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零四章 豐收之年 文 / 天翔

    第二百零四章豐收之年

    接下來的幾天,老劉的身體逐漸恢復了活力,而出雲也每天過來探視老劉,為他開些益氣補身的良藥,他帶來的那支野山參,出雲也讓芷清給老劉熬成參湯餵他喝了,只是老劉知道這東西很難得,而出雲現在也是功力大損,所以老劉讓芷清也給出雲端了一碗參湯過去,讓出雲也喝下了參湯,這對他的功力恢復大有益處。

    在出雲與老劉獨處的時候,老劉與出雲聊了很多東西,對於道教老劉以前瞭解的不多,但是自從來到了這個時代以後,老劉知道道教現在還是比較盛行的,當然這次由於張角太平道的影響,會令官府對各種門派的建立加倍小心,也會提防有人再假借傳道行醫之名,暗中進行造反起事的活動。

    在與出雲的談話中,老劉對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有了一定的瞭解,道教是以老子之「道」為最高信仰、以長生成仙為終極追求的中國本土固有的宗教。道教思想淵源於中國先秦時期的祖先崇拜、鬼神信仰、道家哲學和神仙方術。道教教團組織的正式創立,應該是在不足百年以前的張道陵張天師所創。

    道教以《道德經》的思想為主要教義,倡導尊道貴德、重生貴和、抱樸守真、清靜無為、慈儉不爭和性命雙修。道教認為,無形無象的「道」生育了天地萬物。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拜神仙。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之下的眾神則以得道之深淺、功德之多寡而分為不同的等級和職守,最高者為玉皇,其次為四御(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再次則為眾天神。玉皇統御諸天,為宇宙的最高統治者。分司不同職責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風、雨、雷、電、水、火諸神,以及財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四種民天以上為聖境,「三災(刀兵、疾疫、饑饉為小三災,水災、火災、風災為大三災)所不及,劫會(宇宙週期性的毀滅)所不干」。無色界以下,壽命依次減少,本領依次減弱,苦難依次增多。三十六地則為人死之後鬼魂所入之處,俗稱陰間。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

    道教的極樂世界為東方長樂世界。道教重生,東方於五行屬木,配四時為春,主生,故道教的極樂世界在東方。

    道教在張角創立太平道之前,只有天師道一派,而自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後,才成為天師與太平兩個教派,現在太平道已滅,將來朝廷也不會允許太平道的繼續存在,所以從現在的情況看,道教仍然是天師一派獨存的局面。

    道教信奉的主要經典,目前主要就是老子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八十一章。《道德經》也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另外就是《清靜經》,這也是為道士們日常誦習的功課之一,相傳此經乃天人所習,只是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因此一般人很難見到。

    有了出雲系統的為自己講解,終於使老劉對道教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看來西漢初期以道教的思想來作為統治天下的治國方略,在經濟上可以緩解人民的壓力,對早期大漢天下的穩定起到過一定的作用。

    而老劉則給出雲道長講了很多關於醫學上的知識,與當初老劉教給芷清一樣,出雲對老劉的這些觀點也是大為贊同,而且老劉的很多思路都出乎他的想像,也令他瞭解了更多的有關人體與藥物的常識,本來出雲對老劉就已經很佩服了,經過這幾天的相處,他更是對老劉佩服的不得了,更加為自己的師妹芷清終生有靠而感到欣慰。

    等兩人的身體都好了之後,老劉與出雲一道去後花園中看了看今年那些莊稼的收成情況,由於今年的年景好,雨量充足,使得今年紅薯、馬鈴薯與玉米的收成比去年還要好上很多,初次見到這幾種作物的出雲趕到很驚訝,現在已經有足夠的種子,用於明年在幽州的農田上大面積栽種這幾種作物了,因此老劉便親自為出雲做了烤紅薯、炸薯條和煮老玉米,當然一起品嚐的還有荀攸、戲志才與田豐三人以及老劉的家眷,吃完之後,眾人才發覺這幾種作物果然如老劉以前所說的一樣,既美味可口,又可以填飽肚子,而且產量又那麼高,只要在大漢的土地上推廣開來,今後百姓就再也不會受饑荒之苦了。

    而從各地種植這幾種作物的情況來看,也是大獲豐收,只是這些作物的種植都由屯田軍來進行,嚴格控制種子的外流,所以今年收穫的幾十萬斤果實都在官府和郡國兵的嚴格控制下,被運回各郡專門修建的過冬倉庫中嚴密保管了起來,明年便可以在幽州進行全面推廣了,等到了明年的秋天,幽州的百姓就有機會嘗到這些美味,大飽口福了。

    又經過幾日的修養之後,老劉的身體幾乎完全復原了,這次出兵平定黃巾之亂,雖然幽州的戍邊軍也有數千人的傷亡,但是也頗有收穫,一是從冀州等地向幽州的樂浪、遼東、右北平等人煙稀少的郡縣遷過去了十多萬百姓,使得那幾郡的人口數量得以增加,二是從黃巾軍中招降了管亥、周倉、裴元紹、龔都、劉辟、何儀、劉石、左校、孫輕、王當共計十員大將,幽州的武將已經不少了,但真正缺少的,就是這種中級的將官,所以才會讓張頜、褚燕等人現在仍在幽州下屬的各郡中擔任都尉之職。

    第三個收穫,便是老劉曾經在穎川書院找到了陳紀陳元方,並讓他來到了幽州書院任職,同時還把書院中的很多學子諸如郭嘉、劉曄、徐庶等人都帶到了薊縣,這些人雖然現在年紀還不大,但是將來可都是大才,所以說老劉這次的出兵行動,應該說是大賺特賺,尤其是他自己也被封了個平北王的王爵,而手下一干文武官員也都得到了陞遷,更重要的,是由於自己眼下的軍中人才濟濟,只要在接下來的一兩年之中做好新兵的培養,訓練出一支更加精幹的隊伍來,那麼以後的北伐必將勢如破竹,大獲成功。

    出雲也在自己的身體好了之後,便向老劉和芷清辭行,自己還要回火雲觀,繼續進行自己的道法和武功的修煉,只是這次與老劉會面,令他學到了很多新東西,也對老劉在幽州施行的各項新政有了深刻的認識,他相信只要老劉一心為百姓著想,那麼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取得成功,同時他也在私下琢磨,要是老劉有朝一日當了皇帝,那大漢天下的百姓才是真的有福了,因為從古至今,還沒有哪個皇帝能像老劉一樣,處處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只是他的這個想法,他沒有跟任何人說,畢竟老劉現在雖然也是王爺的身份,但是要想登上皇位,那就無異要將現在的皇帝一支廢除,老劉才有可能當上皇帝,這與造反沒什麼分別,所以出雲也只是自己想想,而他之所以這麼想,也是覺得要是老劉當了皇帝,天下的百姓便有太平安樂的日子可享了。

    送走了出雲之後,老劉便開始正式登堂,行使自己作為一州刺史的職責了,由於這半年多來老劉幾乎一直在帶著部隊到處征戰,因此幽州的政事幾乎都由荀攸和田豐二人在打理,這次老劉才發行,這兩人果然都是處理政事的高手,有些自己都很頭疼的事情,在他們的手中被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自己施行的那些新政,經過他們的變通或修改之後,也順利的在幽州全境得以實施,使得幽州的各項事務都得到了長足的進展。

    尤其在老劉一直要求加快進度的水軍建設方面,由於資金供給的充足,現在幽州水軍已經有那種最大的戰艦八艘了,每艘戰艦上都配備了幾架連弩與投石機,可以向戰艦周圍的任何方向進行攻擊,而老劉派往鄱陽湖一帶前去尋找水盜周泰的探子也把周泰帶回來了,同時還帶回了他的結義兄弟蔣欽,這兩人的功夫本來就不錯,加上擅長水戰,正是幽州水軍所需要的人才,於是他們二人被分別任命為幽州水軍的正副統領,領著新組建的幽州水軍在旅順港一帶進行操練,

    而今年幽州各地的莊稼也都取得了近年來少見的好收成,沿海的鹽場、捕魚業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至於幽州商隊將幽州出產的各式傢俱、搾油機、農具、戰馬、鋼鐵及鐵礦石、煤炭等等銷往大漢的各地,也令幽州的財政收入大幅上升,僅此一年的收入,便抵得上之前幽州幾十年的收益,這也使得老劉能夠安心的重新整編幽州的軍隊,安置各郡的郡國兵都尉,以便在不久的將來,揮師北上,把那些原本屬於漢人的土地,都從外族的手中奪回來,也要讓周圍的外族知道,一個強大的大漢,將會令他們必須臣服,否則等待他們的,便只有滅亡一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