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五十八章 漫漫長路 文 / 天翔
第二百五十八章漫漫長路
從九原城出發向北走了沒有多遠,大軍便來到了沿著東西走向綿延數千里的陰山山脈,在陰山山脈中,最主要的山峰便是西端的狼山和九原城外的大青山。陰山山脈是古老的斷塊山,其的最大特點便是南北不對稱,南坡山勢陡峭,北坡則較為平緩。山脈的平均海拔高度在一千五百米至兩千三百米之間。
陰山山脈橫亙在如今內蒙古的中部,彷彿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時阻擋了南下的寒流與北上的濕氣,也正因為如此,陰山南北氣候差異顯著,是草原與荒漠草原的分界線。南麓的雨水較為充沛,加上北臨黃河,適宜發展農業。而北面的山區植被稀疏,僅在東段的陰坡有小片森林,有白樺、山楊、杜松、側柏、油松、山柳等樹種。中段和西段山地散佈有大小不等的山地草場,也是以前的匈奴人和如今鮮卑人的主要牧區。
陰山山脈自古以來還是農耕區與遊牧區的天然分界線。山區本身是農牧交錯地帶。條件較好的山間盆地中有旱作農業,種值春小麥、莜麥等作物,只是在這裡種地,只能靠天吃飯,因此種下去的作物的產量低而且不穩。另外老劉還知道這一帶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大青山的煤礦、白雲鄂博的鐵礦和稀土礦品質都非常好,雖然稀土現在還用不上,但是煤礦和鐵礦可都是現在所急需的,而且這兩處距離很近,到時候便可以在鐵礦的附近建一座煉鋼廠,有了地利的優勢,便可以生產出更多的鋼鐵,用來打造兵器護具和民用的工具農具。
陰山地區人類活動的歷史非常悠久,也是內地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場所。山脈間寬谷多為南北交往的通途,在漢初的時候,匈奴人被陰山擋在了北邊,因此陰山也成了長城之外的又一道天然屏障,但是後來隨著匈奴的逐漸強大,他們當然不願意一直呆在陰山以北的苦寒之地,便開始逐漸南侵,由於這一帶的漢軍在東漢年間軍力日漸衰落,匈奴鐵騎便慢慢將原來屬於大漢的土地佔為己有,到了最後,他們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竟然一直把邊界擴張到了長城腳下。
此後烏桓和鮮卑也逐漸開始強盛,他們先是搶奪匈奴人的地盤,把匈奴人趕出了鄰近幽、並二州的地區,後來看到南邊還有更好的地方,便開始慢慢蠶食與他們相鄰的幽、並兩州的大漢土地,尤其是鮮卑人在他們的一代英主檀石槐的帶領下,將匈奴人趕到了邊遠的西北地區。
到了後來,分成四部的烏桓人進入了幽州,幾乎佔據了四郡之地,而鮮卑也將并州的五原、朔方、雲中和定襄幾郡全部佔領,雖然期間大漢朝廷也幾次發兵,想把烏桓和鮮卑人都從大漢的土地上趕出去,但是由於統帥的指揮失誤,幾次征討都無功而返,還損失了大量的軍隊,最後只能依靠高大的長城,才勉強擋住了鮮卑人繼續南下的腳步,形成了幽並兩州如今的這種格局。
當漢軍從一道寬闊的山谷穿過陰山,到達陰山山脈的北側之後,眾人也才明白為什麼鮮卑人不願意繼續在這裡生活了,這裡不僅氣溫驟然比南側下降了不少,而且常年颳風,向北看去,幾乎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平原,只是雖然也有大片的草場,但是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出現了面積大小不一的沙漠和荒原,尤其是山北的河套地區水量充沛,而這裡則是河流稀少,因給人一派乾旱荒涼的景象,在這裡生活居住的鮮卑人也非常少,幾乎走出了幾十里路了,也沒有看到一頂鮮卑牧民的帳篷。
呂布看到陰山以北的這種情況之後,心說這種不毛之地,將來即使給了并州,要這些地方拿來幹什麼?種地估計也沒什麼收成,放牧養馬估計也要經常變換地方,而且這裡野獸很多,大白天的他們就經常可以看到有狼群在荒原上出沒,因此呂布也打定主意,不再跟老劉提打下來的這些地方的土地分配之事了,幽州有錢,就讓他們派兵來來這裡駐防吧,這樣并州的北邊有他們防守,就不用擔心會有外族前來侵擾了。
老劉和戲志才並肩前行,一路上老劉不停的把一些地下埋藏著各種礦產的地方指給戲志才看,戲志才早就領教了主公的這種能力,因此他並不吃驚,而是和老劉一起商量將來如何派人到這些地方來開發這些資源,只要有這些東西,就可以在這附近建起一座新興的城鎮來,然後派遣一些幽州的正規軍負責城中的治安和守衛任務,那麼用不了多久,這裡照樣會成為客商雲集的商貿重鎮。
沿著陰山山脈走了兩天之後,拓跋疆領著漢軍拐上了一條通往西北方向的小路,不過這邊的道路基本都不是專門修建的,而是由於日久天長行人走的多了,自然踩出來的,所以路況極差,好在如今連并州的騎兵也從老劉那裡把釘馬掌的技藝學會了,因此并州騎兵也同樣不怕道路對馬蹄的磨損,大軍行軍的速度雖然比在前邊的那些大路上疾馳時慢了許多,不過兩天下來也走出了近三百里的山路。
拓跋疆一路上也不斷回答著老劉和戲志才的問題,其實自打去年五月被漢軍趕出并州之後,西部鮮卑的幾大部落首領就沒有再碰過面,只是互相之間還傳遞消息,把各自部落的情況向其他人通報,因此,當西部鮮卑大人置鞬落羅做出決定,把他的部落從宴荔游部落附件的蘇尼特遷到更遠的匈奴單于庭時,拓跋疆和宴荔游都有些不快,本來三部的距離相距並不是特別遠,可以在關鍵時刻互相支援,如此一來則成了拓跋疆在前,宴荔游部落居中,而置鞬落羅則在最遠的一條直線上,漢軍便可以一個一個的把他們消滅,可是這些鮮卑部落本來就相對獨立,因此兩人雖有怨言,也對置鞬落羅無可奈何。
如今,漢軍已經把最前邊的拓跋部落平定了,而宴荔游肯定還不知道消息,即使他在九原城派有探子,估計他的探子返回扎達之時,漢軍也已經接近了宴荔游的地盤,而據拓跋疆所知,目前宴荔游部落只有不到三萬的士兵,從表面上看,可以說是幾支鮮卑部落中最弱的一支,不過他的族人也有十多萬人,除去婦女和老幼,其他幾萬鮮卑人也隨時可以上戰場,畢竟鮮卑人都是自幼便開始習武,而且大都靠打獵為生,因此他們都能騎馬射箭,只不過沒有上戰場殺敵的經驗而已。
至於位於大漠另一端的置鞬落羅部落,本來他便是西部鮮卑中最大的一支,族人加起來足有二十萬人,而目前置鞬落羅還在大肆募兵,其手下的鮮卑騎兵人數已經有六萬多人,如果戰事爆發,他的族人也可以迅速武裝起來,因此拓拔部落與置鞬落羅的部落比起來,人數上要差了很多,再加上置鞬落羅可是檀石槐還沒當上鮮卑大王之時,便跟著檀石槐東征西討,戰場上的經驗極為豐富,也為鮮卑人立下了無數戰功。只是自打檀石槐去世以後,他也有心染指鮮卑大王之位,可惜生不逢時,遇上了老劉這個剋星,所以他目前只能遠遠的躲到了距離大漢之地兩千多里遠的匈奴單于庭,希望憑借拓跋疆和宴荔游兩支部落的阻擋,再加上如此遙遠的距離,使自己能躲過漢軍的報復。
戲志才突然想起一事,便對拓跋疆問道:「拓跋首領,你和宴荔游也是老朋友了,你覺得如果由你前去勸說於他,讓他向漢軍投降,宴荔游是否會聽?」
聽到戲志才的問話,拓跋疆沉吟了一下,然後對戲志才道:「戲軍師,去年我和宴荔游兄弟斗魚漢軍打過仗,尤其是在掩護置鞬落羅從劉大人和呂將軍的包圍中逃生那場戰鬥中,我們更是領教了漢軍的厲害,如今宴荔游部落所在的扎達城,只是用木柵欄圍起來的一處所在,根本沒有高大的城牆和護城河,所以他現在除了人多之外,與漢軍相比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如果是為他部落的族人著想,我再把劉大人前日對我說過的那些話告訴他,估計十有**宴荔游兄弟會向漢軍投降,等到了扎達之後,可以由我先去他的部落中去勸勸他,請劉大人和戲軍師放心,我一定盡力說服他放棄抵抗,向漢軍投降,只要大人將來像對待我的部落族人一樣對待他的手下,我就有把握說服他,劉大人可以答應我的要求嗎?」
這點條件本來就是老劉自己提出來的,只不過是針對的對象不同而已,現在用來招降宴荔游部落,當然是最好不過了,於是老劉點頭答應了拓跋疆的要求,然後又對他道:「拓跋首領,你這次前去招降宴荔游,他不會對你不利吧,你可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否則我不會讓你以身犯險的。」
看到老劉如此關心自己,令拓跋疆大為感動,通過幾日的相處,他已經看出老劉絕對是能幫他們部落的人,也只有他能讓自己的族人今後過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因此他已經死心塌地的歸順老劉了,如今老劉又這般的對待自己,拓跋疆的眼淚都差點兒下來。
於是拓跋疆急忙對老劉道:「多謝大人關心,請大人放心,我與宴荔游兄弟是多年的好兄弟,即使他不願意向漢軍投降,也不會為難我的,只是雙方真的開戰,我相信他的部落絕對擋不住漢軍的攻擊,到時候倒霉的可是他和他的族人,所以我一定會盡力說服他向漢軍投降的。」
此後的幾日,大軍便在荒野中行軍趕路,一路之上甚是無聊,漢軍雖然帶的糧食不多,但是由於一路上到處都有野獸出現,而且好多山羊和狍子都不怕他們,因此很容易被漢軍逮到或用弩箭射死,這一路上漢軍倒是每天都有烤肉和燉肉吃,再加上拓跋疆能夠找到水源,所以倒也不愁吃喝,如此又過去了四天,大軍終於來到了距離扎達不遠的一座小山下。
問了問拓跋疆,知道這裡距離宴荔游部落所在的扎達只有不到三十里的路程,因此老劉便傳令大軍就在這裡安營紮寨,同時向周圍派出了不少探子去打探周圍的情況。
拓跋疆在徵得了老劉的同意之後,帶著幾個親兵離開了大隊人馬,先行前去扎達拜會宴荔游,至於拓跋疆的這幾個親兵,確實便是他以前的親兵,只是在九原城外被輕騎兵埋伏之後,這些人和拓跋疆一道,都做了漢軍的俘虜,後來呂布為了補充并州的士兵,從俘虜中跳了兩千多人加入了并州的軍隊,而這幾人因為條件不錯,都被挑上了,從此便穿上并州騎兵的衣服成了漢軍。
在來扎達的路上,這幾名親兵無意中看到了自己的首領拓跋疆也在隊伍之中,便跟他打招呼,而拓跋疆一看竟然還有不少自己部落的士兵都在,便向老劉要求,讓那幾個親兵繼續跟著自己,老劉也不怕他會有什麼二心,便從呂布手裡把這幾個人要了過來,然後派給拓跋疆,繼續做他的親兵,所以現在拓跋疆便帶著他們幾人一道,跟隨自己前往宴荔游部落的駐地,打算說服宴荔游不要與漢軍為敵,這樣才能保住他們的性命,也算是自己幫助宴荔游一把,好讓他的部落避免遭受重大的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