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四卷 戰起 第一百三十二章 陷陣精兵 文 / 天翔

    第一百三十二章陷陣精兵

    已經把漢軍的突騎兵團團圍住的鮮卑騎兵看到城中又出來一支漢軍部隊,人數也就兩千上下,而且還是步兵,因此並沒有把這些漢軍步兵放在眼中,而是覺得這些漢軍真是傻到家了,以兩千步兵來對陣四萬騎兵,那不是找死是什麼。

    正在指揮鮮卑大軍的柯最看到那支漢軍步兵已經接近了鮮卑士兵包圍圈,於是便派魁頭帶領一支三千人的騎兵隊伍前去阻截他們,既然漢軍前來送死,那自己就成全他們。

    在魁頭看來,柯最讓自己帶領三千騎兵去對付兩千漢軍的步兵簡直是對自己的侮辱,不過他也沒有辦法,畢竟指揮這次作戰的是柯最,所以他只想著盡快消滅這支漢軍,然後再回去加入圍攻漢軍騎兵的隊伍,這樣才能多殺漢人,立下更大戰功,撈到更多的獎賞。

    知道漢軍的連弩厲害,因此魁頭命令鮮卑騎兵加速前進,盡量使自己的隊伍在衝鋒途中減少傷亡,只要雙方短兵相接,以鮮卑鐵騎的勇猛,那麼這點兒漢軍步兵注定也只能給前邊的那些騎兵陪葬。

    果然戰事的發展和魁頭預料的一樣,漢軍在鮮卑騎兵還在二百步開外便開始利用連弩拋射,步兵的射擊準度要遠遠高於馬上奔馳的騎兵,所以一輪弩箭過後,中箭落馬的鮮卑騎兵竟有五六百人之多,令後邊的魁頭感覺大丟臉面,忙指揮士兵一邊拋射還擊、一邊把部隊散開,從周圍把這支漢軍包圍起來再行進攻。

    他的主意不錯,很快魁頭便帶著手下剩下的兩千多名鮮卑騎兵將高順的步兵圍了起來,在大包圍圈之外又出現了一個小包圍圈,但是就在魁頭覺得大局已定,指揮士兵即將展開屠殺的時候,戰場之上的情況突然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在那時候的士兵眼中,騎兵永遠是步兵的剋星,因此從沒有人會對步兵與騎兵作戰能取得勝利抱有什麼幻想,但今天戰場上所出現的場景,著實讓他們開了眼界。

    高順帶出來的兩千士兵,其中一千名是長槍兵,六百名是老劉自創的鉤鐮槍兵,還有四百人是連弩兵,待漢軍隊伍一被鮮卑騎兵包圍,士兵們在高順的指揮下馬上變成了一個圓形的防禦陣型,最外邊的是長槍兵,他們將手中長逾一丈的長矛向上斜舉,頓時在陣型之外多出了一片槍林,鮮卑騎兵有不小心衝上來收不住馬腳的,便自己撞上了長矛,巨大的衝力使矛尖重重的刺入鮮卑騎兵胸腹之中,長槍兵將長矛一收,只見一道道血箭從鮮卑騎兵升上飛出,噴起很高。

    而長槍兵之後,便是六百名鉤鐮槍兵,他們從長槍兵的縫隙之間將接近一丈長的鉤鐮槍伸出去,專門用來對付鮮卑騎兵的馬腿,只要用鉤鐮槍把馬腿勾住之後,在向後用力一拉,鮮卑騎兵胯下的戰馬立刻變成了三腳殘疾,失去平衡的馬匹吃痛倒地,把馬背上的相比騎兵壓在身下或拋離馬身,又被前邊的長槍兵趁機刺死。

    在圓形陣的中間,便是高數帶著的四百名連弩兵,他們也是不斷用拋射,平射來對付遠近的敵人,而令鮮卑騎兵最可怕的,便是這個圓陣中的漢軍士兵身上都穿戴著特殊的鎧甲,全身上下幾乎都有護具防身,因此鮮卑騎兵射出的羽箭只要不是射到他們的臉上,便根本無法傷害他們,所以到了現在,包圍他們的鮮卑騎兵數量不斷減少,而他們的傷亡還只有不到百人。

    漢軍的圓形陣在高順的指揮下,一邊防禦周圍鮮卑士兵的攻擊,同時還在向前移動,很快魁頭帶著的三千人便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而漢軍的陣型也已經衝開了鮮卑騎兵的大包圍圈,開始向最裡邊的漢軍突騎兵靠近。

    包圍圈外指揮這場戰鬥的柯最今天可以說是鬱悶之極,剛才好不容易把漢軍的那支騎兵隊伍包圍了,而且在自己的人海戰術之下,也令漢軍傷亡過半,眼看著就能把他們全部消滅掉,可是城中又出來了一支步兵隊伍,一個照面便令魁頭帶領的三千鮮卑士兵死傷大半,從他們的兵器和戰法上來看,這支隊伍似乎是專為克制騎兵而設置的。

    不過現在所有的漢軍都已經被自己的大軍包圍了,現在圈中的兩支漢軍隊伍加起來,也就四千左右,而自己手下的士兵還剩下三萬七八千人,不信就留不住這些漢軍,於是柯最傳下命令:今天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要把這些漢軍殺光,得勝之後,大王和自己都會重重的賞賜今天參戰的將士,柯最估計這些部隊便是廣寧城中的漢軍主力,只要他們被自己消滅了,城中剩下的部隊肯定無法再抵擋鮮卑大軍的攻擊,廣寧縣城也就真的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些鮮卑騎兵聽到大人的許諾,也是個個奮勇爭先,唯恐自己的戰功被別人搶走了,也令包圍圈中的漢軍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包圍圈中的赤延和赤莫罕等人也看到了高順帶人前來救援自己,心中大是感動,看來不光是刺史大人沒拿烏桓人當外人,連他手下的將官也都真的把突騎兵當成了自己的兄弟,在這種情形之下,居然帶著幾千步兵來與鮮卑大軍為敵,幾乎是在送死,不過現在他們也沒有時間多想了,於是赤延傳令下去,剩下的不到兩千突騎兵集中力量,向高順帶領的步兵靠攏。

    兩支漢軍隊伍就像是大海上身處漩渦中的兩艘小船,雖然不斷承受著驚濤駭浪的打擊,但卻一直堅持不沉,幾經拚殺、漢軍又付出了近千人的傷亡後,兩支部隊終於會和到了一處,死裡逃生的赤延和赤莫罕激動的想感謝高順,但不苟言笑的高順趕緊打斷他們,讓他們帶著殘存的一千三四百名已經筋疲力盡的突騎兵躲到圓陣的中央,與圈中的連弩兵一起,繼續用連弩射擊周圍的鮮卑騎兵,然後高順親自衝到圓陣的外圍,帶著眾人向廣寧城方向衝擊。

    城牆上的漢軍看著城外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都已經被漢軍的超強戰鬥力給驚呆了,但同時他們也知道,在還有三萬鮮卑騎兵的重重圍困之下,剩下的三千漢軍還能不能逃出生天已經很難說了。

    縣令章寒有心命令城上的投石機攻擊鮮卑大軍,但是赤延和高順帶領的漢軍也在其中,因此他怕誤傷了漢軍自己的罪過更大,倒是輕騎兵步兵師的團長李榮站了出來,他讓縣令章寒和縣尉繼續帶著城上的郡國兵和屯田軍守好城池,防止鮮卑大軍趁機攻城,他自己則把城中剩下的四千名步兵重新做了部署,城牆上靠近城門的左右兩側佈置了一千名連弩兵,在吊橋外邊留下一千名盾牌兵列陣守候,免得自己救出漢軍回城時,被後邊緊追不捨的鮮卑騎兵也衝進城來,盾牌兵的兵器是五支標槍,等後邊追趕的鮮卑騎兵進入標槍的投擲範圍後,便馬上用標槍對付他們,再加上有城牆上的連弩兵的支持,估計鮮卑騎兵很難突破漢軍的防線,以便讓他們知難而退。

    然後李榮帶著由連弩兵、長槍兵和鉤鐮槍兵組成的兩千人的混合編隊,離開廣寧縣城,向城外的戰場上殺去。

    此時被困在戰場中央的漢軍已經有些疲態了,畢竟現在死在外圍的那些長槍兵和鉤鐮槍兵手下的鮮卑騎兵已經有四五千人了,現在他們感覺手中的兵器越來越重,可是周圍的鮮卑士兵似乎無窮無盡,被漢軍殺開一層又出現一層,突破了一道防線馬上又會有新的鮮卑騎兵補上來,可以說現在戰場上還剩下的兩千多漢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狀態,眾人只是憑著胸中的一種信念支撐著自己,那就是主公常說的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作為軍人絕不輕易放棄,同時他們也機械的揮動著手中的武器,抵擋著鮮卑騎兵一輪又一輪的衝擊。

    而此時得到消息的鮮卑大王和連和那些沒有參戰的大將都已經到了戰場上觀陣,當看到柯最帶領的四萬五千名鮮卑騎兵到了現在似乎還只剩下不到三萬人的時候,令他們大為吃驚和惱火,因為他們也聽說了出城襲擊那些製造雲梯的鮮卑士兵的漢軍騎兵只有四千人,後來城中又出來了兩千步兵,加起來也不過六千人,現在他們還有兩千多人在苦苦支撐,那就是戰死了不到四千人,可是鮮卑騎兵這邊的死亡已經超過了一萬五千人,柯最這仗是怎麼打的,在佔據如此優勢的局面下,鮮卑騎兵與漢軍的傷亡比例居然是四比一,這對以往與漢軍交戰很少失敗的鮮卑騎兵來說,無異於奇恥大辱,所以和連氣得暴跳如雷,馬上命人前去傳自己的口諭:命柯最不管死傷多少鮮卑士兵,也要把這支漢軍消滅掉,留下他們那自己想攻下廣寧城就更難了。

    高順此時手舞長槍沖在圓陣的最外邊,已經緩了一口氣的赤莫罕也揮舞著手中一百零八斤的狼牙棒,與高順並肩戰鬥,現在他們身上的鎧甲都已經變成了暗紅色,死在他們手下的鮮卑百夫長、千夫長已經有好幾十人,但是得到命令的鮮卑士兵也是死戰不退,所以漢軍現在向著廣寧城移動的速度也越來越慢,似乎戰場上的一切都向著對漢軍不利的方向發展。

    城牆上的章寒等人雖然盼著李榮帶領的那些生力軍能早日加入戰場,救出赤延等人,但他們現在也不敢肯定有了那兩千人的加入,戰場上還剩下的兩千多漢軍能否逃回城來,要是連李榮帶去的兩千人也被鮮卑人消滅了,那廣寧城還能不能守得住就真成了大問題,此時的章寒不敢再往下想,忙指揮城牆上的士卒擂起戰鼓,為城外的漢軍打氣加油。

    戰場中的高順聽到城牆上傳來的戰鼓聲,突然想起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如果自己這些人戰死了,那麼廣寧城很可能不保,而城中的官兵百姓破城之時,必會遭到鮮卑大軍的殘酷屠城,所以高順似乎身上又有了無窮的力量,一槍刺死一名正在揮舞大刀向自己攻擊的鮮卑千夫長,高順舉起長槍,口中大喝道:「陷陣,無敵!」

    包圍圈中的漢軍步兵突然聽到高順的喊聲,又聽到城中傳來的鼓聲,頓時精神大振,都隨著高順高聲喊道:「陷陣,無敵!」

    伴隨著漢軍士兵的陣陣喊聲,似乎已經快要用盡的力量又回到了他們身上,眾人紛紛瘋狂揮舞著手中的兵器,一時間擋在他們前邊的鮮卑騎兵似乎也被漢軍的神奇力量打怕了,竟然有些鮮卑士兵開始躲開漢軍的鋒頭,令還剩下的不到兩千的漢軍在一陣瘋狂的衝殺之後,竟然在朝向廣寧縣城的方向打開了一個缺口,而這個缺口的前邊,李榮帶領的兩千援軍也到了。

    趁著鮮卑士兵還沒有堵住缺口,高順讓赤延帶著其他士兵先行退到城中,而自己和赤莫罕一起,與李榮帶來的兩千步兵一起,再次在鮮卑騎兵前邊築起了一道防線,同時邊戰邊退,而後邊的赤延等人並沒有馬上撤退,而是在他們的身後利用連弩進行拋射,現在雙方終於脫離了短兵相接的膠著場面,這可是漢軍喜歡的作戰模式,因此高順已經把老劉傳授的立體作戰方式的優點發揮了出來,前排的漢軍士兵用連弩平射,而後邊的漢軍都是採用拋射,鮮卑大軍密集的隊形正中漢軍下懷,那些還在拚死向前追擊漢軍的鮮卑騎兵頓時被漢軍的箭雨射死無數,嚇得後邊的鮮卑騎兵也不敢過分進逼,高順等人在李榮帶領的兩千名生力軍的掩護下,終於慢慢撤到了廣寧城中。

    而城牆上的章寒看到漢軍已經不再與鮮卑騎兵糾纏在一起時,馬上命令城牆上的投石機投擲石塊,雖然只有兩架投石機,但畢竟投出的石頭砸在鮮卑大隊人馬中,肯定會命中,所以也嚇得那些鮮卑士兵紛紛撥轉馬頭,開始向後退卻,而柯最等人雖然還想拚命攔住後退的士兵,但是看到被圍住的漢軍已經逃回了城中,而城門處還有不少漢軍的防守士兵,城上也是一樣,自己再追上去只能是自討苦吃,徒增傷亡,所以最後只能默認了大軍的退卻行為,他自己也在親兵的簇擁下回轉大營。

    退回城中的漢軍清點了一下人數,突騎兵還剩下一千一百人,而高順帶出去的步兵則退回來九百八十三人,其中還有輕重傷員二百八十人,此次戰鬥,漢軍的死亡人數達到了五千人,這是自老劉來到幽州組建幽州的大軍以來,第一次出現如此大的傷亡,當然其中有赤莫罕輕敵冒進的原因,但不管怎麼說,死在他們手中的鮮卑騎兵人數,至少有兩萬人以上,一比四的死亡比例對漢軍來說,只能算是一場慘勝。

    好在軍中的幾員大將都得以生還,現在廣寧城中還有高順步兵師的近五千名士兵,突騎兵則是損失慘重,只剩下一千一百人,加上城中的三千郡國兵和五千屯田軍,廣寧城中還有一萬五千名漢軍,不過由於用來守城的滾木礌石、弩箭等物的儲備都很充足,堅守十天應該問題不大,而且戰事開始的第一天,赤延已經派人前往沮陽通知太守公孫大人了,估計他那裡的援兵再有兩三天也應該到了。

    撤回大營的柯最自覺臉上無光,因此也沒去和連那裡報告,反正戰況他也都看到了,又不是自己不出力,實在是漢軍的戰力太強了,通過清點人數,今天的戰鬥中戰死的鮮卑士兵是兩萬三千人,加上第一天被漢軍燒死射死的一萬四千人的鮮卑士兵,進入幽州的鮮卑騎兵到今天已經損失了三萬七千人,目前大營中還剩下不到五萬人,接下來如何進攻廣寧縣城已經令他們有些頭疼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