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六卷 西遊 第三百零五章 偶得賢才 文 / 天翔

    第三百零五章偶得賢才

    接下來的幾天中,老劉主要是準備這次出使所需要的各類物品,當然主要是由司空劉寬負責提供,老劉只是把所需物品的清單給他便可,而到了第四天的傍晚,劉寬也已經把老劉要求的那些東西基本都送到了他的府上,雖然老劉要的東西並不多,但也足足裝了滿滿三輛馬車。

    為了能將來在見到幾國的國王或君主時能向對方贈送禮物,因此老劉這次帶的主要是大漢的特產絲綢,因為當時大漢最拿得出手的,便是絲綢和鐵器,但是鐵器都很笨重,不便大量攜帶,因此老劉這次主要便是帶了上百匹的綾羅綢緞,反正每年各地都會向宮中進宮這些東西,所以劉寬很快便將這些絲綢準備妥當,另外老劉還要了一些珠寶玉石,這些東西也只能從靈帝的私庫中提供,因此靈帝雖然心疼,但是想到這次御弟空出來的幽州刺史之位一下子讓自己得到了一億大錢,差不多就是九萬多兩黃金,因此他最後只能忍痛割愛,從自己的收藏品中找了一些不太值錢的東西給了老劉,不過這些東西在他眼裡不算什麼好東西,老劉可知道將來到了那幾國之後,其中的任何一件在那些國君的眼裡都會是無價之寶,按照禮尚往來的規矩,自己也會在回來的時候,給靈帝帶回來一些那幾國出產的寶物。

    至於文丑則每天帶太史慈和十幾名親衛隊員,前往御林軍的營地之中,教那三百名御林軍使用連弩之法,淳於瓊看了這等好東西,首先自己拿了一具配給自己,文丑無奈,只好讓一名親衛隊員先把自己的連弩給了御林軍,這樣三百人才算是配齊了,當三百名御林軍在校場中見識了連弩的威力之後,無不被連弩的強大威力所震撼。因此他們這幾天倒是下了苦功進行訓練,所以到了出發之前,三百名御林軍加上他們的頭領騎都尉淳於瓊,都已經能熟練的使用連弩,並且保證能在在一百步之內箭箭命中箭靶。

    以前御林軍一直以為自己身上的鎧甲護具是大漢所有軍隊中最好的裝備,如今看到文丑幾人和親衛隊員身上的裝備後,才知道了什麼才是最好的裝備,文丑等人身上的鎧甲和頭盔份量比他們身上穿戴的份量輕了許多,但是防護能力卻要比他們的盔甲好的多,有好事之人還專門用連弩試了一下,在三十步遠的地方,連弩竟然可以穿透御林軍身上的鎖子甲,可是射到文丑等人身上的輕鋼鎧甲後,只能在其上留下一個凹痕,根本就傷不到對方,因此御林軍士兵便讓淳於瓊找王爺申請一下,看看能不能也為他們配上這種又輕又結實的盔甲。

    只是他們的這個要求老劉一時半會兒還真沒辦法解決,這些東西在幽州當然有的是,但是在洛陽劉府之中只有大約一百套的備用盔甲,老劉被淳於瓊纏的沒辦法,只好答應先把府中的這一百套都給了他們,同時派人去新州找戲志才再要幾百套過來,等將來他們從西方出使歸來之後,自己一定把三百套盔甲給他們湊齊。

    雖然不能全部給三百人配備上,但是有了一百套也不錯,淳於瓊當然又是自己先挑了一套留給自己,然後再把剩下的九十九套讓自己的副將按照士兵官階大小進行分配,結果隊伍中的二十多名大小軍官都分到了一套精鋼盔甲,而剩下的七十多套也按照這些士兵的資格和能力,分給了最優秀的七十幾名御林軍。

    老劉還給了淳於瓊一把自己配給幽州軍官的寶刀,高興的淳於瓊愛不釋手。另外還給了其他士兵一百把斬馬刀,結果還是淳於瓊按照分配盔甲的方式分給了手下的御林軍,得到這些鋒利武器的士兵高興的當天晚上幾乎都沒睡著覺,畢竟能得到這麼好的兵器,對於他們來說無疑在戰場上又增加了幾分保命的機會。

    還有一點便是在平定了黃巾之亂以後,駐紮在洛陽的南北兩軍中的騎兵便都在朱俊的提議下,配備了馬鞍馬鐙,因此如今大漢境內的騎兵大都從幽州騎兵那裡學會了為馬匹配備馬鞍馬鐙,這也令大漢騎兵的戰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訓練這些士兵使用連弩的休息時間,文丑領著自己帶去的十幾名親衛隊員又把橄欖球比賽的方法教給了御林軍,這樣將來也不用擔心在漫漫旅途之上,沒什麼用來打發時間的,結果這一比試之下,令淳於瓊和他的精銳御林軍大跌面子,雖然他們是初次接觸橄欖球,但是淳於瓊親自跳出來的這三百名精兵與親衛隊員一比,身體素質那是大大不如,雖然他們一個個都是人高馬大,虎背熊腰,可是在與親衛隊員相撞之時,往往飛起來的都是御林軍士兵,就連淳於瓊親自上陣,也被文丑迎面撞得飛出去一丈多遠,躺在地上半天才緩過勁來,而且經過這次非正式的比試之後,御林軍才明白了親衛隊員的厲害,在親衛隊員面前再也不敢像從前那樣耀武揚威了,而淳於瓊聽文丑說自己的力氣要比主公差的遠了之時,他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文醜的力量那可是比自己大得多了,要是王爺的力氣比文丑還要大,那自己在王爺面前還有還手的能力嗎,通過幾天的接觸,他知道文丑從來不說假話,因此雖然有些半信半疑,淳於瓊也相信老劉的武功肯定是要比自己高多了。

    老劉這幾天白天也會被靈帝召進宮中閒聊,而老劉也往往是和靈帝聊完了之後,便順路前往長秋宮中,名義上是去教導大皇子劉辨,其實他的真實目的還是去與何後相聚,畢竟這次老劉離開洛陽之後,等他回來恐怕最快也要在一年以後了,所以兩人都分外珍惜能在一起的時光,而老劉更是抖擻精神,讓何後享受到了無數次的高潮。

    而老劉每天晚上還要回到自己的後院,安撫家中的幾位夫人。好在如今的老劉天賦異稟,因此每天雖然晝夜出力,但是仍然可以從容應對,尤其是每天晚上他都是與四位夫被同眠,每次都會讓幾位夫人心滿意足,令老劉每次看著幾位夫人滿意的睡著之後,便開始感謝老天給了自己如此強壯的身體,要是在穿越之前,自己那虛弱的身子骨就是有了這幾位夫人,估計也只能隔三差五的滿足一位夫人的需求,而且估計每次交完公糧之後,自己也要休養幾天才能繼續滿足下一位夫人的需求。

    終於到了使團出發的日子了,也許是老天專門為老劉準備了一個好日子,大漢靈帝中平二年九月十八這天早晨,洛陽城的天氣風和日麗,而老劉也帶著自己的一百名親衛隊員,親衛隊長文丑和幾員小將張飛、太史慈、趙雲三人,加上朝廷派給老劉的三百名御林軍士兵,他們的首領騎都尉淳於瓊,另外便是隊伍之中還有幾名寬袍大袖的文官,他們便是老劉的謀士陳宮、朝廷為老劉配備的隨行大臣從事中郎王允、廷尉許攸和大將軍府的主薄陳琳,最令人驚奇的,便是隊伍中還有個十四五歲的小孩子,那便是老劉專門從幽州召來的郭嘉。

    整個隊伍四百多人都是騎馬出行,那些準備送給幾國君王的禮物都被放置在了十幾匹戰馬的背上,雖然只有四百零幾人,但是這支隊伍卻帶上了大約五百匹戰馬,因為老劉考慮一是這次的旅途太遠,因此一定要多準備一些備用的馬匹,二是從大秦等地回來時,還可以把古羅馬的玻璃製品、貴霜帝國的寶石等物多帶一些回來,這樣估計除了給靈帝送上一些之外,其它的還可以通過甄家在洛陽的商號銷售出去,這樣還可以大賺一筆。

    前來給老劉送行的,除了朝廷的三公太尉袁槐、司空劉寬和司徒崔烈外,還有大將軍何進,右車騎將軍朱俊、議郎蔡邕、諫議大夫馬日磾等人,還有靈帝派來代表他給老劉送行的中常侍郭勝,如此規模應該說也算是給足了老劉面子,而這些人也一直把老劉送出了洛陽城門,互道珍重之後,眾人才目送著使團逐漸的遠離了眾人的視線。

    如今老劉把三百御林軍分成了兩部分,二百人作為後隊,一百人在前邊開路,而一百名親衛隊員則在中間護著眾人。至於幾位將官,也分別去了幾支隊伍中帶隊,文丑在前邊開道,淳於瓊在後隊指揮,而張飛、太史慈和趙雲則都在中軍跟著老劉,如今郭嘉倒是和他們三位混的很熟,只是他不會武功,因此看著幾人威風凜凜的倒也很是羨慕。

    離開了洛陽之後,老劉等人沿著官道前往雍州的長安,路上如今很是太平,這裡有鄰近大漢的都城洛陽,今年的年景也不錯,因此路旁的莊稼都長勢良好,田地裡的農民已經開始收穫成熟的谷子等作物,看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三天之後,使團的隊伍便來到了長安城,這是老劉第一次來這裡,畢竟長安城曾經是西漢的都城,也經歷了二百多年的不斷修建,因此長安城的城牆也如洛陽城一般高大,而長安城的規模也跟洛陽城的大小差不多,不過此時的長安城歸司州(也稱司隸校尉部)管轄,而司州的治所在洛陽,至於長安則只是司州下屬的京兆尹的治所所在(京兆尹,中國古代的官職稱呼,相當於今日首都的市長。京兆尹最早出現於秦朝,當時置內史為京師行政長官。漢武帝時內史分置為左右,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以右內史部為轄區,以長安為治所,京兆尹職同郡太守,可參與朝政)。

    而前任京兆尹便是剛剛前去新州擔任刺史的楊彪,由於楊彪走後,新的京兆尹尚未前來上任,因此府中的尹丞趙溫目前暫帶京兆尹之職。得知京城來人的消息後,趙溫以為是朝廷委任的新任京兆尹到了,因此急忙帶著府中的大小官員出府迎接。

    老劉看到來的尹丞年紀已經不小,估計和王允年紀相若,而尹丞看到王允向他展示的聖旨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代天巡視的平北王劉備到了,急忙帶著眾人匍匐在地,向老劉叩頭行禮。

    老劉急忙上前將趙溫攙了起來,嘴裡說道:「尹丞大人不必客氣,我只是因為出使西方,才會在此地路過,有勞尹丞大人給我們安排好住處和晚飯,明天一早我們還要繼續趕路。」

    趙溫看到老劉如此平易近人,心道看來傳言都說平北王體恤民情,乃是個處處為百姓著想的好官看來是不假了,於是他急忙請老劉到府中的客廳內休息,如今的京兆尹府後院也還空著,因此他便安排手下官員為老劉把後院收拾好,今晚招待王爺在此休息,同時他也把四百名士兵安排到了府中的其他院內休息,反正府裡有的是空房子,就是再來幾百人也完全能住得下。同時他也讓廚房趕緊為老劉等人準備飯菜,把他們的戰馬餵好,另外再為眾人準備好明天路上的乾糧清水,然後他才進了客廳。

    客廳中的老劉已經和陳宮等人坐在客廳中喝茶呢,看到趙溫忙的滿頭大汗的進來了,老劉急忙招呼他在自己的身邊坐下,然後便問起了他的姓名。

    趙溫聽到老劉發問,於是便恭敬地答道:「回王爺的話,下官姓趙名溫,字子柔,乃成都人氏。」

    聽他自報姓名叫趙溫,老劉似乎記得在三國時期有這麼個人物,而且在後來還當上了三公中的司徒之職。不過老劉之所以會記得他,是因為後來他因為舉薦曹丕當官兒招致了曹操的不滿,從而罷免了他的司徒之位,而司徒這個官職也從此被曹操徹底摒棄了,因此趙溫還得了個末代司徒的名號,才讓老劉記住了他。

    不過說起趙溫此人,也確實才學過人,只是一直懷才不遇罷了,因此直到如今四十多歲了,還只能在京兆尹府中放個尹丞之職,老劉記得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趙溫曾經在後來看到因董卓李催等人混亂朝綱,為害百姓之時,曾經說過一句:「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然後便棄官回家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相當的有骨氣。

    老劉知道趙溫雖然不像自己身邊的這些謀士般出眾,但是能夠心繫百姓,常思為國出力,因此絕對是個不錯的好官,即使讓他擔任一州的刺史他也能夠勝任,因此老劉有心栽培於他,當下便對趙溫道:「子柔兄,我看你絕不是寄人籬下之輩,以子柔兄的大才,只擔任一個小小的尹丞可以說是大材小用,讓子柔兄屈才了,備不才,如子柔兄不棄,將來等我出使歸來,不知子柔兄可願意隨我返回洛陽,以後一同為大漢的江山社稷和百姓出力呢?」

    突然聽到平北王願意收留自己到他的帳下,趙溫哪有不願意之理,心道皇天不負有心人,如今自己總算是遇到貴人了,當下撲倒在地向老劉拜道:「能得平北王賞識,那是下官的造化,今後下官一定跟隨主公左右,盡心竭力為主公效力,下官這裡先謝過主公的知遇之恩了。」

    無意間收得一名不錯的清官,老劉心中也很高興,於是當晚老劉便在長安城的京兆尹府中擺下酒宴,眾人已經幾天沒喝酒了,因此老劉今天也破例讓大家開懷暢飲,結果素好貪杯的淳於瓊終於見識到了老劉等人的酒量,他自己沒喝幾杯便被文丑和張飛給灌倒了。而幾位文官也都喜好杯中之物,因此當晚眾人除了老劉和陳宮之外,大都喝的酩酊大醉。

    老劉看到這種情形,於是便讓親衛隊員將眾人送回房中休息,同時傳令明天中午吃過午飯後再出發,這樣到時候大家的酒也就醒了,而且此去西方路途遙遠,旅途之中耽誤一天半天的也根本無關大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