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六卷 西遊 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息之旅 文 / 天翔

    第三百四十二章安息之旅

    使團眾人進了安息國境之後,剛剛向前走了沒有幾步,對面的路障後邊的安息士兵看到這次來了幾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嚇得急忙舉起了手中的長弓向著老劉等人喊道:「對面的士兵馬上停下,否則我們就要放箭了。」

    安玄大師與老劉都在隊伍的前邊,此時安玄大師聽到了那些士兵的喊話後,便對老劉道:「王爺請你們稍等一下,我過去跟他們說明情況,請王爺放心,安息士兵是不會為難咱們的。」

    於是安玄大師便獨自一人向著安息士兵方向走去,對面的安息士兵也看到安玄大師是一個人過來的,而且也沒帶兵器,便放他到了安息士兵的面前。

    等安玄大師與對面的安息士兵說了一番話之後,那些安息士兵似乎對安玄大師很尊敬,急忙派人去找了一名似乎是管事的軍官過來,而安玄大師再與那名當官的又說了一番話之後,那名當官的居然急忙向安玄大師行禮,然後指揮手下士兵把攔在路上的路障移開了。

    使團中的其他人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但是老劉可知道其中的原因,安玄大師出身安息帝國的王室,而他是與安息王子安世高一道在二十年前離開安息,到了大漢洛陽的白馬寺開始在大漢傳播佛學,翻譯經書的。因此只要安玄把自己的身份告訴安息的士兵,他們肯定不敢怠慢安玄大師,這不還沒用使團中的其他人出面,安息帝國的戍邊軍便允許大漢使團進入安息帝國的領地了。

    安玄大師緊走了幾步,來到了老劉的面前道:「啟稟王爺,我已經把情況向安息的那名中隊長說明了,他請王爺和大漢使團進入安息帝國,從這裡到安息的國都泰西封之間,距離最近的城市是赫拉德城,距離這裡大約有不到三百里的距離,估計以我們的行軍速度,今天晚上便可以趕到那裡。而那名中隊長也會給我們派幾名嚮導給我們帶路,王爺以為這樣可好?」

    老劉笑道:「安玄大師,我看那名中隊長這麼容易便同意我們入境,還給我們派嚮導,應該是借了安玄大師的光了,我說的沒錯吧安玄大師?」

    「王爺過獎了,雖然我也出身於安息帝國的王室,但是王爺可能還不知道,跟我一道前去大漢的安世高大師才是地道的安息王子,我剛才是說了他的名頭,那名中隊長才馬上放我們通過的,咱們今天的路程還不近,事不宜遲,王爺是不是咱們等嚮導到了之後,便可以馬上向赫拉德城前進了?」安玄大師對老劉道。

    「好,就按安玄大師的意思辦,我看這一路上還有一些商旅的隊伍,所以我估計沿路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城鎮,但是肯定會有方便我們歇腳吃飯的地方,否則這些商旅也不會沒有帶多少吃喝的東西就上路了,大師你說是不是這樣?」老劉看到那些沿途的行商貨物都帶了不少,但是看上去飲水和乾糧都帶的不多,所以他便猜到沿途肯定有旅店飯店存在,這些行商熟悉沿路的情況,因此老劉便向安玄大師問道。

    「王爺您忘了我已經二十年沒回安息了,所以對這邊的情況我也不是很熟悉,不過咱們可以找個商人或是向我們的嚮導問問,估計他們肯定知道。」安玄大師回答到。

    老劉想想也是,雖然他也知道這一路上幾乎都是乾旱荒涼的沙漠,但是這條路既然是絲綢之路的西段,應該沿途會有吃喝供給,所以老劉便沒有再問,等幾名嚮導騎著馬過來之後,安玄大師與他們溝通了幾句,使團眾人便跟著嚮導朝前方的赫拉德城出發了。

    為了瞭解一下安息帝國的歷史和如今的詳細情況,老劉與安玄大師並馬而行,同時請安玄大師把安息帝國的歷史給自己和旁邊的幾位大臣詳細的講講,反正路上有的是時間,正好還可以打發無聊的漫漫苦旅。

    安玄大師出身於安息帝國王室,他的家族也是安息帝國的締造者之後,不過比起老劉來他可是要幸運多了,畢竟人家一出生便是正統的王室血統,也是家族的繼承人之一。但是安玄大師自幼便喜好佛學,在王宮中與王子安世高一道學習佛學。兩人長大之後,更是皈依了佛教而一心向佛,在帝國都城的一座最大的寺廟中出家修行,由於兩人的刻苦努力,很快他們兩人便成為安息國內有名的高僧。而這時正好趕上安息國王(安息雖然是帝國,但是其君主仍然稱為國王而不是皇帝。)沃洛吉斯四世應大漢皇帝的要求,選派高僧前往大漢講經傳道,並為大漢翻譯經書,於是兩人便都被選中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便在二十年前離開了自己的祖國,到了大漢洛陽的白馬寺,開始在大漢弘揚佛法。

    而他們這一來,便是整整二十年了,所以這次聽說了大漢使團要出訪貴霜安息等國的消息後,安世高與安玄才商量了一下,因為安世高如今主持經書的翻譯修訂,因此他根本無法離開,於是便由安玄大師跟著使團前往貴霜和安息兩國,一是在貴霜的大佛寺中求得一些經書帶回去,二是代表兩人回安息看看,雖然他們是出家人,但是這麼多年了也還是有一絲思鄉之情,這樣也正好藉著為使團充當通譯的機會,達成這次三全其美的目的。

    因為有機會在安息帝國的王宮內瀏覽過有關安息帝國歷史的記錄,所以安玄大師對於安息帝國幾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因此眾人一邊騎馬慢行,一邊聽安玄大師把安息帝國的歷史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一番。

    公元前三世紀中葉,一支歸屬伊朗語族的帕奈人遊牧民族從北方的中亞草原進入了伊朗高原,和當地居民一同發動起義,反對當時的塞琉古帝國的統治。公元前247年,乘著塞琉古帝國對托勒密王國開戰時,帕提亞宣佈獨立,成立了安息國,阿爾撒息當上了安息的第一任國王,建立了阿爾撒息王朝。公元前238年,塞琉古出兵安息,安息一度戰敗,然而老天保佑安息,塞琉古帝國內部出現紛爭,塞琉古軍隊為了平息內亂只好退兵,安息的獨立也因此得以維持了下來。

    公元前三世紀末葉,心有不甘的塞琉古帝國再次東侵安息,安息迫於塞琉古帝國的強大壓力,被迫向其稱臣納貢。公元前192-1年,塞琉古帝國受到羅馬帝國東侵,根本無遐東顧,使得其內部的一些西部小國紛紛宣佈獨立。這時的安息王是米特裡達梯一世,又名阿薩西斯六世。看到機會到了,密特裡達特一世乘機率軍西征,約在公元前155年佔領米底,打開了兩河流域的通道,並開始反攻塞琉古。

    公元前141年,安息軍隊攻佔了塞琉古在兩河流域最重要的城市底格里斯河上的塞琉西亞,巴比倫尼亞亦歸入安息版圖。密特裡達特一世又從大夏手上取得了木鹿城等重要城市,在他的晚年,安息國已經成為東起中亞西南部,西至兩河流域的龐大帝國。

    趁著塞琉古王朝內部混亂之際,米特裡達梯一世繼續蠶食它的東方行省,包括米底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大約在公元前141年或140年,米特裡達梯一世侵入巴比倫,驅逐塞琉古王朝總督,宣佈自己為巴比倫國王。

    公元前139年,安息軍隊在戰鬥中俘獲敘利亞國王德米特裡二世。米特裡達梯一世進而征服埃裡邁達、培爾西達和巴克特裡亞,後者當時正遭到大月氏人的入侵。連亞美尼亞也處於米特裡達梯一世的統治之下。由於米特裡達梯一世的東征西討,使得安息帝國迅速崛起,這時帝國西以幼發拉底河為界,與西方最強的羅馬帝國對峙;東北與康居和大月氏相接;東南佔有坎大哈,遠抵身毒國邊境。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幾個頭等大國之一。

    公元前130年,塞琉古王安條克七世破釜沉舟,集中全國的兵力攻打安息,戰爭開始時塞琉古軍隊曾攻入米底,然而好景不長,到了第二年安條克七世於米底被起義的人民所殺,米底及兩河流域重新歸入安息版圖。

    在之後的密特裡達特二世統治初期,東方的塞種人西進,安息帝國阻擋了他們前進的腳步,並迫使他們南下到了錫斯坦等地。

    安息於公元前115年全部佔領了木鹿綠州,使得安息東方的邊界一直達到阿姆河西岸。到了公元前一世紀初,安息帝國的大軍再次向西北擴展,直至亞美尼亞。至此,塞琉古帝國只剩下敘利亞一地,夾在西面的羅馬及東面的安息之間苟延殘喘。

    安息建國後,隨著國土的不斷擴張,其都城也屢次搬遷。公元前147年遷都埃克巴坦那。公元前90年遷都至如今的安息都城泰西封。

    大約在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最終消滅了塞琉古帝國,在那裡建立了敘利亞省及猶太省,邊界直接與安息接壤,從此安息便開始直接面對滿懷敵意的羅馬帝國。公元前53年,羅馬統帥克拉蘇率領五萬大軍強行渡過兩國的邊界幼發拉底河,向安息帝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結果在安息人的巧妙安排下,克拉蘇輕敵冒進,最後在卡爾萊大敗,羅馬大軍全軍覆沒,而克拉蘇更是被安息人活捉之後,安息人恨其貪婪,便將溶化後的金水灌入其喉嚨之中將其殺死。在此後的數百年間,充滿仇恨的兩國戰爭不斷,龐大的戰爭開銷也因此大大削弱了兩國的實力。

    公元一世紀,安息帝國東方的貴霜帝國出現,迫使安息的東北國境退出了阿姆河西岸。而在帝國的西面,羅馬皇帝圖拉真於公元114-116年率軍親征,大敗安息,佔領了亞美尼亞及兩河流域,並在那裡設立了羅馬帝國的行省。公元117年,圖拉真逝世,他的者哈德良竟然放棄了這些行省。公元161年,安息軍隊大舉入侵羅馬統治下的敘利亞,形勢一度逆轉,但隨後羅馬人展開反擊,很快便重新奪走了亞美尼亞,並於公元1165年再次佔領兩河流域,但很快又被安息奪回,雙方始終未能守住勝利。此後安息仍然不斷與羅馬開戰,使得本就捉襟見肘的國力更是日漸衰落,而貴霜內部由於並不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帝國,因此很多小國看到安息帝國已經成了昨日黃花,便也開始鬧起了獨立。而更糟糕的是王室內部為了王位之事,亦經常產生糾紛,也就在這個時候,安玄大師與安世高王子離開了安息前往大漢,此後安息的情況由於兩國路途遙遠,消息閉塞,因此安玄大師也無從知道了。

    安玄大師說到這裡,心裡似乎也有了一絲感傷,畢竟一個強大的帝國到了外有強敵壓境、內部卻又分崩離析的時候,那種有心無力的感覺也是使得安世高和安玄遁入空門的理由之一,這些年他們在大漢親眼見識到了大漢的強盛,而安玄大師更是感歎大漢的文明程度更是遠在自己的祖國安息之上。因此兩人也下定決心,即使此生終老大漢,也要讓佛學在大漢得到發揚光大,也好完成自己的平生夙願。

    待安玄大師講完之後,老劉對於安息軍隊竟然能輕易的打敗由克拉蘇統帥的羅馬軍團的事情很感興趣,於是便向安玄大師問起了安息軍隊的情況。

    根據安玄大師的記憶,安息的軍隊分為重騎兵、輕騎兵與徒步弓兵,其中騎兵佔了絕大部份。重騎兵全部都由貴族子弟擔任,人數最少。而這些貴族的部下及部下的族人充當輕騎兵,是安息軍隊中最典型的軍種,人數也最多。貴族領地內的自由民和奴隸為徒步弓箭兵,數量也不少。

    重騎兵的人數很少,幾乎全部由貴族組成,貴族騎士與戰馬身上均披戴著銅製或鐵製的鎧甲,花得起錢的貴族,人馬所使用的裝備就比較齊全,有錢的騎士除了穿戴一般胸甲與頭盔外,還會再加上額外的鐵手套、鐵護腿或頭飾,所騎乘的戰馬會增配鐵面簾與護頸。至於位階比較低或比較缺錢的貴族,則人馬受鎧甲保護的部位會比較少。

    所有重騎兵的主要武器是一支大約一丈兩尺長的騎槍,使用時必須雙手握持,這時騎士以雙膝控制戰馬的行進方向。重騎兵的其他武器還有長劍、鐵錘、戰斧或弓矢。戰鬥時,安息重騎兵以密集的隊型衝向敵軍側翼或後背,執行毀滅式的衝鋒。

    數量眾多的安息輕騎兵構成安息軍隊的主要部份,他們極少穿戴盔甲,從而提高戰馬的奔跑速度。輕騎兵使用復合弓為主要武器,這種被稱為帕提亞復合弓的長弓弓身由木材、獸骨與皮革膠合而成,而且是力量更大的反曲弓,因此其射程可以達到百步以上,比大漢和北方的匈奴使用的長弓射程還要遠。

    帕提亞輕騎兵在戰鬥過程中,最擅長的便是採用中亞遊牧民族的打帶跑騎射戰術,也就是安息輕騎兵在與敵人交戰時,首先會詐敗佯退,趁著敵人追來之際,在馬背上扭腰轉身張弓回射追兵,這就是在卡爾萊會戰中最出名的安息人戰術。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戰術,才使得安息人先是用弓箭射殺了大量的羅馬士兵,然後利用重騎兵的衝擊,最後打敗了輕敵冒進的的羅馬軍團。

    聽完安玄大師的描述,老劉這才知道原來此時不僅羅馬帝國有重裝騎兵,便是安息帝國也早已經配備了同樣的重騎兵。相比之下,大漢的騎兵雖然不少,但是至今尚未出現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重騎兵,看來自己回去之後在這方面要加快重騎兵的開發進度了。如今自己在新州有數量足夠用的上好精鋼,重量比起鐵或銅都要輕許多,而手藝精湛的工匠也有不少,因此只要自己把設計好的圖紙交給馬鈞,他肯定便會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裝備的製造,而有了重裝騎兵,才可以在幽州的武器裝備流散出去之後,繼續保持自己的騎兵對於其他各地騎兵的優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