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四十三章 圍城打援 文 / 天翔

    第四百四十三章圍城打援

    被漢軍團團圍住的田邊正雄和白條山機如今也豁出去了,雖然自己這邊損失慘重,但是漢軍也被自己殺了數百人,總算是拉了點兒墊背的。姿三郎將軍來救他們的隊伍最後敗走之後,兩人知道自己已經沒了退路,因此兩人鼓起餘勇,大聲呼喊手下士兵不要害怕,今天即使戰死,也不能做漢人的俘虜,去給漢人當奴隸。

    剩下的近百名倭兵也知道他們說的沒錯,今天看來是沒有活路了,因此眾倭兵此時都很齊心,大家背靠背的圍成了一個圓圈,抵擋著外邊漢軍的攻勢。

    高順看到這伙倭兵抵死不降,而且主公也沒有說要抓俘虜,因此也就沒有對這些倭人手下留情,雖然裡邊有兩個倭將從穿戴和手中的長刀來看,應該是倭人的大將才對。既然不能活捉,那就殺了他們也一樣可以立功。

    看到倭人擺出了一副拚命地架勢,高順不想再增加自己士兵的傷亡,因此便讓大家後退了三十步,然後讓弩兵對準了中間的倭兵,高順一聲令下,幾百支弩箭直奔中間的倭人而去。

    本來田邊正雄和白條山機還想在最後垂死掙扎一番,爭取多殺死幾個漢人。可是沒想到漢人太過**詐,竟然不給他們這個機會。看到漢人後撤的時候,兩人知道不好,於是便嚎叫一聲,帶頭向漢軍撲了過去。

    此時高順的命令已經下了,弩兵的弩箭正好迎上了這些向漢軍猛撲的倭兵倭將。這麼近的距離,因此等弩兵的兩輪弩箭下來,中間剩下的倭人身上便馬上佈滿了弩箭,全都去見了閻王。

    兩名倭**將田邊正雄和白條山機也不例外,兩人因為衝在前邊,身上所中的弩箭更多,現在便如兩隻刺蝟一般緊挨著倒在地上,當真是一對難兄難弟。看來兩人還是心有不甘,人都死了兩隻眼睛還都沒有合上。

    這邊的戰鬥結束之後,高順馬上指揮步兵開始打掃戰場,對於沒死的倭兵也不必客氣,給他們補上一刀了事。受傷的漢軍都被小心的送回岐阜城,由隨軍軍醫進行醫治。戰死的漢軍屍體也被大家小心的集中到一塊,運送到不遠處的山坡上為每人挖了一個墓穴,然後把這些戰死士兵的屍體用麻布裹好後放了進去,最後為他們每人堆起了一座墳包。以便將來到了清明時分,好來祭奠這些為大漢戰死的將士。

    高順帶著步兵打掃完戰場之後,將倭人的屍體也都挖了幾個大坑深埋了。看到古川河南岸的漢軍基本都已經從浮橋上過來了,高順才讓士兵把浮橋拆開了。但是為了保證岐阜城的安全,高順派出一個團的士兵在拆橋前返回了岐阜城,協助城中留下的那些漢軍守城。同時為了保證漢軍可以順利的來往於古川河兩岸,高順還留下了兩百名士兵在古川河岸邊紮營駐守,負責看管這些船隻。

    做好了這一切之後,高順才帶著剩下的步兵前往古屋城,沿路他們還要繼續打掃戰場。不過路上的屍體已經基本沒有漢軍了,到處都是逃跑時被漢軍殺死的倭兵屍體。因此步兵一路走一路埋,等到了古屋城外時,路上那些倭人的屍體也都被他們清理乾淨了。

    等高順帶著步兵趕到古屋城外時,輕騎兵已經分派好人手,將古屋城團團圍住了。雖然輕騎兵的人數不多,但是古屋城的規模不大,與岐阜城相比大致相當。因此輕騎兵每個方向駐紮了三千人,剩下的如今都在古屋城的南門外駐紮。不過這部分輕騎兵看來人數不多,應該還不到兩千人了。

    原來老劉親自帶領輕騎兵在後邊追趕倭兵時,為了讓倭人能夠逃回古屋城一些,因此到了後來老劉便讓漢軍放慢追趕的腳步,只是在遠處用連弩射殺那些落後的倭兵。這樣雙方你追我趕的到了古屋城外時,從戰場上潰敗下來的倭兵有一小半逃進了古屋城,其餘的都在路上死在了漢軍的斬馬刀和連弩之下。

    漢軍的軍營早已紮好,老劉也不打算回岐阜城去住了。他的中軍大帳就在古屋城以南的漢軍軍營內。安置好手下的步兵之後,高順也急忙趕到了老劉的中軍大帳,去向老劉稟報這次漢軍的傷亡和戰果。

    高順來到中軍大帳時,其餘的將官都已經在那裡坐好了,就等著他了。高順進帳給老劉行過禮之後,便到了自己的位置坐好,等著老劉問話。

    看到大家的表情都很沉悶,完全不似打了勝仗的樣子。高順估計肯定是輕騎兵的傷亡不輕。於是在老劉向自己詢問漢軍的傷亡情況和今天消滅了多少倭兵時,高順急忙起身,把剛才打掃戰場的情況向老劉等人並報了一番。

    經過今天的連番惡鬥,戰場上戰死的漢軍人數共計一千零三十二人。其中輕騎兵九百二十八人,步兵一百零四人。另外還有傷員三百二十人,其中重傷員八十七人,現在都已經送回岐阜城由軍醫負責救治去了。

    至於今天漢軍消滅的倭兵總數,因為後來逃跑時死在路上的倭兵屍體的數量還沒有全部統計完,因此高順只是大概的估計了一下,然後再加上河邊戰場上的倭兵屍體,合計達到了三萬八千多人。繳獲的倭人戰馬也有三千多匹,現在也被趕入了步兵的軍營之中。只是這些戰馬都沒有馬鞍馬鐙,就連馬韁繩都沒有一根,再加上這些戰馬體型矮小,估計以後用來運送軍糧等輜重還可以,要想騎這些馬打仗肯定不行。

    剛才輕騎兵在清點人數的時候,便已經發現缺少了上千人,現在聽了高順的戰報之後,大家才知道今天輕騎兵的傷亡竟然過千。戰死的更是達到了九百二十八人,對於只有一萬五千人的輕騎兵來說,這個數字已經不少了。

    今天輕騎兵之所以傷亡過大,主要是因為在阻擊倭人援軍的時候,雙方的人數相比太過懸殊。張飛與徐晃只帶了兩千名輕騎兵,對抗的則是四萬多倭兵。雖然開始的時候被他們用弩箭射死了近萬人,但是三萬多人對兩千人仍然差距太大。而且為了不放走河邊被漢軍圍住的那些倭人騎兵和原來的守軍,他們才拚死擋住了倭人援軍的進攻,使得倭人未能突破他們的防線。這也可以說是為了保證整場戰鬥的大局,這支輕騎兵隊伍不得不做出了一定的犧牲。按照今天的戰報,被消滅的倭兵接近四城中的倭兵加起來也就一萬出頭,因此大家紛紛向老劉請戰:明天一定要打下古屋城,殺光城中的倭兵倭將,為死去的戰友報仇。

    老劉擺了擺手對大家道:「今天我們失去了上千名士兵,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但是這些士兵也不是白死的,他麼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我們殺死近四萬倭兵的戰果。我們大家都是軍人,當然知道既然要打仗,那就沒有不死人的,只是我們帶兵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能讓士兵去白白送死。對於這些戰死士兵的家屬,我們一定要厚加撫恤。至於你們說明天就要攻打古屋城之事,奉孝早已經有了主意,咱們大家且先聽聽奉孝的主意,然後再做打算。」

    聽老劉這麼一說,眾將都把目光轉到了郭嘉身上。郭嘉長身而起,先向老劉點了點頭,然後才對眾人道:「主公,諸位將軍,我們此行倭島的目的,乃是為了徹底平定倭島,並使之成為我大漢的土地。今天我們本可以乘勝攻下古屋城,但是我覺得我們的軍隊數量畢竟有限,因此不如我們放這些倭兵逃回古屋城,然後在包圍古屋城之時,還要故意給倭人留下幾個缺口,目的便是讓倭人派信使出去搬救兵。而我們先派人四下打探一下古屋城以北的地形,尋找幾個適合設伏的地方埋伏起來,專門對付那些前來增援的倭兵,此乃圍城打援之計,我們士兵手中的連弩等利器正適合用來伏擊敵軍,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可以輕鬆消滅倭人的救兵,更可以在吃掉幾支援兵之後,再把古屋城攻下來。到時候估計公台先生帶領的水軍也該佔據了倭面土國,從北邊打過來了。這樣我們便可繼續北上邪馬台國的王城宇都宮,與水軍南北夾攻,爭取盡早拿下宇都宮,如此一來,則邪馬台國可定。剩下的倭奴國也就不足為慮了,諸位將軍看看,我們這樣做是不是比直接打下古屋城,然後再北上對付邪馬台國的大軍更好一些?」

    眾將聽了郭嘉的主意,果然都連呼妙計。而老劉其實早就同意了郭嘉的這個辦法,這樣做最好的一點,便是可以減少漢軍的傷亡。否則只要是兩軍近戰,雖然漢軍的盔甲和武器遠勝倭兵,但是在雙方短兵相接的情況下,還是不可避免的要出現傷亡。因此眾人商議了一番之後,老劉便決定下一步就用郭嘉所出的圍城打援的方法,先用古屋城來調動邪馬台國的援軍前來支援,只是倭人能否上鉤,就看邪馬台女王對古屋城的重視程度了。

    定下了計策之後,漢軍便在古屋城周圍駐紮了下來,同時還故意在北邊和西邊兩支軍隊駐紮的地方留下了一個缺口,以便放倭人的信使逃出去。

    果然到了後半夜,有兩名倭人小心翼翼的從古屋城的城牆上用繩子爬了下來,然後游過護城河,趴在地上匍匐著從那個缺口逃了出去。漢軍的哨兵早已看到了他們,但是為了實現郭嘉定下的計策,故意放他們溜了出去。而那兩名信使也在穿過了漢人軍營之間的空地後,便加快腳步向著東北方向而去,從方向上看,他們肯定是前往邪馬台國的王城宇都宮,找卑彌呼女王搬救兵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