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五十二章 九原攻略 文 / 天翔

    第二百五十二章九原攻略

    今天負責攻城的隊伍,是由師長王當率領的三千名幽州輕騎兵,還有魏續帶領的四千名并州騎兵,只不過并州騎兵今天沒有騎馬,而是抬著幾十架雲梯跟在輕騎兵的後邊,兩支隊伍加起來一共是七千人,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方案,漢軍今天從九原的北側向九原城發動了進攻。

    輕騎兵首先騎著馬來到了距離城牆一百五十步遠的地方,鮮卑人雖然號稱箭法高超,但是即使是鮮卑將士中最好的神箭手,也只能射到一百二十步遠的地方,一般的鮮卑士兵則只能射到七八十步遠的地方,因此輕騎兵在一百五十步遠的地方,正好是鮮卑士兵無法攻擊到的地方,而輕騎兵則舉起手中的連弩,向著城牆上的鮮卑士兵發動了攻擊。

    這些鮮卑士兵大都是拓跋疆去年從并州逃回來以後,重新招募的新兵,他們並沒有與漢軍打過仗,因此並不知道漢軍連弩的厲害,所以當他們看到漢軍竟然在一百五十步遠的地方便開始向城牆上放箭,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也沒當回事,可是那些弩箭飛上天空之後,一眨眼的功夫便落到了城牆上那些鮮卑士兵的頭上,頓時把剛才還在對漢軍指手畫腳的鮮卑士兵射死無數,僥倖沒被弩箭射中的也趕緊逃到城門上的城門樓中躲了起來。

    跟在騎兵後邊的并州騎兵在魏續的帶領下,出動了一千人抬著幾十架雲梯迅速衝到了輕騎兵的前邊,由於城牆上的鮮卑士兵早就躲起來了,因此他們並沒有遭到鮮卑士兵弓箭的攻擊,所以他們很快便衝到了護城河邊,然後把十幾架梯子搭在了護城河的另一邊,魏續當先帶著并州士兵衝過了護城河,來到了城牆下邊,把一架架雲梯搭在了城牆之上。

    就在并州士兵爬上雲梯,準備向上攀爬之時,城牆上突然站起不少舉著圓盾的鮮卑士兵,這些士兵把圓盾舉起來遮擋著從空中落下的連弩,而其他人則用頭上分叉的木棍將搭在城牆上的雲梯推開,那些還在雲梯上的并州士兵根本來不及跳下去,便隨著雲梯一道,摔進了下面的護城河中。

    同時還有不少鮮卑士兵從城牆上不斷的扔下石塊和木頭,躲在城牆下的漢軍根本沒處躲藏,於是魏續只好帶著大家從雲梯上撤了回來,輕騎兵只能不停的向城牆上的鮮卑士兵發射弩箭,才總算是壓制住了他們,讓魏續等人安全的撤了回來,但是漢軍的第一次進攻也以失利告終。

    清點了一下人數,參與第一次進攻的一千名并州騎兵撤回來的有八百多人,被石塊和木頭砸死在城牆下的有一百多人,還有幾十名傷員,雖然死傷的人數不算很多,但是連城牆都沒上去便被鮮卑人給趕回來了,也令魏續覺得臉上無光。

    其實在發現漢軍準備攻城之後,城牆上的鮮卑士兵便急忙去給首領拓跋疆送信,拓跋疆聽說漢軍只在北門外佈置了漢軍攻城,便急忙趕到了這裡,他到的時候,正好是城外的輕騎兵一頓弩箭將城牆上的幾百名鮮卑士兵射死了一大半,剩下的都躲到城門樓內去了,拓跋疆畢竟與漢軍有過交戰的經驗,知道如何能夠防住漢軍的弩箭,於是急忙傳令士兵把他們配備的圓盾拿出來,舉在頭上抵擋漢軍的弩箭,他知道接下來漢軍肯定會來攻城,於是便指揮鮮卑士兵先不要露頭,就躲在牆垛後邊,準備好木頭和石塊,待漢軍的雲梯搭上城牆之後,隨著拓跋疆的一聲令下,城牆上埋伏的鮮卑士兵才舉著圓盾站了起來,然後用木頭和石塊打退了漢軍的進攻,而且還消滅了一些漢軍,令城上的鮮卑士兵士氣大振,看來漢軍也不過如此,根本不像首領所說的那麼厲害。

    拓跋疆也看到了今天攻城的漢軍並沒有全力進攻,聯想到今天早晨有人來向自己稟報,昨晚漢軍似乎向城內射了一些弓箭,只是都射到城內去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看來漢軍應該是有什麼陰謀,於是拓跋疆急忙派了幾個鮮卑士兵去城裡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昨天漢軍射進城的箭支,也好檢查一下到底有什麼問題。

    很快那幾個士兵便回來了,他們找到了一支沒有箭頭的箭支,上邊綁著的信還在,於是拓跋疆急忙派人去找個認識漢字的族人過來,讓他看看上邊寫的是什麼。

    那名鮮卑人匆匆把書信看了一遍之後,忙對拓跋疆道:「首領大人,這封信是城外的漢軍寫給城中的漢人百姓的,讓他們起來反抗我們,大人還是早做準備為好,說不定城裡的漢人百姓已經看到了這封信,要是他們真的都聯合起來與我們為敵,那我們可就危險了。」

    聽族人說完,拓跋疆也知道事態的緊急,於是急忙傳令,讓一名萬夫長帶著五千名鮮卑士兵在城內漢人居住的地方做好戒備,看到有漢人聚集或密謀的,對其格殺勿論,這樣也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以免城裡的漢人真的跟著鬧事起哄,倒時候內外交困,自己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城外的漢軍在第一次進攻失利後,魏續和王當商量了一下,決定繼續按照早晨出發前,軍師交待的方法攻城,這次他們不再利用雲梯登上城牆,而是抬起撞木,在輕騎兵壓制住城上鮮卑士兵的弓箭後,魏續帶著并州士兵再次衝到了吊橋外邊,然後先派幾名士兵從搭在護城河上的雲梯上過了護城河,沿著吊橋爬了上去,將固定吊橋的兩根繩子砍斷,隨著一聲巨響,吊橋轟然落到了護城河上。

    看到漢軍的攻擊目標改成了城門,城門樓內的鮮卑士兵開始躲在上邊用弓箭向漢軍進行攻擊,可是這次漢軍也學乖了,有一部分士兵舉著大木盾,為那些抬撞木的士兵遮擋著射向他們的弓箭,這裡又不同於城牆上,可以利用木頭和石塊進行攻擊,因此漢軍很快便衝過了吊橋,進入了城門洞,開始用撞木對城門進行攻擊。

    看到漢軍改變了攻擊方向,拓跋疆急忙然讓手下士兵將城內的石塊、木頭等物都堵到城門洞內,這樣即使漢軍把城門撞破了,他們也無法進城,於是漢軍在外邊用撞木衝擊城門,而鮮卑士兵則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從裡邊填塞城門洞,等漢軍終於把厚重的城門撞破時,才發現裡邊根本不是可以讓他們進去的門洞,而是堆滿了石塊和木頭,魏續看看這種方法已經不行了,於是只好帶著并州士兵撤了回去。

    這次的攻擊,并州士兵倒是沒有多少傷亡,但是城門洞已經被鮮卑士兵堵死了,因此想從城門攻進九原城看來是不可能了,這時的時間已經到了中午,於是魏續與王當只好收兵回營,同時去問問軍師下午的仗該怎麼打下去。

    中午吃飯之時,魏續和王當便把上午攻城的情況向老劉、呂布和戲志才做了匯報,這個結果早就在他們的預料之中,頭幾天的攻擊,都是用小股部隊進行試探性的進攻,同時也不能攻擊的太猛,就像今天這樣,讓鮮卑士兵以為漢軍的實力不過如此,這樣幾天下來,就可以麻痺城上的鮮卑士兵,幾天之後,不管城內的漢人是否會起來反抗,漢軍都會由軍中的幾員大將帶著精銳的輕騎兵和老劉的一百名親衛隊員突然對九原城進行猛攻,如此一來,漢軍肯定會攻下一面城牆,北門的城門洞都已經被鮮卑士兵給堵死了,因此主攻的方向不適宜再放在這裡,到時候只要從東門強攻即可。

    於是戲志才讓魏續和王當繼續按照上午的方法,派小股并州騎兵在輕騎兵的掩護下,繼續用雲梯從北城牆發動進攻,只不過即使能攻上去,也一定在鮮卑的增援部隊趕到前退下來,因為城中目前畢竟還有四萬多鮮卑士兵,只有先消耗他們一部分力量,同時讓他們覺得漢軍的戰力與他們差不多,才會讓他們放鬆警惕,最後一舉成功,另外戲志才也交代二人盡量減少士兵的傷亡,在城上的鮮卑士兵用木頭和石塊進行攻擊時,他們可以把木盾斜靠在城牆上,把自己的身體擋住,縮在城牆根上就可以躲開木頭和石塊的攻擊,這樣還可以盡快消耗掉城牆上鮮卑士兵用來守城的這些物資。

    魏續和王當得令,吃過午飯後帶著幾千人又來到了九原城北門之外,下午他們又組織了兩次攻城行動,雖然都沒有攻上城牆,但是輕騎兵也趁著城牆上的鮮卑士兵攻擊城下的并州士兵時,用連弩射殺了不少敵人,而且北城牆上的石頭和木塊經過漢軍的幾次攻擊後,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拓跋疆又緊急從城內其他方向的城牆上搬運了一些木頭和石塊過來,以防止漢軍的再次攻擊,由於鮮卑士兵並不善於守城,因此幾面城牆上儲備的木頭和石塊也都不是很多,要是漢軍這樣攻擊幾天,恐怕城牆上的這些物資也就用光了。

    拓跋疆手下的一名萬夫長為他出了個主意,把城內百姓的民房和商舖店舖的房子都拆了,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木頭和石塊,拓跋疆一聽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便開始派兵去城內到處拆房子,一時之間城內那些高大的店舖和百姓的民房被鮮卑士兵拆倒了很多,鮮卑士兵也果然得到了很多的石塊和木頭,連夜運到了四面城牆之上,只是他們這樣做的後果,便是使得城中的漢人無形中都被趕到了一起,有些看到過漢軍射進城的書信的百姓便開始把信中的內容向周圍傳播,漢人百姓得知城外的大軍是要收復九原城和平定整個鮮卑的,自然心中高興,他們已經當了近百年的亡國奴,被鮮卑人欺壓的只能苟且偷生,如今機會來了,自然也不會放過,於是有些膽大的漢人便開始按照戲志才信中所說的那樣,串聯周圍的百姓,打算等時機成熟了,便開始組織起來,搶奪那些小股鮮卑士兵的武器,然後看看能不能奪下一座城門,將城外的漢軍放進城來,徹底消滅這些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鮮卑人。

    此後的幾天,漢軍按照既定的攻略方案,開始從四面城牆對城牆上的鮮卑士兵進行騷擾,結果幾員大將都已經帶兵攻打過九原城牆,而且雙方也都互有傷亡,但是人數都不是太多,這幾天戲志才又讓輕騎兵製造了上百架雲梯,前邊製造的那些大部分都被鮮卑人的石塊和木頭砸爛了,這些雲梯都被漢軍藏在了大營之中,等最後發動攻擊時再抬到城牆下就不愁沒有雲梯了。

    而城中的百姓經過幾天的串聯,也已經有四千多名青壯年自發的聚集到了一起,並且選出了兩個人來做他們的首領,其中一名是位武功高強的獵人,名叫田猛,另一名是個在城中做生意的商戶,頗有心計,名叫楊霖,兩人一文一武,倒也配合默契,由於鮮卑人並沒有禁止漢人擁有武器,因此城中的一些漢人家中都有刀劍等用來防身的短兵器,如今被他們收集到了一起,也有兩千多件兵器,已經被發給了那些孔武有力的壯漢,至於其他暫時沒有兵器的,便用木棍、鐵鍬和鋤頭等農具武裝起來,反正只要等殺了鮮卑士兵之後,就可以把他們的武器搶過來用了。

    楊霖也想派個人出城去給城外的漢軍送信,這樣也好約定個時間裡應外合,但是鮮卑士兵雖然對城內的百姓看管的不是特別嚴,可是要出城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後來還是田猛對他道:「楊兄弟,城外漢軍給咱們的書信不是用沒頭的弓箭射進來的嗎,我看我們不妨也用這種辦法,你寫好書信,我負責把書信綁在箭支上射出城外如何?」

    楊霖這才想起田猛有一手好箭法,於是連忙寫好了一封書信,然後由田猛將書信綁在了箭桿上,為了能讓漢軍發現這封書信,楊霖還讓田猛在箭桿上綁了塊白綢子,這樣即使在幾百步之外,也可以很容易的被城外的漢軍發現。

    到了當晚的後半夜,趁著城內鮮卑士兵防守鬆懈的機會,田猛悄悄來到東面的城牆內,然後使足了全身的力氣,將那封綁著書信的箭支射出了城外,看來這田猛果然力大過人,再加上他所用的又是一把三石弓,因此那支箭足足射出了一百四五十步遠,才斜著插在了城外的地面上。

    第二天早晨,當漢軍再次向九原城發動進攻時,從大營出來的褚燕無意中看到了那支斜插在地上的弓箭,而且還有那塊醒目的白布,因此他急忙派了個士兵去把那支弓箭取回來,看看到底有什麼玄機。

    一看箭桿上綁著一封書信,當山賊出身的褚燕不識字,也不知道上邊寫的是什麼,於是便派一名士兵回營,將這封信交給主公,自己則帶著大軍繼續前去攻城。

    當回營的士兵把這支綁著書信的羽箭交給老劉後,老劉與帳中的戲志才明白,他們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在看完箭上的那封書信後,老劉急忙派人去把呂布找來,商議如何配合城中百姓的行動,盡快攻下九原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