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零八章 造福後世 文 / 天翔

    第二百零八章造福後世

    離開無終城,老劉等人繼續向東進發,他們下一個目的,便是右北平郡的治所土垠,老劉想到那裡去看看,同時與右北平的太守時風與都尉鄒靜聊聊,瞭解一下右北平一年多來的發展,也看看他們對自己將來的設想有什麼意見。

    在前往土垠的路上,必須要經過徐無山,在徐無山上可以看到很多正在開採的鐵礦,由於並沒有特別先進的開採技術,因此很多地方都是直接從上邊挖開覆蓋層,然後把下邊的鐵礦石挖出來運到一起集中,使得很多地方的森林植被都遭到了破壞,而由於鐵礦石隨意堆放,雨水沖刷後進入河中,也對周圍的河流造成了污染,老劉知道這樣下去可不成,雖然自己提早發現了這條鐵礦的礦脈,但是以現在大漢的煉鐵水平,只要每年有一百噸的鐵礦石,估計就可以供得上幽州煉鐵廠的需要了,而這樣無序的開採下去,那麼給後人留下的,將是一片片沙化了的山坡和土地,這無異是在掠奪後人的資產。

    而到了土垠城附近,這裡是幽州煤炭的主要產地,開採的方法也和鐵礦一樣原是落後,搞得到處都是烏煙瘴氣,令人心情鬱悶,所以老劉便對戲志才道:「文皓,如果我們不對幽州各類礦產的開採加以限制和規劃,那麼用不了多少年,幽州的很多資源就會枯竭,而且我們也會對這裡的森林造成破壞,這些礦產資源可不能再生,文皓你想想,要是我們把這裡的鐵礦石和煤炭都采光了,那我們的子孫後代將來用什麼呢?」

    戲志才聽老劉說完,才明白了老劉的意思,不禁為主公的深謀遠慮所折服,他雖然不明白老劉說的有些話的意思,但是老劉是擔心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會把這些鐵礦石和地下的煤炭挖光的,而子孫後代也的確因此沒什麼可用的了,看來真的要像主公所說的那樣,對幽州境內各項資源的開採做出一個規劃來,每年哪一種礦石采多少都要有準確的數字,這樣才能保證這些資源能更長久的被利用。

    兩人邊走邊聊,而隨著他們的不斷探討,一項關於幽州各類礦產的開採規定也基本成型了,等將來回轉薊縣之後,戲志才便會連同荀攸、田豐一起,把這項規定落實到公文上,然後下發到各個郡中,讓那些地方官府參照執行。

    眾人經過一天的跋涉,於傍晚時分趕到了右北平的治所土垠城,這裡就在右北平與遼西兩郡交界西邊的不遠處,而遼西基本瀕臨大海,右北平郡則成一個不規則的鐮刀形,正好把遼西擋在了自己的後邊,也使得右北平的大部與東部鮮卑接壤,成了將來與鮮卑交鋒的進攻地之一。

    此時土垠的城門還沒有關閉,只是看到來了上百的騎兵隊伍,守城的郡國兵急忙拉起吊橋,關上城門,在城門上詢問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文丑站在護城河外對著城上的士兵喊道:「我們是從幽州刺史府來的,要去城中見你們的太守和都尉大人,你馬上去給他們傳話,讓他們趕緊來這裡迎接我們。」

    雖然老劉的刺史已經改成州牧了,但是大部分下屬的郡縣還都不知道,所以說州牧還不如說刺史更容易讓下邊的官員和士兵接受,因此戲志才已經告訴文丑以後先不要說是州牧府了,搞得人家還以為是一個刺史府下的的從屬機構。

    城門上的郡國兵一聽是從刺史府來的,再看看城下的眾人果然一個個英武不凡,尤其是中間的幾個文官武將更是不同凡響,只是他們沒有見過老劉,所以也沒有認出他來,不過聽文醜的口氣很大,他們也不敢怠慢,於是守門的城門官請文丑他們先在城外稍等一下,他馬上就去向太守和都尉大人稟報。

    時間不長,右北平太守時風與都尉鄒靖便出現在土垠的城門樓上,二人仔細向外看了看,雖然天色有些晚了,但是藉著城上的燈光,他們還是認出了下邊的老劉等人。

    時風急忙對老劉道:「原來是刺史大人到了,下官不知道消息,未能遠迎,還望大人恕罪。」邊上的鄒靖也急忙向老劉請罪。然後急忙讓士兵趕快放下吊橋,打開城門,讓刺史大人進城。

    老劉對著他們喊道:「二位大人,我這次出來並沒有通知地方官府,所以你們沒有什麼不對,我們跑了一天了,想進城歇歇,還麻煩二位給我們準備好住的地方,再給我們準備好晚飯,有些事情,等明天我們到太守府再議。」

    時風與鄒靖答應著,急忙派下屬官員去把城中的館驛準備好,同時安排好晚飯,然後兩人趕緊下了城牆,到城門處迎接老劉進城。

    眾人進城之後,待時風與鄒靖向老劉見過禮之後,便跟著時風與鄒靖前往城中的館驛,路上老劉便把自己此行的目的告訴了他們。

    雖然已經是晚上了,但土垠街上的行人還不少,看著來來往往的各色行商,老劉感覺這裡和去年自己剛剛打下來的時候已經完全不同了,那時的土垠,更像是一個破敗的小城,而現在的土垠城,則處處顯示出這裡是一個很大的城市,人們的穿戴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顯示出這裡百姓的生活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一行人在時風與鄒靖的帶領下,很快便到了館驛,城中的館驛很大,因此容下老劉這支一百餘人的隊伍很容易,而飯菜也很快便準備好了,時風與鄒靖二人便請老劉等人前往飯堂就餐,他們二人則在桌上作陪。

    看著桌上的美味佳餚,文丑突然發現了一道令他朝思暮想的美味,便是他上次與老劉出海之時,吃到的那種生魚片。

    老劉也想起這道菜似乎自己是教給遼西的太守宇文康了,怎麼一年不到,右北平的百姓也知道了這道菜,並且成為他們的日常飲食了,如此說來,自己讓百姓多吃魚肉的目的算是達到了,這樣也可以節省一定的糧食。

    於是老劉便向時風問起這道菜的來歷,時風道:「刺史大人怎麼忘了,這不是您去年到碣石港時,告訴宇文太守的嗎,由於這種吃法既簡單又美味,因此現在已經成為遼西與右北平臨海百姓桌上常見的美味了,招待客人也是必備的,大人嘗嘗,與您當初的做法可有什麼不同?」

    老劉嘗了一片生魚,看來是用金槍魚做的,果然美味無比,只是雖然有薑汁與醋來佐料,但是沒有芥末總是差了點兒味道,不過就是這樣,那也是一道美食,等他嘗完了,早就迫不及待的文丑把那盤生魚片搶到自己面前,大嘴一張,幾乎滿滿一盤生魚片便都進了他的腹中,令邊上還想嘗鮮的關羽等人氣惱不已。

    時風見狀,急忙令下人再去準備幾盤生魚片上來,很快下人便又為他們上了三盤生魚片,芷清、簡雍、關羽、張飛和太史慈都是初嘗這道菜,開始還有些畏懼,但是一嘗之下,果然鮮美無比,幾人也都不再拘束,紛紛將手中的筷子伸向生魚片,使得這三盤生魚片也很快見了底。

    時風還想吩咐下人繼續上這道菜,老劉阻止了他道:「時太守可能不知道,生魚片雖然美味,但是性寒,且生魚之中容易夾帶不潔之物,因此不可多吃,否則容易引起腹痛或其它疾病,還望時太守將這些常識告訴這裡的百姓,免得因吃生魚片而造成百姓染病。」

    聽老劉說完,時風馬上道:「大人說的很對,我們這裡確實有人因為吃了太多的生魚片而造成腹痛甚至生病的,原來大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後下官一定讓右北平的百姓知道這件事,要大家不能只顧著享口福而不管其他,下官在這裡先謝過大人了。」

    由於有了老劉這次的提醒,此後沿海的百姓雖然還繼續吃生魚片,但是一般都是作為配菜,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吃到過癮為止,這也就避免了因多食生魚片而帶來的副作用。

    吃罷晚飯,老劉便讓時風與鄒靖回家休息去了,自己這些人也累了,因此今晚好好歇息一晚,明天吃過早飯,自己便會與戲志才、簡雍一起,到太守府中瞭解情況。

    第二天天降大雨,時風與鄒靖早早來到了館驛,將老劉幾人接到了太守府中,眾人坐定之後,時風便將右北平一年多來的情況向老劉幾人做了匯報,而鄒靖也接著將右北平的軍事現狀匯報了一遍,然後二人便靜靜的等著,看刺史大人有何吩咐。

    從時風的匯報中,老劉瞭解到現在右北平除了農業生產外,煤炭與鐵礦石的生產已經成了右北平郡官府收益的主要產業,想起自己在路上與戲志才商議的事情,老劉便又把自己的擔心對時風和鄒靖說了一番,然後讓他們每年都要制定合適的開採數量,同時要注意不要因為開採煤礦和鐵礦,而破壞了整個地表的環境,右北平郡地廣人稀,雖然這次從冀州等地遷過來了四萬多人口,但是相對於右北平郡廣袤的土地來說,勞動力還是太少了,因此老劉要時風繼續大力發展右北平的農業,自己帶來的三種作物今年已經收穫了足夠的種子,明年就可以在這裡大面積種植,將來也要繼續大力推廣這幾種作物的種植,如此既可為右北平官府增加收入,也可以解決幽州甚至天下百姓的溫飽問題。

    至於右北平的軍事,由於老劉已經有了在幽州建立三個軍分區的設想,因此他只是讓鄒靖繼續加強郡內郡國兵的訓練與招收一事,而屯田軍則需大力發展,反正遷來的人口大多是青壯年,可以讓他們先加入屯田軍,有合適的再招入郡國兵中,這樣就可以保證右北平軍事力量的不斷提升,也好震懾北方相鄰的鮮卑人。

    看來時風和鄒靖一年多來干的相當稱職,現在右北平的民族融合問題也基本沒出什麼差錯,漢人與烏桓人和睦相處,百姓生活安定,所以老劉誇獎了他們幾句,又給他們提了一些好的建議,同時他也親自帶著時風等人到土垠城外的煤礦進行了考察,然後根據這裡煤礦的特點,提出了如何保證在順利開採煤炭的前提下,保護好周圍的森林雨植被等環境不受破壞。

    在土垠逗留了三天之後,老劉等人告辭了出城送行的時風鄒靖等右北平一眾文武官員,沿著寬敞的官道,繼續向東前進,他們的下一個目的,便是遼西的治所陽樂,而到了那裡之後,老劉會先與遼西太守宇文康和都尉閻柔會面,瞭解遼西的軍政情況,之後老劉他們會從碣石港上船入海,渡過渤海灣前往遼東的旅順港,以便前去看看幽州水軍目前的訓練狀況到底如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