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七十九章 張頜揚威 文 / 天翔

    第二百七十九章張頜揚威

    如今擋在闕機帶領的鮮卑逃兵前邊的,乃是由輕騎兵軍長張頜所帶領的一萬名輕騎兵,另外還有兩名輕騎兵的師長趙鵬和田奎,他們在上午器械師開始攻城之後,便被陳宮派到城北,讓張頜自己找一處適合阻擊鮮卑逃兵的地方,然後便在那裡埋伏下來,等鮮卑逃兵到了這裡,便擋住他們的去路,同時陳宮也讓張頜他們盡可能的多抓俘虜,但是如果鮮卑人不肯投降,便底消滅他們。

    看到鮮卑騎兵沿著道路以及兩側的荒地,從不算開闊的幾十丈寬的地帶向漢軍發起了衝鋒,張頜命令早就做好準備的輕騎兵連弩上膛,只要鮮卑騎兵進入連弩的射程,大家便可以向他們發動進攻。

    轉眼鮮卑騎兵就進入了與漢軍相距不到二百步的距離,輕騎兵立刻將連弩向上傾斜一定的角度,然後扣動扳機,一萬隻弩箭頓時飛上了天空,劃出一條長長的弧線之後,向著正在衝鋒的鮮卑騎兵的隊伍落了下來。

    雖然有圓盾護身,但是從空中落下的弩箭帶著一定的角度,因此鮮卑騎兵很難遮擋住自己的全身,況且他們胯下的戰馬更是沒有什麼防護,因此即使馬上的鮮卑士兵僥倖躲過了空中落下的弩箭,但是他們胯下的戰馬往往被弩箭射中,有的射中了心臟部位,立刻便倒下去了,也有的只是受了輕傷,立刻便瘋狂的亂蹦亂跳,不僅將馬上的主人拋到馬下,還會沖得鮮卑騎兵的隊形大亂,只是鮮卑士兵現在都知道前邊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只要衝入漢軍的陣中,便可以再次發揮自己人多的優勢,從漢軍的隊伍中打開一個缺口逃出去,所以雖然鮮卑騎兵的傷亡慘重,但是他們仍在幾名萬夫長的指揮下繼續向前衝鋒,根本不去管身邊那些中箭落馬的同伴。

    在被漢軍的弩箭射死了四五千人之後,鮮卑騎兵也衝到了距離漢軍的隊伍不到五十步遠的地方,他們現在也摘下背上的長弓,開始用弓箭向漢軍進行反攻。

    漢軍的鎧甲精良,再加上身上包括膝蓋、腳面和手腕等處都有護具,因此他們並沒有盾牌護身,如此一來,鮮卑人的弓箭也令一些漢軍士兵中箭受傷,另外就是他們的戰馬和鮮卑騎兵一樣,很容易中箭受傷或身亡,所以在鮮卑騎兵的反擊下,漢軍的隊伍中也開始出現了傷亡。

    不過畢竟是漢軍的數量是一萬人,張頜將輕騎兵排成了一個方形戰陣,這樣對於發揮輕騎兵連弩的優勢非常有利,只要鮮卑騎兵沒有衝入輕騎兵的隊伍之中,後邊的輕騎兵便可以一直向鮮卑騎兵放箭,從而阻擋他們的攻勢,減輕前排輕騎兵的壓力。

    雙方又僵持了一會兒之後,鮮卑騎兵終於越過了兩軍之間的那片空地,殺入了輕騎兵的隊伍之中,張頜與趙鵬和田奎三人身先士卒,立刻帶領大軍擋在了鮮卑人的前邊,如今鮮卑人已經被漢軍的連弩消滅了七八千人,剩下的鮮卑騎兵在人數上已經沒有多少優勢了,而且漢軍後排隊伍的連弩還在不停的向鮮卑人的後隊射擊,也使得鮮卑騎兵的數量在不斷的減少。

    戰場上的拚鬥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輕騎兵不僅擋住了鮮卑人的攻勢,而且在幾員大將的率領下,開始轉為反攻,他們步步進逼,打得士氣低落的鮮卑士兵節節敗退,雖然後邊的闕機在大罵士兵不得後退,他也揮刀砍了幾個向後逃跑的鮮卑士兵,但是如今鮮卑士兵不僅在人數上已經沒有輕騎兵多了,裝備和士氣更是無法與輕騎兵相比,再加上他們是一路奔逃而來,輕騎兵則是以逸待勞,因此很快闕機的命令也沒人聽了,他自己也被潰敗的鮮卑騎兵夾帶著不得不向後逃竄。

    鮮卑隊伍中碩果僅存的三個萬夫長如今也被張頜殺了一個,剩下的兩個與趙鵬和田奎打得難解難分,張頜知道這個時候也不用和他們講什麼單打獨鬥的規矩了,因此掏出連弩,趁著他們無暇顧及的空當,用連弩射中了兩人的要害,趙鵬和田奎一刀一槍,分別結果了兩名萬夫長的性命。

    看到鮮卑人開始向後邊逃跑,張頜馬上招呼趙鵬和田奎分別帶上一支隊伍,三人分別從中間和兩側向鮮卑逃兵追了上去,同時不停的用連弩向他們射擊,並且讓輕騎兵高喊投降免死,爭取多抓一些俘虜回去。

    看到逃生無路的鮮卑士兵聽到漢軍的喊話,開始還在拚命奔逃,可是看到漢軍已經從身後和左右兩側包抄了上來,他們再往回逃也快跑回白狼城了,最後不是一樣還得落入漢軍的包圍圈中,因此逐漸開始有鮮卑士兵拉住馬匹,然後扔下手中的兵器,跳下馬來跪在地上高舉雙手向漢軍投降。

    有了一個帶頭的,其他鮮卑士兵看到漢軍果然不殺那些舉手投降的同伴,於是便有越來越多的鮮卑士兵放棄了逃跑和抵抗,開始向漢軍投降。

    隨著他們離白狼城越來越近,投降的鮮卑士兵也已經跪滿了一路,眼下只有張頜還帶著一支千人的輕騎兵隊伍在繼續追擊還在逃跑的闕機等人,趙鵬和田奎則早帶著輕騎兵開始沿路收容降兵,並且讓他們幫著打掃戰場了。

    如今闕機的身邊除了他的幾百親兵之外,還有不到五百名鮮卑騎兵跟著他逃跑,可是再往南就快到白狼城了,逃到那裡無異是去送死,因此闕機撥轉了馬頭,帶著剩下的大約一千名鮮卑士兵向東北方向逃了下去。

    張頜從闕機的穿戴和他胯下的戰馬知道,他肯定是東部鮮卑的大人物,於是便帶著輕騎兵緊追不捨,無論如何也不能放走了這些人,尤其是那個騎著紅色寶馬的鮮卑大將,如果讓他逃入了北方的茫茫大漠之中,漢軍不熟悉那裡的地形,再想抓他可就難了。

    看到漢軍死死咬住自己不放,闕機心中著急,於是在跑了一段路之後,馬上命令自己的親兵隊長帶著那些跟隨自己的鮮卑士兵立刻停下來,在這裡擋住身後的漢軍,他會重重的有賞,然後他帶著自己的三百多親兵,繼續沿著大路向東北方向逃竄。

    親兵隊長倒是對闕機忠心耿耿,因此便指揮鮮卑士兵準備好弓箭,馬上向追擊的漢軍射擊,可是他喊了半天,那些鮮卑士兵也沒有什麼反應,氣得他抽出腰間的彎刀,砍翻了身邊的一名鮮卑士兵,他以為別的士兵看到同伴被殺,肯定會乖乖聽從自己的命令的,但是沒想到那些鮮卑士兵突然都向他圍了上來,奪下了他手中的彎刀,然後亂刀齊下,將他剁成了肉泥。

    看看身後的漢軍也到了,這些鮮卑士兵紛紛跳下馬來,扔下武器跪在路旁,嘴裡喊著「軍爺饒命」,便全部向漢軍投降了。

    張頜吩咐身邊的一名團長領著五百人負責收容這些降兵,把他們帶回白狼城去,自己則帶著五百名輕騎兵繼續向前追擊,就這麼一耽擱,前邊的闕機等人已經快逃出他們的視線了。

    雖然闕機的馬快,但是他又不能丟下這些親兵獨自逃跑,否則即使自己逃出去了,他知道在這大漠裡生活著不少成群的野獸,而且方圓數百里也見不到一戶人家,自己獨自一人恐怕最後也要被餓死或餵了野獸,因此他只能放慢速度,和身邊的三百多親兵一道逃命。

    如今輕騎兵的戰馬都是烏桓人為他們提供的好馬,而且今天這些鮮卑人的戰馬已經跑了很遠的路,比輕騎兵胯下的戰馬累多了,因此沒用多長時間,張頜便帶著輕騎兵再次逼近了闕機等人,如今兩支隊伍的距離不過只有一百多步遠,看來用不了多久,輕騎兵便會追上前邊的鮮卑騎兵,將他們包圍起來。

    雖然拚命用馬鞭抽打著胯下的戰馬,但是沒用多久,輕騎兵便追到了鮮卑人的身後,張頜指揮士兵繼續用連弩向敵人射擊,如今雙方的距離不過幾十步,因此輕騎兵的連弩每發出一箭,肯定會有一名鮮卑騎兵落馬,而鮮卑騎兵也利用自己擅長的騎射功夫,從馬上回身向輕騎兵還擊,只是他們的弓箭力道不足,再加上準頭也比輕騎兵手中的連弩差了許多,因此雙方的傷亡比例幾乎是幾十比一,等闕機的身邊只剩下了不到一百騎的親兵時,輕騎兵的傷亡才不到十人。

    闕機看著身邊的親兵越來越少,知道再跑下去也逃不出漢軍的追殺,不由得歎了一口氣,於是他拉住胯下的戰馬,轉回身來面對著身後的漢軍。

    他身邊剩下的一百名親兵看到闕機不跑了,而且還撥轉馬頭對著漢軍,還以為他要與漢軍決一死戰,因此雖然明知道自己這些人已經到了絕境,他們的士氣倒是被闕機的這一舉動激發起來了,於是眾人紛紛扔下弓箭,拔出腰間的彎刀舉向空中,嘴裡嗷嗷的叫著,準備跟著闕機向漢軍發起最後的攻擊。

    可是接下來卻發生了令雙方都意想不到的一幕,闕機沒有指揮親兵向漢軍衝鋒,而是翻身下了戰馬,從腰間解下自己的寶刀放到了地上,然後也和前邊那些投降的鮮卑士兵一樣,跪在地上舉起雙手,向漢軍投降了。

    雖然沒能全部殲滅他們,但是看到這名鮮卑大將向自己投降了,張頜心中非常高興,於是指揮輕騎兵將這些鮮卑殘兵包圍了起來,然後準備接受他們的投降。

    可是闕機投降了,他的親兵中竟然還有人堅決不肯投降,在闕機的命令下,他的近百名親兵有八十多人和他一樣,扔下武器下馬跪在地上,舉手向漢軍投降,但是還有十幾名闕機的親兵竟然沒有聽從闕機的命令,而是揮舞著手中的彎刀,向著漢軍衝了過來。

    張頜大怒,當先迎了上去,從那十幾名鮮卑士兵的中間衝了過去。

    但見張頜手中長槍左右開弓,槍尖寒光閃閃,七八名鮮卑騎兵的彎刀還沒有落下來呢,便紛紛中槍落馬,只是他們是在張頜從他們的中間衝過去之後,才發覺自己身上已經中了這名漢將的槍,一個個心有不甘的摔落馬下,剩下的幾名鮮卑騎兵看到同伴被殺,更激起了他們體內的凶性,竟然不顧自己的死活,將張頜圍在中間發起了進攻。

    張頜也想借這個機會揚威立萬,因此手下更不留情,但見他手中的長槍快如靈蛇出洞一般,轉眼之間便將剩下的幾個鮮卑騎兵也打發了,跪在地上的闕機等人看到張頜如此神威,不由得暗自慶幸多虧自己投降了,否則這些人如何是漢軍的對手,最後肯定都難逃一死,如今能否保住性命,就看漢軍是否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不殺降兵了。

    張頜來到闕機面前,向他問道:「前邊的鮮卑大將速速報上名來,只要爾等不再反抗,我可以饒你們不死。」

    聽到張頜發問,闕機急忙答道:「回將軍的話,我乃東部鮮卑大人闕機,還望將軍能恪守諾言,饒我們一命。」

    張頜一聽,原來跪在自己面前的便是東部鮮卑的大人闕機,看來這次該著自己立功,自打跟隨主公之後,雖然也曾經在追擊反賊張舉的那次大戰中立了戰功,但是在後來的阻擊鮮卑人入侵、平定黃巾之亂中自己都沒有得到機會,因此也沒有展示出自己的軍事才華,這次自己親手抓到了東部鮮卑大人,也總算是立了一次大功,看來只要自己苦練武功、多學些兵法等領兵打仗的知識,在主公的手下是英雄總會有用武之地的。

    等張頜他們押著闕機等降兵返回白狼城時,其他戰場上的戰鬥早就結束了,城中的素利在彌加的勸說下,也已經帶著身邊的四千多鮮卑士兵投降了。

    此戰過後,第二軍分區平定東部鮮卑的任務也已完成,公孫瓚和陳宮已經得到了中軍官統計的戰報,由於有了器械師的幫助,漢軍在這兩天的傷亡很少,只是在阻擊闕機和彌加逃跑時,在兩軍的混戰中戰死了一千九百名輕騎兵士兵,受傷的有八百六十人,其中重傷員九十人。加上之前攻城時漢軍的傷亡人數,目前第二軍分區出兵時的四萬八千人還有輕騎兵兩萬五千人,突騎兵一萬兩千人,合擊三萬七千人。

    至於白狼城中的鮮卑士兵,前後被漢軍消滅了近六萬人,另外還俘虜了一萬三千人,其中東部鮮卑的大人闕機和他手下的兩員大將彌加、素利也都成了漢軍的階下之囚。

    公孫瓚和陳宮商量了一下,大軍在白狼城休整三天,同時安置好這裡的一切善後事宜,包括城中官員的委派和其他政事,另外為了補充兵源,公孫瓚採納了陳宮的建議,從俘虜的鮮卑士兵中挑選了八千人補充到輕騎兵和突騎兵中,剩下的降兵都被送回漁陽去做勞工和屯田軍去了,素利心機不多,因此便被任命為突騎兵的師長,接替在攻城時戰死的莫溫。

    為了保證白狼城的安全,公孫瓚領著大軍離開之時,又在城中留下了兩千名輕騎兵和一千名突騎兵,另外他們已經從漁陽那邊調過來了三千郡國兵,估計用不了幾天就到了,城中有了這些漢軍,城防和城中的治安也就有了保證,為了防止闕機和彌加再有什麼反覆,陳宮已經派人秘密將他們押往薊縣去了。

    三天之後,公孫瓚和陳宮帶著四萬兩千名漢軍離開了白狼城,沿著通往彈漢山的道路開始向中部鮮卑的地盤進軍,他們現在要去增援已經進入中部鮮卑的關羽一部,以便盡快完成對中部鮮卑的征討任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