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六卷 西遊 第三百零七章 滅匈揚威 文 / 天翔

    第三百零七章滅匈揚威

    第二天一早,全身戎裝的老劉帶著幾員大將和四百名騎兵出了槐裡城,在十幾名都尉王顯派給他們的嚮導的帶領下,直奔池陽渡口方向而去。而王顯則在城中集合隊伍,為那些步兵全都配好了長弓,準備吃完午飯之後,王顯便帶著他們出城去尋找右扶風境內的匈奴人,然後虛張聲勢把他們趕走便是。

    而老劉之所以讓王顯多給他派了十幾名嚮導,便是在前往池陽的路上,每隔二十里地便留下了兩人放哨,這樣一旦他們看到有匈奴騎兵過來了,便可以把消息迅速傳給下一站的哨兵,然後他們繼續返回原來的位置繼續監視,而一站一站的傳下去,最後便可以在匈奴騎兵趕到渡口之前,把消息傳給在渡口前埋伏的老劉等人。

    經過了一個多時辰的長途跋涉,老劉等人終於來到了一處山巒起伏的地方,老劉向嚮導打聽了一下,知道這裡已經到了池陽縣的境內,這座山名叫嵯峨山,雖然嵯峨山的海拔並不是特別高,大概也就有一千米出頭,但是因為山勢比較險峻,而且官道在這裡正好從兩山之間的一條山谷中穿過,因此正適合老劉他們在這裡伏擊匈奴騎兵,而且穿過這條山谷,前邊不到五里遠的地方,便是附近上百里唯一可以渡過涇水的池陽渡口。

    為了防止渡口處還有匈奴人,老劉便派張飛與淳於瓊帶著一百名騎兵跟著嚮導前往渡口,將在那裡盤踞的匈奴人消滅掉,而他自己則帶著郭嘉等人一道,在山谷中選擇埋伏的最佳位置。

    張飛與淳於瓊帶著的一百人之中,有三十名親衛隊員,剩下的七十人都是淳於瓊挑選的御林軍,一百人出了山谷之後,沒用一刻鐘的時間,便來到了距離池陽渡口不到五百步遠的地方。

    按照嚮導的指點,他們看到在渡口以南不到五十步的地方,有大概七八頂匈奴人的帳篷,而在帳篷周圍的木樁上,還拴著四五十匹戰馬,看來匈奴人在渡口處留下了大概四十多人,張飛向淳於瓊建議道:「淳於將軍,我看我們過一會兒到了匈奴人的營地之外,在距離大概一百步遠的時候,便用連弩向那些帳篷射擊便可,我們一百人只需一輪弩箭下來,估計帳篷中能活著的匈奴人也就剩不下幾個了,我們再衝過去便可馬上全殲他們,淳於將軍以為如何?」

    本來淳於瓊還想帶著士兵衝進匈奴人的駐地之中,將他們全部殺死,這樣也好讓張飛和親衛隊員看看御林軍的厲害,不過張飛的這個主意似乎更好,這樣既可以迅速消滅敵人,而且還不用擔心自己人會有什麼傷亡,這對於從未使用過連弩作戰的淳於瓊和御林軍來說,當然是一個好消息,因此淳於瓊馬上便點頭同意了張飛的建議,並把指揮作戰的權利交給了早已熟悉用連弩與敵人進行作戰的張飛手中。

    張飛指揮一百名騎兵呈扇形向河邊的匈奴人營帳慢慢靠了上去,看來帳篷中的匈奴人並不懼怕周圍縣城中的漢軍,因此他們竟然在帳篷外連個崗哨都沒設,這倒讓漢軍很容易的便來到了距離匈奴人的營帳不到一百步遠的地方,在這裡,他們甚至可以聽到帳篷中傳來匈奴人喝酒吃飯的吆喝之聲。

    張飛指揮大家舉起連弩,按照自己的經驗,張飛和親衛隊員都將連弩的角度抬高了一定的度角,同時也讓御林軍學著他們找準射擊的角度,等大家都準備好了,張飛一聲令下:「放箭!」一百零二支弩箭立刻飛上了半空,然後向著那些匈奴人的帳篷落了下去。

    親衛隊員的弩箭幾乎全都鑽進了匈奴人的帳篷,而御林軍畢竟才經過了四天的訓練,因此他們射擊正面的目標還可以,對於這種拋射還不是很熟練,雖然張飛和親衛隊員已經告訴了他們抬高多大的角度,但是他們的弩箭還是有不少落到了或遠或近的地方,不過畢竟還有一部分射中了匈奴人的帳篷,因此一輪弩箭過後,帳篷中頓時傳來一陣匈奴人中箭的慘叫聲,而張飛早已指揮士兵收起連弩,舉起手中的斬馬刀和兵器衝向了匈奴人的營帳。

    親衛隊員和御林軍騎的都是好馬,因此不到一百步的距離轉瞬即至,此時已經有僥倖逃過連弩射擊的匈奴人從帳篷裡逃了出來,被當先衝過來的張飛蛇矛一槍刺中前胸,然後往上一挑,矛尖上的匈奴人被張飛扔出去了二十多步遠。

    淳於瓊當然也不甘落後,他緊隨著張飛從另一邊突入了匈奴人的營帳,正好看到一名匈奴人從帳篷中逃出來,淳於瓊手中大刀一揮,正好砍在那名匈奴人的腰間,將毫無防備的匈奴人砍成兩段。

    從帳篷中逃出來的匈奴人不過七八人,他們都是剛剛逃出帳篷,便被漢軍殺掉,因此漢軍很快便將渡口邊的匈奴人全部殺光,張飛又讓大家把匈奴人的帳篷全都掀翻,仔細搜查了一下,確認沒有逃生的匈奴人之後,眾人才將匈奴人的屍體按照張飛的命令深埋。另外還將那些被匈奴人搶來的糧食錢財等物品堆到了一起,先用帳篷蓋了起來,等完成了清剿右扶風境內匈奴人的任務之後,再把這些戰利品交給地方官府,由他們負責發還給被搶的百姓,做完了這一切,又留下了十名御林軍士兵在渡口負責看守,張飛他們才返回了老劉等人埋伏的山谷。

    此時按照郭嘉的建議,三百名漢軍被分成了兩部分,山谷的一側是懸崖陡壁,將來也不用擔心匈奴人會從這裡逃出去,而另一側的山坡上長滿了茂密的樹林,兩百名漢軍被郭嘉安排埋伏在了樹林之中,剩下的一百人則在山谷外的樹林中隱藏,等匈奴騎兵進入山谷之後,他們便從外邊擋住匈奴人逃跑的道路。

    而張飛、淳於瓊帶著的九十人回來了之後,郭嘉讓他們就在山谷的這邊埋伏,一旦匈奴人進入山谷之後,他們便從前邊截擊,如此一來,不管進入山谷的匈奴人有多少,在突然遭到漢軍的埋伏之後,必然會兵慌馬亂,而此時漢軍便利用連弩向匈奴人發動攻擊,必可大獲全勝。

    其實連弩的威力郭嘉也是這次在洛陽的時候閒著沒事,便與文丑太史慈等人一道去教御林軍使用連弩,而郭嘉在見識到了連弩的威力之後,回來後便也向老劉要了一具連弩帶在身上,畢竟有了這種武器,他也算是有了一件保命的利器,而且後來的幾天他也跟著趙雲等人在劉府的操場中練習了三天,居然也基本掌握了連弩使用的要領,在一百步左右基本可以命中目標,因此他才會提出這次作戰也是以連弩為主,這樣可以避免與敵人近身接戰,從而減少自己士兵的傷亡。

    老劉這次也是為了鍛煉郭嘉,讓他增加一些實戰的經驗,因此才把他帶了出來,同時也讓他來出面設計殲敵之計,看到郭嘉的計策雖然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是卻也想的很周全,沒有什麼漏洞,這對於一個初上戰場的十四歲的孩子來說,毫不驚慌的做好了前邊的這一切,應該說表現得還算不錯。

    為了保護郭嘉的安全,老劉讓趙雲跟在郭嘉身邊,戰鬥開始之後,他們都可以用弩箭遠遠的攻擊敵人,但是決不可向敵人衝鋒,雖然趙雲對於自己無法衝到匈奴人的身邊與他們交戰而感到遺憾,但是師兄的命令他可是從不違背的,因此趙雲答應了一聲,便緊緊的跟在了郭嘉的身邊。

    此時已經是中午時分,張飛淳於瓊帶著隊伍回到山谷中以後,淳於瓊便把在渡口的戰鬥經過和結果向老劉匯報了一遍,淳於瓊此時對張飛也是讚不絕口,不僅善於指揮戰鬥,而且本身的武功更是淳於瓊自己所望塵莫及的,因此言語中都是對張飛的讚譽之詞,搞得張飛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兵不血刃的消滅了把守渡口的幾十名匈奴騎兵,而且漢軍無一傷亡,這對於幽州的親衛隊來說本來就是家常便飯,但是御林軍可是頭一回,雖然他們很少離開洛陽與敵人交戰,但是卻也沒想到可以如此輕鬆地進行戰鬥,因此開始聽說要以四百人來對付數百甚至上千的匈奴騎兵時,御林軍士兵中還有些人擔心自己也會遭受一定的損失,如今他們親自參與了第一場戰鬥之後,膽氣也上來了,因此那些參加了戰鬥的御林軍將士都把這次戰鬥的經過告訴了他們沒有參戰的同伴,令大家也都對後邊的戰鬥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吃過午飯之後,眾人便按照郭嘉的分配到了自己的防區進行埋伏,淳於瓊和張飛一隊,仍然帶著那九十人守在山谷的出口處。而文丑則帶著一百人守在山谷的來路旁邊的樹林之中,老劉帶著太史慈、趙雲和二百名士兵隱蔽在山谷一側山坡上的密林之中。雖然沿途留下的探子會把發現敵蹤的消息傳遞過來,但是老劉還是派了幾名親衛隊員爬上了另一側的山頂,這樣只要他們發現遠處出現匈奴人的身影,便可以通過手勢通知自己,好讓自己的隊伍提前做好戰鬥準備。

    整個下午倒是沒有什麼情況,老劉他們也知道,都尉王顯帶著的漢軍會在吃過午飯後離開槐裡城,前往附近的地區驅趕匈奴騎兵,因此除了碰巧又匈奴人正好撤退會經過這裡之外,被漢軍趕跑的匈奴人最快也要到傍晚的時候才會經過這裡,所以老劉讓大家抓緊時間休息,因為今天不知道會有多少匈奴人從這裡經過,估計這一晚上恐怕大家都很難有時間歇息了。

    果然在眾人剛剛吃過晚飯之後,山頂上的親衛隊員便向老劉發出了信號,而且山谷外邊的探子也飛馬衝進了山谷,看到是王顯派給他們的那些探子之一,太史慈急忙出去把他帶到了老劉面前。

    探子向老劉行了一禮,然後急忙對老劉道:「稟報王爺,如今已經有一股比較大的匈奴騎兵隊伍向渡口方向而來,他們的總人數大約有八百多人,不過馬匹近千,那些沒有人騎的戰馬上都馱滿了他們搶來的錢糧等物,估計用不了一刻鐘就會經過山谷。」

    「好,我知道了,你馬上趕回原來的地方,記住不要從大路走,以免與匈奴人碰上,讓你們的同伴也都小心埋伏,千萬不要被匈奴人發現。」老劉道。

    看到老劉如此關心自己等人,那名探子也是大為感動,於是答應了一聲,然後向老劉告辭,趕緊打馬回去了。

    山谷中埋伏的眾人等了一個下午,終於盼來了匈奴人,於是大家紛紛準備好手中的連弩,等著敵人前來送死。

    沒過一刻鐘,眾人便聽到從山谷外邊傳來了陣陣的馬蹄聲,聽聲音便可以知道這伙匈奴人的數量確實不少,由於匈奴人根本不相信漢軍會在山谷中設下埋伏,因此他們到了山谷外邊絲毫沒有停頓,而是直接便驅馬衝入了山谷之中。

    隱藏在樹林中的漢軍屏住呼吸,等到所有的匈奴人全部進入了山谷之後,老劉才高聲命令士兵出擊,同時埋伏在樹林山坡上的二百人同時放箭,二百隻弩箭向著山谷中的匈奴人飛了過去。

    匈奴騎兵猝不及防之下,他們的隊形又很密集,因此被漢軍的一輪連弩便射死了一百多人,而此時前後兩邊的文丑和淳於瓊、張飛也帶著伏兵衝出了埋伏的樹林,同樣用連弩開始在遠處向匈奴人發起了攻擊。

    由於早就得到了老劉不必對這些匈奴人心慈手軟的命令,因此不管是親衛隊員還是御林軍,都不停的用連弩向那些龜縮在陡峭懸崖之下的匈奴騎兵射擊,本來匈奴騎兵也都善於騎射之術,但是他們與漢軍的距離都在一百步以上,而他們手中的長弓最遠也只能射到七十步左右,因此如今他們只能被動的挨打,想逃跑可是三面出路都被漢軍死死的封住了,因此他們只能圍在一起轉圈,結果沒用多長時間,大部分匈奴騎兵都被漢軍的連弩射死在馬下。

    還有一些匈奴人在開始的時候便跳下戰馬,躲在了戰馬的後邊兒逃過了漢軍的連弩,可是如今三面的漢軍都已經衝到了匈奴人的身前,在老劉的指揮下,漢軍揮舞著手中的斬馬刀和長槍等武器,向殘存的那些匈奴人發動了又一次的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