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零九章 小人之心 文 / 天翔

    第四百零九章小人之心

    離開了信都城之後,老劉帶領著隊伍繼續向幽州方向進發。從信都城到幽州的距離不是很遠,不過老劉打算這次直接從信都經河間、東平兩郡前往幽州的泉州。然後從那裡轉而向東,前往新州的右北平郡。

    由於這次是前去新州傳旨,有朝廷的御林軍擔任護衛,因此老劉倒不擔心會在幽州的地盤上遇到什麼麻煩,畢竟自己與袁紹也算是私交不錯的朋友,只是因為如果前去幽州的治所薊縣看他,那麼自己就要繞一段遠路,這樣肯定會耽誤不少時間,所以老劉考慮再三,還是決定直接走近路經泉州進入右北平。

    兩天後隊伍便到達了幽州境內的泉州縣城,當得知有朝廷的命官由此路過,前往新州傳旨時,泉州縣令佟君急忙出城迎接。結果看到傳旨的竟然是自己原來的頂頭上司、平北王劉備時,佟君急忙跪倒在地給老劉行禮,同時在老劉安置好御林軍和親衛隊員後,他便引著老劉和李強幾人進了泉州城,來到了佟君的縣衙中休息。

    泉州縣令佟君曾經很得老劉的賞識,本來老劉打算在時機成熟之後,提拔他擔任一郡的太守,但是世事難料,沒想到自己離開了幽州,因此這提拔佟君之事也就落了空。如今看到佟君見到自己之後還是同以前一樣畢恭畢敬,絲毫沒有因為自己不是他的上司而有什麼怠慢之處,這讓老劉對佟君的人品也很看好,打定主意一旦自己將來有了地盤,一定要把佟君帶過去委以重任,畢竟佟君不僅是人品好,便是為官的能力也確實不差,讓他只擔任縣令之職實是有些屈才。

    佟君當晚在縣衙之中宴請老劉幾人,也算是為老劉接風。小太監李強在這次的旅途當中,除了前天在信都城吃過一頓好飯之外,一直與大家一道風餐露宿。今天總算是又吃上了一頓好飯,高興得他連聲誇獎佟君會辦事,將來一定能步步高陞。

    在泉州逗留了一晚,第二天老劉便告辭了一直把他送到城外的佟君,帶領人馬繼續前行,他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右北平的治所土垠城。

    如今的時間是大漢歷的七月初,正是莊稼生長的好時節。從冀州一進入幽州,老劉等人便發現兩地路旁的莊稼有著明顯的區別。在冀州的農田中,種植的仍然是小麥和高粱等產量很低的作物。而到了幽州之後,農田中的主要作物都是玉米和馬鈴薯、紅薯這幾種老劉帶來的作物,從長勢上看便完全不同,而且今年的風調雨順,也使得幽州的幾種作物長勢良好,看來今年肯定會是個豐收年。

    雖然這樣做等於是便宜了袁紹,但是老劉的目的是為了天下的百姓而不是自己的私利,因此下一步在今年新州的糧食喜獲豐收之後,他打算把這些作物的種子向大漢的其他州郡推廣,從而使百姓從根本上擺脫因糧食短缺而造成的飢餓之苦。

    當隊伍來到幽州與新州交界之處時,老劉突然發現在兩州之間以前車水馬龍的官道上,如今幾乎很少見到那些往來的客商和為了運送客商而往來奔走的馬車。而在幽州一側的道路兩旁,更是駐紮著不少的軍隊,路上還有幾道哨卡,似乎是幽州官員的一些人正在哨卡處向人數不多的過往關卡的客商收取稅金。

    雖然不知道其中的緣故,但是老劉知道這肯定是袁紹所為,畢竟按照自己所知,現在荀攸與田豐還都在幽州任職,兩人絕不會把新州與幽州完全隔離開來,只有袁紹應該是怕兩地來往太過頻繁而採取了這種手段。

    當路上站崗的那些士兵看到他們這支隊伍大搖大擺的過來之後,馬上便有人上來攔截他們。估計這些人也是後來袁紹為了擴軍而招收的新兵,因此他們之中竟然沒有人認識老劉。雖然這隊人馬裝備精良、旌旗招展,看上去便不是一般的隊伍,但是還真有不識相的幽州士兵竟然擋住了他們,然後便有一名小官過來,向他們索要通關費。

    這不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嗎,老劉倒是一直沒說什麼,可是淳於瓊可不幹了,他打馬到了隊伍的前邊,翻身下馬走到那名小官的面前,然後大著嗓門問道:「你知道我們是哪裡來的隊伍嗎?竟然敢向我們收通關費,我看你是瞎了狗眼找死吧。」

    雖然從淳於瓊的穿戴便可看出他的官位不小,這名小官雖然有些害怕,可是還是哆哆嗦嗦的對淳於瓊道:「下官是不知道大人的隊伍是從哪裡來的,可是我們刺史大人有規定,不關是什麼人從這裡經過,都要向我們交通關費,每人五百大錢,一個都不能少。要是你們的隊伍中帶有貨物的話還要繳納稅金才行。還請這位大人趕快交錢吧。否則我們是斷不能放你們過去的。」

    看到這小官還挺跋扈,淳於瓊也懶得再和他廢話,飛起一腳將他提出了一丈多遠,然後才高聲對周圍那些舉著兵器的士兵喊道:「你們都給我聽好了,我們乃是奉朝廷之命,前往新州去傳旨的。領頭的欽差大人便是本朝的耽羅王劉備劉大人,他可是你們原來的州牧,你們難道沒聽說過王爺的威名嗎?」

    看到淳於瓊動武,那些士兵紛紛圍了上來,同時還有人跑向路邊的軍營,估計是去找駐守這裡的軍官去了。

    這些士兵聽淳於瓊說他們攔住的乃是朝廷欽差的隊伍,一時之間都嚇得不知道如何是好,再一聽淳於瓊說起隊伍中領頭的乃是耽羅王劉備,還是他們以前的州牧,更把這些士兵搞糊塗了。他們當然知道劉備的大名,可是他們所知劉備的封號乃是平北王,今天眼前這員盛氣凌人的將軍說的是耽羅王,難道他們不是一個人?

    不過雖然知道眼前的這些人自己惹不起,但是這些士兵倒是很盡職,在他們的將軍到來之前,雖然不敢對淳於瓊動手,但是也都舉起手中的武器,好防止他們闖關。

    後邊的老劉看到前邊打起來了,這才急忙趕到隊伍前邊,然後對淳於瓊道:「淳於將軍不要動怒,他們也是奉命行事,怪不得他們,等他們領頭的到了,我們再向他說明我們的身份,讓他們放我們過去便是。」

    聽到老劉這麼說,淳於瓊哪敢不聽。這次跟隨老劉出使回來之後,淳於瓊也被提升了一級,眼下他已經從南軍的騎都尉升任典軍校尉,職務提升了一級不說,還得到了朝廷的賞賜。另外老劉也沒少給他好處。自己能有此機遇,淳於瓊當然知道是得益於老劉,再加上他早已見識了老劉的實力,不管在戰場上還是酒桌上自己都遠不是老劉的對手,因此他對老劉可以說是言聽計從。所以在老劉說完之後,淳於瓊馬上答應一聲,便站在老劉身邊不再說話了。

    不過老劉也發現了,這些幽州士兵雖然是新兵,但是他們身上的護具和武器可都不差,而且不少人還都裝備了連弩,看來袁紹在軍備方面倒是毫不吝嗇,否則這些新兵無論如何也不會配上如今還比較稀缺的連弩。

    很快,一名軍官在幾名士兵的陪同下來到了關卡前邊。當他看到老劉的時候,馬上緊走幾步到了老劉面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對老劉道:「原來是王爺到了,小的們有眼不識泰山,還請王爺莫怪。」

    老劉看了看這名軍官,雖然自己叫不上他的名字,不過看上去倒也有些眼熟,應該是認識自己的幽州軍隊中的老兵。於是老劉便上前把他拉起來道:「這位將軍看上去倒很面熟,不知道你原來在哪支隊伍中任職,現在官居何職?」

    「回王爺的話,小的姓張名金洋。原來是在公孫太守屬下的輕騎兵中擔任連長之職,袁刺史來到幽州之後,小的才被調到這裡擔任軍司馬之職,負責把守幽州與新州的這條官道,同時向來往的客商和行人收取稅金和通關費。」那名軍官向老劉道。

    原來是公孫瓚的舊部,看來原來幽州的軍隊已經被袁紹重新進行調配了,才會把他從輕騎兵中調到這裡。不過現在這張金洋的軍職是軍司馬,那也是得到了提升,而軍司馬的手下應該有一千人的隊伍,這裡既不是邊關也不是與敵人相鄰,袁紹竟然在這裡安置了一千人的軍隊,看來為了阻止兩地的交往,袁紹還真是煞費苦心。

    接著老劉又問了問張金洋為什麼如今這裡會如此蕭條,昔日來往兩地之間的車水馬龍怎麼會忽然大都消失不見了。張金洋對老劉倒也沒有隱瞞,便把自己受命,在這裡向過往的客商收取高額稅金,來往行人也要每人收取五百大錢的通關費的情況告訴了老劉,雖然他沒明說,但是老劉也知道就是因為袁紹的這道命令,才讓來往於兩地之間的客商大減,以至於很多客商因無法承受高額的稅金而不得不放棄了前往幽州經商。

    老劉又把自己這次是奉靈帝之命,前往新州傳旨之事告訴了張金洋。張金洋得知自己的士兵攔截的竟然是朝廷欽差的隊伍,當然知道罪過不小,急忙向老劉等人告罪,又把那名被淳於瓊踢飛到現在還直哼哼的收稅官叫了過來,讓他趕緊給淳於瓊賠禮道歉。隨後張金洋指揮手下的士兵急忙把那些橫在路上的路障抬開,張金洋親自帶著眾人站在道路兩旁,恭恭敬敬的送老劉等人過去了。

    等老劉等人走的遠了,張金洋才對手下這些士兵道:「你們可知道今天差點兒闖了大禍嗎?王爺可是我幽州百姓的大恩人,如果沒有王爺,我大漢的北方哪能如此安寧。爾等給我聽好了,從今往後對來往的客商一定要客氣一些,當然了稅金和通關費咱們照收不誤,畢竟這是袁刺史給我們定下的規矩。還有便是你們都把眼睛睜大了,不要什麼人都攔,今天要不是王爺在,對方真的發起火來,我們這些人根本不是那些精兵的對手,你們要是想活的久,以後遇事就一定要多動動腦子,你們聽明白了嗎?」

    「明白了,多謝張將軍指點。」那些士兵異口同聲的應道。

    經過這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老劉帶著的隊伍也進入了新州的地盤。又經過了半天的跋涉,他們才在當天傍晚時分進入了右北平郡的治所土垠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