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四卷 戰起 第一百五十八章 收拾殘局 文 / 天翔

    第一百五十八章收拾殘局

    當天夜裡,在洪水中逃出來的百姓都被安置在上游比較乾爽的山坡上,住進了官軍為他們搭建的木屋和帳篷之中,想想可是有二十多根本不夠用,最後老劉讓士兵首先安排老人、孩子和婦女住了進去,而其他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則只好在外邊湊合了,至於吃喝,都是由官軍為他們做好的,反正兩支大軍的糧草都很充足,而且幽州和冀州那邊的糧草也在不斷的運過來,因此倒不用擔心糧草會供應不上。

    為了防止城中發生盜搶等現象,因此老劉派官軍守住了四門,禁止百姓出入,這樣等將來百姓回去了,還可以收拾一下家中的值錢之物,免得給他們造成更大的損失。

    等洪水退了之後,老劉馬上派人,到太守府中張角的住所裡裡外外搜索了好幾遍,雖然也找到了一些黃巾軍士兵的屍體,但是通過辨認,其中根本就沒有張角和他的弟弟張梁在內,老劉還在考慮是否是昨天埋葬的那些屍體之中,有這些人在內,但是現在已經埋了,便不可能再挖出來了,否則十二萬屍體翻來翻去不出疫情才怪呢,反正只要是張角逃出去了,他不會不出現的,如果以後張角一直不再出現,那就應該是被大水淹死了。

    城中的大水兩天以後才完全消退,由於現在的天氣很熱,這兩天又一直是艷陽高照,因此兩天之後,城中的房屋道路也差不多都干了,所以老劉和皇甫嵩商量了一下,決定先把情況和百姓說明一下,然後再允許百姓進城,返回自己的家中。

    於是在這天早晨,官軍將百姓都聚集在山坡之上,而皇甫嵩和老劉則站在山頂上,向下邊的二十多萬百姓講話。

    雖然老劉現在是兩支官軍的指揮官,但是要說起來畢竟還是皇甫嵩的官職最高,因此老劉還是請他來先說,皇甫嵩明白老劉的意思,過一會兒,他還要對百姓說明幽州刺史府的打算,因此便沒有推辭,首先對百姓道:「鄴城的父老鄉親們,我乃大漢右中郎將、負責剿滅幽州叛軍的統領皇甫嵩,這次我們為了及早攻下鄴城,消滅張角的黃巾軍,不得已採用了水攻的戰術,也讓你們跟著受難了,對此,我代表朝廷向你們致歉,同時也希望你們理解,黃巾軍一日不除,你們的日子也無法安寧,如果圍困的時間長了,百姓的日子也會艱苦之極,另外,對於這次的洪水給你們造成的損失,我們會進行補償的,也會對你們做出妥善的安置,至於如何補償和安置,則由幽州刺史劉備劉大人向你們說明。」

    看到下邊的百姓群情激昂,大都對自己怒目相向,皇甫嵩急忙結束了自己的講話,把包袱推給了老劉。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百姓紛紛高聲對官軍進行職責,更有甚者,甚至撿起地上的石塊等物,向皇甫嵩和老劉他們扔了過來。

    老劉先是高聲制止了百姓動武,而官軍也趕緊過去對百姓進行阻攔,以免釀成更嚴重的後果。

    看到百姓的情緒漸漸穩定了,老劉這才接著說道:「諸位父老鄉親,剛才皇甫大人已經說了,我們這次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目的便是盡快將鄴城的黃巾軍除掉,現在我們的目的達到了,雖然張角生死不明,但是鄴城的黃巾軍已經不復存在了,所以你們都是有功之人,為我們平定鄴城的亂黨付出了你們的一切,因此我幽州刺史府決定,如果你們願意去幽州的,幽州刺史府會為你們每戶提供一處房屋供你們居住,另外提供三萬大錢作為安家費,至於搬家的費用,也由幽州刺史府全部承擔,待你們到了幽州之後,官府也會為你們今後的生計做好安置,你們可以在官府開辦的各類工廠之中做工,願意去種田的,也會給你們分配比冀州這邊更多的田地,還想留在冀州的,我們也會每戶給你們補償一萬大錢,另外家中有人在這次大水中死亡的,我們也會根據官府的戶籍進行證實,然後對每位死者給予兩萬大錢的補償,現在我們就把你們送回家中,你們也不用急著答覆,可以回家商量一下,兩天後再做決定,到時候我們會派士兵去你們的家中瞭解情況,你們只要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他們即可。」

    聽到這裡,已經有人對老劉的條件動心了,但又擔心幽州那邊與鮮卑等外族接壤,經常受到他們的侵害不很太平,因此便有人問道:「劉大人,我們也聽說幽州百姓的生活現在很好,但是鮮卑人經常到幽州去燒殺搶掠,你如何能保證我們的安全呢?」

    聽到這裡,老劉忙高聲道:「請大家放心,我幽州大軍在來到冀州之前,已經將入侵幽、並兩州的二十三萬鮮卑大軍打退了,同時還消滅了近二十萬的鮮卑騎兵,所以鮮卑人現在是元氣大傷,絕不會再有膽子來我幽州騷擾了,而且我們幽州大軍在平定了黃巾軍叛亂之後,三年之內定會大舉北伐,現在不是擔心鮮卑人來打我們,而是我們要去打他們,所以我在這裡保證:你們到了幽州之後,絕不會受到鮮卑人的侵擾。」

    看到百姓不再說什麼了,都在低頭沉思,於是老劉便讓器械師的士兵用馬車將百姓分批送回鄴城,雖然器械師用來運送器械的馬車有三百多輛,但是畢竟百姓人數眾多,結果整整運了一天,到了天黑才把這二十多萬百姓運送完,當然有些年輕力壯的百姓沒有坐車,而是自己走著回城的,也省了老劉他們不少力氣。

    這些鄴城的百姓回了家以後,這才發現雖然家中的東西大都沒動,但是被大水沖過之後,糧食都已經沒法再吃了,而且家裡的衣服被褥也都得拿出來曬,結果這兩天成了鄴城的曬被節,各家各戶門前院內都掛滿了各種衣服被褥等物,糧食也被倒在院中的蓆子上晾曬,一時之間鄴城之中本來發完水的味道就不好聞,這樣一來更是令人難以忍受。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少鄴城的百姓選擇了離開鄴城,準備到幽州去開始新的生活,反正刺史劉大人也答應了,到了那邊給房子住,還給三萬大錢的安家費,另外還會給活計做去掙錢餬口,或是給自己分配田地,再加上百姓素來擔心的鮮卑人的威脅也解除了,而冀州的黃巾軍還在繼續作亂,致使百姓的生活不得安寧,才讓這些人下了前往幽州的決心。

    到了第三天頭上,經過器械師士兵挨家挨戶的統計,畢竟故土難離,而且不離開也有一萬大錢的補償,因此最後願意留下來的百姓,有十六萬出頭,而剩下的有接近七萬的百姓願意離開鄴城,隨老劉到幽州去開始新的生活。

    雖然這次為了盡快攻取鄴城,採用了戲志才的水攻之計而得以奏效,但是安置這些災民的開銷也著實不小,好在這兩年,幽州由老劉發明、馬均製造出來的不少新東西在大漢各州大銷特銷,因此令幽州府庫倉廩充實,所以這次大概要支出幾億大錢給百姓補償,對幽州官府來說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老劉還沒心疼呢,新軍的皇甫嵩、曹操和袁術都不禁為止咋舌,看來劉備現在就是有錢,這幾億大錢就是對於朝廷來說,也不會這麼容易就可以拿出來,難怪現在幽州的軍隊裝備如此精良,連普通士兵的盔甲都不比曹操等人差,看來有錢就是好啊,這也令曹操和袁術更是下定決心,自己也一定要像劉備那樣,盡快擁有自己的地盤,然後再想辦法多掙錢,再用掙來的錢去招兵買馬,以擴充自己的實力。

    接下來的幾日,戲志才也派了很多探子出去,到處打探張角的消息,不過到現在也沒有什麼結果,但是經過這兩仗下來,冀州的黃巾軍兩支主力都已經被消滅光了,而剩下還在冀州活動的,只是一些佔據了小城池的小股黃巾軍,他們現在加起來,也就只有三四萬人,因此老劉和皇甫嵩商議了一下,便由新軍和輕騎兵分頭前去征剿,而老劉則帶著剩下的的手下在鄴城處理災民的善後事宜,等皇甫嵩把冀州的黃巾軍殘餘勢力肅清之後,他們在合兵一處,向穎川和南陽一帶進發。

    根據線報,穎川和南陽還有兩支黃巾軍的大部隊在活動,雖然北軍擋住了他們向洛陽前進的方向,但據探子傳回來的消息,雙方現在互有攻守,都無法戰勝對方,因此那邊的戰事正處在膠著狀態,而地處青、徐、兗州的不少黃巾軍都在向穎川方向進發,打算前去支持張曼成和波才他們,如果讓這些黃巾軍士兵集結到一起,他們的人數可就遠遠超過朱俊率領的北軍了,要是北軍擋不住他們,那他們就可以繼續西進,時刻威脅著都城洛陽的安全。

    為了讓百姓順利遷移到幽州,老劉便讓器械師留在鄴城,把他們馬車上的巨弩和投石車暫時拆卸下來,然後用他們的馬車專門運送鄴城的百姓到幽州去,而田豐也跟著第一批返回的百姓先回薊縣,與荀攸一起,把這些從冀州遷到幽州的百姓安置到屬下的各個郡縣之中,總之一定要按照老劉的指示,做到盡量讓百姓滿意。

    至於現在還押在廣寧的那些俘虜,老劉也傳令過去,讓還在廣寧待命的兩千輕騎兵士兵將這一萬五千多名俘虜也一併押往幽州,他們過去以後,主要是去修建道路、參與城市的修建等工作,只要他們踏踏實實的幹活,就可以保證他們每天吃飽飯,同時也給他們一定數量的工錢,等將來這些活都幹完了,再給他們分配一些田地,由他們自己去種植,官府頭幾年免除他們的稅收,這樣他們將來也能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等十天之後皇甫嵩帶著新軍和幽州的輕騎兵回到鄴城,與老劉的大軍會合後,老劉也已經把鄴城的善後事宜處理完了,由於還沒有得到張角的確切消息,兩支大軍決定馬上向穎川一帶進發,現在朱俊的北軍正和波才、彭脫率領的一支近十萬人的黃巾軍在那裡相持,只要先消滅了這支黃巾軍的隊伍,就會大大緩解都城洛陽的壓力。

    留下器械師繼續在鄴城駐守,現在幽州的騎兵還有蹋頓和張飛的突騎兵第一軍一萬人,關羽的輕騎兵第一軍第一師五千人,以及顏良和徐晃的輕騎兵第二軍近萬人,再加上皇甫嵩帶領的一萬七千名新軍士兵,大軍共四萬兩千人離開鄴城,開始向豫州的穎川一帶進發。

    現在這支隊伍全是騎兵,因此行軍的速度很快,第二天,大軍便到了黃河邊上,而他們渡河的地點,也正是後來因為曹操和袁紹的一場大戰而名聞天下的官渡。

    此時的黃河水勢宏大,遠非老劉所見過的後世可比,而官渡也正是因為地處黃河南岸的官渡水一帶而得名,其實當時的渡口是在延津,現在正值雨季,因此黃河水位很高,雖然也很渾濁,但是比起後世來可就好的多了。

    四萬多大軍在延津一帶找來了很多船隻,但是畢竟人多船少,結果整整過了兩天,上百條小船才經過了不知多少個來回,將北岸的官軍全部運到了黃河南岸。

    當晚大軍便到了臨近延津渡口的官渡,由於天色已晚,大軍便在官渡紮營過夜。

    來了興致的老劉拉著戲志才、曹操、袁術幾人,帶著幾名武將做保鏢,徵得皇甫嵩的同意之後,便到城中找了一家酒店喝酒,同時也向當地人打聽清楚了官渡的情況。

    官渡,在中牟縣城之北,官渡水南岸,這一帶在今天看來,早已是平疇沃野,一馬平川,毫無地理優勢可言,但在公元180年的東漢末年,這裡卻非同尋常。

    官渡本非地名,而是一條河流的名字,這條河就叫官渡水,而如今看來,官渡水就是汴水和鴻溝,根據史書記載,它發源於滎陽,漢高祖劉備與西楚霸王項羽當時的楚漢中分之界,便是當時的官渡水。

    時至今日,在地圖上已經很難再尋找到官渡水的蹤影,只是在河南中牟縣城東北兩公里處,有個官渡橋村,相傳是因為這個村莊臨近在官渡水上所建的官渡橋而得名,該村之西,有賈魯河緩緩流過,而這條河便是由後來元代時的賈魯河並官渡水與莨蕩渠彙集而成。

    官渡水之於官渡,非常重要,那時候的黃河,並非在原陽與中牟之間,而是在白馬(今滑縣)、延津之北的地方,黃河本為天險,但在黃河與官渡之間,缺乏足夠的屏障,官渡水自然成為不二選擇。

    官渡水成為天然的屏障,但這也並非官渡之戰曹操選擇官渡作為主戰場的原因,更重要的一點,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更天然的屏障,這個屏障就是圃田澤,位於官渡的西端。

    圃田澤又作莆田,《周禮?職方》中說:「河南曰豫州,其澤藪曰莆田。」其春秋時稱原圃,戰國又名囿中,它的大名,在《詩經?小雅》中,有十多首詩歌中都有提及。

    圃田澤在當代的中牟與鄭州之間,東西長四十里許,從官渡延伸到鄭州東側的今鄭東新區,南北長二十里許,從中牟縣中部直抵黃河南岸,由於大量的泥沙淤積,「中有沙罔」,被分割成二十四個淺狹湖泊,其間各有「津流徑通,淵潭相接」。

    圃田澤北通黃河,東連濟水、莨蕩渠,「水盛則被注,渠溢則南播」,成為黃河與官渡水之間調節流量的水庫;從宋代起繼續起著調節汴河流量的作用;元代以後,隨著汴河的淤廢,圃田澤不斷受到黃河南泛的灌淤;明萬曆年間,已變成由若干大小陂塘組成的沼澤窪地;清代以後則進一步被開墾為農田。

    如今,除了在鄭州有個圃田鎮以外,再也找不到圃田澤的蹤跡。但在公元180年時,因其水澤遍佈,不可通行,成為曹操以許都為中心的豫州之地北部的天然屏障。

    官渡借圃田澤之便,更顯重要,因為圃田澤的存在,這裡成為南北通衢的咽喉所在,北可渡黃河,到達鄴城(今河南安陽北),南則直達許都,因此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看著曹操毫無異常的坐在自己的對面喝酒,老劉心道不知道經過自己的攪合,歷史還是否會沿著原來的軌跡向前運行,要是真的那樣的話,將來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交戰之時,不知道他想起今日之事,會有怎樣的感想。

    曹操和袁術哪裡會知道老劉所想,二人自打從洛陽出兵巨鹿以來,皇甫嵩軍令嚴明,所以他們一直就沒有敢出去喝酒,今天難得有這個機會,兩人都敞開肚皮大喝特喝,直到醉眼朦朧,才吵著讓老劉帶他們去城中找家妓院過夜,這一個多月可把他們憋壞了,今天有機會宰老劉一刀,他們當然不會放過了。

    只是老天不遂人願,這官渡畢竟地方不大,加上現在的戰事已經波及到了附近,所以城中唯一的一家妓院的老闆早就不知跑到哪裡躲太平去了,氣得袁術將妓院的門幾乎踢破,才被老劉和曹操拖回了城外的軍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