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三十八章 渡河之戰 文 / 天翔

    第四百三十八章渡河之戰

    當漢軍的船隻過了古川河的中心之後,已經進了倭人弓箭的射程了。於是岸上的倭兵在他們的頭目的指揮下,開始用他們手中的短弓向漢軍發起了攻擊。

    在高順所轄的步兵軍中,盾牌兵現在有兩千人之多。他們手中的大盾高達五尺,豎起來比一般倭人的身高還要高。並且這些盾牌都是用上好的精鋼打造而成,雖然厚度很薄,但是效果卻非常好,不要說倭人的短弓,便是漢軍自己用連弩射擊,在五十步內也根本無法穿透這種盾牌。而最大的好處是這種盾牌的重量很輕,只有二十幾斤,步兵攜帶和使用都非常的方便。

    如今每隻小船上都有十幾名盾牌兵,他們把手中的盾牌成一定角度斜立在船上,而士兵都蹲在盾牌之後,因此倭人的箭支落下來之後,河面上頓時響起一陣叮叮噹噹的聲音,聽上去煞是動聽。但是卻沒有一支箭能夠射中船上的漢軍。更不可能對漢軍造成什麼傷害了。

    看到漢軍全被盾牌擋住了,自己的弓箭根本無法傷到漢人,河岸上的倭兵頓時有些慌亂。那名倭人頭目一看自己這邊的進攻不能奏效,馬上命令手下士兵做好肉搏的準備。他也看到了,渡河的漢人不過只有幾百人,自己這邊可是有三千人,因此他很有信心獲得這場戰鬥的勝利,於是他馬上命令大家停止放箭,畢竟他們手中的箭支數量有限,射出去一支可就少了一支。

    看到倭人停止放箭了,高順馬上發出命令。船上的盾牌兵馬上將手中的盾牌向兩側挪開一點兒,這樣在漢軍的盾牌中間便出現了一些縫隙。而船上的弩兵馬上端起手中的連弩,瞄準岸上的倭兵便開始向他們發起了攻擊。

    雖然船隻在水面上顛簸,但是這些弩兵射出的弩箭命中率還是很高。三百支弩箭射出去之後,由於倭兵毫無防備,因此被弩箭射中的倭兵足有二百七八十人。看到漢軍竟然還有如此利器,岸上的倭兵嚇得急忙又都躲進工事中去了。而那名頭目也不再呼喊,壓低聲音告訴手下倭兵不要慌張,等漢人登陸之後,便馬上與他們展開近戰,這樣漢人手中的這種武器也就發揮不出這麼大的作用了。

    看到漢軍沒有再向他們發射弩箭,倭人頭目白條山機很是得意。自以為看透了漢人的弱點,因此他便把頭探出工事,想看看漢軍的船隻如今距離河岸還有多遠。

    他以為漢軍沒有辦法對付他們了,而高順早已發佈了第二條命令。此時船上的弩兵將手中的連弩抬高一定的角度,向著岸上的倭兵發起了第二輪的拋射。

    此時白條山機正好剛剛探出頭來,結果這一下反倒救了他一命。由於他探出身體觀察漢軍的情況,因此並沒有像其他倭兵那樣趴在地上,結果一支弩箭正好落在了他剛才趴著的那個位置上。要是他沒有起來,這支弩箭正好命中他的後心。

    看著那支弩箭竟然深深地射進了地面,整支弩箭留在外邊的不過只有一點兒時,嚇得白條山機身上冷汗直流。這支弩箭要是射中了自己的後心,肯定會從身體內穿過去,若是真的被弩箭穿身之後,自己哪裡還有命在?因此白條山機一邊慶幸自己白撿了一條命,一邊高聲命令手下士兵不要趴在地上,要把身體盡量靠近工事前邊的石頭,這樣才能躲開漢軍射過來的箭支。

    隨著高順不斷的發下命令,弩兵手中的連弩不斷向岸上的倭兵頭上落下弩箭。雖然有些倭兵躲在了弩箭無法射到的死角而逃過了漢軍的弩箭,但是也有不少倭兵被頭上落下的弩箭射中,因此從漢軍開始拋射弩箭到漢軍的船隻接近岸邊,弩兵射出的弩箭也有七八輪之多。而中箭傷亡的倭兵也有六七百人,使得倭兵在還沒有與漢軍開始近戰之前,便減員了近三成之多。而剩下的倭兵大都被漢軍的弩箭嚇得如縮頭烏龜一般,緊緊地把身體躲在工事內的石頭邊上而不敢動彈。

    當船隻距離古川河北岸不過一丈遠的距離時,高順馬上指揮士兵跳下小船,前邊的仍然是舉著大盾的盾牌兵,而弩兵則緊緊地跟在他們的身後,大約有六百多名漢軍互相掩護著登上了古川河的北岸。

    之所以船上的八百名士兵只登陸了六百多人,是因為還有一些盾牌兵因為要掩護划船的士兵而留在了船上,以防止倭兵趁機向他們放箭。這些士兵現在正把船隻劃回古川河的南岸,以運送更多的士兵渡河。

    在最先登上河岸的漢軍之中,高順和步兵軍的兩位師長李榮、左校都在其中。如今他們剛剛上岸,躲在工事中的那些倭兵便在他們的頭目白條山機的帶領下,紛紛從工事中跳了出來,想依仗他們在人數上的優勢,將已經登上河岸的六百多名漢軍殺光。

    然而戰鬥的進展完全出乎白條山機的意料。漢軍在登岸之後,前邊的仍然是單手持盾,單手用刀的盾牌兵。而弩兵則仍然跟在他們的身後,尋找機會用連弩射殺那些向他們衝擊的倭兵。而倭兵雖然人多,但是卻分散在長達幾里的岸邊,雖然在漢軍渡河的地方倭兵人數也不少,但是由於剛才被漢軍用連弩射殺了不少,所以現在這裡的倭兵也不過千人上下,因此他們根本抵擋不住漢軍前進的腳步。而且漢軍的盾牌兵根本不怕他們的攻擊,因此時間不長,河邊的那些工事邊便都被漢軍攻佔了。而倭兵雖然還在拚死抵抗,但是也只能被漢軍逼著一步步的遠離河岸。

    漢軍的這支步兵軍可是由高順最初帶領的陷陣精兵擴編而成的,因此他們早已經熟悉了團隊作戰的精髓。再加上經過了不少實戰的磨煉,如今的步兵士兵可以說個個能攻善守,對付這種只知道蠻打蠻幹的倭兵自然得心應手。不過一刻鐘的時間之後,河岸上便被漢軍佔據了一片半圓形的陣地。而六百多名漢軍也分成兩排,前邊的都是盾牌兵,弩兵躲在他們圍成的盾牆之內。倭兵雖然身形矮小,但是他們的縱躍能力倒也不弱,不時有一些倭兵助跑幾步之後,便從地面上拔地而起,想從盾牌上邊跳進漢軍的陣地。可是他們幾乎都是人在半空,便被漢軍的弩箭射穿了身體,慘叫著從空中掉落下來。偶爾有躲過弩箭攻擊的,也被圈內拎著腰刀的漢軍劈成兩半。因此雙方雖然一攻一守打的非常激烈。可是漢軍的傷亡很小,除了少數步兵因為不小心被倭兵的弓箭射中之外,倭兵的長刀幾乎砍不到漢軍的身上。

    前邊的步兵已經佔據了河對岸的一片陣地之後,後邊的漢軍再次用小船運送了八百名長槍兵渡過了古川河,加入到了漢軍的防守陣型之中。有了他們的加入,倭兵只要逼近漢軍的盾牆,便會被長槍兵從裡邊突然刺死,因此倭兵雖然還在漢軍的盾牆外呼喊奔跑,但是他們已經被漢軍打怕了,根本不敢接近漢軍的盾牆。而盾牆內的弩兵則不失時機的利用拋射攻擊遠處的倭兵,使得倭兵的傷亡越來越大。

    運送完兩次步兵之後,河面上的船隻開始帶上不少的木板和一頭被削尖的圓木,然後從古川河南岸一隻挨一隻的向北岸排列。船上的士兵則不斷的圓木削尖的一頭衝下,深深地釘入了河底。然後再用繩索將船隻固定在豎起的圓木上。就這樣大概用了半個多時辰的時間,船上的木板也都被整齊的擺放在了船舷上,一條寬達五尺的浮橋便出現在了河面上。

    遠處的白條山機等倭兵也看到了漢軍在搭建浮橋,他們也知道一旦漢軍的浮橋建成,那麼對面的兩萬多漢軍很快便會渡過古川河,衝到自己的面前。步兵還好說,那些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兵令他們看著就感覺心底發涼。到時候漢軍不用武器,光是用戰馬也會把自己現在剩下的這一千多人撞飛或踩死。

    因此白條山機也向自己的隊伍下了死令,馬上不惜一切代價衝擊漢軍的盾牆,爭取打開一個缺口,然後衝到河邊去破壞漢軍搭橋。同時他再次派出幾名士兵趕回古屋城,請姿三郎將軍盡快增派援兵,否則一旦漢軍的浮橋建成,騎兵順著浮橋過來了,這條本來還是天險的大河也就根本擋不住漢軍前進的腳步了。

    就在漢軍的浮橋剛剛搭建完畢,輕騎兵準備順著浮橋過河時,忽然從對面的河岸上傳來一陣陣的馬蹄聲。老劉等人急忙向對岸望去,這才發現遠處煙塵滾滾,一支人數不少的倭人騎兵隊正在快速趕往河邊。

    上次在狼山伏擊伊都國的倭兵之時,老劉他們就曾經見過倭人的騎兵。只是他們的戰馬比起漢人胯下的那些高頭大馬來,身形明顯要小了不少。這些倭國最有名的西國馬倒是與大漢的毛驢體型大小相差不多。伊都國有三千的騎兵,邪馬台國的國力更在伊都國之上,因此他們所擁有的騎兵數量應該比伊都國還要多。

    原來古屋城中的姿三郎得到白條山機送來的消息後,他便一直在考慮自己應該如何應對漢人的進攻。他早已從小澤丸口中知道了漢軍到了倭島的消息。同時也答應了小澤丸在他帶兵回去消滅攻佔了伊都國王城的漢軍時,自己絕不趁人之危去攻打古川河對岸的岐阜城。如今沒看到小澤丸的軍隊回來,倒是漢人又攻佔了岐阜城。看來如今小澤丸肯定是凶多吉少,而伊都國的軍隊也很可能敗在了漢人手中。因此姿三郎一直在猶豫自己是在河邊依靠古川河天險來阻止漢人的進攻,還是將所有士兵全都撤進古屋城,憑借古屋城堅固的城牆來抵禦漢軍。

    就在姿三郎左右為難之時,奉命守在河邊的白條山機接連派了幾個士兵回來,請求他馬上派兵增援。漢軍進攻的勢頭很猛,要是再不派援兵前去增援,漢軍很快就會把古川河北岸的陣地搶過去,而大批的漢軍也將渡過古川河,直接面對古屋城了。而且援軍再不過去,河邊的三千士兵恐怕也會全部被漢軍消滅了。

    就在姿三郎仍在猶豫不決時,他手下的騎兵頭目田邊正雄坐不住了。他與白條山機本是最好的朋友,現在看到白條山機有難,而姿三郎將軍還在猶豫是否派兵前去河邊增援,因此他急忙向姿三郎請戰,並且保證自己肯定會把漢人全部殺光。

    邪馬台國的騎兵在整個倭島上的四國之中,應該說是戰力最強、人數最多的一支隊伍。如今駐紮在古屋城的騎兵共有五千人,由田邊正雄負責統領。看到他主動請纓,要求前去河邊支援白條山機,姿三郎考慮了一下便答應了。他想的是如果下一步自己死守古屋城,騎兵的用途也不大。因此還不如讓他去跟漢軍打上一仗,自己也可以跟著出城看看,漢軍究竟是如何的強大。這樣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看到姿三郎答應了自己的請求,田邊正雄馬上回到軍營,將五千騎兵全部集合起來,然後迅速出了古屋城,趕往河邊的戰場去救援他的好友白條山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