊伍派往連湖河的上游和下游,而漢軍也被動的拉開戰線,因此當倭人沿著河岸向上下遊走出去十里之後,輕騎兵已經完全被分散開了,除了渡口處還有八百人之外,其他地方幾乎是隔幾里地安排二百人防守,因此到了最後,倭人還是終於得到了機會,開始在上下游十幾里外的地方划船渡河,將倭兵分批運過了連湖河。

    在倭兵渡河的同時,輕騎兵也開始用連弩和投槍向倭人進行攻擊,但是因為倭人很狡猾,他們在水中順流而下,將步行的輕騎兵甩在了後邊,然後便找個水流平緩的地方靠岸,船上的倭兵馬上登陸。如此這般的折騰了半天,倭人已經運送了差不多近萬人渡過了連湖河。

    過了河的倭兵並沒有急於與漢軍交戰,而是繼續沿著河岸向上下游猛跑。這樣人數不多的漢軍便被他們分散了。因此在覺得過河的倭兵已經有能力與漢軍一戰後,竹下登馬上傳令過河的倭兵不要在跑了,馬上開始轉身向漢軍發動進攻。

    於是已經在人數上遠遠超過漢軍的倭兵馬上停止了腳步,開始轉身向一直追趕他們的漢軍發起了進攻。

    雙方的距離本來就不遠,因此倭人一回頭,很快便與漢軍遭遇,雙方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惡戰。輕騎兵並沒有因為人少而退縮,相反他們幾人一組,組成了一個個防守陣型,開始與倭人周旋,擋住了倭兵前進的腳步。

    只是雙方的人數畢竟相差太多,因此輕騎兵在頑強抵抗了一陣之後,最後便都在倭人的猛攻之下血濺沙場,死在了倭人手中。不過在他們戰死之前,每個人至少都殺死了三四名倭兵為自己陪葬。

    隨著戰事的不斷進展,渡過連湖河的倭兵也越來越多。最後他們已經將渡口處的漢軍包圍了起來,加上從河面進攻的倭兵,如今徐晃帶領的八百名輕騎兵已經陷入了倭人的重重包圍之中。

    徐晃知道現在關羽很難分出人手來救援自己,只有在他們那邊擊敗了從後邊過來的倭兵之後,才會派兵前來增援自己。因此徐晃與渡口處的輕騎兵都已經抱定了與陣地共存亡的信念,即便是今天戰死在這裡,也不能將渡口拱手讓給倭人,只要他們能阻止大隊的倭人過來,關羽那邊便會減少一些壓力,也會更快的獲得勝利。

    徐晃組織剩下的輕騎兵組成了一個方陣抵禦著倭人的進攻,由於戰術得當,再加上輕騎兵配合默契,武器護具精良,因此倭人對他們圍攻良久,仍然沒能將渡口從輕騎兵手中奪走。

    此時竹下登也已經乘坐一隻小船從下游渡過了連湖河,來到了南岸的陣地上。他也看到了遠處漢軍大營內小澤丸帶領的倭人與漢軍的激戰,知道那邊的戰事一時半會兒還分不出勝負。所以現在的關鍵便是自己一定要盡快把渡口搶過來,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運送大量的倭兵過河,從而戰勝漢軍取得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

    竹下登在過了河之後,便開始用上了小澤丸慣用的那套激勵士兵的辦法,開始用各種賞賜來刺激倭兵。結果這招果然管用,倭兵在那些金錢高官和美女的誘惑下,開始不顧自己的生死,向包圍圈內的漢軍展開了猛攻。

    倭人手中的長刀在漢軍堅固的盔甲面前顯得非常脆弱。因此不少倭兵已經把被他們殺死漢軍的斬馬刀拿在了手中,雖然斬馬刀的長度已經快趕上倭人的身高了,但是由於他們慣於雙手持刀,因此適應了一段時間便已經用的有模有樣,並且也不用擔心與漢人的斬馬刀碰撞之時會被磕斷了。

    徐晃身材高大,他所站的地方是塊凸起的高地。因此他在觀察戰場之時,看到了在倭人隊伍後邊指手畫腳並且大喊大叫的竹下登。從他身上的裝束徐晃便知道他應該是倭人的統領。因此徐晃看著眼前瘋了一般向輕騎兵猛衝猛打的倭兵,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大膽的念頭,那便是擒賊先擒王。

    於是徐晃一邊指揮輕騎兵繼續抵抗倭人的進攻,一邊悄悄在方陣之內集合了一支五十人的隊伍。由於他們的任務是防守渡口,因此他們都沒有騎馬。這也是今天漢軍傷亡不少的原因之一。等隊伍集合好了之後,徐晃簡單向大家交待了一下任務:那便是過一會兒先用連弩猛攻倭兵,然後徐晃便帶領大家衝進倭人的隊伍之中,將那名躲在倭軍隊伍後邊的倭人統帥生擒活捉,從而逼迫倭人退兵。

    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定下計策之後,徐晃馬上便帶領五十名輕騎兵開始了行動。此時在渡口處剩下的輕騎兵還有六百多人。當徐晃一聲令下後,方陣內的輕騎兵立刻將連弩對準竹下登所在的方向開始放箭。等他們射出了三輪弩箭之後,趁著這邊的倭人一片慌亂,徐晃揮動手中的大斧,帶領五十名輕騎兵衝進了倭人的隊伍之中。

    徐晃的大斧也是一件重武器,因此用來對付成群的敵人非常管用。每次他的大斧在前邊劃出個半圓,便有幾名倭兵被鋒利的斧刃斷為兩截。他身後的輕騎兵也不停地揮舞著手中的斬馬刀,收穫著倭人的性命。在倭人被他們沖的還沒明白漢人為什麼會反攻之時,最前邊的徐晃已經殺到了距離竹下登不過三四十步遠的地方。

    竹下登看到前邊的倭兵忽然混亂起來,便知道肯定有情況發生,因此便急忙派人過去打探情況。結果還沒等打探消息的士兵回來呢,他便看到了徐晃高大的身軀出現在了他前邊不遠的地方。而徐晃身後的幾十名漢軍也同樣驍勇無比,殺得他們面前的倭兵紛紛逃竄,到了最後竟然為他們讓出了道路,使得徐晃等人殺向竹下登的速度更快了幾分。

    看到漢軍在那員身材魁偉的武將的帶領下,已經快要殺到自己面前了,竹下登嚇得急忙向隊伍的另一邊逃去。同時他邊走邊把殺死徐晃等人的賞賜提高了不少,使得要錢不要命的倭兵也大都不再躲避徐晃等人,而是將他們團團圍住,開始向他們發起了圍攻。

    如今徐晃等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是他們卻一直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由於有身高的優勢,因此徐晃在眾多的倭人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竹下登逃向了哪裡,他便帶著身後的幾十名輕騎兵追向哪裡,硬是在如螞蟻般蜂擁上來的倭兵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慢慢逼近了已經逃到河邊的竹下登身邊。

    看到自己的重金懸賞也不管用了,竹下登嚇得急忙上了河邊的小船,命令士兵把小船划到了河中心才停了下來。然後他繼續向士兵許諾只要殺了這些漢人,自己會給他們更多的金錢和美女。因為他也發現徐晃應該是河邊這支漢軍的軍官,只要把他殺掉,剩下的漢軍群龍無首,自己再攻擊他們肯定會容易多了。

    看到竹下登將殺死漢將的賞賜提高了很多,很多倭人更是不要命的向徐晃猛撲,他們現在的目的便是殺死徐晃,這樣便可以當上大官,得到無數的金錢和美女。

    這樣一來,徐晃和他身後的輕騎兵所承受的壓力也更大了,不過徐晃在看到那名倭人統領已經逃到了船上之後,他也知道自己這次是沒辦法抓到他了,因此掃視了一下戰場之後,徐晃竟然轉過身來,帶領剩下的不到三十名輕騎兵再次衝向了密密麻麻的倭人隊伍。

    作為一名愛兵如子的將軍,徐晃是絕不會丟下自己手下的士兵逃走的,他要殺回到渡口處輕騎兵的方陣之內,與手下士兵守住渡口,不放更多的倭兵過河。從而保證關羽能夠專心打敗他們的敵手,並且盡快趕來增援自己。

    打定主意之後,徐晃對著身後的輕騎兵道:「弟兄們,我們還要殺回渡口,與那邊的兄弟死戰到底,你們可願意跟我殺回去?」

    「徐將軍,我們願意!」二十多名輕騎兵齊聲答道。

    「好,這才是我大漢的鐵血男兒。」徐晃說完,向著正在朝他們圍過來的倭兵大吼一聲,再次揮動大斧當先殺進了倭人的隊伍之中。他身後的輕騎兵也都不甘示弱,緊跟在徐晃的身後,毫無懼色的衝進了比自己多幾十倍的倭**軍之中,奮力殺向倭人包圍圈中心輕騎兵佔據的那塊陣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