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零九章 東臨碣石 文 / 天翔

    第二百零九章東臨碣石

    從土垠出發走了沒有多久,老劉等人便進入了遼西地界,這次去洛陽面聖之時,老劉也為丘力居爭取到了追封他為烏桓大王的聖旨,另外還為他的兒子婁班買了個爵位,自己以前曾經答應過丘力居要好好對待他的家人,現在蹋頓在幽州的戍邊軍中任突騎兵第一軍軍長,職位已經不低了,至於婁班因為不好習武,身體也不很強壯,因此他前一段時間一直在幽州書院中學習,後來因為母親生病,便返回遼西的家中照顧母親,現在仍留在遼西治所陽樂城中,老劉這次來陽樂,除了要見太守宇文康和都尉閻柔,還有就是要把自己從靈帝那裡為婁班買來的平鄉侯的爵位封給他,再把丘力居的追認也宣佈一下,這樣也算是對丘力居有了交代。

    這條官道主要是負責把從碣石港碼頭卸下的貨物運往遼西與右北平等地,因此修的又寬又平,而且還按照老劉的佈置,每隔幾十里便有一個平日裡負責養護官道的道班存在,使得整個官道保養的非常暢通。

    一路之上眾人撒開了馬匹,使得他們前進的速度更快,當天天還沒黑呢,他們已經趕到了遼西的治所陽樂城,在城門外通報之後,遼西太守宇文康與都尉閻柔很快便帶著遼西的大小官員趕到了這裡,恭恭敬敬的把老劉等人迎進了陽樂城。

    進城之後,老劉等人仍是讓宇文康把他們帶到了城中的館驛安歇,而宇文康也與閻柔陪著老劉等人吃過晚飯,考慮到老劉等人已經長途奔波了一天,肯定很累了,於是宇文康與閻柔便告辭回去了,隔天早上,他們再來館驛,把老劉和戲志才等人接到太守府中說話。

    晚上有芷清與烏雲陪伴,老劉當然不會寂寞,現在他的身體已經與沒有中毒前完全一樣了,而且隨著他堅持不懈的修煉童淵教給他的內功心法,也令他的身體比原來更加強壯無比,這也是他能在中了鬼影的劇毒後,經出雲道長解毒後數日便能恢復到之前狀態的主要原因。

    第二天吃過早飯,宇文康與閻柔來到館驛之中,將老劉、戲志才與簡雍三人接到了太守府中,路上老劉也仔細觀察了一下,陽樂比起土垠城來,規模更大,南來北往的客商也更多,加上遼西的人口本來就比右北平多,因此這裡的繁華程度更勝土垠,而漢人與烏桓人相處的也非常融洽,令老劉與戲志才、簡雍等人非常高興。

    在太守府坐下之後,按照慣例,還是先由宇文康將一年多以來,遼西郡的各項政事向老劉等人做了匯報,而閻柔接下來也把遼西軍事方面的建設做了說明。

    看來選這二人擔任遼西的軍政首腦果然沒錯,宇文康老劉很熟悉,畢竟已經跟他打過很長時間的交道了,而閻柔是幽州刺史府招賢之時,主動投到老劉帳下的,老劉只是聽說過歷史上有這麼一號人物,但是本領如何他卻不甚清楚,如今看來,這閻柔果然是個人才,只是不知道武功如何?從他的身形看,應該也算是孔武有力,估計本領當與褚燕等人在一個檔次上。

    老劉誇獎了他們幾句,現在遼西背靠右北平,前邊面臨大海,因此可以說沒有與周邊的外族接壤,是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而且由於有沿海的優勢,現在遼西官府根據老劉的指示,大力發展鹽場和漁業,農業當然更是重點發展的產業,再加上這裡的港口優勢,因此遼西的其他產業也順便得到了發展,令遼西官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度上漲,這為將來遼西的開發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隨後,老劉便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他們,聽到老劉的設想,宇文康與閻柔都很震撼,看來刺史大人真的要給幽州百姓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了,只要沒有了北方外族的威脅,幽州的百姓就會安居樂業,過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眾人又聊了一會兒之後,老劉又對宇文康說起自己要去丘力居家中,追封丘力居的烏桓大王之位,並為婁班封爵,宇文康心中更是感激老劉,丘大王死了,但是老劉並沒有食言,而是如他答應丘大王的那樣,為他的子女尋求一個好的歸宿,現在婁班由於長期在幽州書院學習,再加上也曾經跟著老劉和田豐學了不少的東西,再過幾年,肯定可以出任一地的地方官員,再加上他的鄉侯之位,應該說丘力居地下有靈,也會含笑九泉了。

    於是宇文康急忙先派了個官員去給婁班送信,告訴他刺史大人馬上就要到他家中,為他頒下皇上的聖旨,封他為平鄉侯,而他自己也和閻柔一道,帶著老劉等人前往婁班的家中,也就是原來丘力居的王府,只不過他那個王爺之位是自封的,並沒與得到朝廷的承認,

    很快眾人便來到了婁班家的門前。得到消息的婁班早就在門前候著了,看到老劉來了,急忙迎上前來,跪倒在地參見刺史大人。

    老劉急忙搶上幾步,伸手把婁班扶了起來,他與婁班已經有一年多沒見了,如今的婁班身上,早就沒有了烏桓人的粗豪之氣,而是怎麼看都像一位漢人的書生,且知書達理,對漢人的習俗更是瞭如指掌,令老劉感歎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

    將老劉等人迎入客廳,裡邊早已擺下了香案,於是老劉取出自己從皇兄那裡買來的聖旨,對婁班道:「皇上有旨,婁班聽封。」

    婁班急忙跪倒在地道:「小民婁班接旨。」

    老劉接著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查烏桓統領丘力居,心向大漢,率領部下數萬人歸順大漢,功績卓著,為平定右北平烏延部落,丘力居不惜親自前往,誤中奸計,為國捐軀,為表彰丘力居的功勞,特追封丘力居為烏桓大王,其子婁班,年少聰慧,封為平鄉侯,食八百戶,欽此。」

    老劉念完,將手中聖旨遞給了婁班,婁班雙手接過,口中道:「多謝皇上恩典,小人必將為大漢盡忠,至死不渝。」

    現在婁班也已經十六歲了,老劉考慮了一下,決定還是讓他繼續在家中照看生病的母親,老劉也去看望了丘力居的正室夫人、婁班的母親,為她送上了一些禮物,同時囑咐她安心養病,將來自己一定會照顧好婁班的。

    婁班的母親已經知道自己的丈夫終於被朝廷追認為烏桓大王了,而且兒子婁班現在也被封了平鄉侯,可以說今後的生活有靠了,不禁大喜過望,本來就已經病入膏肓的丘夫人此後沒過幾天,便一命歸天了,而婁班也在安葬了母親之後,繼續回到薊縣的幽州書院求學,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在陽樂城休息了幾天之後,宇文康今天向老劉稟報道:「報刺史大人,您要我準備的大船已經準備好了,便是您當初曾經坐過的漢興號,現在漢興號已經停靠在碣石港碼頭上,就等著大人上船了。」

    原來老劉已經把自己下一步的行程告訴了宇文康和閻柔,讓他們調一艘大船來,好載著自己這一百多人渡過渤海灣,前往遼東的旅順港,而宇文康馬上到碣石港去安排此事,正好旅順造船廠生產的第一艘大船漢興號就在碣石港停靠,於是宇文康急忙上船找到船長周安,告訴他不要再拉別的貨物了,刺史大人要乘坐此船前往旅順港,周安上次與老劉一起航行之時,從老劉那裡學到了不少海上航行的知識,聽說大人又要坐自己的船出海,他當然非常高興,於是急忙指揮船上的船員將漢興號從前到後、從裡到外全部打掃了一遍,然後便在碣石港碼頭停靠,等著刺史大人的再次光臨。

    碣石港離陽樂城很近,因此宇文康與閻柔一直把老劉等人送到了碣石港,上了早就在這裡等著他們的漢興號。

    當老劉看到船長周安時,想起上次海上遇險之事,當下過去拍了拍周安的肩頭,問了問他這兩年的情況,周安得到刺史大人如此看重,心中也是高興萬分,便告訴老劉這兩年自己一直在漢興號上,不僅在碣石、泉州與旅順港之間往來,有時候也會到青州的東牟港運送貨物和客人,那裡已經被幽州官府租下了,由田楷在那邊負責港口的一切事務,另外還有五百名幽州的輕騎兵在那裡駐守,因此一年多以來周安可以說是對這片海域更加熟悉了,而在眾多的船員之中提起周安,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畢竟第一次橫渡渤海灣,便是他與刺史大人共同完成的。

    將馬匹都趕到了漢興號上,關在了那些專門用來放置馬匹的甲板上,老劉等人則在甲板上的幾間客房中休息,而親衛隊員則被安置在了甲板下邊的客房中休息,雖然有一百餘人,但是對於能運載四百人的漢興號來說,只運送這麼點人還是顯得空了好多。

    告別了碼頭上的宇文康與閻柔等人,漢興號起錨離港,在六十四名槳手的共同努力下,漢興號的速度越來越快,漸漸駛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