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牆激戰 文 / 天翔

    第四百五十八章城牆激戰

    當城門內的姿三郎看到漢軍已經進入了城門洞之後,便招呼城門內埋伏的倭兵做好準備。如今他也將自己的隊伍按照前邊是手拿長刀的士兵,後邊是弓箭兵的順序排好。這樣一旦雙方短兵相接之後,後邊的弓箭兵也可以學習漢人的方法,將箭支拋射到空中,然後落到漢人的頭上射殺他們。

    姿三郎還很得意的一點,便是自己在城門內給漢人預備的那個巨大的陷坑。如果攻進城內的漢人不知情的話,這個大坑即使掉下去幾十名漢人,也很難被他們填平。

    一切準備就緒,姿三郎與城內的倭人緊握著手中的武器,聽著城外漢人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他們的心情也越來越緊張。畢竟城內的不少倭兵都經歷了與漢軍在古川河邊的那場大戰,對於漢人,他們現在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

    當十幾名盾牌兵掩護著長槍兵從城門洞衝進了古屋城之後,由於他們只注意前邊的倭兵,並沒有注意到腳下有什麼異常。結果向前沒走幾步,他們只感覺腳下一軟,還沒等他們向身後的同伴示警,便已經踩塌了陷坑上邊的偽裝,掉入了下邊幾丈深的陷坑之中。

    倭人在陷坑的底部安插了很多削尖的木刺和長槍、長刀,漢軍士兵一掉入坑中,自然被下邊的刀槍和木刺穿透身體,坑內的漢軍士兵頓時發出一陣痛苦的慘叫聲。

    此時剛剛走到城門洞入口處的幾名漢軍急忙停住腳步,並向身後的同伴發出了馬上停止前進的的口令。由於漢軍在進城之時,本身便為了防止遭到城內倭兵的進攻,前後士兵之間都保持著一定得距離,所以前邊的士兵發出停止前進的口令後,後邊的士兵馬上停下腳步,並把口令向後傳遞下去,因此除了前邊的十幾人掉入了陷坑之外,後邊的漢軍並沒有因為擁擠而繼續掉入坑中,也使得姿三郎希望利用陷坑來大量殺傷漢軍的企圖沒能奏效。

    看到漢軍不再繼續前進,姿三郎一聲令下,後邊的弓箭手馬上衝到前邊,開始隔著陷坑向漢軍射箭。如今雙方的距離不過二三十步遠,因此倭人的短弓同樣可以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在姿三郎發出命令之後,密集的箭雨便朝著城門洞出口處的漢軍飛了過去。

    由於漢軍進入城門洞的既有長槍兵,又有盾牌兵,因此看到倭人開始放箭,盾牌兵馬上衝到前邊豎起輕鋼大盾,擋住了倭人射過來的箭支。

    不過面前的陷坑確實讓漢軍很犯難,如今倭人在城門內聚集了大量的士兵,城門洞空間有限,根本不好運送用來填滿陷坑的東西進城。因此前邊的士兵急忙把情況向後傳遞,請在城外指揮作戰的高順定奪。

    當高順得知倭人在城門內挖了個巨大的陷坑,並且步兵也損失了最先進城的十幾人後,他知道現在硬往裡沖肯定是不行。畢竟除了前邊那個巨大的陷坑,倭人更是在城門內安置了重兵。因此高順便傳令暫時不要向城內進攻,但是也不要撤出來,既然城門內有重兵把守,那麼其它幾面城牆上的倭兵必然會少一些,這也正好給了李榮和左校機會。高順於是馬上派人去給他們送信,城內的倭兵大都集中在城門周圍,因此他們現在可以先用弩兵壓制城牆上的倭兵,然後再派兵用雲梯穿過護城河,利用昨天晚上送過去的雲梯爬上城牆,盡快從他們那邊打開缺口,從而攻破古屋城。

    這邊漢軍便與倭人在城門處僵持住了。去給李榮和左校兩人送信的傳令兵也很快到了他們那裡,把高順的命令傳達給了他們。

    李榮現在帶著三千名步兵是在古屋城的南邊。這邊也是與城門相對的後城牆。由於昨天一天他們也沒有攻城,因此城牆上的倭兵以為他們只是來圍城,防止倭人逃走的,因此今天對他們已經不是十分注意了。再加上城牆上的老兵大都被姿三郎抽調到城門處去了,因此如今城牆上的倭兵大都是最近姿三郎從城內的大戶家中召集起來的私兵和家丁。他們雖然平時也進行訓練,但是不過是大戶家中的看家狗,除了欺負城中的百姓,根本就沒有上戰場的經驗,因此他們看到城外的漢軍都在懶洋洋的曬太陽,偶爾派一些士兵過來向城牆上射幾支箭,就再也沒有其他的動作。因此城牆上的倭兵如今也都背靠著城牆坐在那裡,這樣既可以休息,還可以躲避漢人的弓箭。

    左校負責的方向是古屋城西邊的城牆,他們這邊的情況與李榮那邊基本相同。所以兩人在得到高順讓他們馬上開始攻城的命令後,便立刻集合好隊伍,然後悄悄向城牆逼近。

    在距離城牆不過五六十步遠的時候,弩兵便開始停止前進,用手中的連弩向城牆上的倭兵開始了猛烈地攻擊,壓得城牆上的倭兵根本不敢露頭,因此他們也無法看清外邊漢軍的行動。

    其餘的長槍兵和盾牌兵則換上了腰刀,抬著幾架雲梯快速來到了護城河邊。為了能盡快攻上城牆,李榮和左校兩人都是親自上陣,沖在隊伍的最前邊。

    過了護城河之後,漢軍馬上把昨天晚上放在城牆根上的雲梯豎起來,搭到了城牆外邊。下邊有兩人在兩邊扶住雲梯,其他人便開始從雲梯向上攀爬。而在這段時間內,弩兵的連弩攻擊一直沒有停止,使得城牆上的倭人雖然聽到城外的漢軍似乎有什麼動靜,但是他們也沒辦法察覺。

    很快,後城牆上的李榮第一個爬上了城牆,只見他在雲梯頂端一縱身,便跳到了城牆上,其他漢軍士兵也都從雲梯上紛紛跳進了城牆。舉著腰刀呼喊著殺向了城牆上那些還懵懵懂懂的倭兵。

    看著這些彷彿從天而降的漢軍,倭人一開始確實被嚇壞了。不過城牆上的倭人軍官看到是漢軍攻上了城牆,但是人數並不是很多,便馬上指揮士兵開始抵抗。畢竟在漢軍上了城牆之後,外邊的弩兵便無法再向城牆上有漢軍的地方放箭了,免得誤傷了自己人。

    與漢軍士兵手中的腰刀不同,李榮手中拿著的是一桿大刀。如今他的大刀舞動起來,當真是所向披靡。倭人不管兵將,幾乎沒有一人能與他打上幾個回合,便被他一刀劈成兩半。而他身後的漢軍也在他的帶領下,如一群下山猛虎一般,追殺著城牆上沒了鬥志的倭兵,很快,城牆上便被他們佔據了一段十幾丈遠的地方。而陸續爬上城牆的漢軍也越來越多,現在便已經有二百多人了。漢軍不斷向兩側的城牆擴張,再加上城牆下的弩兵給了他們有力的支援,使得漢軍很快便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逼得倭兵步步後退,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漢軍將原本屬於他們的陣地一點兒一點兒的奪走了。

    此時在這裡統軍的倭人將軍一看形勢不妙,一邊派人火速趕往城門,去給姿三郎送信。一邊組織倭人士兵進行反撲。他已經看到城外的漢人不過三千人,現在攻上城牆的更是只有兩三百人,自己手下可是有差不多四千人。若是被這點兒漢軍便打敗了,不僅是城池不保,估計自己的腦袋也該搬家了。

    他也明白自己的隊伍之所以現在節節潰敗,主要是因為這裡的士兵大都是臨時拼湊來的雜兵所致。因此他現在帶著幾百名留在這裡的倭人老兵衝到了前邊,與漢軍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血戰。

    倭人的將軍名叫貴花田,也是姿三郎手下的一名勇將。在與邪馬台國的戰鬥中立下無數戰功,死在他手中的長刀之下的伊都國將士據說有三四百人之多,因此他也被古屋城中的倭兵稱為百人斬將軍。今天看到自己的士兵竟然根本不敢與漢軍對戰,甫一交手便馬上開始潰逃,令貴花田心中不由得大怒。他揮刀殺死了幾個從自己面前逃過的倭兵,然後高舉著手中的長刀向著漢人迎了上去,口中還大叫著:「小的們跟著我上,漢人沒有多少,殺掉他們為我們戰死的同伴報仇。」

    他這一喊,再加上剛才他殺了幾名逃走的倭兵,其他倭兵自然也就不敢再逃了。而且看到貴花田本人也親自加入了戰鬥,城牆上的這些雜兵也被激發出了鬥志,畢竟他們也知道,一旦城池被漢人攻佔,恐怕他們也難逃一死,因此還不如與漢人拼了,這樣還有保住古屋城的一絲希望。

    於是眾多倭兵便不再逃跑,開始轉回身跟著貴花田撲向了漢軍。使得剛才打的十分順利的漢軍終於遭到了倭兵頑強的抵抗,雙方也在城牆上並不是很大的地方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此時倭兵是從兩頭向漢軍猛攻,但是由於城牆的寬度不過一丈五左右,因此雙方真正能交手的士兵也就是最前邊的一兩排人,最多也就十五六人。儘管城牆上的倭兵數量是漢軍的十幾倍,可是後邊的也只能吶喊助威,或者抽冷子向漢軍施放冷箭,但是且他們自己也要承受漢軍弩箭的攻擊。雖然他們有不少護身的大木盾,但是卻也被從天空上落下的弩箭傷了不少。只是現在為了保住古屋城,保住他們自己的性命,因此倭兵一個個也都豁出去了,開始爭先恐後的殺向城牆上的漢軍。

    單從士兵的戰力上來講,漢軍要比倭兵高出很多,一個漢軍至少可以對付三四個倭兵。而現在的戰場應該說對漢軍很有利,雖然倭人開始不要命的向漢軍攻擊,但是漢軍的陣地還是在慢慢向兩邊擴張,登上城牆的漢軍也在逐漸增加。

    如今李榮已經和貴花田對上了。看到李榮的勇猛,而且從穿戴也可以看出他是這支漢軍的統領,因此好勝的貴花田便毫不猶豫的衝向了李榮,他想憑著自己的武力戰勝李榮,這樣既可以殺殺漢人的威風,也給自己的手下打氣壯膽。

    看到那員身材明顯高於其他倭人的大將殺向了自己,而且李榮也看到了貴花田刀上正在滴落的鮮血,他並不知道那是他殺逃走的倭兵染上的,還以為是他殺了漢軍,因此李榮毫不畏懼的迎了上去,揮舞著手中的大刀一招力劈華山,大桿刀帶著風聲向著貴花田的頭頂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