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四卷 戰起 第一百三十九章 連奪兩城 文 / 天翔

    第一百三十九章連奪兩城

    天亮之後,老劉讓關羽去把校場之中的那些鮮卑俘虜的軍裝都沒收了,然後給了他們一些百姓的衣服穿上,同時派了五百名輕騎兵在這裡看著他們。

    關羽還親自從俘虜之中找了幾個願意為漢軍效力的,讓他們跟著漢軍一起,前往汪陶賺城。

    城中的百姓也被太史慈帶人組織起了一支上千人的民團,他們的任務便是給城中的百姓按戶分發漢軍從鮮卑人那裡搶來的糧食,還有就是等到鮮卑大軍前來攻城時,他們負責為漢軍做好後援和城中的治安工作,而有些原來的官吏也回到縣衙,繼續擔當原來的職務,行使縣衙的職能。

    吃過早飯之後,留下太史慈的二師在據陽城中防守,老劉和戲志才、關羽三人帶著一師的五千名輕騎兵騎馬從東門出了據陽縣城,部隊中已經有一千名輕騎兵換上了鮮卑人的裝束,同時他們還把鮮卑人運糧的馬車也帶上了,只是馬車大部分都是空的,還有一些車上裝的都是餵馬的草料,糧食已經大都被分給了據陽城中的老百姓。

    汪陶與據陽相距很近,大概不到六十里的路程,由於趕著馬車,因此漢軍前進的速度並不快,走了近兩個時辰,漢軍才在中午時分到達了汪陶城外。

    在城西五里遠的地方,漢軍停下腳步,然後老劉分派了兩千名輕騎兵在這裡待命,兩千名士兵把馬匹留在這裡,然後上了運糧的馬車,躲在車篷之內混進城中,穿著鮮卑士兵衣服的一千名輕騎兵則裝作是押運糧草的鮮卑士兵,在那幾名願意為漢軍效力的鮮卑士兵的帶領下,一千名輕騎兵和趕著馬車的民伕一起來到了汪陶西城門外,關羽也穿著一身破舊的鮮卑將官的衣服,混在了大隊人馬之中。

    看到是自己人押運糧草的,而且那幾名鮮卑士兵也和他們主動打招呼,城門外的哨兵便沒做盤查,放他們進了汪陶城。

    當漢軍的馬車有十幾輛進了城中之後,守門的鮮卑士兵發現怎麼這些鮮卑士兵有些不對勁,從穿著上看,這些人似乎是鮮卑騎兵,可手中的兵器明顯和自己熟悉的不同,雖然樣式差不多,但好像長了一些,而且從長相上看,除了開始那幾個明顯是鮮卑人,後來的這些似乎倒是和漢人沒什麼兩樣,於是他們便產生了懷疑,打算攔住馬車繼續進城,讓他們檢查一下再說。

    看到鮮卑士兵起了疑心,已經進了城的關羽不再猶豫,舉起手中的大刀喊了一聲「殺!」得到命令的漢軍紛紛舉起手中的斬馬刀,如砍瓜切菜般將那些守軍的腦袋砍了下來,然後車上的漢軍也紛紛跳下馬車,舉著手裡的連弩和斬馬刀迅速衝上城牆,遠射近砍,把城牆上的守軍也很快殺光了。

    關羽馬上派人出城給老劉送信,讓他們盡快進城,然後留下一百名漢軍守住西門,又分派了三支人數各為三百人的隊伍前往其它三門,盡快佔領餘下的三座城門,而他自己則領著剩下的兩千人直接奔城中的校場和縣衙殺去,那裡是鮮卑士兵集中的地方。

    還沒等他們趕到縣衙,便看到前方出現了一支上千人的鮮卑軍隊,這些人是聽到從城門跑回去的士兵說西門已經被漢軍攻下了,城中領頭的鮮卑千夫長不相信會有漢軍前來攻城,於是便領著駐守在校場和縣衙中的鮮卑士兵殺向西門,想趁漢軍立足未穩之際,再把城門奪回來。

    跑回來的士兵並沒有說攻城的漢軍有多少人,因為他是看到漢軍開始進攻時便搶先跑了出來,所以他才能保住性命,但他也確實不知道漢軍到底有多少人,那名千夫長覺得即使有漢軍前來攻城,人數估計也不會有多少,所以便把還在校場和縣衙中駐紮的一千多名鮮卑士兵集合起來,跟著自己衝向西門。

    雙方便在汪陶城中狹窄的大街上遭遇了,漢軍利用早已熟悉的戰術,在與鮮卑士兵還有上百步距離的時候,便開始利用連弩進行攻擊,前邊一排是直對著鮮卑士兵平射,而後邊的則是用拋射攻擊,這些士兵是初次與幽州的漢軍作戰,哪裡見過這種攻擊模式,他們還以為漢軍發射完一支箭以後便會有一個空擋,自己便可以趁機縱馬衝到漢軍陣中廝殺,可是漢軍的弩箭似乎一直射不完,一輪過後馬上又是一輪,而那名千夫長的指揮失誤也令自己手下的士兵勇則勇矣,但最後都白白死在了漢軍的連弩之下。

    當剩下的三百多鮮卑騎兵終於衝到漢軍的面前後,他們再次遭遇到無情的打擊,大批漢軍在前邊那個手拿大刀的紅臉將軍的指揮下,揮舞著手中的斬馬刀對上了鮮卑騎兵。

    那名紅臉將軍手中的大刀彷彿便是死神手中的鐮刀,當先揮刀衝入鮮卑士兵隊伍中,只見大刀上下翻飛,他前邊的鮮卑騎兵沒有能擋得住他一刀的,轉眼間便被他從這頭殺到了鮮卑士兵的身後。

    這名大將正是關羽,一看這幾百士兵根本不經打,自己一個衝刺便把敵人的隊伍來了個穿透,身後還跟著幾十名親兵,關羽撥轉馬頭,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再次向鮮卑騎兵殺去,後邊的親兵也緊跟在他的身後,衝入鮮卑士兵隊中。

    此時那名千夫長正在與幾名漢軍混戰,雖然他的功夫不是很高,但對付幾個漢軍士兵還是明顯佔了上風,只見他手中大刀左遮右擋,把幾名漢軍士兵殺的毫無還手之力,仗著人多才勉強擋住他的攻擊,不過已經有幾名士兵死在了這名鮮卑千夫長的刀下了。

    關羽遠遠看到那名鮮卑千夫長在那裡殺了幾名漢軍,不禁心中大怒,一夾胯下戰馬,大刀將擋在身前的幾名士兵砍翻在地,衝到了千夫長的馬前。

    看到來了一員漢將,那名千夫長也不發話,舉起手中的大刀對著關羽當頭便砍。

    關羽雙腿一夾戰馬,那匹馬吃痛,馬上向前躥出,而關羽毫不理會那名千夫長砍向自己的大刀,雙手平端著自己的青龍刀(乃是由老劉命名,因為老劉讓歐鵬在刀身上鑄了一條龍),從千夫長的左側衝了過去。

    等那名千夫長的大刀落下時,關羽早已經到了他的身後,這時那名千夫長才覺得不對,怎麼自己的身子從腰部往地上滑落,而下半身還在馬身上端坐,等他醒過味來,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被關羽平端著的大刀削為兩段,一時還不死的他頓時嚇得口中狂呼亂叫,而戰場上的鮮卑士兵也被關羽的神威驚呆了,紛紛調回馬頭便打算逃跑,漢軍那裡會放任他們逃跑,於是便跟在他們的身後進行追殺。

    這種追擊殺敵的方式最適合漢軍連弩的施展,因此鮮卑士兵想跑,漢軍可不打算放過他們,便跟在鮮卑士兵的身後,不停的用連弩射擊,等追出了不到半里地,逃跑的一百多鮮卑士兵也都被漢軍射落馬下。

    等老劉帶著的士兵進入汪陶城中時,雙方的戰鬥已經結束了,四座城門也被漢軍全部佔領了,城中的兩千鮮卑守軍除了兩百多人投降做了俘虜,其他的都被漢軍斬殺殆盡。

    文丑這兩次作戰都沒能遇上像樣的對手,因此也沒能讓他過癮,今天又是連一個人都沒殺,不禁讓他鬱悶不已。

    此時縣衙已經被漢軍清理乾淨,老劉和戲志才到了大廳坐下,聽取手下中軍官的戰況匯報。

    此次突襲汪陶,由於後來雙方在城中的遭遇戰,輕騎兵戰死二十八人,受傷的士兵是三十四人,其中重傷三人,而斬殺的鮮卑士兵總數是一千七百多人,被漢軍俘虜的有二百三十人。

    下一步便是如何對鮮卑回來奪城的大軍進行伏擊,老劉派了個士兵前去據陽給太史慈送信,讓他在據陽城中留下一個團一千五百名輕騎兵負責守城,如遇到大隊鮮卑騎兵攻城便馬上放棄城池,退到汪陶來,太史慈則帶上剩下的三千五百名名輕騎兵立刻前來汪陶縣城,與輕騎兵一師會和,然後設計下一步的伏擊計劃。

    估計城中肯定有逃出去的鮮卑士兵,而他們也肯定會去陰館的鮮卑大營報信,因此老劉便留下關羽負責城裡的善後事宜,自己則帶上戲志才和文丑出了城門,沿著大路向城東的方向前進,準備找個合適的地方設下埋伏。

    出了汪陶城向東走了沒有多遠,幾人便沿著大路進入了一座山峰之下,這裡雖然只有道路的一側有山,山峰也不是很高,更沒有陡峭的懸崖峭壁,但有山的一側山坡上都生長著茂密的叢林,很適宜在其中埋伏軍隊,道路的另一側都是農田和荒地,而且這條路圍著山峰繞了一個大圈子,如果在山坡上埋伏好軍隊,那麼便可以對著圍繞山峰的所有路段上的敵人進攻。

    在圍著山峰繞了大半圈之後,老劉和戲志才對望了一眼,然後戲志才對著老劉點了一下頭,二人心中的想法一致,那就是伏擊鮮卑大軍的最佳位置,便是剛才的山坡,尤其是山下的大路是隨著山峰修建的,更方便漢軍用連弩殺敵。

    老劉和戲志才邊往回走,邊商議派多少人在這裡埋伏合適,等太史慈的三千五百名士兵過來之後,汪陶城中便有了八千五百名輕騎兵,留下一千五百名士兵守城,可以用來設伏的輕騎兵就有七千人之多,完全可以埋伏在對著大路的整個山坡上,只是要看看鮮卑人派多少人來汪陶攻城,只要鮮卑士兵不超過兩萬人,老劉便有把握依靠有利地形和漢軍手中的連弩,將他們全數吃掉。

    為了能洞悉鮮卑人的動向,因此老劉派了幾名親衛隊員繼續向東前進,然後在城東幾十里找個地方隱蔽起來,監視路上的情況,發現鮮卑士兵之後,便馬上回來稟報,而老劉也和戲志才馬上回轉汪陶,爭取傍晚前便把大軍帶到山坡上埋伏。

    等他們回城之後,汪陶城的善後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關羽也讓城中的那些在鮮卑人佔據了汪陶之後,躲在家中的原來官府的官吏都回來任職,同時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民團,由原來城中僥倖逃生的縣尉帶領,負責維護汪陶的治安。

    傍晚前太史慈帶著三千五百人的輕騎兵來到了汪陶,老劉把情況跟他說明了一下,然後從他帶來的士兵中又留下一千五百人負責守城,待眾人吃過晚飯之後,留下戲志才在城中的縣衙坐鎮,給他派了十名親衛隊員保護他的安全,然後老劉便帶著關羽、太史慈和文丑三員大將,以及七千名輕騎兵隊員出了汪陶,來到下午他選好的地方,至於他們的戰馬,都放在了山後的一處隱蔽的地方,留下二百人負責看守馬匹,而餘下的六千八百人和老劉等人一起,潛伏在緊挨著大路的三面山坡上,等著鮮卑士兵前來自投羅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