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二十九章 誤入耽羅 文 / 天翔

    第二百二十九章誤入耽羅

    大漢中平二年五月初一,幽州大軍開始了大規模的北伐行動,當然這其中有一支隊伍不是北伐,而是南征,這支隊伍便是由第三軍分區的高順所率領的步兵軍與太史慈領兵的輕騎兵軍,這支三萬兩千人隊伍的統帥是高順,而軍師則是第三軍分區的軍師鍾繇;至於北伐的隊伍,統帥是顏良,軍師是為了這次北伐而專程從薊縣趕來的田豐,參戰的部隊分別是麴義率領的騎兵軍和張飛率領的突騎兵軍。

    為了配合南征軍的行動,幽州水軍也從旅順的水軍大營出發,這次他們直接把戰船開到了三韓的最南端,幽州戰船是從樂浪的列口港出發,沿著距離海岸線不到十里的地方向南而下,周泰等人在海上航行了兩天之後,才終於到達了朝鮮半島的最南端。

    只是很不湊巧,正當幽州水軍以為可以在這裡拋錨停泊的時候,突然海上刮起了一股大風,將整個船隊一直吹到了遠離海岸線的正南方向,沒辦法,周泰蔣欽急忙指揮船隊收起風帆,把穩船舵,順著風向行駛,免得船隻被大風吹翻或巨浪掀翻,結果兩個多時辰之後,大風終於停止了,而周泰等人也才發現他們被吹到了馬韓的南方,而在他們的前方不遠處,竟然有一個非常大的島嶼,周泰問了問他的叔叔周安,周安也不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但他記得老輩人曾經說起在馬韓與倭國之間好像有一座很大的島嶼,估計就是這裡了,於是周泰和蔣欽商量了一番,決定船隊先靠到島上停泊,然後派幾個人下去,看看這裡到底是什麼地方,離馬韓的距離有多遠?

    圍著這座島嶼繞了一會兒,船隊找到了一個水深浪靜的天然港灣,然後所有戰船都開了進去,到了離海岸不遠的地方投下鐵錨,停泊在了海面上,然後周泰派幾十名士兵上了一艘登陸艦,向著岸邊劃去。

    在岸邊停靠著幾隻漁船,都用繩子拴在了岸上的木樁上,看來這裡應該有漁民居住,於是水軍士兵將登陸艦停在了幾隻漁船的旁邊,然後放下船頭的擋板,三十多名士兵在一名水軍小頭目的帶領下,登上了這座島嶼。

    沿著岸上的腳印,眾人離開了海岸,向著島上走去,現在正是春末夏初時節,島上到處都是樹木花草,美麗異常,只是沒有走出多遠,眾人便看到在不遠處的山腳下,有幾座用木頭和茅草蓋成的小木屋,而在木屋的前邊,是幾排木頭架子,上邊晾曬著一些海魚和漁網,看來那幾艘小船的主人應該就住在這裡了。

    幽州的水軍編制與其他兵種一樣,也是按照師團連排的編制劃分的,只有周泰和蔣欽擔任水軍的正副統領,其實按照他們所帶水兵的數量,兩人應該是軍長的職位,今天帶著這些水軍士兵上岸的小頭目,是一名排長,姓陸名東,看到那幾間木屋之後,陸東指揮手下的三十多名士兵馬上分散開來,向著那些木屋慢慢圍了上去。

    看到小木屋的房頂上有炊煙升起,陸東等人知道屋中肯定有人,於是等三十多人把幾間小木屋圍起來之後,陸東便到了其中一間小木屋的門前,敲了敲門。

    聽到有敲門聲,一名身材不高、穿著很破爛的衣裙的女人給他們開了門,看到門外時一群穿著鎧甲,手拿兵器的士兵,那名婦女嚇得大喊了一聲,連滾帶爬的退回了木屋之中。

    聽到了女人的尖叫聲,幾間木屋的房門都被打開了,從裡邊衝出來幾個男人,手中還拿著魚叉和木棍,但是一看外邊的這些漢軍,他們也不知道這是哪裡的軍隊,只是看著人家手中閃著寒光的斬馬刀,他們早就不敢動手了,一個個嚇得在那裡不知所措。

    陸東看著他們道:「我們是大漢幽州的軍隊,來這裡不是為了殺你們的,你們可有懂得漢語的,快快出來答話。」

    聽到陸東說完,那幾個漁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根本就沒聽懂陸東在說什麼。

    陸東又問了兩遍,幾名漁民還是一頭霧水,突然有個上了年紀的漁民似乎在對其他人說什麼,只是陸東等人可是一句都聽不懂。

    那名老漁夫跟其他幾個漁民說完了,又對著陸東比劃了半天,似乎是在說別的地方有人懂他的話,他要帶他們去找那個人,於是陸東留下十個人看押那幾名漁民和屋裡的婦女,自己帶著剩下的二十多人,跟著那名老漁夫沿著一條蜿蜒的小路,向著山後走去。

    轉過了山腳,原來前邊是一片農田,而在農田的前邊不遠處,似乎是一個小村莊,村莊裡有著很多的木屋,這些木屋比起海邊的那幾座小木屋高大了不少,屋頂上都是用茅草或蘆葦紮成的房頂,上邊還壓著一些石塊,估計是為了防止大風把茅草刮走。

    而在農田之中,還有農民在上邊忙著種莊稼,在小木屋的那邊,也有一些行人在走動,小木屋中似乎還有幾家店舖,看起來這裡應該是個比較大的村鎮,但是沒見到有士兵在這裡駐紮,所以陸東看看沒有什麼危險,才跟著老漁夫繼續向村子裡走去。

    種田的農民和那些在路上走動的行人很快發現了這些漢軍,估計他們是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精銳的士兵,把他們當成了怪物,都紛紛躲開他們,藏到屋子裡去了。

    而帶路的老漁夫似乎和大家都很熟,不停的跟那些四散奔逃的人說著什麼,只是大家似乎都不相信他的話,仍舊自顧自的找地方藏身。

    老漁夫帶著大家來到了村子最東邊的一間木屋門前,看來老漁夫對屋中的人似乎很尊敬,站在門前恭恭敬敬的說了幾句話,然後便聽到房門一響,從屋中走出一位老人來。

    這位老者看上去大概有六十多歲,身上穿的衣服雖然破舊,但是很乾淨,老者出來之後,向那名老漁夫問了幾句,老漁夫仍舊是恭恭敬敬的回答了老者的問話,還不時指著陸東等人,似乎在向老者解釋什麼。

    老者跟老漁夫說完了,這才轉向陸東,用生硬的漢語道:「這位軍爺,您是從大漢來的嗎?」

    突然聽到老者跟自己說話,而且用的是漢語,陸東大喜過望,心道總算有人能聽懂漢語了,否則自己真不知道如何與這些人溝通,也就無法問清自己想知道的事情了。

    於是陸東向老者行了一禮,然後道:「老人家,我們是大漢幽州的水軍部隊,在海上遇到大風,被吹到了這個島上,請問這裡是什麼地方?距離馬韓的海岸還有多遠?」

    老者仔細聽陸東問完後,想了想才答道:「軍爺原來是從大漢的幽州來的,我本來是青州東萊的漁民,年輕的時候因為在海上打漁遇到風浪,被刮到了這裡已經四十多年了,這裡乃是耽羅島,位於馬韓以南不到二百里的地方,軍爺要去馬韓,可是大漢與馬韓交兵了嗎?」

    「不是,我們是在那裡路過,還有老人家,這個島屬於那個國家?這島上有多少人,是否有官府和軍隊駐紮?」陸東向老者問道。

    「回軍爺的話,這個島不屬於任何國家,目前島上也沒有什麼官府和軍隊,整個島上生活著大約一千多居民,其中大部分都是從對面的馬韓來的,也有一些人是從弁韓過來的,像我這樣從大漢被大風衝過來的,也只有十幾個人,只不過現在除了我自己,其他的那些人都已經過世了,沒想到我活到六十多歲了,還能見到家鄉人。」老者說到這裡,臉上不禁老淚縱橫,唏噓不已。

    過了一會兒,老者繼續道:「現在島上的居民都是自己養活自己,你們看到的這個村子,在耽羅島上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村莊,眼下生活在這個村子裡的,大概有三百多人,由於我來了之後,教了他們很多的東西,像是種植莊稼,用木頭來搭建木屋代替他們以前居住的茅草屋,還有如何曬制海鹽等等,所以他們都把我當做村裡的能人,有什麼事都找我來解決,如今我們大漢的軍隊既然來了,軍爺不如你們就把這個地方佔領了吧,這個島上盛產各種海魚、島的東方是一片大草原,非常適合養馬,還有咱們大漢種植的水稻,也非常適合在這裡種植,另外還有大量的水果,都是耽羅島的特產,要是這裡歸了大漢,我們也就自然成了大漢的子民,這個村子的居民大都聽我的,只要軍爺願意,我就去告訴他們,從今往後,這裡就是大漢的領地了,只要你們能讓這裡的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們是不會反對的。」

    聽老者說完,陸東覺得這倒挺有意思的,馬韓還沒打下來呢,先把耽羅島收歸大漢所有,也算是歪打正著,於是他便留下了二十多人在海邊的幾間木屋處等著,自己則帶著老者一道,回到了海上的巨型戰船洛陽號上。

    周泰與蔣欽看到派出去的士兵這麼長時間了,一直沒有回音,正等的著急呢,陸東等人便帶著老者回來了,上了大船之後,陸東便將老者帶到了周泰面前,向周泰稟報這名老者是從東萊漂到這座島上的,他懂漢語,統領大人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他。

    一聽眼前的老者是東萊人,周泰也是大喜過望,於是便首先向老者問道:「老人家貴姓,看來我們還要仰仗您老人家來找到回家的路了,還望老人家給我們指條明路,我這裡先謝謝您老人家了。」

    這名老者剛才一到海邊,便被海上的這些戰船驚呆了,他自幼在海邊長大,在東萊也見過一些稍大的漁船,但是今天他所看到的,比起以前見過的最大的船都大了不知多少倍,令他心中對大漢的發達更有感觸,自己在這個島上過了四十多年了,每天能吃飽肚子,穿上好衣服就算不錯了,要是能離開這裡返回自己的家鄉,那可是自己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想到這裡,老者才對周泰答道:「將軍大人,小人姓王名太,從這裡到馬韓只有不到二百里的距離,只是海上常有巨風大浪,因此尋常小船很難劃到對岸去,我們這裡已經有幾年沒有外人來了,我剛才已經跟那位軍也說了,不如你們派兵到島上去,把這個島給佔了,島上的居民只有一千多人,有沒有官府和軍隊,而且我在的那個村子的居民大都聽我的話,只要我告訴他們這裡是大漢的土地了,他們也不會反對的,將軍大人以為如何?」

    聽老者說完,周泰與身邊的蔣欽也是哭笑不得,他們本來是要去馬韓協助高順帶領的軍隊攻打馬韓的,可如今馬韓還沒打呢,倒是為大漢找到了一座島嶼,所以二人商議了一下,決定向島上派出一個連五百名士兵,然後再由王姓老者擔任這裡的村長,等其他幾個村莊都接受了大漢的統治之後,再請州牧大人派個縣官和幾個下屬過來,這裡將來可以算作幽州下屬的一個縣城,將來再運送一些百姓過來,在這裡取土燒磚,蓋上一些磚木結構的房屋,同時再把大漢的其他東西運過來,讓這裡盡快進入與大漢一樣的文明社會,不管怎麼說這為幽州奪取第一塊土地的功勞,就落在自己兄弟的頭上了,這才是有福之人不用忙,居然一陣大風,就讓水軍為大漢撈到了一個面積不小的島嶼。

    其實這座耽羅島,便是後世韓國南邊的濟州島,島上有韓國的最高峰,也就是因為烤肉而聞名各地的漢拿山,只要把耽羅島拿到手裡了,將來便可以把這裡作為幽州水軍向倭國發動進攻的跳板,因為這裡離倭國的最南端只有不到五百里的距離,另外就是水軍南下時,也可以把這裡作為中轉站,在這裡補充糧食和淡水,這樣幽州的水軍便可以到達南方的會稽等地,因此也使得幽州水軍的戰船可以達到大漢沿海的所有港口城市,為老劉將來與群雄爭奪天下,增加了一枚份量很重的籌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