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四卷 戰起 第一百四十章 伏兵出擊 文 / 天翔

    第一百四十章伏兵出擊

    當晚鮮卑的大隊人馬並沒有出現,只是偶爾有幾十人的鮮卑小隊騎兵從山下經過,似乎是去據陽催促他們的運糧隊的。

    對於這些小股騎兵,老劉他們也沒有放過,只要鮮卑騎兵一打山腳下經過,便被文丑指揮親衛隊士兵用連弩將他們射死,結果當天晚上經過山下的上百名鮮卑騎兵都死在了親衛隊的手中。

    到了第二天的中午,一直在離漢軍大隊幾十里遠的幾名親衛隊員傳回了消息,從陰館方向有一支上萬人的鮮卑大軍正在朝這邊進發,這支鮮卑大軍的行軍速度很快,看樣子是得到了汪陶失守的消息,怕漢軍斷了他們的糧道,所以才急忙趕回去攻打汪陶縣城的。

    漢軍剛剛吃過午飯,因此個個都是精神飽滿,老劉讓大軍做好準備,等鮮卑騎兵的後隊進入漢軍的伏擊範圍後,便聽自己的口令開始進行攻擊。

    這次從陰館回來的鮮卑大軍,是由西部鮮卑的大將宴荔游率領的本部一萬五千名鮮卑騎兵,當昨天半夜從汪陶逃回去的鮮卑士兵向他們的大人置鞬落羅稟報,汪陶縣城已經落入漢軍之手時,不禁令置鞬落羅和日律推演二人大驚,自己大軍的糧食都是從鮮卑境內經據陽、汪陶運到陰館的,一般來說每隔五天便會有一批糧草運到,供自己的兵馬吃用,這次的糧草應該是明天運到的,如果漢軍佔據了汪陶,那鮮卑的運糧隊便無法從汪陶過來,現在營中的糧草只夠明天一天之用的,要是明天的糧草不到,馬匹倒還好點,現在是夏天了,到處都有野草和莊稼可以吃,可後天大軍吃什麼?城外的莊稼都還沒有成熟,而城外的百姓也早都不知逃到哪裡去了,他們想搶糧食也沒處可搶。

    於是幾人商議了一下,覺得自己的後方不應該出現漢軍,唯一的可能,就是從幽州過來的軍隊,但幽州現在也被東、中兩部的鮮卑大軍攻擊,不可能派出大軍前來并州參戰,所以來的漢軍人數必然有限,超不過五千人,因此最後置鞬落羅和日律推演決定:派大將宴荔游率領其部下的一萬五千名鮮卑騎兵連夜出發,迅速趕往汪陶城,如果守城的漢軍不多,便在當地砍伐樹木,造好雲梯攻城,如果漢軍人數眾多,便在城外紮下營寨,先不與漢軍接戰,而是派人回陰館送信,等候大軍過去後再與漢軍交戰。

    宴荔游也是西部鮮卑的一個較大部落的首領,從他自己的部屬有一萬五千人之多便可以知道,得到命令的他連忙回歸自己的營寨,召集手下的將官集合部隊,迅速趕往汪陶縣城去保護自己的糧道。

    陰館到汪陶的距離大約是二百多里,宴荔游所帶的部隊是凌晨時分從陰館出發的,由於擔心自己的糧道被斷,因此一路上宴荔游快馬加鞭,幾乎沒讓部隊在途中休息,所以用了不到三個時辰,他們的部隊便來到了老劉設伏的山腳之下。

    鮮卑大軍一萬五千人的騎兵部隊,首尾相距有十幾里遠,因此當前邊的鮮卑先頭部隊過去後,隊尾的鮮卑士兵還沒有進入老劉等人的視線。

    足足一刻鐘之後,鮮卑部隊的後軍才到了山腳下邊,老劉看到時機成熟,便舉起連弩對著山腳下的士兵瞄準,然後高聲喊道:「放箭。」

    得到命令的輕騎兵士兵早已經等的有些不耐煩了,終於聽到老劉的命令,頓時近七千支弩箭離弦而出,直奔山下的鮮卑騎兵。

    正在匆忙趕路的鮮卑士兵哪裡想到會在這裡中了埋伏,現在只有他們的先頭部隊出了漢軍連弩的射程,中軍和後軍正好圍在山坡的周圍,被漢軍的箭雨射死射傷的鮮卑騎兵有近三千人,頓時令山腳下的鮮卑騎兵前後擁擠、亂作一團。

    身處中軍的宴荔游一看中了埋伏,馬上命令手下的騎兵向山坡上衝擊,畢竟這面山坡不是很陡,騎兵的戰馬應該可以沖得上去。

    自打進入漢境便一帆風順的鮮卑騎兵突然受到重創後,很快便振作了起來,畢竟他們這支軍隊中大部分都是老兵,作戰經驗豐富,於是便舉著護身的小圓盾牌,擋住自己的頭臉開始向山坡上的漢軍進攻。

    老劉看到漢軍士兵總是對著敵人的頭和身體射擊,可現在由於山下的鮮卑騎兵都有盾牌護身,正好擋住了漢軍的弩箭,現在他們已經衝到了距離漢軍的埋伏之處四五十步遠的地方,再讓他們往上衝可就要進入漢軍的陣地了。

    老劉自己抬起弩箭射倒了一匹鮮卑士兵胯下的戰馬,然後高聲命令道:「大家不要射他們的身體,射他們的戰馬。」

    漢軍士兵這才紛紛醒悟過來,鮮卑騎兵的圓盾能護住他們自己的身體,但不可能也把戰馬保護起來,於是眾人紛紛用連弩射擊戰馬,這才擋住了鮮卑騎兵的衝鋒,令他們的戰馬紛紛中箭倒地,把身上的鮮卑騎兵拋了下來。

    宴荔游看到自己的方法不能奏效,於是忙招呼鮮卑騎兵趕緊撤退,先退到後邊的農田中去,以躲開漢軍的弩箭射擊。

    看到鮮卑騎兵撤退,漢軍的弩箭並沒有停頓,繼續跟著他們射擊,直到他們退出了漢軍弩箭的射程,漢軍才停止射擊,漢軍的馬匹都不在身邊,因此老劉也沒有下令繼續追擊。

    此時鮮卑大軍的前軍也退了回來,與中軍和後軍人馬合併在一處,宴荔游估計剛才漢軍的伏擊令自己損失慘重,忙讓手下將官去清點一下部隊的人數。

    很快宴荔游便知道了自己部隊的傷亡情況,就剛才這麼一會兒的功夫,死亡的鮮卑騎兵便有五千多人,而受傷的士兵也有兩三千人,剩下還能繼續作戰的士兵加上傷兵也不到一萬人。

    宴荔游現在心中這個心疼啊,這一萬五千名精兵都是自己部落中的勇士,跟隨自己很多年了,從來沒打過如此敗仗,今天倒好,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是在和誰作戰,手下的士兵便損失了三分之一。

    看到漢軍沒來追擊,宴荔游以為漢軍都是步兵,因此他們只能躲在山上的叢林中向自己的部隊施放冷箭,可是剛才自己也看到了,漢軍的弓箭太厲害了,一輪又一輪箭雨不停的向自己的部隊中傾瀉,似乎就沒有停頓過,而從那些落下來的箭支的數量,宴荔游判斷山上埋伏的漢軍人數絕對不會少於五千人。

    自己現在該怎麼辦?宴荔游思考了一下,決定保存實力,馬上退回陰館去向兩位大人求援,自己手中的兵力就剩下不到一萬了,要是繼續與前邊的漢軍作戰,搞不好便會全軍覆滅,所以為了保住這些士兵,回去丟點臉面也無所謂了,尤其是身後有這麼一支戰力強悍的漢軍存在,西部鮮卑的大軍如果不回來迅速把他們消滅,那將來就不僅僅是糧道被斷,而是這七萬大軍能不能平安的撤回自己的領地。

    為了防止漢軍真的前來追擊,宴荔游命令自己的前軍現在改為後軍在後邊斷後,自己則帶著傷亡巨大的中軍和後軍馬上向陰館方向撤退,為了躲避山坡上漢軍的弓箭,他們是從道路另一側的田地中穿過去的,等過了那座山峰之後,才回到大路上繼續撤退。

    老劉看到這支鮮卑騎兵的指揮官居然本事不俗,在人數佔優的情況下也沒有貿然出擊,而是受挫之後便將軍隊撤到自己連弩的射程之外,然後審時度勢,迅速做出了撤軍的決定,自己輕騎兵的馬匹還都在山後放著呢,等漢軍下山騎上馬匹,這伙鮮卑士兵早就跑遠了,令老劉對這支鮮卑部隊的指揮官不禁有些佩服。

    看到鮮卑士兵騎著戰馬逃跑了,文丑心中大是不快,嘴裡罵道:「奶奶的,和這些鮮卑狗熊打仗現在一點意思都沒有,剛剛開始交戰他們便逃跑了,下次一定要找個鮮卑大將比試比試,也讓我多立點戰功。」

    鮮卑騎兵已經遠去了,老劉也帶領輕騎兵退到後邊的山下,然後騎馬返回汪陶,那幾名負責警戒的親衛隊員繼續留在那裡,發現情況後馬上回城報告。

    關羽看老劉要撤兵,便對老劉道:「主公,我料那鮮卑人還會來汪陶進攻,我們不妨繼續守在這裡,等他們大軍經過時再伏擊他們一次,主公意下如何?」

    「雲長,你沒發現這次帶兵的鮮卑大將是個人才嗎,他能在這種情況下處亂不驚,收攏起散亂的鮮卑兵馬,然後又不再與我們糾纏,而是迅速回他們的大營搬兵,有這樣的人在,我們的伏兵之計還可能奏效嗎,我估計這次來的鮮卑大軍肯定要比上次多不少,到時候我怕我們是想走都走不了了。」老劉對關羽道。

    關羽等人細一琢磨,果然如此,看來主公看人料事果然高明,不由得令他們心服口服。

    等老劉等人回轉汪陶之後,城中的戲志才聽老劉把戰況說了一遍,也對這次領軍的鮮卑將官大家讚賞,只是後邊自己的部隊該當如何?是堅守汪陶和據陽兩城,還是棄城而走,另謀他途呢,於是戲志才對老劉道:「主公,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是堅守城池還是棄城而走呢。」

    老劉道:「公皓不瞞你說,我現在可是還沒想好下一步我們如何行動呢,公皓要是想到了方法,便請告訴我們如何。」

    戲志才仍是習慣性的捋著和頜下的鬍鬚道:「主公莫急,容我慢慢想想,我且先問主公您覺得我們能守住這兩座城池嗎?」

    「這兩座城池的城牆都已經破舊不堪,讓我們守三天我估計勉強能挺得過來,時間再長必然失守,這還是我們的一萬大軍守一座城池,分開防守更是不行。」老劉答道。

    「所以我們只能退出城外,但是出城之前,我們要在城中做好準備,我想咱們最好把汪陶城中的百姓也都轉移到城外或據陽城去,這樣留給鮮卑人的,便是一座空城。」戲志才道。

    老劉此時已經大概明白了戲志才的意思,於是反問道:「公皓可是要放那些鮮卑士兵進城,而我們把城中的百姓遷出去之後,便可以利用火攻之計,將汪陶變成一座火城?」

    「主公高明,我就是這個意思,待百姓撤出去之後,我們便在縣衙和百姓的住房周圍多放置易燃之物,反正我們從據陽運過來的那些草料還都在城中呢,正好可以拿來派上用場,另外便是我們在城中埋伏一些士兵,如果鮮卑大軍今晚在汪陶城中過夜,等到了夜深人靜之時,那些隱藏的士兵便從藏身之處出來將這些草料引燃,而我們其他部隊便可以在汪陶城四門之外進行阻截,鮮卑騎兵向城外逃跑時,輕騎兵就用連弩阻擊他們,只是這一把火過後,恐怕汪陶也就會真的成為一座空城了,再想恢復恐怕就很難了。」

    「公皓你想過沒有,據陽城和汪陶城相距甚近,而兩城中的百姓人數加起來,也不如我幽州一個縣城的人多,所以將來即使這兩城的百姓合在一處,據陽城也完全可以住得下,只不過將來如果并州刺史府沒錢重建汪陶,而遷到據陽的百姓也不願再回汪陶的話,那汪陶縣城就真的會從我們大漢的版圖上消失了。」老劉考慮到即使汪陶因此被毀,那麼也不會對百姓造成太大的影響,況且他們到了據陽之後,還可以領到漢軍分發給他們的糧食,所以雖然這個計策太過毒辣了一點,但是為了消滅鮮卑騎兵,保衛整個并州的安全,搭上一個破舊的汪陶縣城也不為過。

    主意已定,城中的漢軍便開始在民團和城中官吏的配合下,將城中的百姓轉移到據陽縣中,由於昨天帶來了大量的馬車,現在把草料都散落在縣衙和百姓的房屋周圍,所以空著的馬車正好用來轉移百姓和他們的家當,只是并州的百姓本來就家貧如洗,所以一家能帶上幾床棉被走就已經不錯了。

    太史慈帶著士兵將收集起來的一些桐油澆在那些草料上邊,同時在上邊還堆放了一些木柴,而留在城中的二百多名士兵便在百姓的院中挖了一些地洞,他們帶上乾糧躲在洞中,要是今天晚上鮮卑大軍進了城,他們便在後半夜等鮮卑士兵睡著後出來放火。

    老劉則帶著剩下的八千多漢軍分別出城埋伏,每個城門都分配了兩千漢軍,按照今天鮮卑大軍的行軍速度,那隊受了伏擊的鮮卑騎兵會在傍晚前趕回陰館,如果他們回去之後,知道後路被抄的鮮卑大軍肯定會馬上出兵,那麼他們到了汪陶的時間便是在今天的下半夜,如果鮮卑大軍發現汪陶是一座空城,人困馬乏的他們便會在城中休息,而他們熟睡之時,便是漢軍動手的最佳時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