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一十三章 幽州豪門 文 / 天翔

    第二百一十三章幽州豪門

    又過了一天,遼東郡的太守石韜與都尉麴義終於趕到了旅順的水軍大營,正好老劉帶著眾將士在海上進行操練呢,於是他們二人便站在海岸上,觀看幽州水軍進行的攻防演練。

    雖然不能向自己的戰船發射巨弩或石頭,但是老劉現在讓周泰指揮大型戰船和巨型戰船上的水兵練習攻擊水上的移動目標,這可比攻擊固定目標的難度大多了,被當做靶子的是一條廢棄的民用小船,讓小船在海上自由漂流,而幾艘大船上的投石車在士兵的操控下,調整著角度和方向,攻擊那條小船。

    經過幾輪的試射後,操縱投石車的水軍士兵開始摸到了一些竅門,知道在什麼樣的發射角度下,石頭可以投出多遠的距離,結果在這些士兵熟悉了投石機的發射之後,很快,那隻小船便被幾艘大船上投出的石頭砸成了碎片。

    岸上觀看的石韜和麴義不禁連聲叫好,他們可知道在海上或是水上如果有了遠距離攻擊的武器,那麼對方的船隻根本就無法接近自己,更不用說用弓箭攻擊或跳上自己的戰船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戰了,有了這些投石車在大船之上,可以說幽州的水軍必將無敵於天下。

    而登陸船的演練也令他們大開了眼界,十幾艘登陸船迅速駛到岸邊,然後在距離海岸一丈遠的地方停下,放下鐵錨將船隻固定住,然後登陸船前邊的船板被裡邊的士兵打開,搭在了岸邊,而船上的士兵迅速跑過船板,衝到了陸地之上,他們手中都拿著連弩,只要防守他們的敵人人數不多,肯定無法擋住他們的進攻,而如果他們是在無人防守的地方上岸,那可就更容易了。

    等整個操練完成後,老劉等人才上了碼頭,看到石韜和麴義已經在碼頭等了自己好長時間了,老劉急忙上前對二人道:「原來是廣元和麴都尉到了,讓你們久等了,我們這就回軍營說話。」

    兩人急忙上前給老劉見禮,老劉和石韜很熟,麴義則是在幽州刺史府招賢之時,自己投到老劉軍中的,後來由於老劉要把擔任遼東都尉的顏良調回薊縣,擔任輕騎兵第二軍軍長,才把麴義派到了遼東接替顏良,要說這麴義也是大將之才,只是功夫差了一些,治軍打仗則與高順差不多,因此老劉才放心的把他安置在了遼東這個比較重要的戰略要地來擔任都尉。

    二人又與戲志才等人見過禮之後,眾人便一起進了水軍大營的議事大廳中,這裡原來是周泰蔣欽處理公事的地方,老劉來了之後,便把自己的辦公地放在了這裡,戲志才和簡雍當然也跟他在一起,至於那些將軍,則就在水軍大營中駐紮。

    眾人進了議事大廳之後,按照官位的高低在屋中坐好,然後老劉便把自己這次出行的目的向石韜和麴義說了一遍。

    知道了老劉的打算,石韜和麴義二人也很興奮,如果老劉北伐的目的實現了,那麼幽州就不再會是一個處於邊境的所在,百姓的生活也會更加安定,因此他們對老劉的這一決定都很支持。

    接著,石韜又把一年多以來遼東郡的政事向老劉幾人做了匯報,由於現在的遼東郡是由以前的玄葂郡與遼東兩郡合併而成,因此人口要比其他郡縣多一些,而且由於遼東的一些大家士族勢力很強,所以有些事情在遼東做起來並不順利,比如官府準備將一些豪門士族的土地收購歸公,然後再交由屯田軍或普通百姓種植,但是這些士族大都不願意配合,因此現在遼東的玄葂一帶屯田軍一事開展的還比較順利,而在遼東一地則進展緩慢。

    聽到這裡,老劉插嘴道:「廣元所說的那些士族之中,可有公孫世家在內?」

    石韜驚詫地看著老劉道:「主公您怎麼知道的,這公孫世家的家長公孫度曾經在本朝做過尚書郎,也曾經在冀州擔任過刺史之職,後因朝中有人舉報其行為不端,被免去了冀州刺史之職,因此便返回了遼東的家中賦閒至今,公孫世家乃是遼東第一大家族,在襄平周圍有良田上萬畝,我曾經要求他們把家中的農田賣給官府,但是公孫度根本就不同意,別的家族看到公孫家不與官府配合,便也都不與官府配合,賣給官府土地,我一直再想用什麼辦法,才能令這些士族把家中的大片土地賣給官府耕種。」

    對於公孫家族,老劉當然不陌生,他的同窗公孫瓚便是公孫家族的一支,只是公孫瓚不是嫡出,因此他只能靠自己的本事去出人頭地,而公孫度則一直在遼東割據,後來成為遼東一帶的土皇上,因此老劉知道,對於這種世家大族,必須要採取適當的方法,逼他們向官府賣地,限制他們發展私兵,這樣他們的勢力才會被逐漸削弱,也免得他們會成為為害一方的軍閥土豪。

    既然說到這裡了,老劉便讓戲志才與簡雍都說說,有什麼辦法能人這些豪門士族配合官府的行動。

    簡雍現在主要負責幽州刺史府的對外事務,尤其是與朝廷打交道,現在都是他分內的事,另外就是與朝中的官員和宮中的那些太監的交往,也都由簡雍負責,所以他每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洛陽呆著,這次有機會和老劉等人一起出來巡查幽州的政務,對他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他在很多問題上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看到戲志才似乎還在沉思,於是簡雍道:「主公,各位大人,我想要解決士族豪門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想辦法讓他們手中的土地租不出去,雖然他們佔據著城鎮周圍的良田,但是遼東地廣人稀,可供開發的荒地多得是,只要我們用屯田軍到野外開荒,這樣我們一樣可以擁有大片的土地,雖然這些土地距離城鎮較遠,但是屯田軍的士兵也實行軍事化管理,離城市遠近影響都不大,明年主公帶回來的那三種作物已經有了足夠的種子,可以在幽州大面積種植了,所以即使新開墾的土地土質不如那些良田肥沃,但是一樣可以種植這些作物,另外我們也鼓勵農民自行開發荒地,還按以前的做法,頭三年不用向官府交地租,等三年之後,再酌情收取比較低廉的地租,如此一來,那些大戶手中的土地就會因為沒人耕種而荒廢,他們自然也就只能把這些土地賣給官府了,官府缺少土地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主公與諸位大人以為如何?」

    眾人聽罷簡雍的方法,仔細琢磨了一會兒,的確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戲志才此時也點了點頭,然後道:「憲和的方法甚好,同時我覺得還要加上一條,我們一定要限制這些士族豪門發展私兵,或是在家中大量豢養看家護院,雖然朝廷現在不禁止這些,甚至鼓勵他們這樣做,但是我們幽州各級官府可一定要注意,如果任由他們無限度的發展私兵,那麼將來很多士族豪門就可以憑借自己手中的錢財,培養出自己的軍隊來,如此下去,可能有些縣城地方官府的軍隊都沒有豪門士族家中私兵的數量多,這會使很多幽州刺史府下達的命令無法順利執行,主公與諸位大人想想,是不是這樣,因此我們一定要限制私兵的數量,這樣才能保證我幽州內部不會有不安定的因素存在。」

    戲志才所說的問題,老劉也早就想到了,雖然這次朝廷為了剿滅黃巾,允許各地官府擴充郡國兵,也允許地方豪門發展私兵,但是確實如戲志才所說,如果幽州的豪門士族也這樣做了,那無疑就會使得他們有能力與官府對抗,這可不是個好兆頭,所以一定要堵住這個漏洞,免得將來萬一有個風吹草動的時候,自己的後院起火,鑄成大錯。

    於是老劉點頭道:「憲和與文皓說的都很有道理,我看就按照你們說的辦吧,廣元你在遼東,可以把屯田軍都派出去開墾荒地,而沒有土地的農民也讓他們自己去野外開荒,這樣那些豪門大族的土地就會有一部分沒人租種,時間一久,他們也就自然會把土地賣給我們,至於文皓所說的限制私兵的事,我們可以派人把擬好的公文送回薊縣,讓公達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向州內各郡縣發下公文,限定豪門大族豢養私兵和護院家丁的數量,傳令各地必須嚴格執行,有膽敢抗拒不從的,限期令其改正,如果仍然不從,官府可以派兵鎮壓,郡國兵打不過他們,可以請輕騎兵或突騎兵前去支援,然後將這些人都發配充軍,家產沒收,只要我們這樣做了,相信就不會再有豪門大族敢繼續與官府對抗了,你們覺得可好?」

    眾人都點頭稱是,有了刺史大人的指令,再加上將來刺史府下達的公文,石韜和麴義也算有了可行的方法,隨後麴義又把遼東軍隊和軍事上的情況向老劉做了匯報,眼下遼東郡的郡國兵已經有一萬多人,其中多半都是原來的烏桓騎兵,因此戰力不俗,而屯田軍也有近兩萬人,只是原來一直想在城鎮周圍耕種土地,所以屯田軍發展的比較緩慢,現在有了簡雍和戲志才的建議,麴義很有信心在短期內便把遼東的屯田軍規模大大提高,畢竟這次老劉從冀州帶回的百姓之中,落戶遼東的也有四萬多人。

    此後幾天,老劉與戲志才、簡雍和石韜幾人詳細擬定了對付幽州豪門士族的方法,確定了豪門士族家中可以擁有私兵的數量,然後將擬好的公文派人送回薊縣州牧府,讓荀攸將公文加蓋幽州州牧的官印後傳達給下屬的郡縣,而在做完了這一切之後,老劉帶著幽州水軍,還有大部分的戰船告別了在碼頭上送行的石韜、麴義二人,水軍隊伍繼續向東航行,前往樂浪郡的列口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