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六卷 西遊 第三百一十三章 羅馬後裔 文 / 天翔

    第三百一十三章羅馬後裔

    當老劉他們進入了驪靬城門後,眾人便都發現了驪靬城與大漢其他城池的不同之處,在驪靬城的土城牆之外,竟然又用圓木在城牆外修造了一圈圍牆,這樣一來驪靬城看上去便有了兩道城牆,當然這樣在抵禦敵人侵略時,自然會比只有一道城牆要牢固一些,只是外圍的木製城牆無法抵禦火攻,因此不知道當初設計建造這道圍牆的人是怎麼想的。

    看到城門官和守門的那些哨兵時,除了老劉在見到了這些人之後,反而感覺心裡吃了一顆定心丸之外,使團中的其他人都是大感驚詫,因為這些驪靬的士兵大都身材高大,比起精挑細選的御林軍和親衛隊員一點兒都不差,而且其中有些人竟然生著紅頭髮或金色的頭髮,他們的皮膚也明顯比漢人要白的多,而且眼珠的顏色也大都是藍色的,令頭一次見過白種人的使團成員大都嘖嘖稱奇。

    李儒此時也不得不佩服老劉的博學,自己和岳父來涼州已經一年多了,雖然從刺史府中的資料中瞭解到驪靬的情況,但是也從不知道在張掖郡的驪靬縣城還有這樣的人種存在,看來自己下一步也要把涼州的情況瞭解的更詳細一些才行。

    城門官也是一名紅頭髮的高大男子,當李儒把自己一行人的身份說明,並把刺史府的書信給他看了之後,城門官急忙請老劉等人前往城中的縣衙。聽到那名明顯是西方人的城門官居然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話,讓大家也都有些忍俊不住,尤其是烏雲和紅昌更是覺得新鮮,便悄聲問老劉怎麼還有這樣的人存在。

    老劉也小聲對她們道:「等將來我們到了西方的大秦國之後,你們就可以看到那裡的人長得都跟這個城門官一樣,到時候人家就該看我們新鮮了,你們兩個長得這麼美麗,到時候可要小心點兒,別被那裡的白人搶走了。」

    烏雲怒道:「夫君你說哪裡話,難道有人搶我們你就不管嗎?再說了,我可是有一身的好功夫,如今紅昌妹妹手裡也有了一具連弩,誰敢來招惹我們,看我們不給他們好看。」

    說話之間,他們已經到了驪靬縣衙前,城門官讓老劉等人先在外邊等一下,自己進去通知縣令大人。

    時候不大,從縣衙中出來了一大群人,為首的當然便是縣令了,只是這縣令看上去倒是個標準的漢人,不過他身邊的那些下屬中可是有不少看上去都帶著明顯的白種人的特點。

    縣令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幾位大人,李儒他是認得的,可是剛才聽城門官稟報說,有京城來的大員到了,因此他馬上便看到了站在眾人中間的老劉,而李儒似乎也對那人甚是恭敬,這縣令倒是很會來事,於是到了老劉面前跪倒磕頭道:「下官不知大人光臨小地,未能遠迎,還望大人恕罪。」看到縣令向老劉磕頭,他身後的那些官員也都跟著他向老劉行大禮參拜。

    老劉連忙道:「諸位快快請起,我這次只是出使西方,順路從貴縣路過,多有打擾,還請諸位多多擔待。」

    這時老劉身邊的李儒對那名縣令和他身後的大小官員道:「王縣令,你可知道你面前所站的是何人嗎?」

    「下官不知,還請李大人明示。」那王縣令急忙應道。

    「你們可聽好了,站在你們面前的,便是我大漢的平北王、原來的幽州牧劉備劉大人,如今劉大人平定了北方的所有外族,為我大漢立下了不世戰功,如今受皇上指派,王爺如今代天巡視,出使西方的安息、貴霜和大秦三國,那幾位也是朝中的大臣,這次陪著王爺一道出使西方。因為王爺聽說有些當年大秦的後裔便在驪靬城中居住,因此特地來你們這裡看看,還能不能找到會說大秦話的通譯,還請各位幫忙。」李儒對著跪在地上的眾人道。

    原來眼前英氣勃發的少年將軍便是威名遠揚的平北王,只是他們也有些疑惑,怎麼王爺立下了不世戰功,幽州牧倒不做了,反而要帶天出巡,出使西方三國,不過這些事他們也搞不明白,因此那王縣令急忙再次向老劉磕頭,嘴裡還是說著「下官恭迎王爺和各位大人。」

    老劉再次讓大家免禮,王縣令還是帶著下屬向老劉磕了三個頭之後,這才恭恭敬敬的站了起來,然後又向其他幾位大人見禮,禮畢,王縣令忙把老劉等人請到了縣衙之中。

    從剛才在街道上看到的情況,還有縣衙中的陳設來看,這驪靬與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倒是很一致,也是個貧窮落後的所在,而且路上李儒也大致的把驪靬的情況向老劉做了介紹,原來朝廷在把抓到的那些古羅馬的戰俘安置到了驪靬城之後,便讓他們與當地的漢人混居,也鼓勵他們與當地的漢家婦女通婚,為了能讓他們盡快習慣當地的環境,朝廷還特別下達了不許涼州官府收取驪靬稅賦的公文,不過即使這樣,驪靬城的商業和經濟還是一直很蕭條,而農業和牧業更是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因此如今的驪靬城看上去也就比內地一般的村鎮好一點兒,而百姓的生活也只能用維持溫飽來形容。

    待眾人在公事廳中坐好之後,老劉便把王縣令叫過來問道:「王縣令,剛才李大人已經把我這次到驪靬城的目的說了,不知道王縣令可知道在那些遷來的大秦遺民當中,是否還有人會說大秦話的?」

    王縣令沉思了一會兒,然後向老劉回道:「啟稟王爺,據說那些大秦戰俘當年被安置到驪靬縣之後,他們基本都住在城中的西條巷中,雖然過去了二百多年,但是如今他們的後人也一直在那裡居住,聽說這些人都很懷念他們的故國,所以剛出生的孩子他們會挑出一些聰明伶俐的,然後由他們的族長把大秦話教給他們,因此現在應該說城中的大秦後人中還有一些人會說大秦話,當然了他們長期在驪靬居住,如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說流利的漢話,而同時能說漢話和大秦話的估計也有幾個,王爺您看我是把他們的族長傳到縣衙來呢,還是直接派人去把他們之中懂兩種語言的人都帶來?」

    老劉道:「此事不可莽撞,我想王縣令還是派人去把他們的族長請到縣衙來,就說我奉命出使他們的故國大秦,有要事找他相商,我估計族長肯定會親自前來見我的。」

    「遵命,我這就安排縣丞去西條巷請他們的族長過來,正好縣丞也是大秦人的後裔,他也肯定願意做這件事情的。」說完,王縣令便出了公事廳,到外邊把情況跟縣丞說了一下。

    那名縣丞聽說王爺是要出使自己的故國,心裡當然很是激動,於是便急忙跑著去西條巷找族長傳話去了。

    在西條巷最大的那個院子中,住著如今被漢人稱為大秦人後代的羅馬族長,族長的名字叫克拉卡,因為這些羅馬戰俘自打來到驪靬之後,大部分人一直都住在西條巷沒有分開,因此他們的名字基本還是按照羅馬人的習俗來起的,只是他們的名字如今大都很短,最長的也不過三四個漢字,像縣丞的名字便是烏留斯,看上去倒也挺像個漢人的名字。

    當縣丞烏留斯到了族長克拉卡的房間之後,便急忙把如今大漢皇帝要派平北王以代天巡視的名頭,前往安息、貴霜和大秦三國出使的消息告訴了族長,如今出使的使團已經到了驪靬,他們來驪靬的目的是要找一名精通大秦話的通譯與他們一道是平北王請族長前往縣衙一敘。

    驪靬族長克拉卡算起來是最早來到這裡的羅馬人的第六代族長了,根據他們世代相傳的說法,他們確實便是被大漢稱為大秦國的羅馬人的後裔,當時在與安息人的戰爭中,他們的統帥克拉蘇率領的五萬多羅馬大軍中了安息人的詭計,被死死圍在了卡爾萊,最後只有由克拉蘇的兒子普布利烏斯所帶領的第一軍團六千人在克拉蘇的掩護下,拚死突出了安息人的重圍,其他人全部被安息人消滅了,第一軍團突圍之後,他們也不敢往羅馬方向撤退,只能繼續向安息境內防守薄弱的東方逃跑,結果最後竟然讓他們越過了安息人的土地,誤打誤撞的進入了北匈奴人的領地。

    能征善戰的北匈奴騎兵看到竟然有人敢來攻打他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可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因此匈奴單于集中了兩萬匈奴騎兵,採取誘敵深入的方法,很快便將這支羅馬軍隊引入了他們的埋伏圈,早已經疲憊不堪的羅馬士兵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因此在被匈奴人消滅了近一半的兵力之後,他們最後便在普布利烏斯的帶領下向匈奴人投降了,從此成為北匈奴屬下的一支獨立的外來軍團。

    後來在與漢軍的作戰中,殘存的羅馬人又被漢人打敗,最後剩下的不到兩千人都成了漢軍的俘虜,好在大漢朝廷還算仁慈,將他們統一安置到了涼州的驪靬,當時驪靬的地名便是因為他們的到來而更改的,因為當時大漢對古羅馬的稱謂便是驪靬。

    雖然數百年來這些羅馬人無時無刻不想著返回自己的故國,但是此去西方路途遙遠,沿途又有無數的小國和安西、貴霜兩國隔在大漢與古羅馬之間,因此他們根本不敢輕易離開驪靬城返回羅馬,畢竟他們在驪靬城定居之後,也開始與當地的漢人通婚,而且如今的這些羅馬人經過了數代的繁衍,有些後人在外表上已經與漢人無異,所以在克拉卡的心中也是非常焦急,他的手中還保留著當年普布利烏斯留下的信物,這也是只有他們的族長才有資格保存的兩樣東西:那便是當初普布利烏斯的戒指和他的佩劍。

    當聽到烏留斯說大漢要派使團前往大秦,克拉卡當然也明白大秦便是自己這些人的故國羅馬,他不禁感激老天開眼,終於讓他們能有機會派人回故國去了,因此他急忙穿戴整齊,同時把那兩件信物也帶在了身上,這才跟著烏留斯一道前往驪靬縣衙去拜見大漢的平北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